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黃麻紡紗張力調節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黃麻紡紗機的紡紗張力調節器。
目前實際生產中黃麻紡紗機的張力調節裝置是將兩塊羊氈固定鉚在筒管座底面的兩旁,靠羊毛氈與呆錠盤表面產生一定的摩擦力達到適當的張力,有些還在管座上攻下六只五毫米徑的對稱眼孔來調節羊毛氈的力矩,根據理論分析,黃麻紡紗機紡紗張力大小與繞紗直徑呈二次函數關系,小紗時張力大,大紗時張力小,平均紡紗張力小紗時比大紗時增加15%左右。在正常情況下,大紗時較小的紡紗張力已能滿足工藝要求,顯然小紗時過大的張力是多余的。紡紗張力大,其波動也大,瞬時張力最大值可達平均值的兩倍,易造成細紗斷頭,影響機器的生產效率,也增加了電動機的負荷,浪費能源。而且,目前生產上一直采用的固定式的毛氈阻力子,雖能滿足紗線加捻和卷繞的要求,但當毛氈沾上油污或使用日久后,彈性逐漸減少,甚至變硬老化,使紡紗張力顯著增加;還對車間的溫濕度特別敏感,所以其紡紗張力不夠穩定,易造成機臺之間紡紗張力的差異;使用較長時間后增加細紗斷頭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在紡紗張力滿足工藝要求前提下使平均紡紗張力下降較多,特別是小紗時張力下降較多,并且長時間使用張力穩定的黃麻紡紗張力調節器。
本實用新型包括阻力子3、筒管座5,阻力子3固接在筒管座5底面上,阻力子3相對于筒管座5的底面的圓心對稱布置,筒管座5上另固接著相對圓心內彎的簧片1,簧片1一端與筒管座5貼合,另一端翹起,所述簧片的翹起端連接圓片2,圓片2相對于筒管座5底面的圓心的回轉半徑小于阻力子3的回轉半徑。
所述的阻力子3、簧片1固接在圓盤6上,圓盤6固接在筒管座5的底面上,圓盤6的周邊上帶有直立的裙壁7。
小紗時由于彈簧片的作用,使筒管座彈起,原有的毛氈質的阻力子較少與呆錠盤接觸,筒管卒所受到的摩擦力矩主要由圓片受呆錠盤摩擦產生,由于圓片對呆錠盤的摩擦系數較毛氈阻力為小,圓片的回轉半徑也較毛氈阻力子為小,所以綜合起來與卷繞力矩相平衡的摩擦力矩比原來減小,因而紡紗張力有較大幅度減小。在紗線卷繞至中、大紗時,隨著紗線重量加大,毛氈阻力子與呆錠盤的接觸逐漸密合,簧片阻力子的作用相對減小,因而綜合摩擦系數、回轉半徑逐漸加大,使中、大紗時保持滿足工藝要求的張力。圓盤周邊上的裙壁可防止紗線卷繞進去,方便生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平均紡紗張力下降,特別是小紗時的張力下降較多,降低了細紗斷頭率、節約了電能,有利于提高單位產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簧片阻力子與毛氈阻力子結合使用可以克服毛氈阻力子長期使用的摩擦系數增大的缺點,延長使用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將裙壁7剖切后的正視圖。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包括毛氈質的阻力子3、筒管座5,毛氈阻力子3固接在筒管座5底面上,兩個毛氈阻力子3相對于筒管座5的底面的圓心對稱布置,筒管座5底面上另對稱地固接著兩個相對圓心內彎的簧片1,簧片1一端與筒管座5貼合,另一端翹起,所述的簧片的翹起端連接圓片2,所述圓片2相對筒管座5底面圓心的回轉半徑小于毛氈阻力子3的回轉半徑。圓片2的材質可采用MC鑄型尼龍。
也可以把所述的毛氈阻力子3、簧片1用鉚釘4固接在圓盤6上,圓盤6可采用塑料材質,圓盤6固接在筒管座5的底面上,圓盤6的周邊上帶有直立的裙壁7,裙壁7可防止紗線繞進筒管座5與呆錠盤的接觸面,對原有的阻力子3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質來適應工藝上對不同紡紗張力的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黃麻紡紗張力調節器,包括阻力子(3)、筒管座(5),阻力子(3)固接在筒管座(5)底面上,阻力子(3)相對于筒管座(5)的底面的圓心對稱布置,其特征在于筒管座(5)上另固接著相對圓心內彎的簧片(1),簧片(1)一端與筒管座(5)貼合,另一端翹起,所述簧片的翹起端連接圓片(2),所述的圓片(2)相對于筒管座底面圓心的回轉半徑小于阻力子(3)的加轉半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麻紡紗張力調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力子(3)、簧片(1)固接在圓盤(6)上,圓盤(6)固接在筒管座(5)的底面上,圓盤(6)的周邊上帶有直立的裙壁(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黃麻紡紗機的紡紗張力調節器。包括原有的對稱地固接在筒管座底同上的阻力子,筒管座上另固接著相對圓心內彎的簧片,簧片一端與筒管座貼合,另一端翹起并連接圓片,圓片的回轉半徑小于原有阻力子的回轉半徑。可降低紡紗張力,減小斷頭率。
文檔編號D01H13/14GK2186764SQ9324036
公開日1995年1月4日 申請日期199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1993年9月23日
發明者陳偉民 申請人:曾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