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提供了注射器,具有:包括第一輸送端(15)的第一注射器筒(3),具有第一通道(22)的第一端件(19)固定到第一輸送端;第一活塞(5),布置為在第一注射器筒內可移動且可朝第一輸送端移動以經由第一通道輸送位于第一輸送端與第一活塞之間的流體;包括第二輸送端(26)的第二注射器筒(4),具有第二通道(33)的第二端件(30)固定到第二輸送端;第二活塞(8),布置為在第二注射器筒內可移動且可朝第二輸送端移動以經由第二通道輸送位于第二輸送端與第二活塞之間的流體,其中,兩個注射器筒彼此機械地連接以使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能改變,并且兩個端件中的至少一個以不同位置固定到所分配的輸送端,以調整兩個通道之間的距離。
【專利說明】
注射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第一注射器筒和第二注射器筒的注射器。【背景技術】
[0002]例如在獸醫領域中使用這樣的注射器,以便同時將兩種不同的藥物給藥于動物。 為了使注射器具有盡可能大的使用領域,并且因此可以用于各種各樣的動物,如果中空膛孔式針頭(該中空膛孔式針頭可以連接到注射器筒)之間的距離是可設置的則將非常有益。 為此,在最簡單的情況下,可以將注射器筒之間的距離以及因而還有針頭之間的距離設置為可變的。然而,一般來說,這導致了昂貴的機械裝置并且導致了注射器的穩定性方面的難題。
【發明內容】
[0003]從這里開始,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兩個注射器筒的注射器,其中能夠容易地調整輸送端之間的距離。
[0004]通過一種注射器實現了根據本發明的該目的,所述注射器具有:第一注射器筒,所述第一注射器筒包括第一輸送端,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件固定到所述第一輸送端;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被布置為在第一注射器筒中可移動并且能夠朝向第一輸送端移動以經由第一通道來輸送位于第一輸送端與第一活塞之間的流體;第二注射器筒,所述第二注射器筒包括第二輸送端,具有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件固定到所述第二輸送端;以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被布置為在第二注射器筒中可移動并且能夠朝向第二輸送端移動以經由第二通道來輸送位于第二輸送端與第二活塞之間的流體,其中,這兩個注射器筒彼此機械地連接,使得這兩個注射器筒之間的距離不能改變,并且其中,這兩個端件中的至少一個能夠以不同位置固定到所分配的輸送端以調整兩個通道之間的距離。
[0005]根據本發明,由于僅需將兩個端件中的至少一個以不同位置固定到相關聯的輸送端以調整兩個通道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容易地設置所期望的距離。同時,由于不能改變注射器筒本身之間的距離,所以不會削弱注射器的穩定性,因此,可以將注射器筒之間的機械連接的尺寸制定成使得穩固地提供所需的穩定性。
[0006]在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中,所述注射器可以形成為獸用注射器,兩個端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在圍繞端件的中心軸線的不同旋轉位置中固定到所分配的輸送端,其中所述兩個端件中的至少一個端件的通道相對于該端件的中心軸線偏心地布置。在端件圍繞中心軸線的旋轉已經發生之后,通道的偏心布置導致了通道之間的距離改變,該距離改變取決于端件的旋轉位置。
[0007]在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中,兩個端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包括面向所分配的注射器筒的端部并且該端部能夠在至少兩個不同的旋轉位置中插入到設置在所分配的注射器筒的輸送端處的容納器中。具體地,可以將其固定或鎖定在不同的旋轉位置中,其結果是,穩固地防止了旋轉位置中的不期望的改變。可以提供用于固定或鎖定的固定裝置。
[0008]具體地,容納器可以形成為中空柱體形狀,并且相應的端部可以形成為柱形的。具體地,中空柱體形凹部可以具有n面輪廓(或者具有n個側面的輪廓),且對應的端部可以具有m面輪廓(或者具有m個側面的輪廓),其中n和m是整數,并且n大于或等于m。因此,可以預先確定n個不同的旋轉位置,端件可以固定在所述不同的旋轉位置中。在橫截面中,n面輪廓和m面輪廓優選地為分別具有n個角部或m個角部的多邊形(特別是正多邊形)的形狀。
[0009]在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中,借助于管接螺母(聯管螺母,un1n nut)可以將兩個端件中的至少一個固定到所分配的輸送端。因此很容易地提供了所需的固定。
[0010]具體地,可以將兩個端件形成為使得在每種情況下可以將中空膛孔式針頭可拆卸地固定到兩個端件上。
[0011]在注射器中,兩個注射器筒可以彼此平行對齊。另外,兩個通道可以彼此平行對齊。
[0012]注射器特別地形成為自填充式注射器。
[0013]注射器可以包括主體部分,兩個注射器筒機械地固定到該主體部分。可以將手柄 (lever)鉸接于主體部分,利用該手柄(例如經由活塞桿)可使得活塞在兩個注射器筒中來回移動。具體地,手柄可以鉸接于主體部分的背離注射器筒的一端。手柄和主體部分可以由彈簧預拉緊。具體地,注射器可形成得類似于槍,其結果是,用戶可用四個手指抓住主體部分并用他的拇指抓住手柄,然后通過握緊他的手可以使手柄在輸送端的方向上移動以進行所需的注射。
[0014]在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中,可以將進料(feed,給料/供料)通道設置在兩個活塞中的至少一個中,其中進料通道通向第一注射器筒或第二注射器筒。相應的注射器筒可以經由進料通道填充待輸送的流體。
[0015]在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中,第一活塞可以連接到第一活塞桿,該第一活塞桿延伸超出第一注射器筒的背離第一輸送端的后端,第二活塞可以連接到第二活塞桿,該第二活塞桿延伸超出第二注射器筒的背離第二輸送端的后端,其中,兩個活塞中的至少一個(或者兩個活塞)的進料通道延伸通過與活塞連接的活塞桿。待輸送的流體可以經由進料通道填充到注射器筒中。
[0016]此外,延伸通過活塞桿的進料通道可以通向連接部,該連接部位于背離與活塞桿連接的活塞的端部處,其中,第一止回閥設置在連接部內并且在活塞背離輸送端移動時打開。連接部優選地與待輸送流體的容納器相連接。
[0017]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可以包括處于兩個輸送端中的至少一個中的第二止回閥,其中,第二止回閥在相應的活塞朝向輸送端移動時打開。
[0018]注射器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由塑料制成。
[0019]可以相同地形成多個注射器筒和/或多個端件。但是,它們也有可能是不同的。例如,注射器筒的直徑可以是不同的。
[0020]另外,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可以包括位于每個輸送端處的注射針頭或中空膛孔式針頭。
[0021]在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中,第一通道能流體連接至第一注射器筒,第二通道能流體連接至第二注射器筒。特別地,在每種情況下在第一 /第二通道與第一 /第二注射器筒之間設置有轉接器(adapter)。
[0022]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的前提下,上面提及的特征和那些尚待在下面說明的特征不僅能夠以所述組合使用而且還能夠以其他組合使用或單獨使用。【附圖說明】
[0023]借助于所附附圖通過實例在下面更加詳細地說明本發明,附圖還公開了本發明的必要特征,其中:
[0024]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的一個實例的立體圖;[〇〇25]圖2示出了圖1的注射器的側視圖;
[0026]圖3示出了沿圖2的截面線A-A的放大截面圖;
[0027]圖4示出了沿圖3的截面線B-B的截面圖;以及
[0028]圖5至8示出了用于解釋端件相對于注射器筒的不同旋轉位置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9]在圖1和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1包括主體部分2,在該主體部分上形成有第一注射器筒3和第二注射器筒4。如特別是從圖3的截面圖中可以看出的,第一活塞5布置在第一注射器筒3中,該第一活塞可以通過與第一活塞5連接的第一活塞桿6在第一注射器筒3中或在由第一注射器筒3提供的第一注射器腔體7中來回移動。以與第一注射器筒3相同的方式形成第二注射器筒4并且該第二注射器筒包括第二活塞8,該第二活塞通過與第二活塞8連接的第二活塞桿9而能夠在由第二注射器筒4提供的第二注射器腔體10中來回移動。
[0030]這兩個活塞桿6、9經由注射器腔體7、10的后端(未示出)被導出并且被連接到手柄 12的上端11,該手柄旋轉地連接到主體部分2(圖1、2)。手柄12在背離注射器筒3、4的下端13 處旋轉地連接到主體部分2,其中,布置在下端13的區域中的彈簧14將主體部分2與手柄12 推開,其結果是,出現了圖1和2中所示出的起始位置。如果手柄12抵抗彈簧14的力而朝向主體部分2移動,則因而兩個活塞桿6和9(以及因此兩個活塞5和8)向注射器1的注射側端E移動。在圖3的截面圖中,這導致了活塞5、8朝向左側的移動。
[0031]如特別是從圖3的截面圖中可以看出的,第一注射器筒3在輸送端15處包括第一連接通道16,該第一連接通道將第一注射器腔體7連接至第一閥室17。第一轉接器18安裝在輸送端15上(例如擰在輸送端上),第一端件19位于第一轉接器中,該第一端件借助于第一管接螺母20固定到第一轉接器18。第一端件19包括經由第一轉接器18而連接到第一閥室17的第一空間21。第一空間21通向第一端件19中的第一通道22,并且第一通道22包括第一輸送口 23。因此在第一活塞5與第一輸送端15之間的第一注射器腔體7中存在的流體可以通過第一活塞5朝向第一輸送端15的移動且流經第一連接通道16、第一閥室17、第一轉接器18、第一空間21和第一通道22被輸送到外部。如從圖3的截面圖中可以看出的,第一注射器腔體7、 第一連接通道16、第一閥室17和第一空間21相對于彼此同軸地布置。另一方面,第一通道22 相對于第一空間21和第一注射器腔體7非同軸地布置而是相對于第一端件19的對應中心軸線M2偏心。第一通道22的中心軸線Ml優選地如圖3中所示平行于第一端件19的中心軸線M2。 此外,第一通道22的中心軸線Ml可以平行于第一注射器腔體7的或第一空間21的中心軸線。 [〇〇32]注射器1形成為自填充式注射器,并且為此,在第一閥室17中包括止回閥(未示出),該止回閥在第一活塞5從左到右移動(且因此背離第一輸送端15移動)的期間密封第一連接通道16,并且在第一活塞5的反向移動(且因此朝向第一輸送端移動)的期間打開第一連接通道。在第一活塞5和第一活塞桿6中形成有第一進料通道24,該第一進料通道延伸直達布置在注射器1的后端處的第一連接部25,其中,在第一連接部25中相應地布置有止回閥 (未示出),該止回閥在第一活塞5背離第一輸送端15移動(并因此朝向第一連接部25移動) 的期間打開,并且在反向移動期間關閉。在注射器1的使用期間流體儲存器(例如待注射的藥物)連接到第一連接部25,其結果是,在第一活塞5背離第一輸送端15移動的期間第一注射器腔體7被填充以流體,并且在第一活塞5的反向移動(因此朝向第一輸送端15移動)期間流體從第一輸送口 23被輸送或者注射出去。
[0033]如圖3中所示,形成了在結構上與第一活塞相同的第二活塞8并且該第二活塞包括第二輸送端26、第二連接通道27、第二閥室28、第二轉接器29、第二端件30、第二管接螺母 31、第二空間32、第二通道33、第二輸送口 34和第二進料通道35。還設置有第二連接部,但是在附圖中不可見。此外,以與第一端件19相同的方式,第二端件30的中心軸線M4相對于第二通道33的中心軸線M3偏心(eccentric)。[〇〇34]這兩個注射器筒3、4機械地連接到主體部分2,使得它們之間的距離不能被改變。 但是,如下面詳細描述的,可以將兩個端件19、30設置在相應的轉接器18、29中的不同旋轉位置中,其結果是,兩個輸送口 23、34之間的距離是可變的。[〇〇35]為此,各自的轉接器18、29包括具有雙-六邊形輪廓部38、39的容納器36、37。在每種情況下插入到相應容納器36、37中的相應端件19、30的端部40、41具有六邊形的外部輪廓部42、43,其結果是,每個端件19、30可在十二個不同旋轉位置中插入到所分配的容納器36、 37中,并且借助于管接螺母20、31將其鎖定。一旦通道22、33已經非同軸地而是偏心地布置在相應的端件19、30中后,則兩個通道22與33之間的距離(以及因此兩個輸送口 23與34之間的距離)可以通過對兩個端件19、30的旋轉位置的選擇而設置。在圖3和圖4的示圖中,示出最小距離C1 (其在此是25mm)。為了說明,在圖5中示出了與圖3和圖4中兩個端件19和30相同的狀態,其中,在圖5的示圖中,僅示出了兩個輪廓部38、39,以及42和43,兩個輸送口 23和34 以及兩個通道22和33的對應中心軸線。[〇〇36]在圖6中所示出的兩個端件19、30的旋轉位置中,存在兩個輸送口 23與34之間(或者它們的中心軸線Ml與M3之間)的最大可設置距離C2(在此是30mm)。[〇〇37]在圖7中所示出的兩個端件19、30的旋轉位置的選項的情況中,存在兩個輸送口 23 與34之間的距離C3,其在兩個距離C1與C2之間。
[0038]圖8中示出了端件19、30的旋轉位置,其中,旋轉位置相對于位于兩個注射器筒3與 4之間且從上端11延伸到下端13的中央平面(S卩,與根據圖2制圖的平面相平行的平面)是非鏡像對稱的。[〇〇39]因此可以通過本發明的注射器1(且特別是與轉接器18和29相連接的端件19和30) 的結構來根據需要改變和設置輸送口 23與34之間的距離。
[0040]特別地將端件19和30形成為使得可以設置注射針頭(未示出)。同時,然后還可以通過調整兩個輸送口 23與34之間的距離來改變和設置注射針頭之間的距離。
[0041]在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中,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1形成為自填充式注射器。這并非必須如此。也可以形成為不是自填充式注射器的注射器1。
[0042]在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中,形成了結構上相同的兩個注射器筒3和4。這并非絕對必要。例如第一注射器筒3的內部直徑可以不同于第二注射器筒4的內部直徑。注射器筒3和4 可以包括具有例如1.0-5.0ml容積的注射器腔體7和10。
[0043]此外,如果需要還可以提供比兩個更多的注射器筒3、4。
[0044]特別地根據本發明的注射器形成為使得可以針對兩個活塞5和8中的每一個以彼此獨立的方式設置最大活塞沖程(以及因此設置每次注射過程的劑量)。活塞沖程因此對于兩個活塞5、8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
【主權項】
1.一種注射器,包括:第一注射器筒(3 ),所述第一注射器筒包括第一輸送端(15 ),具有第一通道(22)的第一 端件(19)固定到所述第一輸送端,第一活塞(5),所述第一活塞設置為能在所述第一注射器筒(3)中移動且能夠朝向所述 第一輸送端(15)移動,從而經由所述第一通道(22)輸送位于所述第一輸送端(15)與所述第 一活塞(5)之間的流體,第二注射器筒(4 ),所述第二注射器筒包括第二輸送端(26 ),具有第二通道(33)的第二 端件(30)固定到所述第二輸送端,以及第二活塞(8),所述第二活塞設置為能在所述第二注射器筒(4)中移動且能朝向所述第 二輸送端(26)移動,從而經由所述第二通道(33)輸送位于所述第二輸送端(26)與所述第二 活塞(8)之間的流體,其中,兩個注射器筒(3、4)彼此機械地連接,使得不能改變它們之間的距離,并且,其中,兩個端件(19、30)中的至少一個以不同的位置固定到所分配的輸送端(15、 26),以調整兩個通道(22、33)之間的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兩個端件(19、30)中的至少一個能夠以圍繞該 端件(19、30)的中心軸線的不同旋轉位置固定到所分配的輸送端(15、26),其中,兩個端件 (19、30)中的至少一個的通道(22、33)相對于該端件(19、30)的中心軸線(M2、M4)偏心地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兩個端件(19、30)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端部(40、 41),所述端部面向所分配的注射器筒(3、4)并且以至少兩個不同的旋轉位置插入設置在所 分配的注射器筒(3、4)的輸送端(15、26)處的容納器(36、37)中。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器,其中,設置有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使得兩個端件 (19、30)中的至少一個固定在選定的旋轉位置中。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器,其中,所述容納器(36、37)為中空柱體形狀的,并且相 應的端部(40、41)為柱形的。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其中,所述容納器(36、37)為中空柱體形狀的,并且相 應的端部(40、41)為柱形的。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器,其中,所述容納器(36、37)具有n面輪廓,所述端部 (40,41)具有m面輪廓,其中,n和m是整數,并且n大于或等于m。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器,其中,所述容納器(36、37)具有n面輪廓,所述端部 (40、41)具有m面輪廓,其中,n和m是整數,并且n大于或等于m。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兩個端件(19、30)中的至少一個借助于管接螺 母(20、31)固定到所分配的輸送端(15、26)。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兩個端件(19、30)形成為使得在每種情況下中 空膛孔式針頭均能拆卸地固定到兩個端件。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兩個注射器筒(3、4)彼此平行對齊,且兩個通 道(22、33)彼此平行對齊。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所述注射器形成為自填充式注射器。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具有主體部分(2)和手柄(12),兩個注射器筒(3、4)固定到所述主體部分,所述手柄鉸接于所述主體部分(2)且連接到所述活塞(5、8),從而當 所述手柄(12)被致動時,使所述活塞朝向所述輸送端(15、26)移動。14.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具有主體部分(2)和手柄(12),兩個注射器筒(3、4) 固定到所述主體部分,所述手柄鉸接到所述主體部分(2)且連接到所述活塞(5、8),從而當 所述手柄(12)被致動時,使所述活塞朝向所述輸送端(15、26)移動。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在兩個活塞(5、8)中的至少一個中形成有進料 通道(24、35 ),所述進料通道通向所述第一注射器筒(3)或所述第二注射器筒(4)。1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在兩個活塞(5、8)中的至少一個中形成有進料 通道(24、35 ),所述進料通道通向所述第一注射器筒(3)或所述第二注射器筒(4)。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注射器,其中,所述第一活塞(5)與第一活塞桿(6)連接,所 述第一活塞桿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注射器筒(3)的背離所述第一輸送端(15)的后端,所述第二活塞(8)連接到第二活塞桿(9),所述第二活塞桿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注射器筒 (4)的背離所述第二輸送端(26)的后端,其中兩個活塞(5、8)中的至少一個的進料通道(24、 35)延伸通過與該活塞(5、8)相連的活塞桿(6、9)。1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器,其中,所述第一活塞(5)與第一活塞桿(6)連接,所述 第一活塞桿延伸超出所述第一注射器筒(3)的背離所述第一輸送端(15)的后端,所述第二活塞(8)連接到第二活塞桿(9),所述第二活塞桿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注射器筒 (4)的背離所述第二輸送端(26)的后端,其中兩個活塞(5、8)中的至少一個的進料通道(24、 35)延伸通過與該活塞(5、8)相連的活塞桿(6、9)。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注射器,其中,延伸通過所述活塞桿(6、9)的進料通道通向 處于背離所述活塞(5、8)的端部處的連接部(25),其中,第一止回閥設置在所述連接部(25) 中,且當所述活塞(5、8)背離所述輸送端(15、26)移動時所述第一止回閥打開。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中,第二止回閥設置在兩個輸送端(15、26)中的至 少一個中,且當相應的所述活塞(5、8)朝向所述輸送端(15、26)移動時所述第二止回閥打 開。
【文檔編號】A61M5/19GK105963043SQ201610140713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1日
【發明人】媚蘭·艾絲樂, 弗蘭克·阿特曼
【申請人】漢克沙斯伍夫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