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風濕性心臟病簡稱風心病,是指由于風濕熱活動,累及心臟瓣膜而造成的心臟瓣膜病變。表現為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中有一個或幾個瓣膜狹窄和(或)關閉不全。臨床上狹窄或關閉不全常同時存在,但常以一種為主。患病初期常常無明顯癥狀,后期則表現為心慌氣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腫、咳粉紅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償的表現。本病多發于冬春季節,寒冷、潮濕和擁擠環境下,初發年齡多在5?15歲,復發多在初發后3?5年內。
[0003]風濕性心臟病是甲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變態反應的部分表現,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臟部位的病理變化主要發生在心臟瓣膜部位。二尖瓣為最常見受累部位。由于心臟瓣膜的病變,使得心臟在運送血液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如瓣膜狹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為了射出足夠的血液,心臟則更加費力地舒張和收縮,這樣使心臟工作強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臟易疲勞,久而久之造成心臟肥大。如二尖瓣狹窄到一定程度時由于左心房壓力的增高,導致肺靜脈和肺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癥狀:呼吸困難、咳嗽、咳血,有的還會出現聲音沙啞和吞咽困難。
[0004]風濕性心臟病的治療多以手術置換人工瓣膜為主,手術費用昂貴,風險大。同時換瓣膜3-5年后,其他瓣膜再次受損,仍需要手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該藥物以純中藥組方,可以有效治療風濕性心臟病。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其特征是,它主要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人參18-22g、黃芪15-20g、熟地黃10-15g、柏子仁15_20g、遠志10_15g、山藥8-12g、百合8-12g、蓮子5-10g、酸棗仁8_12g、當歸18_22g、茯苓8_12g、白術5_10g、芡實5-10g、薏苡仁3-8g、佛手8-12g、肉桂18-22g、紫河車10_15g、杜仲8_12g、枸杞子15-20g、紅景天 10-15g、白芍 10-15g、青皮 8_12g、山楂 10_15g、砂仁 5_10g、桂枝 15_20g、細辛10-15g、牛膝8-12g、丹參8-12g、紅花5_10g、銀杏葉5_10g、苦杏仁5_10g、雞血藤5_10g、伸筋草8-12g、烏梢蛇5-10g和甘草2-5g。
[0007]優選配比:人參20g、黃芪18g、熟地黃12g、柏子仁18g、遠志12g、山藥10g、百合10g、蓮子8g、酸率仁10g、當歸20g、茯苳10g、白術8g、突實8g、薏該仁5g、佛手10g、肉桂20g、紫河車12g、杜仲10g、枸t己子17g、紅景天12g、白茍12g、青皮10g、山楂12g、砂仁7g、桂枝16g、細辛12g、牛膝10g、丹參10g、紅花6g、銀杏葉8g、苦杏仁7g、雞血藤8g、伸筋草10g、烏梢蛇8g和甘草3g。
[0008]咳嗽者,加川貝母15-25g、桔梗10-20g、紫菀8_12g,優選加川貝母20g、桔梗15g、紫菀10g。
[0009]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煮,每日一劑,分兩次早晚服用。15天為I個療程。
[0010]上述原料藥還可以進一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賦形劑、崩解劑、矯味劑、粘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口服制劑,如制成顆粒劑、丸劑、膠囊劑、片劑等。
[0011]各中藥作用:
[0012]人參: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瘺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13]黃芪:甘,溫。歸肺、脾經。功能與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瘺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0014]熟地黃:甘,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0015]柏子仁:甘,平。歸心、腎、大腸經。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用于陰血不足,虛煩失眠,心悸怔忡,腸燥便秘,陰虛盜汗。
[0016]遠志:苦、辛,溫。歸心、腎、肺經。功能與主治:安神益智,交通心腎,祛痰,消腫。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0017]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0018]百合:甘,寒。歸心、肺經。功能與主治: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0019]蓮子:甘、澀,平。歸脾、腎、心經。功能與主治: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用于脾虛泄瀉,帶下,遺精,心t季失眠。
[0020]酸棗仁:甘、酸,平。歸肝、膽、心經。功能與主治: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0021]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
[0022]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23]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0024]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能。生品性平,澀而不滯,補脾腎而兼能祛濕。常用于白濁,帶下,遺精,小便不禁,兼濕濁者尤宜。
[0025]薏苡仁:甘、淡,涼。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止灣,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0026]佛手:辛、苦、酸,溫。歸肝、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濕化痰。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胃脘痞滿,食少嘔吐,咳嗽痰多。
[0027]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用于陽瘺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經閉。
[0028]紫河車:甘、咸,溫。歸心、肺、腎經。功能與主治:溫腎補精,益氣養血。用于虛勞羸瘦,陽瘺遺精,不孕少乳,久咳虛喘,骨蒸勞嗽,面色萎黃,食少氣短。
[0029]杜仲:甘,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頭暈目眩,妊娠漏血,胎動不安。
[0030]枸杞子:甘,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0031]紅景天:甘、苦,平。歸肺、心經。功能與主治:益氣活血,通脈平喘。用于氣虛血瘀,胸痹心痛,中風偏癱,倦怠氣喘。
[0032]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能與主治: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于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0033]青皮:苦、溫、辛。歸肝、膽、胃經。主治肝郁氣滯,胸脅脹痛或氣滯血淤,積聚,肝脾腫大。臨床用于肝氣郁滯。胸脅脹痛,肝脾腫大,甲狀腺炎等。
[0034]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功能與主治: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0035]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功能與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0036]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37]細辛:辛,溫。歸心、肺、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0038]牛膝:苦、甘、酸,平。歸肝、腎經。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日瘡,吐血,衄血。
[0039]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功能與主治: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癥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0040]紅花:辛,溫。歸心、肝經。功能與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0041]銀杏葉:甘、苦、澀,平。歸心、肺經。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化濁降脂。用于瘀血阻絡,胸痹心痛,中風偏癱,肺虛咳喘,高脂血癥。
[0042]苦杏仁: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功能與主治: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用于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秘
[0043]雞血藤:苦、甘,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風濕痹痛,麻木癱瘓,血虛萎黃。
[0044]伸筋草:微苦、辛,溫。歸肝、脾、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于關節酸痛,屈伸不利。
[0045]烏梢蛇:甘,平。歸肝經。功能與主治: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眼喁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
[0046]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
[0047]桔梗:苦、辛,平。歸肺經。功能與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
[0048]川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
[0049]紫菀:辛、苦,溫。歸肺經。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
[0050]桔梗:苦、辛,平。歸肺經。宣肺,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