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可植入醫用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骨骼內固定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骨科創傷患者逐年增加。目前,金屬制品仍然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骨折固定物;然而,金屬內固定物存在一系列應用缺陷,如:(1)金屬內固定物強度遠大于皮質骨,產生應力遮擋,不利于骨折愈合;(2)金屬內固定會干擾ct與核磁共振成像,影響術后觀察;(3)金屬內固定物通常需要二次手術取出,存在手術風險和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的風險,給患者帶來心理恐懼和額外病痛,臨床應用發現,與傳統金屬內固定物相比,可吸收內固定材料在生物力學性能、組織相容性、降解性能和術后影像學檢查等方面均優于金屬材料,對骨折創傷病患的治療和預后大有裨益,在骨科臨床應用領域得到迅速發展。合理應用可吸收生物內固定材料,必定能為國家、為患者降低醫療負擔,同時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機體對內固定植入材料要求非常嚴格,應從其力學性能及生物學相容性方面考慮。一般認為,良好的內固定材料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如較高的拉伸強度、壓縮強度、剪切強度及較好的耐疲勞性、與骨相近的彈性模量等,可根據不同的骨質、骨骼形狀和彎曲度進行調整。(2)材料無毒、無熱源反應、不致癌、不致畸、不引起過敏反應或干擾肌體的免疫機制,溶出物及可滲出物低。不會造成二次傷害。(3)良好的生物穩定性,保證在骨組織的愈合期內性能穩定以確保良好愈合便于滅菌和消毒。現有的內固定材料主要有羥基磷灰石和聚乳酸材料,聚乳酸雖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是一種很有應用前景的醫用可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但單純以聚乳酸為原料制備的骨折內固定物,還存在制作工藝復雜,局部有無菌性炎癥,強度衰減過快等缺點。磷酸鈣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成分與骨的礦物組成類似,但存在脆性大、韌性差及模量過高等缺陷,限制了它在骨科方面的臨床應用。所以制備一種在骨骼內固定材料固定初期,強度下降緩慢,且對人體相容性較好的骨骼內固定材料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骨骼內固定材料固定初期,降解速率過快,強度下降較多,且與人體相容性性能較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骨骼內固定材料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
(1)取豬股骨,破碎得股骨碎塊,按質量比1:10,將股骨碎塊與水混合,加熱煮沸并靜置冷卻至室溫,沖洗后干燥,得處理后股骨碎塊,將處理后股骨碎塊煅燒得煅燒物,按質量比1:25,將胃蛋白酶與煅燒物混合球磨,過200目篩,得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
(2)取200~300g魚鱗與500~600ml質量分數5%碳酸鈉溶液攪拌混合,過濾得濾餅,按質量比1:10,將濾餅與冰醋酸攪拌混合,超聲振蕩后,過濾得濾液,按質量比1:5,將0.5mol/l氯化鈉溶液滴加至濾液中,待滴加完成后,靜置陳化并離心分離,收集下層沉淀并干燥,得膠原蛋白粉末;
(3)分別稱量15~20g外消旋聚乳酸、1~2g聚乙烯醇和400~500mln-甲基吡咯烷酮和150~200ml去離子水攪拌混合,經超聲振蕩后,得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
(4)選取5~10g膠原蛋白粉末置于500~600ml去離子水中,攪拌混合并超聲分散得改性液,將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與改性液按等體積比混合,過濾得混合濾液,得改性膠凝液,按質量比1:5,將改性膠凝液與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混合,研磨后澆注至模具中,經干燥脫模,即可制備得一種骨骼內固定材料。
步驟(1)所述的煅燒溫度為550~650℃。
步驟(2)所述的氯化鈉溶液滴加速率為1~2ml/min。
步驟(2)所述的離心分離速率為2500~3000r/min。
本發明與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通過對豬骨骨骼進行粉碎并制備天然羥基磷灰石,通過天然羥基磷灰石與膠原蛋白復合,同時改性聚乳酸材料制備骨骼內固定材料,上述物質均是與人體相容性較好的物質,形成的復合材料與人體具有優異的相容性。
(2)本發明通過豬股骨制備天然羥基磷灰石,再將胃蛋白酶負載至磷灰石粉末內部孔隙中,經膠原蛋白包裹并與經膠原蛋白改性的聚乳酸材料,由于膠原蛋白包裹骨骼內固定材料,減少骨骼內固定材料受人體內部體液的腐蝕,提高其初期抗降解強度,同時膠原蛋白與聚乳酸乳液交聯并提高其與人體相容性,增強材料初期強度,同時在膠原蛋白被人體吸收后,內部胃蛋白酶釋放,提高內固定材料降解速率,改善材料在人體中代謝時間。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選取500~800g新鮮成年豬股骨,將其破碎收集得股骨碎塊,隨后按質量比1:10,將股骨碎塊與水混合,加熱煮沸并保溫1~2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將股骨碎塊表面結締組織與肌肉剔除,并用去離子水洗滌沖洗3~5次,在75~80℃下干燥10~12h,得處理后股骨碎塊;將股骨碎塊置于坩堝中,將坩堝置于550~650℃馬弗爐保溫煅燒2~3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得煅燒物并按質量比1:25,將胃蛋白酶與煅燒物混合置于球磨罐中,在350~400r/min下球磨3~5h,過200目篩,得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選取200~300g草魚魚鱗置于2l燒杯中,在室溫下對燒杯中添加500~600ml質量分數5%碳酸鈉溶液,攪拌混合并過濾,得濾餅并按質量比1:10,將濾餅與冰醋酸攪拌混合,在200~300w下超聲振蕩45~60min;待超聲振蕩完成后,過濾并得濾液,按質量比1:5,將0.5mol/l氯化鈉溶液滴加至濾液中,控制滴加速率為1~2ml/min,待滴加完成后,靜置陳化20~24h,在2500~3000r/min下離心分離10~15min,收集下層沉淀并真空冷凍干燥,得膠原蛋白粉末;分別稱量15~20g外消旋聚乳酸、1~2g聚乙烯醇、400~500mln-甲基吡咯烷酮和150~200ml去離子水置于2l燒杯中,在45~50℃下攪拌混合25~30min后,再在250~300w下超聲振蕩10~15min,隨后保溫攪拌3~5h,得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選取5~10g膠原蛋白粉末置于500~600ml去離子水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并置于250~300w下超聲分散10~15min,得改性液,隨后按體積比1:1,將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與改性液混合,在45~50℃下攪拌3~5h后,過濾并得混合濾液,得改性膠凝液;按質量比1:5,將改性膠凝液與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混合并置于研缽中,研磨1~2h后將其澆注至模具中,隨后將模具真空冷凍干燥并脫模,即可制備得一種骨骼內固定材料。
實例1
首先選取500g新鮮成年豬股骨,將其破碎收集得股骨碎塊,隨后按質量比1:10,將股骨碎塊與水混合,加熱煮沸并保溫1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將股骨碎塊表面結締組織與肌肉剔除,并用去離子水洗滌沖洗3次,在75℃下干燥10h,得處理后股骨碎塊;將股骨碎塊置于坩堝中,將坩堝置于550℃馬弗爐保溫煅燒2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得煅燒物并按質量比1:25,將胃蛋白酶與煅燒物混合置于球磨罐中,在350r/min下球磨3h,過200目篩,得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選取200g草魚魚鱗置于2l燒杯中,在室溫下對燒杯中添加500ml質量分數5%碳酸鈉溶液,攪拌混合并過濾,得濾餅并按質量比1:10,將濾餅與冰醋酸攪拌混合,在200w下超聲振蕩45min;待超聲振蕩完成后,過濾并得濾液,按質量比1:5,將0.5mol/l氯化鈉溶液滴加至濾液中,控制滴加速率為1ml/min,待滴加完成后,靜置陳化20h,在2500r/min下離心分離10min,收集下層沉淀并真空冷凍干燥,得膠原蛋白粉末;分別稱量15g外消旋聚乳酸、1g聚乙烯醇、400mln-甲基吡咯烷酮和150ml去離子水置于2l燒杯中,在45℃下攪拌混合25min后,再在250w下超聲振蕩10min,隨后保溫攪拌3h,得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選取5g膠原蛋白粉末置于500ml去離子水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并置于250w下超聲分散10min,得改性液,隨后按體積比1:1,將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與改性液混合,在45℃下攪拌3h后,過濾并得混合濾液,得改性膠凝液;按質量比1:5,將改性膠凝液與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混合并置于研缽中,研磨1h后將其澆注至模具中,隨后將模具真空冷凍干燥并脫模,即可制備得一種骨骼內固定材料。
將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用醫用酒精消毒后,浸泡20h,隨后間患者下肢需固定部位外側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沿股外側肌間隔鈍性分離,暴露股骨干后,在股骨中段用電動擺鋸將股骨橫向鋸斷,將浸泡后骨骼內固定材料逆行插入骨折近端,自股骨大轉子穿出,確認固定可靠后,將多余部分剪除,逐層閉合切口,術后注射青霉素抗感染,80萬單位/次,每天兩次,共注射三天。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抗彎強度為125mpa,楊氏模量為4.2gpa,與人體皮質骨力學性能相似,對成骨細胞粘附、生長沒有抑制作用,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同時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植入90天后抗彎強度仍有118mpa,具有優異的耐初期降解能力。
實例2
首先選取800g新鮮成年豬股骨,將其破碎收集得股骨碎塊,隨后按質量比1:10,將股骨碎塊與水混合,加熱煮沸并保溫2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將股骨碎塊表面結締組織與肌肉剔除,并用去離子水洗滌沖洗5次,在80℃下干燥12h,得處理后股骨碎塊;將股骨碎塊置于坩堝中,將坩堝置于650℃馬弗爐保溫煅燒3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得煅燒物并按質量比1:25,將胃蛋白酶與煅燒物混合置于球磨罐中,在400r/min下球磨5h,過200目篩,得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選取300g草魚魚鱗置于2l燒杯中,在室溫下對燒杯中添加600ml質量分數5%碳酸鈉溶液,攪拌混合并過濾,得濾餅并按質量比1:10,將濾餅與冰醋酸攪拌混合,在300w下超聲振蕩60min;待超聲振蕩完成后,過濾并得濾液,按質量比1:5,將0.5mol/l氯化鈉溶液滴加至濾液中,控制滴加速率為2ml/min,待滴加完成后,靜置陳化24h,在3000r/min下離心分離15min,收集下層沉淀并真空冷凍干燥,得膠原蛋白粉末;分別稱量20g外消旋聚乳酸、2g聚乙烯醇、500mln-甲基吡咯烷酮和200ml去離子水置于2l燒杯中,在50℃下攪拌混合30min后,再在300w下超聲振蕩15min,隨后保溫攪拌5h,得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選取10g膠原蛋白粉末置于600ml去離子水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并置于300w下超聲分散15min,得改性液,隨后按體積比1:1,將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與改性液混合,在50℃下攪拌5h后,過濾并得混合濾液,得改性膠凝液;按質量比1:5,將改性膠凝液與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混合并置于研缽中,研磨2h后將其澆注至模具中,隨后將模具真空冷凍干燥并脫模,即可制備得一種骨骼內固定材料。
將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用醫用酒精消毒后,浸泡20~24h,隨后間患者下肢需固定部位外側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沿股外側肌間隔鈍性分離,暴露股骨干后,在股骨中段用電動擺鋸將股骨橫向鋸斷,將浸泡后骨骼內固定材料逆行插入骨折近端,自股骨大轉子穿出,確認固定可靠后,將多余部分剪除,逐層閉合切口,術后注射青霉素抗感染,80萬單位/次,每天兩次,共注射三天。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抗彎強度為130mpa,楊氏模量為4.5gpa,與人體皮質骨力學性能相似,對成骨細胞粘附、生長沒有抑制作用,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同時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植入90天后抗彎強度仍有120mpa,具有優異的耐初期降解能力。
實例3
首先選取650g新鮮成年豬股骨,將其破碎收集得股骨碎塊,隨后按質量比1:10,將股骨碎塊與水混合,加熱煮沸并保溫1.5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將股骨碎塊表面結締組織與肌肉剔除,并用去離子水洗滌沖洗4次,在78℃下干燥11h,得處理后股骨碎塊;將股骨碎塊置于坩堝中,將坩堝置于600℃馬弗爐保溫煅燒2.5h,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得煅燒物并按質量比1:25,將胃蛋白酶與煅燒物混合置于球磨罐中,在375r/min下球磨4h,過200目篩,得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選取250g草魚魚鱗置于2l燒杯中,在室溫下對燒杯中添加550ml質量分數5%碳酸鈉溶液,攪拌混合并過濾,得濾餅并按質量比1:10,將濾餅與冰醋酸攪拌混合,在250w下超聲振蕩52min;待超聲振蕩完成后,過濾并得濾液,按質量比1:5,將0.5mol/l氯化鈉溶液滴加至濾液中,控制滴加速率為1.5ml/min,待滴加完成后,靜置陳化22h,在2750r/min下離心分離12min,收集下層沉淀并真空冷凍干燥,得膠原蛋白粉末;分別稱量18g外消旋聚乳酸、1g聚乙烯醇、450mln-甲基吡咯烷酮和175ml去離子水置于2l燒杯中,在48℃下攪拌混合28min后,再在275w下超聲振蕩12min,隨后保溫攪拌4h,得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選取8g膠原蛋白粉末置于550ml去離子水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并置于275w下超聲分散12min,得改性液,隨后按體積比1:1,將聚乳酸納米粒懸濁液與改性液混合,在48℃下攪拌4h后,過濾并得混合濾液,得改性膠凝液;按質量比1:5,將改性膠凝液與改性天然羥基磷灰石粉末混合并置于研缽中,研磨1.5h后將其澆注至模具中,隨后將模具真空冷凍干燥并脫模,即可制備得一種骨骼內固定材料。
將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用醫用酒精消毒后,浸泡22h,隨后間患者下肢需固定部位外側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沿股外側肌間隔鈍性分離,暴露股骨干后,在股骨中段用電動擺鋸將股骨橫向鋸斷,將浸泡后骨骼內固定材料逆行插入骨折近端,自股骨大轉子穿出,確認固定可靠后,將多余部分剪除,逐層閉合切口,術后注射青霉素抗感染,80萬單位/次,每天兩次,共注射三天。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抗彎強度為128mpa,楊氏模量為4.4gpa,與人體皮質骨力學性能相似,對成骨細胞粘附、生長沒有抑制作用,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同時本發明制備的骨骼內固定材料植入90天后抗彎強度仍有119mpa,具有優異的耐初期降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