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篾簾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竹膠合板中間層篾簾織機。
背景技術:
竹膠合板是由篾簾壓合而成的,其中間層篾簾由線將順序排列的篾條連接而成。目前織這種篾簾基本上靠手工完成,勞動強度大,織簾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勞動強度低、織簾效率高的自動篾簾織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一機架、一進篾機構、數個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的線架、一線架換向機構、一將已連線完畢的篾排出的排篾機構、一電動機及減速箱,電動機一方面帶動進篾機構,一方面帶動減速箱,由減速箱帶動線架換向機構和排篾機構;進篾機構包括由電動機帶動的驅動輥、與驅動輥配合的壓下輥、用于篾條導向的導向盒、安裝在機架上的橫軸、控制篾條輸入的進篾閘、用于橫軸轉動的斜臂、用于導向盒開閉的斜柄,所述進篾閘、斜臂和斜柄均固裝在橫軸上;線架包括一放置線卷的線卷架、一導線管、一小鏈輪、一線叉,它們依次固接,其中導線管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線由線卷穿過導線管、小鏈輪到達線叉上;線架換向機構包括同軸固裝在一起并與機架可轉動連接的一棘輪和一大鏈輪、一主動棘爪和一竭止棘爪、各線架中的小鏈輪、連接各鏈輪的鏈條,主動棘爪安裝在機架上的導向套中并與一連桿連接,主動棘爪由該連桿帶動,間歇撥動棘輪,大鏈輪與小鏈輪齒數比為主動棘爪每撥一次,小鏈輪轉半圈,所述連桿由與減速箱相連的偏心輪帶動;排篾機構包括一由減速箱帶動的凸輪、一安裝在機架上的轉軸、固接在該轉軸上的三角臂、三角臂上部的橫桿、橫桿上安裝的排篾桿、三角臂的一底角有一使排篾桿前后運動的滾輪,該滾輪與凸輪吻合并由其帶動。
由于本實用新型自動篾簾織機在織簾的全過程均由電動機帶動相關機構,因而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低,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各機構在設計上的合理安排,使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操作簡單方便,織出的篾簾質量好,產出率高,因而可完全取代現有的手工作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圖1沿A-A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3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一機架I、一進篾機構、數個線架、一線架換向機構、一排篾機構、一電動機II及減速箱III。
進篾機構包括驅動輥1、壓下輥12、橫軸13、斜臂14、斜柄15、進篾閘16、導向盒17,其中導向盒17具有固接在機架I頂部的平板狀盒底18,將盒底18兩側扣于其中的盒蓋19,斜柄15一端與盒蓋19緊固連接(最好形成可調連接),另一端固接在橫軸13上,斜臂14均與進篾閘16及橫軸13固接,該橫軸13可轉動地連接在機架I的兩側,當斜臂14繞橫軸13的軸線轉動時將帶動橫軸13轉動,從而使斜柄15及進篾閘16轉動,斜柄15的轉動使導向盒盒蓋19打開或關閉,實現導向盒17的開閉。進篾閘16位于驅動輥1旁邊,它的轉動將使進篾閘16打開或關閉,控制篾條的輸入,實現進篾的阻止與通行。驅動輥1安裝在機架I頂部最右邊,靠電動機II通過傳動帶轉動,驅動輥1上方是壓下輥12,當把篾條送進驅動輥1與壓下輥12之間,同時在進篾閘打開時,篾條在兩輥的作用下移至導向盒17中,行進到機架端部限位板I1終止。
線架包括一放置線卷的線卷架2、一導線管21、一小鏈輪22、一線叉23,這些零件順序連接,其中導線管21通過軸承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I上,兩線卷的線穿過導線管21、小鏈輪22到達線叉23,由線叉23將兩根線張成一定角度。線架的多少可自行確定,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七個。
線架換向機構包括同軸固裝在一起的并與機架I可轉動連接的一棘輪3和一大鏈輪31、一主動棘爪32和一竭止棘爪33、一改向鏈輪34、各線架上的小鏈輪22、連接各鏈輪的鏈條35、一連桿36、一偏心輪37,其中主動棘爪32和竭止棘爪33均安裝在機架I上,并且主動棘爪32位于導向套38中,連桿36與主動棘爪32和偏心輪37連接,偏心輪37由減速箱III帶動。當偏心輪37帶動連桿36時,該連桿36將帶動主動棘爪32間歇撥動棘輪3,使大鏈輪31隨之間歇轉動,大鏈輪31與小鏈輪22的齒數比使主動棘爪32每撥一次,小鏈輪22旋轉180°,此時線架也隨之轉動180°,因而使線叉23上的兩根線發生一次交叉,使夾在兩線間的篾條被線鎖住。之后再將該篾排出導向盒17,這一工作由下述的排篾機構來完成。
排篾機構包括一由減速箱III帶動的凸輪4、一安裝在機架I上的轉軸41、固接在該轉軸41上的三角臂42、一固接在三角臂42上部的橫桿43,該橫桿43上固接有若干根排篾桿44,三角臂42的一底角有一滾輪45,該滾輪45與凸輪4相吻合,當凸輪4帶動滾輪45轉動時使三角臂42隨轉軸41繞其軸線轉動,使排篾桿44也隨之作前后運動。在三角臂42的頂角還有一個頂輪46,該頂輪46與斜臂14接觸,當三角臂42轉動時,該頂輪46使斜臂14轉動,同時橫軸13轉動,從而使導向盒盒蓋19打開或關閉,使進篾閘16也發生轉動,即開閘或關閘,實現進篾的阻止與通行。三角臂42及斜臂14的多少可自行確定,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三個。
進篾時進篾閘16處于最低位置即開閘位置,篾條通過驅動輥1和壓下輥12被送入導向盒17,此時導向盒盒蓋19是關閉的起著導向作用,當篾條送到位后(對第一根篾先將線架上的兩根線夾著篾條打一結),減速箱III帶動偏心輪37及凸輪4轉動使線架換向機構及排篾機構動作,線架換向機構使線架旋轉180°,線叉23上的兩根線進行一次交叉,使篾條被線鎖住,此時排篾機構三角臂42的頂輪46作用于斜臂14,橫軸13轉動,斜柄15隨之轉動將導向盒盒蓋19打開,進篾閘16向上轉動即關閘,擋住下根篾條的繼續輸入,同時三角臂42上端橫桿43上的排篾桿44也由后向前移,使鎖好線的篾條向前排出,之后在凸輪4繼續轉動下,三角臂42繞轉軸41軸線反向轉動,三角臂42的頂輪46下降,橫軸13回轉,斜柄15使導向盒盒蓋19關閉,進篾閘16下轉開閘,排篾桿44由前繞后移,下一根篾條又被輸入到導向盒17,本織機再重復進行上述動作,如此循環,使篾簾織成。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篾簾織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機架I、一進篾機構、數個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I上的線架、一線架換向機構、一將已連線完畢的篾排出的排篾機構、一電動機II及減速箱III,電動機II一方面帶動進篾機構,一方面帶動減速箱III,由減速箱III帶動線架換向機構和排篾機構;進篾機構包括由電動機II帶動的驅動輥(1)、與驅動輥(1)配合的壓下輥(12),用于篾條導向的導向盒(17)、安裝在機架I上的橫軸(13)、控制篾條輸入的進篾閘(16)、用于橫軸(13)轉動的斜臂(14),用于導向盒(17)開閉的斜柄(15),所述進篾閘(16)、斜臂(14)和斜柄(15)均固裝在橫軸(13)上;線架包括一放置線卷的線卷架(2)、一導線管(21)、一小鏈輪(22)、一線叉(23),它們依次固接,其中導線管(21)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I上,線由線卷穿過導線管(21)、小鏈輪(22)到達線叉(23)上;線架換向機構包括同軸固裝在一起并與機架I可轉動連接的一棘輪(3)和一大鏈輪(31)、一主動棘爪(32)和一竭止棘爪(33)、各線架中的小鏈輪(22)、連接各鏈輪的鏈條(35),主動棘爪(32)安裝在機架I上的導向套(17)中并與一連桿(36)連接,主動棘爪(32)由該連桿(36)帶動,間歇撥動棘輪(3),大鏈輪(31)與小鏈輪(22)齒數比為主動棘爪(32)每撥一次,小鏈輪(22)轉半圈,所述連桿(36)由與減速箱III相連的偏心輪(37)帶動;排篾機構包括一由減速箱III帶動的凸輪(4)、一安裝在機架I上的轉軸(41)、固接在該轉軸(41)上的三角臂(42)、三角臂(42)上部的橫桿(43)、橫桿(43)上安裝的排篾桿(44)、三角臂(42)的一底角有一使排篾桿(44)前后運動排篾的滾輪(45),該滾輪(45)與凸輪(4)吻合并由其帶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竹膠合板中間層篾簾織機,它包括一機架、一進篾機構、數個可轉動地安裝在機架上的線架、一線架換向機構、一將已連線完畢的篾排出的排篾機構、一電動機及減速箱,電動機一方面帶動進篾機構,一方面帶動減速箱,由減速箱III帶動線架換向機構和排篾機構。由于本實用新型自動篾簾織機在織簾的全過程均由電動機帶動相關機構,因而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低,同時由于本實用新型各機構在設計上的合理安排,使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操作簡單方便,織出的篾簾質量好,產出率高,因而可完全取代現有的手工作業。
文檔編號B27J1/02GK2663110SQ20032011429
公開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8日
發明者賴育文 申請人:賴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