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黃麻紡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黃麻紡紗方法。
背景技術:
黃麻纖維支數低,可紡性差。現有黃麻紡紗方法,由于沒有對黃麻進行軟化預處理 或者雖經軟化處理但軟化不夠,以及沒有經過精梳和上漿濕紡,黃麻纖維的長度和強度低, 不能滿足精紡生產6公支以上高支純黃麻紗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軟化黃麻纖維并進行精梳和上漿濕紡以 滿足精紡生產6—12公支高支純黃麻紗要求的黃麻紡紗方法。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提供的黃麻紡紗方法包括軟化步驟,將軟化液 淋在黃麻纖維上,然后堆倉發酵,所述軟化液組合物的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乳化劑1. 5%、軟 麻油23. 5%、水75%,其中,所述乳化劑的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4%、十二 烷基苯磺酸鈉4%、十二醇硫酸鈉0. 5%、烷基二乙醇胺0. 8%、柔軟劑1. 5%、氫氧化鈉1. 5%、氯 化鈉1. 2%、水86. 5% ;梳并步驟,將經過上述軟化處理的黃麻纖維進行梳理、精梳、頭并、二 并和三并;紡紗步驟,將經過上述精梳后的黃麻纖維進行上漿濕紡。在黃麻紡紗過程中前通過使用本發明的軟化液對黃麻纖維進行軟化預處理,提高 了黃麻纖維的柔軟度,改善了黃麻纖維的可紡性;經過精梳處理,提高了纖維的平均長度, 降低了纖維長度差異率;進行上漿濕紡,提高了黃麻纖維的強度,滿足了精紡生產高支純黃 麻紗的要求,能夠生產出6-12公支的高支純黃麻紗。
具體實施例方式先用軟化液對黃麻纖維進行軟化處理,將軟化液淋在黃麻纖維上,然后堆倉發 酵。軟化后再進行梳并步驟。經過梳并后再紡紗。用于軟化處理的軟化液組合物的組分和 重量百分比為乳化劑1. 5%、軟麻油23. 5%、水75%,其中,所述乳化劑的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 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4%、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十二醇硫酸鈉0. 5%、烷基二乙醇胺0. 8%、柔 軟劑1. 5%、氫氧化鈉1. 5%、氯化鈉1. 2%、水86. 5%。優選將15% (重量百分比)的軟化液 淋在85% (重量百分比)的黃麻上。在梳并步驟中,先對經過軟化處理的黃麻纖維進行梳理;還采用苧麻精梳機對經 過軟化處理的黃麻纖維進行精梳;然后進行頭并、二并和三并。在紡紗步驟,將經過以上軟化和精梳處理后的黃麻纖維進行上漿濕紡。梳并步驟中的工藝參數優選如下
精梳采用的苧麻精梳機,選用參數為棘輪齒數15,喂給長度8. 9cm,扇形齒擺動角為44 度,拔取長度194mm,頂梳針號26,針密20/10mm ;
頭并采用苧麻針梳機,牽伸和前導變換牙ZA = 37,ZB = 45,Zb = 46,牽伸倍數6. 10,出條克重9. 5克/米,喂入克重58克/米,并合數2并1,針板打擊速度852次/分,前羅拉 出條速度46. 5米/分,針密4針,前羅拉隔距65mm ;
二并采用苧麻針梳機,牽伸和前導變換牙為ZA = 37,ZB = 51,Zb = 46,牽伸倍數5. 38, 前羅拉線速度46. 5米/分,,出條克重6. 5克/米,喂入克重38克/米,并合數4并1,針板 打擊速度42. 1次/分,前羅拉出條速度41米/分,針密4針,前羅拉隔距65mm ;
三并采用毛紡針梳機,牽伸和前導變換牙ZA = 50,ZB = 53,Zb = 46,牽伸倍數7. 00, 出條克重3. 5克/米,喂入克重26克/米,并合數4并1,針板打擊速度53. 7次/分,前羅 拉出條速度53.3米/分,針密7針,前羅拉隔距60mm。
纖維軟化工藝對生產的影響對比如下
權利要求
一種黃麻紡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軟化步驟,將軟化液淋在黃麻纖維上,然后堆倉發酵,所述軟化液組合物的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乳化劑1.5%、軟麻油23.5%、水75%,其中,所述乳化劑的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4%、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十二醇硫酸鈉0.5%、烷基二乙醇胺0.8%、柔軟劑1.5% 、氫氧化鈉1.5%、氯化鈉1.2%、水86.5%;b.梳并步驟,將經過上述軟化處理的黃麻纖維進行梳理、精梳、頭并、二并和三并;c.紡紗步驟,將經過上述精梳后的黃麻纖維進行上漿濕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麻紡紗方法。技術方案要點是先對黃麻軟化處理,然后進行精梳和上漿濕紡,在軟化步驟中使用的軟化液軟化液組合物的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乳化劑1.5%、軟麻油23.5%、水75%。使用本發明的方法,改善黃麻纖維的可紡性,降低了纖維長度差異率,提高了黃麻纖維的強度,滿足了精紡生產高支純黃麻紗的要求,能夠生產出6-12公支的高支純黃麻紗。
文檔編號D06M13/368GK101979734SQ20101055647
公開日2011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陳銀華, 黃友清 申請人:郴州湘南麻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