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現澆墻體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多數現澆墻體采用木模和鋼模進行施工澆注。模板系統中多采用鋼質立柱進行定位限位支撐骨架,由于鋼質立柱重量較大,施工過程中帶來很多工時費用,成本較尚,危險性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鋼質立柱施工中存在的工時費用高、定位不準確、施工不便等問題及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木塑復合立柱的端面為“工”字型,該“工”字型的兩側分別為翼緣A及翼緣B,所述翼緣A與翼緣B之間為立筋,所述立筋兩側與翼緣A及翼緣B之間均形成導向槽,沿所述木塑復合立柱的長度方向均布有多個用于墻體兩側的木塑復合立柱之間連接的通孔。
[0006]其中:所述木塑復合立柱為空心結構,即所述翼緣A及立筋沿長度方向均開有多個條形孔;所述翼緣A上的各條形孔以翼緣A的寬度方向布置,所述立筋上的各條形孔以立筋的高度方向布置;各所述通孔均貫通于翼緣A、翼緣B及立筋,且每個所述通孔的軸向中心線均與翼緣A、翼緣B及立筋的長度方向中心線垂直相交;各所述通孔等距設置;所述立筋兩側的導向槽均為“U”型;所述翼緣A與立筋之間的連接處或翼緣B與立筋之間的連接處倒圓角,倒圓角一側的翼緣朝向墻體一側。
[000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
[0008]1.本實用新型的木塑復合立柱替代了鋼質立柱,重量輕,施工方便,利用中心設置的圓形通孔可實施連接桿定、限位連接,定位準確、可靠;立筋兩側均設有導向槽,可進行支撐桿的導入,增加整體框架強度。
[0009]2.本實用新型可回收再利用,操作簡單方便,低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高質量作業。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2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主視圖;
[0012]圖2B為圖2A的仰視圖;
[0013]圖2C為圖2A的俯視圖;
[0014]圖2D為圖2A的右視圖;
[0015]圖2E為圖2A的左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端面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在現澆墻體模板系統中的應用結構圖;
[0019]其中:1為木塑復合立柱,101為翼緣A,102為翼緣B,103為立筋,104為通孔,105為導向槽,106為條形孔,2為連接桿,3為限位木條,4為模板,5為支撐斜桿,6為支撐橫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0021]實施例一
[0022]如圖1及圖2A?2E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木塑復合立柱I采用木塑復合材料制成,木塑復合立柱I的端面為“工”字型,該“工”字型的兩側分別為翼緣AlOl及翼緣B102,翼緣AlOl與翼緣B102之間為立筋103 ;立筋103兩側與翼緣AlOl及翼緣B102之間均形成導向槽105,兩側的導向槽105均為“U”型。
[0023]沿木塑復合立柱I的長度方向均布有多個圓形的通孔104,各通孔104之間等距設置,各通孔104均貫通于翼緣A101、翼緣B102及立筋103,且每個通孔104的軸向中心線均與翼緣A101、翼緣B102及立筋103的長度方向中心線垂直相交。墻體兩側的兩根木塑復合立柱I通過通孔104可實施連接桿2定、限位連接,定位準確、可靠。
[0024]翼緣A101、翼緣B102的外表面均為平面。翼緣AlOl與立筋103之間的連接處或翼緣B102與立筋103之間的連接處倒圓角,倒圓角一側的翼緣朝向墻體一側。本實施例是翼緣B102與立筋103之間的連接處倒圓角,大大增強了木塑復合立柱I的強度;在澆注墻體時,翼緣B102朝向墻體的一側。
[0025]實施例二
[0026]如圖3、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實施例一的木塑復合立柱I為實心結構,而本實施例的木塑復合立柱I為空心結構,即翼緣AlOl及立筋103沿長度方向均開有多個條形孔106,翼緣AlOl上的各條形孔106以翼緣AlOl的寬度方向布置,立筋103上的各條形孔106以立筋103的高度方向布置。其他均與實施例一完全相同。
[002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0028]如圖5所示,在上下限位木條3的兩側各放置兩根木塑復合立柱1,每側的兩根木塑復合立柱I之間的距離根據實際墻體長度設定,兩根木塑復合立柱I上的通孔104 —一對應,相對應的兩通孔104同心設置;將每根木塑復合立柱I的翼緣B102靠嚴在上下限位木條3,位于限位木條3兩側的木塑復合立柱I之間用連接桿2穿過兩根木塑復合立柱I上相對應的通孔104,擰緊連接桿2,用連接桿2對限位木條3兩側的木塑復合立柱I限位,并將兩木塑復合立柱I連接緊固,形成立柱框架整體。每側的兩根木塑復合立柱I之間推入模板4,模板4的兩側分別與木塑復合立柱I上翼緣B102搭接,支撐橫桿6、支撐斜桿5導入木塑復合立柱I兩側導向槽105中,與模板4形成剛性整體。
[0029]本實用新型采用木塑復合材料,價格低廉,可回收再利用,倡導綠色環保理念;壽命長,周轉次數達40次,最終損壞的木塑復合立柱仍可以再次粉碎,重新加工成新的模板,節省資源,成本低,符合“綠色環保工業”的要求。
【主權項】
1.一種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其特征在于:該木塑復合立柱(I)的端面為“工”字型,該“工”字型的兩側分別為翼緣A(1l)及翼緣B (102),所述翼緣A(1l)與翼緣B (102)之間為立筋(103),所述立筋(103)兩側與翼緣A (101)及翼緣B (102)之間均形成導向槽(105),沿所述木塑復合立柱(I)的長度方向均布有多個用于墻體兩側的木塑復合立柱(I)之間連接的通孔(104)。2.按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塑復合立柱(I)為空心結構,即所述翼緣A(1l)及立筋(103)沿長度方向均開有多個條形孔(106)ο3.按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緣A(1l)上的各條形孔(106)以翼緣A(1l)的寬度方向布置,所述立筋(103)上的各條形孔(106)以立筋(103)的高度方向布置。4.按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104)均貫通于翼緣A (101)、翼緣B (102)及立筋(103),且每個所述通孔(104)的軸向中心線均與翼緣A(1l)、翼緣B(102)及立筋(103)的長度方向中心線垂直相交。5.按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104)等距設置。6.按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筋(103)兩側的導向槽(105)均為“U”型。7.按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緣A(1l)與立筋(103)之間的連接處或翼緣B(102)與立筋(103)之間的連接處倒圓角,倒圓角一側的翼緣朝向墻體一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現澆墻體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現澆墻體模板組合的木塑復合立柱,該木塑復合立柱的端面為“工”字型,該“工”字型的兩側分別為翼緣A及翼緣B,所述翼緣A與翼緣B之間為立筋,所述立筋兩側與翼緣A及翼緣B之間均形成導向槽,沿所述木塑復合立柱的長度方向均布有多個用于墻體兩側的木塑復合立柱之間連接的通孔。本實用新型的木塑復合立柱替代了鋼質立柱,重量輕,施工方便,利用中心設置的圓形通孔可實施連接桿定、限位連接,定位準確、可靠;立筋兩側均設有導向槽,可進行支撐桿的導入,增加整體框架強度。
【IPC分類】E04G11/06
【公開號】CN204920192
【申請號】CN201520578388
【發明人】柳長慶, 柳永詮, 潘常升, 周孟哲, 侯浩, 孔明
【申請人】集佳綠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