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特別是供失眠癥患者使用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睡眠障礙現已成為一種流行病。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問題,近年來,失眠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已成為現代流行病之一。WHO資料顯示全球超過 30%的成年人受失眠困擾,美國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2%~50%,英國10%~14%,日本20%,法國30%。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最新睡眠調查結果,我國成人失眠患病率高達 57%,高于國外發達國家的失眠發生率,且失眠者數量在不斷增加,僅 2010年鎮靜催眠藥的國內市場已超過 80多億元。
失眠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從短期效應來看,睡眠不足導致精神萎靡、疲憊無力、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失眠易引發焦慮癥,同時出現多汗、心悸、呼吸急促、顫抖、胸部有壓迫感,四肢無力、麻木等癥狀。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失眠癥的藥物,是我們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失眠癥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失眠癥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失眠癥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以解決失眠癥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失眠癥。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金不換150~260g、酸棗仁60~160g、白芍100~200g、遠志30~100g、茯苓150~260g、珍珠母100~320g、纈草30~100g、刺五加60~160g、五味子26~100g、前胡50~100g、川芎50~120g。
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金不換170~230g、酸棗仁70~140g、白芍115~170g、遠志40~85g、茯苓170~230g、珍珠母115~280g、纈草40~85g、刺五加70~140g、五味子30~85g、前胡60~85g、川芎60~100g。
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金不換200g、酸棗仁120g、白芍150g、遠志75g、茯苓200g、珍珠母250g、纈草75g、刺五加120g、五味子75g、前胡75g、川芎85g。
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極細末待用;
B、按照傳統制備中藥水丸劑的方法,將研磨好的極細末藥物和淀粉過篩后,放入藥器中混合拌均,然后制備成水丸劑(其水丸的粒度為:4.7mm-4.8mm),進而曬干,分裝密封即可。
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水丸劑藥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5g /次,飯前一小時服。7天為一個療程,服藥2~4個療程后,癥除而愈。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金不換,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感咳嗽、咽痛、口舌生瘡、嘔吐腹瀉、痢疾、胃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酸棗仁,性味:甘、平,具有寧心安神、養肝、斂汗之功效,用于治療虛煩不眠、驚悸怔忡、體虛自汗、盜汗等癥;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具有養血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癥;
遠志,性味:苦、辛、微溫,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等癥;
珍珠母,性味:味甘、咸、性寒,具有平肝潛陽、安神定驚、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療頭痛眩暈、心悸失眠、癲狂驚癇、肝熱目赤、翳膜遮睛;
纈草,性味:味辛、苦、性溫,具有安心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癲狂、臟躁、風濕痹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等癥;
刺五加,性味:味微苦、辛、性溫,具有補腎強腰、益氣安神、活血通絡之功效,用于治療腎虛體弱、腰膝酸軟、小兒行遲、脾虛乏力、氣虛浮腫、食欲不振、失眠多夢、健忘、胸痹疼痛、風寒濕痹、跌打腫痛;
五味子,性味:酸、溫,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之功效,用于治療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等癥;
前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降氣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熱、肺熱痰郁、咳喘痰多、痰黃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滿悶;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月經不調、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風濕痹痛等癥。
本發明藥物是基于中醫治療失眠癥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從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認為:就失眠癥,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失眠癥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金不換200g、酸棗仁120g、白芍150g、遠志75g、茯苓200g、珍珠母250g、纈草75g、刺五加120g、五味子75g、前胡75g、川芎85g。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金不換230g、酸棗仁140g、白芍170g、遠志85g、茯苓230g、珍珠母280g、纈草85g、刺五加140g、五味子85g、前胡85g、川芎100g。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失眠癥的丸劑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金不換260g、酸棗仁160g、白芍200g、遠志100g、茯苓260g、珍珠母320g、纈草100g、刺五加160g、五味子100g、前胡100g、川芎120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失眠癥患者共665例,年齡為37歲以上的360例,只有305例為37歲以下。665例患者中痊愈的605例,顯效的60例,總有效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