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打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例如混凝土氣動打釘機、臥式敲釘器(floor tacker)等打入工具。
背景技術:
由于這種打入工具具備內裝有擊打機構的工具主體部、以及從工具主體部的前端延伸的驅動件引導部,故向該驅動件引導部內的打入通路內供給的一根打入件被驅動件擊打而從驅動件引導部的前端(射出口)被打出。在驅動件引導部例如設置有開閉蓋,通過該開閉蓋能夠敞開打入通路以除去堵塞的打入件。在多數情況下,開閉蓋為了在沿著驅動件引導部的打入方向的一定的范圍內進行開閉,而使開閉蓋的上部側可上下轉動地支承于驅動件引導部。在驅動件引導部內,通過基于工具主體部的動作而進行下動的驅動件擊打打入件的頭部,該打入件被引導至射出口而后被打出。因此,開閉蓋為了兼備作為穩定地引導打入件的引導面的功能,需要相對于打入時的擊打或者打入件的接觸,穩固地維持為關閉狀態。相對與此,當用于穩固地關閉開閉蓋的鎖定機構設置為在驅動件引導部的側方特別是在射出口附近露出的狀態時,例如,由于在墻角的打角作業中,構成該鎖定機構的鎖定桿、環形的彈簧發生干涉等而造成阻礙,故通過將這種鎖定機構設置于遠離射出口的打入方向后側能夠提高該打入工具的作業性,在這一點上是優選的。以往,涉及該開閉蓋的技術在下述的專利文獻中被公開。在下述的專利文獻中, 該打入工具構成為將鎖定機構配置于打入方向的后側,而將設置于避開開閉蓋的前端側的中央位置的突起部抵靠于設置在驅動件引導部主體側的錐面,使鎖定機構的彈簧的彈力 (引入力)作用于該開閉蓋的關閉方向,從而提高關閉力。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86367號公報然而,如果該打入工具構成為將鎖定機構配置于開閉蓋的打入方向后側,并且使彈簧的彈力作用于避開開閉蓋的前側(射出口附近)的前后方向的中央,朝關閉方向進行推壓,則開閉蓋的前側(打入方向前端側)的關閉力(關閉方向的推壓力)變小而易于產生朝打開方向的浮起,其結果是因打入件的接觸等而產生打入工具的引導功能降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不損壞打角等的作業性,開閉蓋在遍及該開閉蓋全長更均勻并且可靠地鎖定為關閉的狀態,由此能夠可靠地實現打入件的引導。上述課題通過以下的發明而得以解決。第1的發明的打入工具,其具備工具主體部,該工具主體部產生擊打力;以及打入引導部,該打入引導部設置于該工具主體部的打入方向前部,用于將被擊打的打入件引導至打入部位,其中,上述打入引導部具備驅動件引導部,該驅動件引導部具有上述打入件的打入通路;開閉蓋,該開閉蓋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承于該驅動件引導部,用于開閉上述打入通路;以及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將該開閉蓋鎖定為關閉狀態,除了該鎖定機構之外,在該打入工具的打入方向前側還設置有將上述開閉蓋保持為關閉狀態的前側關閉部。根據第1的發明,與將開閉蓋鎖定為關閉狀態的鎖定機構不同,由于在該鎖定機構的打入方向前側設置有將該開閉蓋保持為關閉部狀態的前側關閉部,故能夠將例如易于對打角作業造成阻礙的鎖定機構配置于打入方向后側,另一方面,在打入方向前側(射出口側)利用前側關閉部能夠將開閉蓋可靠地保持為關閉狀態,由此能夠防止該關閉蓋的特別是打入方向前側的浮起,從而能夠可靠地發揮該打入件引導功能。第2發明的打入工具,在第1發明中,前側關閉部具備蓋側卡合部,該蓋側卡合部相對于該鎖定機構設置于開閉蓋的打入方向前側;以及通路側卡合部,該通路側卡合部與該蓋側卡合部對應地設置于驅動件引導部,使蓋側卡合部與該通路側卡合部相互卡合,利用鎖定機構的關閉力來保持該卡合狀態,從而將開閉蓋保持為關閉狀態。根據第2發明,能夠在打入方向后側配置鎖定機構來確保打角作業等的作業性, 并且在開閉蓋的打入方向前側也能夠利用前側關閉部可靠地保持為關閉狀態,從而能夠可靠地發揮該打入工具的打入件引導功能。第3發明的打入工具,在第2發明中,上述鎖定機構具備開閉桿,該開閉桿支承于上述驅動件引導部;以及彈簧,該彈簧支承于該開閉桿且勾掛于在驅動件引導部側設置的勾掛部而朝上述關閉方向對開閉蓋的方向進行施力,上述開閉蓋被支承為能夠沿著打入方向前后變位,通過該開閉蓋朝打入方向后側的變位,使上述彈簧的彈力作為經由設置于前側關閉部的蓋側卡合部或通路側卡合部的至少一方的傾斜面朝關閉方向對開閉蓋進行施力的彈力發揮作用,從而將開閉蓋保持為關閉狀態。根據第3發明,當將彈簧勾掛于驅動件引導部側的勾掛部且將開閉桿朝鎖定側轉動操作時,開閉蓋被鎖定為關閉狀態,并且利用該彈簧的彈力保持前側關閉部的蓋側卡合部與通路側卡合部的卡合狀態,由此開閉蓋主要是打入方向前側被保持為關閉狀態。并且, 通過使彈簧的彈力沿使開閉蓋朝打入方向后側變位的方向作用于該開閉蓋,能夠將該彈力作為經由前側關閉部的傾斜面朝關閉方向對開閉蓋進行施力的彈力發揮作用。由此,當利用鎖定機構將開閉蓋鎖定為關閉狀態時,對于前側關閉部不進行特別的操作而使其可靠地發揮功能,能夠使開閉蓋遍及其整體保持為關閉狀態。第4發明的打入工具,在第3發明中,當將開閉桿朝打開側操作時,開閉蓋朝打入方向前側變位,上述前側關閉部的蓋側卡合部與通路側卡合部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從而能夠敞開該開閉蓋。根據第4發明,如果將開閉桿朝打開側操作的話,鎖定機構被解鎖,并且前側關閉部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從而能夠打開開閉蓋,因此對于前側關閉部不進行特別的操作而僅以簡單的操作就能夠打開開閉蓋,由此,能夠提高特別是在進行除去在打入通路內堵塞的打入件的作業的情況下的該打入工具的操作性以及處理性(維護性)。第5的發明的打入工具,在第1 第4的任一項發明中,前側關閉部與向打入通路內供給的打入件的前端部對應地設置。根據第5發明,能夠高效地發揮打入件的引導功能。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整體側視圖。圖2是打入件引導部的側視圖。
圖3是打入件引導部的俯視圖。圖4是圖3的(IV)-(IV)線剖面向視圖,是打入引導部的縱剖視圖。圖5是打入引導部的側視圖。本圖表示將開閉桿轉動操作到解鎖側的結果、開閉蓋朝打入方向前側進行變位并且變位到打開側的狀態。圖6是打入引導部的側視圖。本圖表示敞開開閉蓋的狀態。符號說明1…打入工具(壓縮空氣式打釘機);2…工具主體部;加…活塞;沘…驅動件; 2c…開關桿;3…手柄部;4…釘倉;5…打入引導部ja…打入通路;5b···射出口 ;10…驅動件引導部;IOa…主體安裝部;IOb…引導主體部;IOc…支承壁部;IOd…打入件供給口 ; 11…開閉蓋;Ila…支承凸部;lib…支承孔;Ilc…傾斜面;Ild…蓋側卡合部;lie…傾斜面;12…鎖定機構;13…固定蓋;13ετ··螺栓;14…支承軸;15…開閉桿;15a...支承臂部; 16…彈簧;16a…后框部;16b…前框部;17…勾掛部;17^··傾斜面;18…通路側卡合部; 18a…通路側傾斜面;PL···后側關閉力施加位置;P2···前側關閉力施加位置;19…推壓壁部;20…前側關閉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接下來,基于圖1 圖6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打入工具1的整體。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打入工具1的一例,例示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源的打釘機。該打入工具1具備工具主體部2,其產生打入動力;手柄部3,其供使用者把持;釘倉4,其用于裝填多個打入件;以及打入引導部5,其將打入件引導到打入部位。本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打入引導部5,由于其他的部位已經是眾所周知的,故省略詳細的說明。在工具主體部2內裝有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源而往復運動的活塞加。在該活塞 2a安裝有打入件擊打用的驅動件2b。驅動件2b朝打入方向前方(在圖1中為左方)較長地延伸,驅動件2b的前端側到達打入引導部5。當通過指尖對設置于工具主體部2的扳機形式的開關桿2c進行勾動操作時,向活塞上室供給壓縮空氣,從而活塞加進行下動。借助活塞加的下動,驅動件2b在打入引導部5的打入通路fe朝打入方向移動。利用該驅動件 2b,對向打入引導部5的打入通路fe內供給的1根打入件進行擊打,該打入件從打入通路 5a的前端亦即射出口恥被打出。與工具主體部2的打入動作連動地從釘倉4向打入通路 5a內一根一根地供給打入件。圖2在以下示出打入引導部5的詳細情況。打入引導部5具備驅動件引導部10, 其具有打入通路fe ;開閉蓋11,其可轉動地被支承于驅動件引導10,且能夠對打入通路fe 的包括直至打入通路fe的前端的射出口恥的部分進行開閉;以及鎖定機構12,其將該開閉蓋11鎖定為關閉狀態。驅動件引導部10具備后部的具有圓筒形狀主體安裝部IOa ;以及平板形狀的引導主體部10b,其從主體安裝部IOa朝打入方向前方延伸。該驅動件引導部10經由主體安裝部IOa被固定于工具主體部2的前部。沿著引導主體部IOb的上表面形成有打入通路 fe。引導主體部IOb的后部側由固定蓋13堵塞。該固定蓋13利用2根螺栓13a、13a被固定于引導主體部IOb的上表面。在該固定蓋13的打入方向前側,打入通路fe在直到射出口恥為止的范圍由開閉蓋11堵塞。
在引導主體部IOb的下表面結合有釘倉4的輸送方向前端部(在圖1中為上端部)。如圖4所示,在該引導主體部10設置有打入件供給口 10d。從釘倉4經由該打入件供給口 IOd向打入通路fe內供給一根打入件。在驅動件引導部10的引導主體部IOb的左右側部設置有一對支承壁部10c、10c。 開閉蓋11經由跨越支承壁部10c、10c之間安裝的支承軸14可上下旋轉地被支承。支承凸部Ila以朝上方凸起的方式一體地設置于開閉蓋11的后部上表面。在該支承凸部Ila設置有支承孔lib。支承軸14插通于該支承孔lib。如圖4所示,支承孔lib形成為長槽孔形狀,沿后側(在圖4中為右側)朝下方變位的方向傾斜。因此,開閉蓋11能夠以可沿著打入方向前后在一定的范圍內變位的狀態上下轉動,并且被支承為能夠一邊朝打入方向前側變位一邊朝打開側(上方)平行移動,且能夠一邊朝后側變位一邊朝關閉側(下方)平行移動。在引導主體部IOb的左右支承壁部10c、10c之間,除了開閉蓋11之外,鎖定機構 12的開閉桿15可上下轉動地被支承。如圖3所示,一對支承臂部15a、15a以相互平行地朝前方延伸的狀態一體地被設置于開閉桿15的前部。在兩支承臂部15a、lfe之間夾入開閉蓋11的支承凸部Ila的狀態下,該開閉桿15經由支承軸14可上下轉動地被支承。在開閉桿15安裝有矩形框形的彈簧16。該彈簧16的后框部16a與開閉桿15結合。彈簧16的后框部16a,可旋轉地與相對于開閉桿15的轉動中心亦即支承軸14隔開一定的軸間距離的部位結合。因此,彈簧16以彈簧16的后框部16a為中心可轉動地與開閉桿15結合,另外,該彈簧16通過開閉桿15的轉動操作而在支承軸14的周圍變位。如圖3所示,該彈簧16俯視觀察具有矩形框形,另外如圖4所示,該彈簧16從側面觀察在朝上側形成凸起的方向緩慢地彎曲。根據該彎曲形狀,在該彈簧16具有主要是朝后方向的適度的彈力。—對勾掛部17、17以朝上方立起的狀態被設置于驅動件引導部10的引導主體部 IOb的兩側部且開閉蓋的兩側方。在兩勾掛部17、17的下表面,分別形成有沿朝后側下降的方向傾斜的傾斜面17a。與該兩勾掛部17、17對應地在開閉蓋1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也形成有傾斜面11c。該開閉蓋11側的傾斜面Ilc與上述勾掛部17側的傾斜面17a相反地沿朝后側上升的方向傾斜。如圖2所示,如果在開閉蓋11的關閉狀態下,彈簧16的前框部 16b的兩側部相對于左右的勾掛部17、17從下側勾掛,則該前框部16b的左右側部抵靠于傾斜面17a、17a,前框部16b的中央抵靠于開閉蓋11的傾斜面11c。彈簧16的彈力由于其彎曲形狀而主要朝后方向(將開閉蓋11朝后側引入的方向)進行作用,因此該前框部16b成為彈性地咬入到左右的傾斜面17a、17a與中央的傾斜面Ilc之間的狀態。其結果是,在開閉蓋11,除了對開閉蓋11作用由彈簧16產生的朝后方引入的方向的彈力之外,還對開閉蓋 11作用基于左右的傾斜面17a、17a的前框部16b的下壓方向的彈力、以及基于中央的傾斜面Ilc的下壓方向的彈力,借助這些彈力將開閉蓋11鎖定為關閉狀態。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將傾斜面Ilc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設定為形成向打入通路 5a內供給的打入件的頭部側方的部位。因此,利用鎖定機構12施加于開閉蓋11的后側的關閉力(彈力),在向打入通路如內供給的打入件的頭部側方附近(釘倉4的頭部引導部附近)經由傾斜面Ilc而被施加,即便在基于驅動件2b的頭部擊打時也能高效地維持穩固的關閉狀態。該后側關閉力施加位置在圖2中標注Pl的符號而表示。
除了該鎖定機構12之外,在打入引導部5的打入方向前側且接近射出口恥的部位,構成有左右一對前側關閉部20、20。在本實施方式中,前側關閉部20、20被設定在比向打入通路如內供給的打入件的前端部稍稍靠前側。因此,在相對于基于上述鎖定機構12 的后側關閉力施加位置Pl (傾斜面11c,勾掛部17的位置)隔開充分的間隔L的前側關閉力施加位置P2配置有前側關閉部20、20。利用該前側關閉部20、20,開閉蓋11主要是前部 (射出口恥側)相對于引導主體部IOb被可靠地鎖定為關閉狀態。前側關閉部20由引導主體部IOb側的通路側卡合部18以及開閉蓋11側的蓋側卡合部Ild構成。通路側卡合部 18、18分別設置于引導主體部10的側部且上述勾掛部17、17的前方。如圖3所示,俯視觀察兩通路側卡合部18、18不朝引導主體部IOb的側方露出,且如圖2以及圖4所示,設置為從側面觀察相對于開閉蓋11的上表面稍微突出的程度的高度尺寸。在該兩道路側卡合部18、18的下表面側也形成有通路側傾斜面18a、18a。兩通路側傾斜面18a、18a也與后側的傾斜面17a相同地沿朝后側下降的方向傾斜。與該兩通路側卡合部18、18對應地,在開閉蓋11的兩側部以朝側方突出的狀態設置有蓋側卡合部lid、lid。如圖3所示,兩蓋側卡合部IldUld以不朝引導主體部IOb的側方露出的程度的尺寸向開閉蓋11的側部突出形成。另外,如圖2所示,兩蓋側卡合部lid、 Ild以與開閉蓋11的板厚相等的高度尺寸,比通路側卡合部18低地形成。在該兩蓋側卡合部IldUld的上表面分別形成有傾斜面lie。兩傾斜面IleUle 以與通路側卡合部18的傾斜面18a相同的角度朝相同的方向(朝后側下降的方向)傾斜。 因此,如圖2所示,在開閉蓋11的關閉狀態下,形成為蓋側的傾斜面lie分別與左右的通路側的傾斜面18a、18a滑動接觸的狀態。并且,由于彈簧16的彈力沿朝后側引入的方向作用于開閉蓋11,故該彈力作為通過兩傾斜面18a、lle的滑動接觸作用而關閉開閉蓋11的方向的彈力進行作用。在開閉蓋11的上表面中央附近以朝上方立起的狀態設置有推壓壁部19。該推壓壁部19在開閉蓋11的敞開時發揮功能。對該推壓壁部19將在后面加以敘述。開閉蓋11從圖2 圖4所示的關閉狀態經由圖5的狀態如圖6所示那樣被敞開。 如圖5所示,當將開閉桿15朝上方的解鎖位置側(立起方向)轉動操作時,彈簧16整體朝前側進行變位,結果,彈簧16的前框部16b從勾掛部17、17的傾斜面17a、17a與開閉蓋11 側的傾斜面Ilc之間脫離,該咬入狀態被解除。由此,基于該鎖定機構12的開閉蓋11的關閉狀態被解鎖。之后,當將開閉桿15進一步朝解鎖側轉動操作時,彈簧16的前框部16b進一步向前側進行變位,與開閉蓋11的推壓壁部19抵接。保持該抵接狀態不變,將開閉桿15朝解鎖側轉動操作,從而經由彈簧16朝打入方向前側推壓開閉蓋11。相對于引導主體部10支承開閉蓋11的支承軸14為長槽孔形狀,該支承軸14插通于沿朝后側下降的方向傾斜的支承孔lib。因此,通過利用彈簧16推壓開閉蓋11,該開閉蓋11 一邊朝打入方向前側進行變位一邊朝打開方向進行變位。圖5表示該階段的狀態。 如圖5所示,當開閉蓋11被彈簧16推壓而朝打入方向前側進行變位時,蓋側卡合部lid、 Ild相對于通路側卡合部18、18的卡合狀態被解除,蓋側卡合部IldUld脫離左右的前側關閉部20,20ο這樣一來,利用開閉桿15的解鎖操作,鎖定機構12被解鎖,之后,開閉蓋11被彈
7簧16推壓而朝打入方向前側進行變位,由此能夠在前側關閉部20、20被解除之后,將該開閉蓋11朝上方敞開。圖6表示開閉蓋11的敞開狀態。從該敞開狀態關閉開閉蓋11,使該開閉蓋11沿著引導主體部10的上表面位于引導主體部10的上表面。如圖6所示,由于在彈簧16的前框部16b從推壓壁部19脫離的狀態下,彈簧16的彈力不朝前側且打開側作用于開閉蓋11,因此該開閉蓋11能夠在與引導主體部10的上表面抵接的狀態下被固定。之后,使開閉桿15沿朝下側倒下的方向轉動,并且使脫離的彈簧16的前框部16b返回到左右勾掛部17、17的傾斜面17a,17a與開閉蓋11 側的傾斜面Ilc之間,在該狀態下,通過將開閉桿15進一步朝鎖定側轉動,使該前框部16b 咬入到傾斜面17a、17a與傾斜面Ilc之間。通過彈簧16的前框部16b彈性地咬入傾斜面 17a、17a與傾斜面Ilc之間,該彈簧16的彈力沿朝后側引入開閉蓋11的方向作用于該開閉蓋11,并且,沿朝引導主體部10的上表面推壓該開閉蓋11的方向作用于該開閉蓋11。利用開閉桿11的朝鎖定側的轉動操作將開閉蓋11朝后側引入,由此前側關閉部 20,20的蓋側卡合部lid、Ild咬入到通路側卡合部18、18的下側,該前側關閉部20、20借助彈簧16的彈力而被彈性地卡合。當前側關閉部20、20被彈性地卡合時,蓋側卡合部lid、 Ild的傾斜面IleUle分別與通路側卡合部18的傾斜面18a滑動接觸。通過該滑動接觸作用,彈簧16的彈力沿關閉開閉蓋11的方向(朝引導主體部10推壓的方向)作用于開閉蓋 11,特別是開閉蓋11的前側。這樣一來,利用彈簧16的彈力在從開閉蓋11的前側至后側的大致整個區域相對于引導主體部10推壓該開閉蓋11而使該開閉蓋11成為關閉狀態。根據以上那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打入工具1,與將開閉蓋11鎖定為關閉狀態的鎖定機構12不同,在打入工具1的前側設置有將該開閉蓋11保持為關閉部狀態的前側關閉部20、20。因此,將例如易于對打角作業造成阻礙的鎖定機構12配置于打入方向后側,而在打入方向前側(射出口恥側)利用前側關閉部20、20能夠可靠地將開閉蓋11保持為關閉狀態,由此能夠防止該開閉蓋11特別是前側的浮起,從而能夠可靠地發揮打入件引導功能。另外,通過使彈簧16的彈力沿使開閉蓋11朝打入方向后側變位的方向作用于該開閉蓋11,能夠使該彈力作為經由前側關閉部20、20的傾斜面18a、lle朝關閉開閉蓋11的方向施力的彈力發揮作用。由此,當利用鎖定機構12將開閉蓋11鎖定為關閉狀態時,對于前側關閉部20、20也能夠不進行特別的操作而使其可靠地發揮功能,將開閉蓋11遍及開閉蓋11整體保持為關閉狀態。進而,根據本實施方式,由于當將開閉桿15朝打開側操作時,鎖定機構12被解鎖, 并且前側關閉部20、20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從而能夠打開開閉蓋11,因此對于前側關閉部 20,20能夠不進行特別的操作而僅以簡單的操作打開開閉蓋11,由此,能夠提高進行特別是在除去打入通路fe內堵塞的打入件的作業的情況下的該打入引導部5的處理性(維護性)。另外,在該打入引導部5的比可應用的最長的打入件的前端部稍稍靠前側配置有前側關閉部20、20,在其前側關閉力施加位置P2、與基于配置于打入件頭部的側方附近的鎖定機構12的后側關閉力施加位置Pl之間,設定有充分大的間隔L。這樣,由于開閉蓋11 的主要是后側利用基于鎖定機構12的關閉力被鎖定為關閉狀態,主要是開閉蓋11的前側利用基于前側關閉部20、20的關閉力被鎖定為關閉狀態,因此對于開閉蓋11的特別是前側的區域也與后側相同,能夠可靠地被鎖定為關閉狀態。因此,即便是在開閉蓋11的特別是前側打入件發生干擾等而被施加沖擊的情況下,也能夠將開閉蓋11可靠地鎖定在關閉位置,由此能夠更可靠地進行打入件的引導并消除打入錯誤。另外,對于前側關閉部20、20,由于蓋側卡合部IldUld以及通路側卡合部18、18 設置于在引導主體部IOb的寬度方向以及板厚方向(高度方向)不大幅露出的范圍內,故不損傷該打入工具1的打角等的作業性。進而,在例示的開閉蓋11的上表面設置有推壓壁部19,當將開閉桿15朝解鎖方向轉動操作時,彈簧16的前框部16b與該推壓壁部19抵接,通過在該抵接狀態下轉動操作開閉桿15,該開閉蓋11沿從引導主體部IOb浮起的方向進行變位。因此,之后使用者能夠容易地敞開開閉蓋11。另外,根據例示的開閉蓋11,由于該打入方向前側利用前側關閉部20、20能夠可靠地鎖定為關閉狀態,故利用該開閉蓋11也能夠敞開射出口 5b,由此能夠順利地進行堵釘等作業。能夠對以上所說明的實施方式進行各種變更。例如,雖例示了彈簧16使用從側面觀察沿朝上側凸起的方向彎曲的彈簧的結構,但也可以使用沿朝下凸起的方向彎曲的彈簧或者形成為從側面觀察不上下彎曲的平坦的矩形框體的彈簧。另外,也可以省略鎖定機構12中的勾掛部17的傾斜面17a。通過將彈簧16的前框部16b抵靠于開閉蓋11側的傾斜面11c,能夠使該彈簧16的彈力朝關閉的方向作用。另外,也可以省略推壓壁部19。進而,作為打入工具1,雖例示了壓縮空氣式的打釘機,但對于氣體燃燒式的敲釘器、螺釘打入機等其他的打入工具也同樣能夠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打入工具, 所述打入工具具備工具主體部,該工具主體部產生擊打力;以及打入引導部,該打入引導部設置于該工具主體部的打入方向前部,用于將被擊打的打入件引導至打入部位,所述打入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打入引導部具備驅動件引導部,該驅動件引導部具有所述打入件的打入通路;開閉蓋,該開閉蓋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承于該驅動件引導部,用于開閉所述打入通路;以及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將該開閉蓋鎖定為關閉狀態,除了該鎖定機構之外,在該打入工具的打入方向前側還設置有將所述開閉蓋保持為關閉狀態的前側關閉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側關閉部具備蓋側卡合部,該蓋側卡合部相對于所述鎖定機構設置于所述開閉蓋的打入方向前側;以及通路側卡合部,該通路側卡合部與該蓋側卡合部對應地設置于所述驅動件引導部的打入方向前側,使所述蓋側卡合部與該通路側卡合部相互卡合,利用所述鎖定機構的關閉力來保持該卡合狀態,從而將所述開閉蓋保持為關閉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鎖定機構具備開閉桿,該開閉桿支承于所述驅動件引導部;以及彈簧,該彈簧支承于該開閉桿且勾掛于在所述驅動件引導部設置的勾掛部而朝關閉方向對所述開閉蓋進行施力,所述開閉蓋被支承為能夠沿著打入方向前后變位,通過該開閉蓋朝打入方向后側的變位,使所述彈簧的彈力作為經由設置于所述蓋側卡合部或所述通路側卡合部的至少一方的傾斜面朝關閉方向對所述開閉蓋進行施力的彈力發揮作用,從而將該開閉蓋保持為關閉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當將所述開閉桿朝打開側操作時,所述開閉蓋朝打入方向前側變位,所述蓋側卡合部與所述通路側卡合部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從而能夠敞開該開閉蓋。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關閉部與向所述打入通路內供給的打入件的前端部對應地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打入工具。在打釘機中,在將從具備應對堵釘用的開閉蓋的打入引導部朝側方露出的鎖定機構極力向后側下降而實現打角等的便利的情況下,以往存在易于在射出口側產生開閉蓋的浮起的問題。在本發明中,實現打角等的便利,并且即便開閉蓋受到釘擊打等的沖擊也能在整個區域可靠地保持為關閉狀態。與配置于打入方向后側的鎖定機構(12)不同,在打入工具的前側設置前側關閉部(20),利用鎖定機構(12)的開閉操作,前側關閉部(20)的通路側卡合部(18)與蓋側卡合部(11d)的卡合脫離。
文檔編號B25C1/04GK102380851SQ201110259340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日
發明者石川直治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