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及其制備方法,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連20-30、郁金15-25、決明子5-10、杜仲12-18、葡萄皮8-14、葛根15-20、冬瓜籽16-22、橘絡10-15、白術18-24、姜黃25-35、扁豆花17-23、枸杞葉13-19、山藥20-30、三七15-25、黃精12-18、澤瀉20-25、綠蘿花22-28、瓜蔞9-14、女貞子12-18、丹參10-15、川芎15-20。本發明配伍科學,諸藥合用具有降脂化濁,化痰祛濕,活血通脈、活血化瘀、健脾益氣之功效,療效顯著,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反應,不復發,安全方便,全面調脂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高脂血癥是由于血脂代謝發生紊亂,脂肪代謝或轉運異常,使血漿中脂質水平超過正常范圍的病癥,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又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以頭昏、頭暈、頭痛、胸悶胸痛、腹脹、肥胖等為主要特征。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本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西藥治療高脂血癥容易出現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消化道、藥疹、肌酸激酶升高、肌炎等不良反應。中藥制劑也存在著療效不確切,療程長,治愈慢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及其制備方法,該藥物治療效果好,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反應,且不復發。[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連20-30、郁金15-25、決明子5-10、杜仲12-18、葡萄皮8-14、葛根15-20、冬瓜籽16-22、橘絡10-15、白術18-24、姜黃25-35、扁豆花17-23、枸杞葉13-19、山藥20-30、三七15-25、黃精12-18、澤瀉20-25、綠蘿花22-28、瓜萎9-14、女貞子12-18、丹參10-15、川芎15-20。
[0005]優選地,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連25、郁金20、決明子10、杜仲16、葡萄皮12、葛根15、冬瓜籽18、橘絡10、白術22、姜黃30、扁豆花19、枸杞葉16、山藥25、三七20、黃精14、澤瀉20、綠蘿花26、瓜萎11、女貞子16、丹參10、川芎15。
[0006]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黃連、決明子、茯苓、葡萄皮、葛根、冬瓜籽、姜黃、三七、山藥、丹參粉碎成細粉,混合均勻,過80-100目篩,待用;
(2)剩下的藥材加4-6倍量水微沸煎煮1-2小時,過濾,濾渣再加3-5倍量水微沸煎煮
0.5-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1.40的稠膏,待用;
(3)將步驟(2)制得的藥膏與步驟(1)制得的藥粉混合均勻,加入適量煉蜜,揉搓制成均勻滋潤的丸粒,每丸重5g,即可。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配伍科學,諸藥合用具有降脂化濁,化痰祛濕,活血通脈、活血化瘀、健脾益氣之功效,能夠顯著降低體內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明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抑制高濃度的膽固醇從血液中經血管內膜沉積在動脈壁內,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且具有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無不良反應,不復發,安全方便,全面調脂等優點。【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黃連25、郁金20、決明子10、杜仲16、葡萄皮12、葛根15、冬瓜籽18、橘絡10、白術22、姜黃30、扁豆花19、枸杞葉16、山藥25、三七20、黃精14、澤瀉20、綠蘿花26、瓜萎11、女貞子16、丹參10、川芎15。
[0009]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黃連、決明子、茯苓、葡萄皮、葛根、冬瓜籽、姜黃、三七、山藥、丹參粉碎成細粉,混合均勻,過100目篩,待用;
(2)剩下的藥材加5倍量水微沸煎煮I小時,過濾,濾渣再加4倍量水微沸煎煮0.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8的稠膏,待用;
(3)將步驟(2)制得的藥膏與步驟(1)制得的藥粉混合均勻,加入適量煉蜜,揉搓制成均勻滋潤的丸粒,每丸重5g,即可。
[0010]典型病例:
病例1:錢某,男,48歲。2012年4月5日初診。眩暈、頭重如蒙已兩年余,近日加劇,并經常伴有胸悶腹脹,形體偏胖,便溏不爽,舌淡紅而暗,苔白膩,脈弦澀。體溫37.2V,脈搏73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30/80mmH g。血脂檢查:總膽固醇5.73mmol/L,甘油三酯
2.7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77mmol/L。診斷為:高脂血癥。給服本發明通脈降脂丸,每日2次,每次2丸,服用10天后,眩暈頭痛,頭重如蒙,胸悶腹脹諸癥明顯減輕,復查各項指標:總膽固醇5.35mmol/L,甘油三酯1.8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26mmol/L。繼服10天后,眩暈頭痛,頭重如蒙,胸悶腹脹諸癥皆無,復查各項指標:總膽固醇4.96mmol/L,甘油三酯0.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7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llmmol/L。隨訪至今未復發。
[0011]病例2:方某,男,55歲。2011年12月15日初診。患高脂血癥3年多了,伴有頭暈、胸悶胸痛。入院時查體:血壓140 /80mmHg,體型肥胖。血脂檢查:總膽固醇6.25mmol/L,甘油三酯4.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5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2mmol/L.診斷為高脂血癥。給服本發明通脈降脂丸,每日3次,每次I丸,服用10天后,頭昏,胸悶胸痛諸癥明顯減輕,復查各項指標:血壓130 /80mmHg,總膽固醇5.54mmol/L,甘油三酯
2.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8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43mmol/L。繼服15天后,頭昏,胸悶胸痛諸癥消失,復查各項指標:血壓120 /80mmHg,總膽固醇5.12mmol/L,甘油三酯1.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0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81mmol/L。隨訪至今未復發。
[0012]病例3:王某,男,52歲,2011年9月22日初診。患者于2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惡心、嘔吐,嘔吐胃內容物,無咖啡色液體,無腹痛、腹瀉,無發熱,門診給予西咪替丁及頭孢噻肟鈉治療,未好轉而入院。起病前無暴飲暴食,無過度飲酒,無膽石癥史。查體:體溫37.3°C,血壓130/90mmHg,體型肥胖,皮膚鞏膜無黃染,無出血點,心肺檢查無陽性體征;腹平、無胃腸型,臍周`及劍突下壓痛,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肝區無叩擊痛,無震水音,腸鳴音正常。實驗室檢查:RBC、Hb正常、血小板計正常、WBC 13.5X109/L、中性粒細胞82%、淋巴細胞15%,尿常規:尿蛋白(_)、白細胞(_)、隱血(_)。血脂檢查:總膽固醇12.44mmol/L,甘油三酯14.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2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84mmol/L。血淀粉酶76U/L(正常值:35~140U/L)、尿淀粉酶890U/U正常值O~1000U/L),空腹血糖8.9mmol/L,心電圖、腹部平片、胸片示正常。診斷為:高脂血癥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給服本發明通脈降脂丸,每日3次,每次2丸,服用7天后,不適癥狀消失,繼續服用20天后,復查各項指標:血壓120/80mmHg,總膽固醇5.78mmol/L,甘油三酯2.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 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69mmol/L。隨訪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連.20-30、郁金15-25、決明子5-10、杜仲12-18、葡萄皮8-14、葛根15-20、冬瓜籽16-22、橘絡.10-15、白術18-24、姜黃25-35、扁豆花17-23、枸杞葉13-19、山藥20-30、三七15-25、黃精.12-18、澤瀉20-25、綠蘿花22-28、瓜萎9-14、女貞子12-18、丹參10-15、川芎15-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連25、郁金20、決明子10、杜仲16、葡萄皮12、葛根15、冬瓜籽18、橘絡.10、白術22、姜黃30、扁豆花19、枸杞葉16、山藥25、三七20、黃精14、澤瀉20、綠蘿花26、瓜萎11、女貞子16、丹參10、川芎15。
3.—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高脂血癥的通脈降脂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黃連、決明子、茯苓、葡萄皮、葛根、冬瓜籽、姜黃、三七、山藥、丹參粉碎成細粉,混合均勻,過80-100目篩,待用; (2)剩下的藥材加4-6倍量水微沸煎煮1-2小時,過濾,濾渣再加3-5倍量水微沸煎煮.0.5-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1.40的稠膏,待用; (3)將步驟(2)制得的藥膏與步驟(1)制得的藥粉混合均勻,加入適量煉蜜,揉搓制成均勻滋潤的丸粒,每丸重5g,即可。
【文檔編號】A61K9/20GK103721187SQ201310708071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王東祥, 侯培亮, 張強, 張金全, 李安 申請人:安徽金太陽生化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