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擋土墻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態擋土墻系統,包括:阻擋墻,其包括分層碼放的多個生態袋層,每一個生態袋層上包括多個一字排列的生態袋,每一個生態袋層上設有一個格柵層,多個格柵層分別鋪設在多個生態袋層上以分層次遮擋所述阻擋墻;以及砌塊墻,其包括分別位于左右兩端的一個第一砌塊、一個第二砌塊、以及位于中間分層碼放的至少一個第三砌塊層;其中,所述第三砌塊的內部中空,并填充有生態基質。本實用新型通過阻擋墻和砌塊墻的雙重搭設更加牢固和穩定,有利于防止擋土墻發生位移變形脫落,適應不均勻沉降作用,通過灌木和喬木的綠化,可以為路面邊坡呈現郁郁蔥蔥的生態景觀。
【專利說明】
生態擋土墻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擋土墻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擋土墻是路基填土、自然邊坡、駁岸、景觀墻及山體土坡等的支擋,是防止填土或坡體變形失穩的構造物。擋土墻廣泛用于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生態修復工程和綠化美化項目。通常擋土墻制作成具有由互相連接的擋塊與土或其它充填材料制作的支撐面結構,在墻后放置并進行壓實,并且通常在墻內各層充填材料中鋪上土工格柵卷材,從墻向后延伸并附在墻上。這些邊坡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容易被雨水侵蝕,或位移變形脫落而破壞和垮塌,具有很大的的安全隱患,常常造成嚴重事故和高昂的維修費用,且沒有生態和景觀功能,在有綠化景觀需求的工程中存在較大的限制。
[0003]如何使擋土墻更牢固、安全、經濟和實施更便利,如何使擋墻既滿足工程安全要求又滿足可綠化要求,這是目前適應國家環保政策的重要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0005]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擋土墻系統,其通過阻擋墻和砌塊墻的雙重搭設更加牢固和穩定,有利于防止擋土墻發生位移變形脫落,適應不均勻沉降作用,通過灌木和喬木的綠化,可以為路面邊坡呈現郁郁蔥蔥的生態景觀。
[0006]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生態擋土墻系統,包括:
[0007]阻擋墻,其包括分層碼放的多個生態袋層,每一個生態袋層上包括多個一字排列的生態袋,每一個生態袋層上設有從其頂部沿外側延伸的一個格柵層,并延伸到位于最下方的一個生態袋層的底部,多個格柵層分別鋪設在多個生態袋層上以分層次遮擋所述阻擋墻;以及
[0008]砌塊墻,其包括分別位于左右兩端的一個第一砌塊、一個第二砌塊、以及位于中間分層碼放的至少一個第三砌塊層,每一個第三砌塊層包括多個一字排列的第三砌塊,所述第一砌塊沿其一端中部延伸一呈長方體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砌塊的橫截面呈凸字形,所述第二砌塊沿其一端中部開設一呈長方體的第一開口,所述第二砌塊的橫截面呈凹字形以與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匹配,所述第三砌塊沿其一端中部延伸出一呈長方體的第二凸出部、另一端中部開設一呈長方體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砌塊的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砌塊的第二開口形成榫卯結構扣合、所述第三砌塊的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二砌塊的第一開口形成榫卯結構扣合,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砌塊的高度、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砌塊的高度;
[0009]其中,所述第三砌塊的內部中空,并填充有生態基質。
[0010]優選的是,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生態袋內部填充有三合土,所述生態袋的上表面開有十字形開口,形成種植植物的根部的空間。
[0011]優選的是,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一砌塊和所述第二砌塊的底部澆注在地面上。
[0012]優選的是,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一砌塊、所述第二砌塊和所述第三砌塊均為長方體結構,且沿砌塊墻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沿砌塊墻的寬度方向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砌塊、所述第二砌塊的高度一致,并且為所述第三砌塊的高度的整數倍。
[0013]優選的是,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沿砌塊墻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且為所述第一砌塊的長度的1/3,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沿砌塊墻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為所述第一砌塊的長度的2/5。
[0014]優選的是,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三砌塊上設有播種植物種子的種植孔和進出水的排水孔。
[0015]優選的是,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植物為腎蕨、鴨腳木、竹子、紅繼木、以及黃素梅中的一種或多種。
[0016]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第一、本實用新型通過阻擋墻和砌塊墻的雙重搭設實現生態擋土,柔性擋土一次攔截和剛性擋土二次攔截的協同作用,阻擋墻由生態袋堆積、格柵層鋪設形成,格柵層攔截生態袋防止位移,砌塊墻包括第一砌塊、第二砌塊和第三砌塊,第一砌塊和第二砌塊分位兩端,位于中間的第三砌塊分層碼放,并分別和第一砌塊、第二砌塊形成榫卯結構扣合,可拆卸、拼接結構無需全部將全部砌塊逐一澆注,為阻擋墻提供支撐,保障了整個擋土墻系統的結構強度;
[0018]第二、第一砌塊延伸的第一凸出部形成水平方向的榫頭,第三砌塊開設的第二開口形成卯眼,第三砌塊延伸的第二凸出部形成水平方向的榫頭,第二凸出部的高度高于第二砌塊,形成豎直方向的榫頭,第二砌塊開設的第二開口形成卯眼,榫卯結構配合限定了第三砌塊在水平反向前后左右移動,第一砌塊、第二砌塊和第三砌塊可在工廠預制、現場拼裝搭建,無需逐一澆注砌實,搭建后具有好的結構強度,移除后可重復利用,具有結構簡單、穩固、施工成本低的優點;
[0019]第三、生態袋內可填充沙、土或其他材料,可種植灌木或喬木,第三砌塊不形成榫卯結構的主體部分內部填充的生態基質,具備透氣性和透水性,為植物根系創造良好通透條件,使有流水侵蝕、易水土流失的邊坡或其他場地實現多年生草花綠化,不僅可以遮擋位于下方的砌塊和生態袋,在實現生態防護的同時有效美化環境,為路面邊坡呈現郁郁蔥蔥的生態景觀;
[0020]第四、填充三合土能夠為當地根系發達的綠化植物提供足夠的耕植土厚度,根系可透過層層生態袋向下延伸,為生物繁殖提供有效的空間;僅需要澆注左右兩端的第一砌塊和第二砌塊的底部澆注在地面上,即可增大附著力并充分利用重力,能夠提高砌塊墻整體的穩定性和牢固性;第一砌塊、第二砌塊和第三砌塊的長寬相等,第一砌塊、第二砌塊的高度為第三砌塊的整數倍,使得整個砌塊墻美觀,各部位強度均勻;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長度為第一砌塊的1/3,使得第三砌塊形成榫卯結構的部分為強度擔當,未形成榫卯結構的部分為生態擔當,凸出部的長度略小于開口的長度,避免熱脹冷縮造成的安裝過于緊密,具有好的變形適應能力,以及使得第三砌塊的排水孔透氣;種植孔便于根系生長,排水孔保證每個第三砌塊都持有一定的蓄水量;本實用新型擋土墻系統能夠種植根系發達的喬灌木,均有好的成活率和景觀生態效果。
[0021]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砌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砌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三砌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0027]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8]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橫向”、“縱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9]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態擋土墻系統,包括:
[0030]阻擋墻1,其包括分層碼放的多個生態袋層,每一個生態袋層上包括多個一字排列的生態袋11,每一個生態袋層上設有從其頂部沿外側延伸的一個格柵層12,并延伸到位于最下方的一個生態袋層的底部,多個格柵層12分別鋪設在多個生態袋層上以分層次遮擋所述阻擋墻I;以及
[0031]砌塊墻2,其包括分別位于左右兩端的一個第一砌塊21、一個第二砌塊22、以及位于中間分層碼放的至少一個第三砌塊23層,每一個第三砌塊23層包括多個一字排列的第三砌塊23,所述第一砌塊21沿其一端中部延伸一呈長方體的第一凸出部211,所述第一砌塊21的橫截面呈凸字形,所述第二砌塊22沿其一端中部開設一呈長方體的第一開口 221,所述第二砌塊22的橫截面呈凹字形以與所述第一凸出部211相匹配,所述第三砌塊23沿其一端中部延伸出一呈長方體的第二凸出部231、另一端中部開設一呈長方體的第二開口 232,所述第一砌塊21的第一凸出部211和所述第三砌塊23的第二開口 232形成榫卯結構扣合、所述第三砌塊23的第二凸出部231和所述第二砌塊22的第一開口 221形成榫卯結構扣合,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21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砌塊21的高度、所述第二凸出部23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砌塊22的高度;
[0032]其中,所述第三砌塊23的內部中空,如圖4所示虛線部分,并填充有生態基質,所述生態基質包括火山石、蛭石、珍珠巖、蜂窩煤、人工沸石、沙子、火燒土、有機質肥料、無機質肥料的混合物。
[003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阻擋墻I和砌塊墻2的雙重搭設實現生態擋土,柔性擋土一次攔截和剛性擋土二次攔截的協同作用,阻擋墻I由生態袋11堆積、格柵層12鋪設形成,格柵層12攔截生態袋11防止位移,砌塊墻2包括第一砌塊21、第二砌塊22和第三砌塊23,第一砌塊21和第二砌塊22分位兩端,位于中間的第三砌塊23分層碼放,并分別和第一砌塊21、第二砌塊22形成榫卯結構扣合,可拆卸、拼接結構無需全部將全部砌塊逐一澆注,為阻擋墻I提供支撐,保障了整個擋土墻系統的結構強度。第一砌塊21延伸的第一凸出部211形成水平方向的榫頭,第三砌塊23開設的第二開口 232形成卯眼,第三砌塊23延伸的第二凸出部231形成水平方向的榫頭,第二凸出部231的高度高于第二砌塊22,形成豎直方向的榫頭,第二砌塊22開設的第二開口 232形成卯眼,榫卯結構配合限定了第三砌塊23在水平反向前后左右移動,第一砌塊21、第二砌塊22和第三砌塊23可在工廠預制、現場拼裝搭建,無需逐一澆注砌實,搭建后具有好的結構強度,移除后可重復利用,具有結構簡單、穩固、施工成本低的優點。生態袋11內可填充沙、土或其他材料,可種植灌木或喬木,第三砌塊23不形成榫卯結構的主體部分內部填充的生態基質,具備透氣性和透水性,為植物根系創造良好通透條件,使有流水侵蝕、易水土流失的邊坡或其他場地實現多年生草花綠化,不僅可以遮擋位于下方的砌塊和生態袋U,在實現生態防護的同時有效美化環境,為路面邊坡呈現郁郁蔥蔥的生態景觀。
[0034]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生態袋11內部填充有三合土,所述生態袋11的上表面開有十字形開口,形成種植植物的根部的空間。填充三合土能夠為當地根系發達的綠化植物提供足夠的耕植土厚度,根系可透過層層生態袋11向下延伸,為生物繁殖提供有效的空間。
[0035]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一砌塊21和所述第二砌塊22的底部澆注在地面上。僅需要澆注左右兩端的第一砌塊21和第二砌塊22的底部澆注在地面上,即可增大附著力并充分利用重力,能夠提高砌塊墻2整體的穩定性和牢固性。
[0036]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一砌塊21、所述第二砌塊22和所述第三砌塊23均為長方體結構,且沿砌塊墻2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沿砌塊墻2的寬度方向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砌塊21、所述第二砌塊22的高度一致,并且為所述第三砌塊23的高度的整數倍。第一砌塊21、第二砌塊22和第三砌塊23的長寬相等,第一砌塊21、第二砌塊22的高度為第三砌塊23的整數倍,使得整個砌塊墻2美觀,各部位強度均勻。
[0037]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一凸出部211和所述第二凸出部231沿砌塊墻2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且為所述第一砌塊21的長度的1/3,所述第一開口 221和所述第二開口 232沿砌塊墻2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為所述第一砌塊21的長度的2/5。第一凸出部211和第二凸出部231的長度為第一砌塊21的1/3,使得第三砌塊23形成榫卯結構的部分為強度擔當,未形成榫卯結構的部分為生態擔當,如圖4中的虛線部分,凸出部的長度略小于開口的長度,避免熱脹冷縮造成的安裝過于緊密,具有好的變形適應能力,以及使得第三砌塊23的排水孔透氣。
[0038]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所述第三砌塊上設有播種植物種子的種植孔和進出水的排水孔。種植孔便于根系生長,排水孔保證每個第三砌塊23都持有一定的蓄水量。
[0039]在另一種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植物為腎蕨、鴨腳木、竹子、紅繼木、以及黃素梅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實用新型擋土墻系統能夠種植根系發達的喬灌木,均有好的成活率和景觀生態效果。
[0040]這里說明的設備數量和處理規模是用來簡化本實用新型的說明的。對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修改和變化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0041]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
【主權項】
1.一種生態擋土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擋墻,其包括分層碼放的多個生態袋層,每一個生態袋層上包括多個一字排列的生態袋,每一個生態袋層上設有從其頂部沿外側延伸的一個格柵層,并延伸到位于最下方的一個生態袋層的底部,多個格柵層分別鋪設在多個生態袋層上以分層次遮擋所述阻擋墻;以及 砌塊墻,其包括分別位于左右兩端的一個第一砌塊、一個第二砌塊、以及位于中間分層碼放的至少一個第三砌塊層,每一個第三砌塊層包括多個一字排列的第三砌塊,所述第一砌塊沿其一端中部延伸一呈長方體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砌塊的橫截面呈凸字形,所述第二砌塊沿其一端中部開設一呈長方體的第一開口,所述第二砌塊的橫截面呈凹字形以與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匹配,所述第三砌塊沿其一端中部延伸出一呈長方體的第二凸出部、另一端中部開設一呈長方體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砌塊的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三砌塊的第二開口形成榫卯結構扣合、所述第三砌塊的第二凸出部和所述第二砌塊的第一開口形成榫卯結構扣合,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砌塊的高度、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砌塊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三砌塊的內部中空,并填充有生態基質。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袋內部填充有三合土,所述生態袋的上表面開有十字形開口,形成種植植物的根部的空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塊和所述第二砌塊的底部澆注在地面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塊、所述第二砌塊和所述第三砌塊均為長方體結構,且沿砌塊墻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沿砌塊墻的寬度方向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砌塊、所述第二砌塊的高度一致,并且為所述第三砌塊的高度的整數倍。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沿砌塊墻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且為所述第一砌塊的長度的1/3,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沿砌塊墻的長度方向的長度相等,為所述第一砌塊的長度的2/5。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砌塊上設有播種植物種子的種植孔和進出水的排水孔。7.如權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生態擋土墻系統,其特征在于,植物為腎蕨、鴨腳木、竹子、紅繼木、以及黃素梅中的一種或多種。
【文檔編號】E02D29/02GK205530337SQ20162010419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發明人】吳德煌
【申請人】廣西進聯德環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