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0002]風濕熱系一種與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主要累及心臟和關節,其次為皮膚、漿膜及血管,它具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常遺留心臟瓣膜損害而導致風濕性心臟病(senil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臨床最常見的為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病變,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多為青年時期患病延續到老年,極少數為晚年發病,本病患者能夠活到老年可能是由于心臟原來的受侵程度較輕、風濕熱反復發作次數較少或發病年齡較遲等原因。
[0003]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可以沒有或很少有臨床癥狀,也可有進行性心臟損害,還可因風濕活動、高血壓、冠心病和感染等因素使癥狀加重。老年有風濕活動時可表現為心臟炎-心動過速、新的雜音出現、心電圖變化以及血沉增快等,也可有關節炎。
[0004]目前西醫臨床上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主要有洋地黃制劑,利尿劑和血管擴張劑。
[0005]本發明所涉及藥材均可見記載于《中華本草》。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目的。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茯苓15份、佛甲草8份、川烏10份、大棗12份、苧麻根9份、纈草10份、相思子13份、枳犋子9份。
[0008]發明人認為:風寒濕邪內侵不化,造成血脈不暢,心無所養。肺部生恙,氣水不調,淤積于上腔。治療中應注意活血化瘀,祛濕補氣養心。
[0009]本發明運用: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佛甲草清熱消腫;川烏祛風除濕;大棗補中益氣;苧麻根清熱利尿;纈草安神理氣;相思子清熱解毒;枳犋子補中益氣。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濕補氣養心的功效,有效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
[0010]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間共收集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患者50例,均來自心內科門診,年齡50?70歲,男性35例,女性15例。病程2年?5年。
[0011]診斷標準:
①心臟普遍增大,心動過速與體溫不成比例,心尖部第一心音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心尖部II級以上高調,收縮全期雜音,并可有柔和、短促的低調舒張中期雜音(Carey-Coombs雜音);
②雙肺底可出現細濕羅音等心衰體征;
③部分有心包摩擦音,可同時伴有胸膜摩擦音;
④關節紅、腫脹,活動受限;
⑤少數患者在軀干或四肢的內側皮膚可見淡紅色環形紅斑,中央蒼白;在大關節伸偵牝尤其是肘、膝及腕關節,枕骨區或胸、腰椎棘突等部可見2?5_大小的皮下小結,無壓痛,不與皮膚粘連,可移動;
排除標準: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疾病者。
[0012]2、試驗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本發明按照實施例1制得的煎劑,每日3次。療程8周。
[0013]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按照《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病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進行判定。
[0014]①無效: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心律失常、乏力、心慌氣短、咳嗽等表現與治療前相比,無改善,或病情加重;
②好轉: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心律失常、乏力、心慌氣短、咳嗽等表現與治療前相比,有所改善,改善〈60% ;
③有效: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心律失常、乏力、心慌氣短、咳嗽等表現與治療前相比,明顯改善,改善60% — 80% ;
④顯效: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心律失常、乏力、心慌氣短、咳嗽等表現與治療前相比,改善顯著,改善>80%
3.2治療結果
50例患者顯效例22例,有效10例,好轉1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治療期間I例出現輕度腹瀉,未見其他明顯不良反應。可見本發明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安全有效,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0016]實施例1
稱取:茯苓15克、佛甲草8克、川烏10克、大棗12克、苧麻根9克、纈草10克、相思子13克、枳犋子9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劑。
[0017]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0018]實施例2
稱取:茯苓15克、佛甲草8克、川烏10克、大棗12克、苧麻根9克、纈草10克、相思子13克、枳犋子9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劑。
[0019]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20]實施例3 稱取:茯苓15克、佛甲草8克、川烏10克、大棗12克、苧麻根9克、纈草10克、相思子13克、枳犋子9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I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干燥,裝入膠囊殼,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膠囊劑。
[0021]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茯苓15份、佛甲草8份、川烏10份、大棗12份、苧麻根9份、纈草10份、相思子13份、枳犋子9份。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為:稱取:茯苓15份、佛甲草8份、川烏10份、大棗12份、苧麻根9份、纈草10份、相思子13份、枳犋子9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120份,即得煎劑;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為:稱取:茯苓15份、佛甲草8份、川烏10份、大棗12份、苧麻根9份、纈草10份、相思子13份、枳犋子9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散劑;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為:稱取:茯苓15份、佛甲草8份、川烏10份、大棗12份、苧麻根9份、纈草10份、相思子13份、枳犋子9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時,合并煎煮液,濃縮,干燥,裝入膠囊殼,即得膠囊劑;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藥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茯苓15份、佛甲草8份、川烏10份、大棗12份、苧麻根9份、纈草10份、相思子13份、枳椇子9份。本發明運用: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佛甲草清熱消腫;川烏祛風除濕;大棗補中益氣;苧麻根清熱利尿;纈草安神理氣;相思子清熱解毒;枳椇子補中益氣。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濕補氣養心的功效,有效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
【IPC分類】A61P9/00, A61K36/84, A61K36/725, A61P29/00
【公開號】CN105250420
【申請號】CN201510858697
【發明人】陳煥斌
【申請人】陳煥斌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