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地下停車庫空間平臺泊車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下停車庫空間平臺泊車的方法,屬于立體停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解決地下車庫立體停車方式是把雙層橫移立體停車設備安裝在行車通道的兩側,底層橫移、上層升降。其缺點是只有在兩個建筑柱之間地面可停泊三輛車條件下能安裝,還必須留有一個空位。減去原地面三個車位,實際增加二個車位,而建造成本是五個車位。成本大、造價高、設備機械動作多、結構復雜、地面和空間利用率不高,沒有構成空間、地面合理配合,增加的停車比值小,平均車位成本高、投資大,財務分析很難滿足用戶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是由一種地下停車庫空間平臺泊車的方法,是通過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液壓載車升降機構共同實現的。
本發明的流程如下空間平臺泊車裝置平面設計→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制作安裝→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制作安裝→步行梯制作安裝→檢測調試。
1、空間平臺泊車裝置平面設計根據地下車庫的實際面積、柱間距、泊車位置、行車通道選擇可利用的全部或局部空間設計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的平面尺寸圖,確定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泊車位、行車通道、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步行梯洞口的位置尺寸與空間平臺泊車裝置的數量,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底面到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500MM,采用型材制作結構立柱與結構梁,繪制平面圖與結構圖。
2、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制作安裝
采用金屬型材在地下車庫建筑結構柱之間的全部或局部空間,把結構立柱分別靠在建筑結構柱的側面與地面基座固定連接,把結構橫梁、結構縱梁分別與結構立柱固定連接,內側數條輔助承載橫梁、輔助承載縱梁分別與結構橫梁、結構縱梁平行的對應位置固定連接,上面鋪設承載板,載車板的四周固定連接鋼結構護欄,構成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
3、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制作安裝在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內把四個導向管分別對角線相的放置在兩側長邊地面的導向管基座上,固定連接;四個承載導向管套在四個導向管上,間隙配合,導向管的上端與結構橫梁或車庫頂部固定連接,四個承載導向管的下端內側固定連接載車平臺,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上端的內側分別固定連接液壓承載平衡臂,載車平臺長邊內側采用板材與承載導向管、液壓承載平衡臂互相連接封閉;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中間地面的液壓缸基座上固定連接液壓缸,頂部活塞與液壓承載平衡臂下面對應的位置固定連接,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外側通過結構立柱、結構橫梁、結構縱梁采用板材與地面封閉,構成液壓載車升降裝置。
4、步行梯制作安裝步行梯洞口固定安裝步行梯。
5、檢測調試檢測鋼結構連接狀況,將開車到載車板上,啟動液壓驅動活塞升降推動載車板載車升降運行,調整機械或光電傳感平層限位裝置,使停止時載車板與空間泊車平臺平行,車輛開出,停入泊車位,取車反之。檢測調試合格。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在于提供了地下車庫立體停車的新產品,實現了新的地下車庫空間平臺立體停車方法,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地面和空間,實用、先進、簡單、停車位平面布局科學合理、建筑物內的空間充分利用,設備簡單、結構合理、運行平穩與泊車平臺停車,安全可靠,在地下車庫、樓層建造不需要改變建筑物結構和附屬設施,同時提高停車數量,降低了成本低、提高了空間、地面的利用率,節能源、液壓升降、無噪音、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于地下車庫的空間立體停車。
圖1、是正面結構原理圖,圖2是側面結構原理圖,圖3是俯視結構原理圖。
1、地下車庫、2-建筑結構柱、3-結構立柱、4-地面基座、5-結構橫梁、6-結構縱梁、7-承載板、8-鋼結構護欄、9-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10-導向管、11-導向管基座、12-承載導向管、13-車庫頂部、14-載車平臺、15-液壓承載平衡臂、16-液壓缸基座、17-液壓缸、18-活塞、19-步行梯洞口、20-步行梯、21-液壓載車升降裝置、22-空間泊車平臺。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30泊車位地下車庫鋼結構空間平臺泊車”1) 空間平臺泊車裝置平面設計實測地下車庫內長43米、寬32米、柱間距6米、42泊車位、兩柱之間行車通道;選擇利用地下車庫靠墻四周的局部空間設計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裝置平面,長43米×2米+(32米-14米)×2米,寬7米,靠墻側單向通行3米寬行車通道;車輛斜向停泊、30泊車位;地下車庫進出口兩側分別設置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各一臺、側面步行梯個一部,高度不小于1700MM,采用200#工字鋼制作結構立柱與結構梁;設計成為泊車數量72臺的地下空間平臺泊車庫。
2)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制作安裝把結構立柱3分別靠在建筑結構柱2的側面與地面基座4固定連接,把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分別與結構立柱3固定連接,內側數條輔助承載橫梁、輔助承載縱梁分別與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平行的對應位置固定連接,上面鋪設5MM花紋承載板7,載車板7的外側固定連接鋼結構護欄8,構成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22。
3)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制作安裝在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9內把四個外徑直徑120MM、厚度6MM的金屬導向管10分別對角線相的放置在兩側長邊地面的導向管基座11上,固定連接;四個內徑直徑123MM、厚度6MM的金屬承載導向管12套在四個導向管10上,間隙配合,導向管10的上端與車庫頂部13固定連接。四個承載導向管12的下端內側固定連接載車平臺14,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12上端的內側分別固定連接液壓承載平衡臂15,載車平臺14長邊內側采用板材與承載導向管12、液壓承載平衡臂15互相連接封閉。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12中間地面的液壓缸基座16上固定連接凈行程1750MM、直徑100MM的液壓缸17,頂部活塞18與120#H鋼制作的液壓承載平衡臂15下面對應的位置固定連接,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9外側通過結構立柱3、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采用板材與地面封閉,構成液壓載車升降裝置21。
4)步行梯制作安裝在步行梯洞口19固定安裝步行梯20。
5)檢測調試檢測鋼結構連接狀況,將開車到載車平臺14上,啟動液壓驅動活塞18升降推動載車平臺14載車升降運行,使停止時載車平臺14與空間泊車平臺22平行,車輛開出,停入泊車位,取車反之。
實施例2“12泊車位地下車庫局部鋼結構空間平臺泊車”1)空間平臺泊車裝置平面設計實測地下車庫中間位置尾尾相對的三個建筑結構柱位置,長25米、寬13米、柱間距6、3米、16泊車位、四周行車通道;利用該局部空間設計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裝置平面,長25米、寬15米,車輛斜向停泊、12泊車位、中間面積為5米寬的行車調整區,長度外側中間建筑柱兩側分別設置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各一臺、側面步行梯個一部,高度不小于1700MM。該區域泊車數量26臺,增加10臺。采用200#工字鋼制作結構立柱與結構梁。
2)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制作安裝把結構立柱3分別靠在建筑結構柱2的側面與地面基座4固定連接,把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分別與結構立柱3固定連接,內側數條輔助承載橫梁、輔助承載縱梁分別與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平行的對應位置固定連接,上面鋪設5MM花紋承載板7,載車板7的四周固定連接鋼結構護欄8,構成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22。
3)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制作安裝在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9內把四個外徑直徑120MM、厚度6MM的金屬導向管10分別對角線相的放置在兩側長邊地面的導向管基座11上,固定連接;四個內徑直徑123MM、厚度6MM的金屬承載導向管12套在四個導向管10上,間隙配合,導向管10的上端與車庫頂部13固定連接;四個承載導向管12的下端內側固定連接載車平臺14,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12上端的內側分別固定連接液壓承載平衡臂15,載車平臺14長邊內側采用板材與承載導向管12、液壓承載平衡臂15互相連接封閉;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12中間地面的液壓缸基座16上固定連接凈行程1750MM、直徑100MM的液壓缸17,頂部活塞18與120#H鋼制作的液壓承載平衡臂15下面對應的位置固定連接,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9外側通過結構立柱3、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采用板材與地面封閉,構成液壓載車升降裝置21。
4)步行梯制作安裝在步行梯洞口19固定安裝步行梯20。
5)檢測調試檢測鋼結構連接狀況,將開車到載車平臺14上,啟動液壓驅動活塞18升降推動載車平臺14載車升降運行,使停止時載車平臺14與空間泊車平臺22平行,車輛開出,停入泊車位,取車反之。
實施例3“8泊車位地下車庫局部鋼結構空間平臺泊車”1)空間平臺泊車裝置平面設計實測地下車庫中間位置單排泊車兩個建筑結構柱位置,長30米、寬6米、柱間距6米、10泊車位、前后行車通道;利用該局部空間設計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裝置平面,長30米、寬7米,車輛斜向停泊、8泊車位、建筑柱內側設置液壓載車升降裝置一臺、側面步行梯個一部,高度不小于1700MM,單向通行3米寬行車通道;該區域泊車數量17臺,增加7臺。采用200#工字鋼制作結構立柱與結構梁。
2)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制作安裝把結構立柱3分別靠在建筑結構柱2的側面與地面基座4固定連接,把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分別與結構立柱3固定連接,內側數條輔助承載橫梁、輔助承載縱梁分別與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平行的對應位置固定連接,上面鋪設5MM花紋承載板7,載車板7的四周固定連接鋼結構護欄8,構成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22。
3)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制作安裝在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9內把四個外徑直徑120MM、厚度6MM的金屬導向管10分別對角線相的放置在兩側長邊地面的導向管基座11上,固定連接;四個內徑直徑123MM、厚度6MM的金屬承載導向管12套在四個導向管10上,間隙配合,導向管10的上端與車庫頂部13固定連接;四個承載導向管12的下端內側固定連接載車平臺14,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12上端的內側分別固定連接液壓承載平衡臂15,載車平臺14長邊內側采用板材與承載導向管12、液壓承載平衡臂15互相連接封閉;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12中間地面的液壓缸基座16上固定連接凈行程1750MM、直徑100MM的液壓缸17,頂部活塞18與120#H鋼制作的液壓承載平衡臂15下面對應的位置固定連接,在液壓缸17體下端安裝U型光電傳感底部極限限位裝置19,在液壓缸17體上端安裝U型光電傳感頂部極限限位裝置20,在液壓缸17體U型光電傳感頂部極限限位裝置20的下部安裝U型光電傳感平層限位裝置21,在液壓缸17體下端進油口安裝電磁控制閥22;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9外側通過結構立柱3、結構橫梁5、結構縱梁6采用板材與地面封閉,構成液壓載車升降裝置21。
4)步行梯制作安裝在步行梯洞口19固定安裝步行梯20。
5)檢測調試
檢測鋼結構連接狀況,將開車到載車平臺14上,啟動液壓驅動活塞18升降推動載車平臺14載車升降運行,使停止時載車平臺14與空間泊車平臺22平行,車輛開出,停入泊車位,取車反之。
權利要求
1.一種地下停車庫空間平臺泊車的方法,是通過以下步驟完成的1、空間平臺泊車裝置平面設計利用地下車庫的全部或局部空間設計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的平面尺寸圖,確定泊車位、行車通道、液壓載車升降裝置、步行梯的位置尺寸與空間平臺泊車裝置的數量,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底面到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500MM;2、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制作安裝采用金屬型材在地下車庫建筑結構柱之間的全部或局部空間,把結構立柱分別靠在建筑結構柱的側面與地面基座固定連接,把結構橫梁、結構縱梁分別與結構立柱固定連接,內側數條輔助承載橫梁、輔助承載縱梁分別與結構橫梁、結構縱梁平行的對應位置固定連接,上面鋪設承載板,載車板的四周固定連接鋼結構護欄,構成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3、液壓載車升降裝置制作安裝在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內把四個導向管分別放置在兩側長邊地面的導向管基座上,固定連接;四個承載導向管套在四個導向管上,間隙配合,導向管的上端與結構橫梁或車庫頂部固定連接,四個承載導向管的下端內側固定連接載車平臺、在對應兩側長邊的上端的內側分別固定連接液壓承載平衡臂,載車平臺長邊內側采用板材與承載導向管、液壓承載平衡臂互相連接封閉;在對應兩側長邊的承載導向管中間地面的液壓缸基座上固定連接液壓缸,頂部活塞與液壓承載平衡臂下面對應的位置固定連接,液壓載車升降機構洞口外側通過結構立柱、結構橫梁、結構縱梁采用板材與地面封閉;構成液壓載車升降裝置。4、步行梯制作安裝步行梯洞口固定安裝步行梯。5、檢測調試將開車到載車板上,啟動液壓驅動活塞升降推動載車板載車升降運行,使停止時載車板與空間泊車平臺平行,車輛開出,停入泊車位,取車反之。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獲得的由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載汽車升降運行裝置、步行梯構成一體的鋼結構空間平臺立體停車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下停車庫空間平臺泊車的方法,是通過由結構立柱、結構橫梁、結構縱梁、輔助承載橫梁、輔助承載縱梁、鋼結構護欄、光電傳感檢測器構成的鋼結構空間泊車平臺和由導向管、承載導向管、液壓承載平衡臂、液壓缸、光電傳感裝置、電磁控制閥構成的液壓載車升降機構共同構成的。實現了新的地下車庫空間平臺立體停車方法,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地面和空間,設備簡單、結構合理、運行平穩與泊車平臺停車,安全可靠,在地下車庫、樓層建造不需要改變建筑物結構和附屬設施安裝設計,同現有停車方法比較提高停車數量,降低了成本低、提高了空問、地面的利用率,節能源、液壓升降、無噪音、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于地下車庫的空間立體停車。
文檔編號E04H6/18GK101063382SQ200710055579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8日
發明者賈廣生 申請人:賈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