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及其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905487閱讀:596來源:國知局
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包括顆粒內核和均勻包覆在顆粒內核外的一層水泥基裹覆料,顆粒內核由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或復合墻體材料破碎制得。本發明的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經過收集、分揀、破碎、篩分、掛漿成型、成品養護的流程制成。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發揮了部分非金屬建筑垃圾、建材碎料的潛在效能,改變了非金屬建筑垃圾單一粉碎使用的加工模式,有效利用了輕質建筑廢料的自身特性,改善了廢料原有的吸水率、強度,增加了廢料二次利用的應用效能。該制品的大范圍應用亦可降低建筑的自重及荷載。
【專利說明】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每年的建筑開發量和老舊建筑拆除量都在不斷攀升,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量和新的建筑材料需求量都是驚人的,如果將老舊建筑拆除的建筑垃圾廢料合理的轉換為新型建筑材料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0003]現有的非金屬建筑垃圾基本都通過直接粉碎、破碎再按一定比例混入新制混凝土中,或直接用于路基、基礎鋪墊等使用,這種使用模式不能發揮其中一些輕質材料的自有優勢,利用價值及效益低。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上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及其制作方法,它能發揮一些輕質 材料的自有優勢,利用價值及效益高。
[0005]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包括顆粒內核和均勻包覆在顆粒內核外的一層水泥基裹覆料,所述顆粒內核由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或復合墻體材料破碎制得;顆粒內核的粒度為6mm-18mm,水泥基裹覆料的厚度為0.5mm-2.0mm0
[0006]上述水泥基裹覆料由水泥、廢料粉末、礦渣粉、細砂、抗滲劑和可再分散乳膠粉混合組成,所述廢料粉末和顆粒內核為相同的材料,并且廢料粉末的粒度小于0.15mm。
[0007]本發明的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收集建筑垃圾,并分揀出非金屬建筑垃圾作為原料;
步驟2,將分揀出的原料進行破碎,并篩分出平均粒度為6mm-18mm的顆粒作為顆粒內
核;
步驟3,制備水泥基裹覆料,并通過掛漿設備將水泥基裹覆料均勻包覆在顆粒內核外,制得半成品再造顆粒,其中水泥基裹覆料的厚度為0.5mm-2.0mm ;
步驟4,根據水泥制品的標準養護流程對步驟3得到的半成品再造顆粒進行養護,使其達到預定強度,最終得到成品再造顆粒。
[0008]上述步驟I中的非金屬建筑垃圾為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或復合墻體材料。
[0009]在步驟3中,所述水泥基裹覆料由水泥、廢料粉末、礦渣粉、細砂、抗滲劑和可再分散乳膠粉混合制得,廢料粉末和顆粒內核為相同的材料,并且廢料粉末的粒度小于0.15_。
[0010]在步驟3中,在顆粒內核包覆水泥基裹覆料前,預先將顆粒內核表面濕潤。
[0011]在步驟2中,將篩分出的平均粒度小于6mm的小顆粒進行研磨,制得平均粒度小于0.15mm的廢料粉末;將篩分出的平均粒度大于18mm的大顆粒進行再次或多次破碎和篩分,直至完全破碎并篩分成小顆粒和顆粒內核。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充分發揮了部分非金屬建筑垃圾、建材碎料的潛在效能,改變了非金屬建筑垃圾單一粉碎使用的加工模式,有效利用了輕質建筑廢料的自身特性,改善了廢料原有的吸水率、強度,增加了廢料二次利用的應用效能。該制品的大范圍應用亦可降低建筑的自重及荷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顆粒內核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發明的再造顆粒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5]其中:I顆粒內核,2水泥基裹覆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發明的建筑垃圾再造顆粒是以建筑垃圾、砌塊(墻板)搬運破碎料為主要原料,經過破碎和掛漿處理后制成的。改善了廢料原有的吸水率和強度。成品可作為輕集料混凝土的摻合料使用,有效利用了輕質建筑廢料的自身特性。
[0017]如圖1、2所示 ,再造顆粒包括顆粒內核I和均勻包覆在顆粒內核I外的一層水泥基裹覆料2,顆粒內核I由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或復合墻體材料的廢料破碎制得;顆粒內核I的粒度為6mm-18mm,水泥基裹覆料2的厚度為
0.5mm-2.0mm。水泥基裹覆料2由水泥、廢料粉末、礦渣粉、細砂、抗滲劑和可再分散乳膠粉混合組成,廢料粉末和顆粒內核I為相同的材料,并且廢料粉末的粒度小于0.15_。水泥基裹覆料2主要起到了提高再造顆粒強度的作用,同時改變了廢料原有的吸水率,可以作為輕集料混凝土的摻合料使用。
[0018]本發明的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經過收集、分揀、破碎、篩分、掛漿成型、成品養護的流程制成。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收集建筑垃圾,并根據使用要求分揀出非金屬建筑垃圾作為原料;原料主要是指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或復合墻體材料。
[0019]步驟2,將分揀出的原料進行破碎,破碎成顆粒狀,并篩分出平均粒度為6mm-18mm的顆粒作為顆粒內核I ;將篩分出的平均粒度小于6mm的小顆粒進行研磨,制得平均粒度小于0.15mm的廢料粉末;將篩分出的平均粒度大于18mm的大顆粒進行再次或多次破碎和篩分,直至完全破碎并篩分成小顆粒和顆粒內核I。
[0020]步驟3,制備水泥基裹覆料2,水泥基裹覆料2由水泥、廢料粉末、礦渣粉、細砂、抗滲劑和可再分散乳膠粉混合制得,其配比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合理調整。其中廢料粉末和顆粒內核I為相同的材料,并且廢料粉末的粒度小于0.15_。通過掛漿設備先對顆粒內核I表面潤濕,再加入水泥基裹覆料2滾動掛漿,使水泥基裹覆料2均勻包覆在顆粒內核I外,保證顆粒內核I表層的固有孔洞灌漿均勻密實,制得半成品再造顆粒,其中水泥基裹覆料2的厚度為0.5mm-2.0mm。
[0021]步驟4,根據水泥制品的標準養護流程對步驟3得到的半成品再造顆粒進行養護,使其達到預定強度,最終得到成品再造顆粒。
[0022]本發明提供了盡量發揮廢料自身潛能的優化加工方案。充分發揮了部分非金屬建筑垃圾、建材碎料的潛在效能,改變了非金屬建筑垃圾單一粉碎使用的加工模式,有效利用了輕質建筑廢料的自身特性,改善了廢料原有的吸水率、強度,增加了廢料二次利用的應用效能。該制品的大范圍應用亦可降低建筑的自重及荷載。本技術方案同樣適用于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復合墻體材料共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破損碎料的二次加工。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專利的保護范 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其特征在于:包括顆粒內核和均勾包覆在顆粒 內核外的一層水泥基裹覆料,所述顆粒內核由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或復合墻體材料破碎制得;顆粒內核的粒度為6mm-18mm,水泥基裹覆料的厚度為0.5mm-2.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建筑垃圾再造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裹覆 料由水泥、廢料粉末、礦渣粉、細砂、抗滲劑和可再分散乳膠粉混合組成,所述廢料粉末和顆粒內核為相同的材料,并且廢料粉末的粒度小于0.15mm。
3.—種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驟: 步驟1,收集建筑垃圾,并分揀出非金屬建筑垃圾作為原料; 步驟2,將分揀出的原料進行破碎,并篩分出平均粒度為6mm-18mm的顆粒作為顆粒內核; 步驟3,制備水泥基裹覆料,并通過掛漿設備將水泥基裹覆料均勻包覆在顆粒內核外,制得半成品再造顆粒,其中水泥基裹覆料的厚度為0.5mm-2.0mm ; 步驟4,根據水泥制品的標準養護流程對步驟3得到的半成品再造顆粒進行養護,使其達到預定強度,最終得到成品再造顆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的非金屬建筑垃圾為蒸壓加氣砌塊、發泡混凝土砌塊、燒結磚瓦、石膏基墻體材料或復合墻體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驟3中,所述水泥基裹覆料由水泥、廢料粉末、礦渣粉、細砂、抗滲劑和可再分散乳膠粉混合制得,廢料粉末和顆粒內核為相同的材料,并且廢料粉末的粒度小于0.15_。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驟3中,在顆粒內核包覆水泥基裹覆料前,預先將顆粒內核表面濕潤。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建筑垃圾再造顆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將篩分出的平均粒度小于6mm的小顆粒進行研磨,制得平均粒度小于0.15mm的廢料粉末;將篩分出的平均粒度大于18mm的大顆粒進行再次或多次破碎和篩分,直至完全破碎并篩分成小顆粒和顆粒內核。
【文檔編號】C04B18/16GK103979813SQ201410237512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31日
【發明者】杜霄鶴 申請人:杜霄鶴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