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玻雙玻轉換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屬于鋁合金窗領域。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型材斷面多而繁雜,占用庫存空間大、生產成本高。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單玻雙玻轉換件,包括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一體化設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占用空間小,生產成本低。
【專利說明】
單玻雙玻轉換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鋁合金窗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單玻雙玻轉換件。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推拉窗:單玻窗扇結構由單玻上方、單玻下方、單玻光企、單玻勾企組成;中空雙玻窗扇結構由中空雙玻上方、中空雙玻下方、中空雙玻光企、中空雙玻勾企組成,如圖1-8所不O型材廠對單玻、中空雙玻推拉窗開模種類數量多。就普通推拉窗結構來說,單玻和中空雙玻推拉窗的光企、勾企、上方、下方加起來至少要8個品種,一方面不方便鋁材廠對模具管理,另一方面增加了用戶庫存材料種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玻雙玻轉換件,該單玻雙玻轉換件能將單玻推拉窗料轉化成對應的中空雙玻推拉窗料。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包括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一體成型,上方型材包括第一外凸弧面、第二外凸弧面、第一豎直面、第二豎直面以及定位板,第一外凸弧面與第二外凸弧面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豎直面的一側與第一外凸弧面相連,第一豎直面的另一側與定位板的一側相連,第二豎直面的一側與第二外凸弧面的一側相連,第二豎直面的另一側與定位板的另一側相連,第一外凸弧面、第二外凸弧面、第一豎直面、第二豎直面以及定位板圍成開口向上的凹槽,下方型材包括第三外凸弧面、第四外凸弧面、第一內凸弧面、第二內凸弧面以及底板,第三外凸弧面與第四外凸弧面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內凸弧面與第二內凸弧面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內凸弧面的一側與第三外凸弧面相連,第二內凸弧面的一側與第四外凸弧面的一側相連,第一內凸弧面的另一側以及第二內凸弧面的另一側均與定位板的底面相連,第三外凸弧面的另一側以及第四外凸弧面的另一側分別與底板的兩側相連,定位板、第一內凸弧面、第二內凸弧面、第三外凸弧面、第四外凸弧面以及底板圍成中空腔體,中空腔體的容積小于凹槽的容積。
[0006]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單玻雙玻轉換件實現從單玻推拉窗料到中空雙玻推拉窗料的轉化。因此實際生產時,無需生產中空雙玻推拉窗料,也無需制作生產中空雙玻推拉窗料的模具。相對于現有制作單玻推拉窗料以及中空雙玻推拉窗料時,共需8種材料而言,本實用新型只需要生產4種單玻推拉窗料和單玻雙玻轉換件,通過4種單玻推拉窗料和單玻雙玻轉換件的組合即可得到現有8種材料,具有占用空間小,生產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第一外凸弧面、第二外凸弧面、第三外凸弧面、第四外凸弧面的弧度均為45°。
[0008]這種設計能保證下方型材與現有單玻推拉窗料更好的卡合。
[0009]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第一外凸弧面和第二外凸弧面上均設有鋸齒形卡槽。
[0010]這種設計有利于將其它型材牢固卡合在上方型材上。
[0011]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底板的長度為18.5cm,安裝版與底板的距離為12.7cm,凹槽開口處的孔徑為19.5 cm,凹槽開口處距離底板的距離為27.4cm。
[0012]這種尺寸便于形成統一標準,確保單玻雙玻轉換件與現有單玻推拉窗料卡合牢
A+-.與巨O
[001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占用空間小,生產成本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單玻雙玻轉換件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現有雙玻上方斷面示意圖。
[0016]圖2為現有雙玻下方斷面示意圖。
[0017]圖3為現有雙玻光企斷面示意圖。
[0018]圖4為現有雙玻勾企斷面示意圖。
[0019]圖5為現有單玻上方斷面示意圖。
[0020]圖6為現有單玻下方斷面示意圖。
[0021]圖7為現有單玻光企斷面示意圖。
[0022]圖8為現有單玻勾企斷面示意圖。
[0023]圖9為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斷面示意圖。
[0024]圖10為本實用新型與單玻上方組合斷面示意圖。
[0025]圖11為本實用新型與單玻下方組合斷面示意圖.
[0026]圖12為本實用新型與單玻光企組合斷面示意圖。
[0027]圖13為本實用新型與單玻勾企組合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圖1-8分別為現有技術雙玻上方、雙玻下方、雙玻光企、雙玻勾企、單玻上方、單玻下方、單玻光企、單玻勾企斷面示意圖,在此不再贅述。
[0029]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單玻雙玻轉換件,包括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一體成型,上方型材包括第一外凸弧面1、第二外凸弧面2、第一豎直面3、第二豎直面4以及定位板5,第一外凸弧面I與第二外凸弧面2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豎直面3的一側與第一外凸弧面I相連,第一豎直面3的另一側與定位板5的一側相連,第二豎直面4的一側與第二外凸弧面2的一側相連,第二豎直面4的另一側與定位板5的另一側相連,第一外凸弧面1、第二外凸弧面2、第一豎直面3、第二豎直面4以及定位板5圍成開口向上的凹槽,下方型材包括第三外凸弧面6、第四外凸弧面7、第一內凸弧面8、第二內凸弧面9以及底板10,第三外凸弧面6與第四外凸弧面7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內凸弧面8與第二內凸弧面9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內凸弧面8的一側與第三外凸弧面6相連,第二內凸弧面9的一側與第四外凸弧面7的一側相連,第一內凸弧面8的另一側以及第二內凸弧面9的另一側均與定位板5的底面相連,第三外凸弧面6的另一側以及第四外凸弧面7的另一側分別與底板10的兩側相連,定位板5、第一內凸弧面8、第二內凸弧面9、第三外凸弧面6、第四外凸弧面7以及底板10圍成中空腔體,中空腔體的容積小于凹槽的容積。
[0030]使用時,將單玻雙玻轉換件的下方型材卡入單玻內的凹槽內,底板安裝在單玻支撐板上,定位板卡在單玻的卡口上,即可實現單玻到雙玻的轉換。
[0031]如圖10所示,單玻上方與單玻雙玻轉換件組合后即形雙玻上方。因此,實際生產時無需生產雙玻上方型材,也無需雙玻上方模具。因而具有占用空間小,節省生產成本的優點。
[0032]如圖11所示,單玻下方與單玻雙玻轉換件組合后即形成雙玻下方。因此,實際生產時無需生產雙玻下方型材,也無需制作雙玻下方模具。具有占用空間小,節省生產成本的優點。
[0033]如圖12所示,單玻光企與單玻雙玻轉換件組合后即形成雙玻光企。因此,實際生產時無需生產雙玻光企型材,也無需制作雙玻光企模具。具有占用空間小,節省生產成本的優點。
[0034]如圖13所示,單玻勾企與單玻雙玻轉換件組合后即形成雙玻光企。因而實際生產時無需生產雙玻勾企,也無需制作雙玻勾企模具,具有占用空間小、節省成本的優點。
[0035]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單玻雙玻轉換件,其特征是:包括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上方型材和下方型材一體成型,上方型材包括第一外凸弧面(I)、第二外凸弧面(2)、第一豎直面(3)、第二豎直面(4)以及定位板(5),第一外凸弧面(I)與第二外凸弧面(2)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豎直面(3)的一側與第一外凸弧面(I)相連,第一豎直面(3)的另一側與定位板(5)的一側相連,第二豎直面(4)的一側與第二外凸弧面(2)的一側相連,第二豎直面(4)的另一側與定位板(5)的另一側相連,第一外凸弧面(1)、第二外凸弧面(2)、第一豎直面(3)、第二豎直面(4)以及定位板(5)圍成開口向上的凹槽,下方型材包括第三外凸弧面(6)、第四外凸弧面(7)、第一內凸弧面(8)、第二內凸弧面(9)以及底板(10),第三外凸弧面(6)與第四外凸弧面(7)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內凸弧面(8)與第二內凸弧面(9)大小、形狀一樣,且二者對稱設置,第一內凸弧面(8)的一側與第三外凸弧面(6)相連,第二內凸弧面(9)的一側與第四外凸弧面(7)的一側相連,第一內凸弧面(8)的另一側以及第二內凸弧面(9)的另一側均與定位板(5)的底面相連,第三外凸弧面(6)的另一側以及第四外凸弧面(7)的另一側分別與底板(10)的兩側相連,定位板(5)、第一內凸弧面(8)、第二內凸弧面(9)、第三外凸弧面(6)、第四外凸弧面(7)以及底板(10)圍成中空腔體,中空腔體的容積小于凹槽的容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玻雙玻轉換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凸弧面(I)、第二外凸弧面(2)、第三外凸弧面(6)、第四外凸弧面(7)的弧度均為45°。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單玻雙玻轉換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凸弧面(I)和第二外凸弧面(2)上均設有鋸齒形卡槽。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單玻雙玻轉換件,其特征在于:底板(10)的長度為18.5cm,定位板(5)與底板(10)的距離為12.7cm,凹槽開口處的孔徑為19.5cm,凹槽開口處距離底板(10)的距離為27.4cm。
【文檔編號】E06B3/64GK205577743SQ201620334964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0日
【發明人】馬港
【申請人】天津金鵬鋁材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