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用現澆頂板快拆模調節托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用模板技術領域,屬于一種建筑用現澆混凝土樓板支 模中,主副龍骨固定支撐的調節托盤。
技術背景目前,框架樓房現澆樓板的建筑施工, 一般是在預先架設的支撐架上敷設用木 制材料及竹膠板面配制的頂板模板,在人工安裝用木材竹膠板面配制的主副龍骨(主龍骨100*100方木)和(副龍骨50*100方木)連接模板及樓頂板模板。采用此類模 板,大房間頂板安裝主楞龍骨制作一般都是有木制材料,用釘子手工使主副楞龍骨 固定死的。組裝頂模板后,澆注混凝土頂板到拆卸模板須按混凝土頂板強度達到 70%方可拆卸頂模板, 一般在氣溫平均20。時,混凝土頂板在28天時間才能達到 70%左右。費時費力,在高層建筑框架結構中應用的傳統頂板支模分流水段施工, 每層施工期為8-10天時間,需要3層固定頂模板周轉材料,使用局限大,且拆除 后的許多木材,竹膠板不能重復使用,損壞率高,浪費物質資源,加大施工企業模 板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成本費用。所以,木塑主副龍骨得到廣泛使用,由于木塑主 副龍骨是方管形狀,而傳統的鑄鐵固定式托盤的上表明呈凹弧形,適宜托鋼管形的 主副龍骨,不適宜在方管形狀的木塑主副龍骨上使用,且鑄鐵固定式托盤笨重,給 實際使用帶來許多的不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宜在方管形狀的木塑主 副龍骨上使用的一種建^[用現澆頂板快拆模調節托盤。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設計方案一種建筑用現澆樓板支模快拆模調節托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塊矩形的 鋼板托盤,該鋼板托盤的兩端有向上的彎折邊,在該鋼板托盤的中部開有通孔,在 該通孔內焊接有鋼套管。所述的鋼套管的上端頭高出鋼板托盤的上若面。所述的鋼板托盤下端面與鋼套管兩側面之間焊接有三角形鋼筋板。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設計合理,可滿足不同框架結構現澆樓板支模和剪力墻結構的現澆樓 板支模施工使用。
2、 強度、鋼度、穩定性好,重量輕,拆裝方便靈活實用性強,組裝成型,節 約物資和人工費,降低施工投入成本。應用方便,使用效果好。3、 所用部件可反復周轉使用, 一次焊接成成品。循環使用,節約物資。4、 使用本發明建筑現澆樓板支模快拆模調節托盤,解決了傳統建筑業在施工 中大量使用木材、釘子,竹膠板,鋼支撐,碗扣架等其他一些模板周轉材料,浪費 自然資源的弊端,可節約成千上萬的木材和鋼材,降低企業的施工成本,經濟效益 相當可觀,且對保護森林資源、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圖2、圖3所示:它包括有一塊矩形的鋼板托盤1 ,是6mm厚X340mm X100 ,的熱軋鋼板,兩端為20 mm高向上的定型彎折邊2,鋼板托盤1中間為 040mm的予留通孔5,在鋼板托盤1中間040mm的通孔中焊接直徑40 mmX2.5咖 壁厚X110mm的焊鋼套管,鋼管高出鋼板托盤上部15mm外圈焊接,托盤下部鋼套 管兩側焊接有兩塊直三角60 mmx90 mmX6 mm厚鋼筋板,使上部的鋼板托盤與鋼套 管焊接成一體成型。參見圖4所示實際使用時,將鋼套管4套的支撐絲杠12上,鋼板托盤l設 置木塑主龍骨8,木塑主龍骨8上是木塑副龍骨7,木塑副龍骨7上是木塑模板, 調節主龍骨絲母9或支撐調節絲母10可調節支撐高度,在支撐絲杠12的下部套接 有支撐鋼套管ll。
權利要求1、 一種建筑用現澆樓板支模快拆模調節托盤,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塊矩 形的鋼板托盤,該鋼板托盤的兩端有向上的彎折邊,在該鋼板托盤的中部開有通孔, 在該通孔內焊接有鋼套管。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現澆樓板支模快拆模調節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套管的上端頭高出鋼板托盤的上表面。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用現澆樓板支模快拆模調節托盤,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鋼板托盤下端面與鋼套管兩側面之間焊接有三角形鋼筋板。
專利摘要一種建筑用現澆樓板支模快拆模調節托盤,它包括有一塊矩形的鋼板托盤,該鋼板托盤的兩端有向上的彎折邊,在該鋼板托盤的中部開有通孔,在該通孔內焊接有鋼套管。所述的鋼套管的上端頭高出鋼板托盤的上表面。所述的鋼板托盤下端面與鋼套管兩側面之間焊接有三角形鋼筋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設計合理,可滿足不同房間高度的尺寸調節和不同進深樓板施工使用。2.強度、鋼度、穩定性好,重量輕,使用效果好。3.成品加工簡單,不容易損壞。4.使用本快拆頭調節托盤,解決了傳統建筑業在施工中大量使用模板周轉材料,縮短施工工期,降低企業的施工成本。
文檔編號E04G11/48GK201021545SQ20062013410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18日
發明者吳瑞禮, 孫志強, 王秋艷 申請人:孫志強;王秋艷;吳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