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523971閱讀:528來源:國知局
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可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分板裝置還包括固定模組和活動模組,固定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活動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上模具縱向上抵靠下模具使活動模組可在一彈性裝置的作用下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形成錯位,分板時,線路板放置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活動模組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的錯位動作使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與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相分離。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能夠自動將由若干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自動分成若干單獨的線路板。
【專利說明】
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電路板(線路板)的生產工藝中,人們常將多塊較小的電路板集(如附圖1所示)合到一塊大的電路板(如附圖2和附圖3所示)中,以提高生產效率,然而,在裝配現場中,需要將大的電路板中的各個較小電路板拆開(或切割),即需對線路板進行分板(沿著刻痕線分開)。
[0003]現有技術中,分板通常有手工分板和機器分板兩種方式,其中,采用手工分板的方式,人工需要用老虎鉗按照裁切線進行分板,這種人工操作費時費力,效率非常低,已無法滿足企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而對于后者,采用機器分板的方式,操作復雜,而且分板機的銑刀切割時容易割傷線路板或者損壞線跌板上已焊接好的線路與電子元件,影響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以實現自動將由若干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自動分成若干單獨的線路板。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可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裝置還包括固定模組和活動模組,固定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活動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上模具縱向上抵靠下模具使所述活動模組可在一彈性裝置的作用下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形成錯位,分板時,線路板放置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活動模組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的錯位動作使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與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相分離。
[0007]本發明可通過如下方案進行改進:
[0008]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所述上模具具有上基座和安裝在上基座下方的上固定模,所述下模具具有下基座和安裝在下基座上方的下固定模,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相對面上各形成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縱向各設置有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分別安裝固定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并分別穿進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所述彈性裝置包括上彈出裝置和下彈出裝置,所述上彈出裝置安裝在上基座和上固定模之間使上模具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時,上活動模朝向下模具的端面高出上固定部的表面或與上固定部的表面平齊,所述下彈出裝置安裝在下基座和下活動模之間使上模具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時,下活動模朝向上模具的端面低于下固定部的表面或與下固定部的表面平齊。
[0009]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相對表面具有凹陷區域而形成可容置線路板的容置腔,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落在凹陷區域內。
[0010]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上模具在縱向上遠離所述下模具時,所述上彈出裝置使上基座和上固定模之間的距離等于或大于所述容置腔的深度。
[0011]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所述上基座進一步分成上下層疊的上座和上導座,上導座對應所述上活動模設置有活模導向孔,上活動模的安裝上座上并穿過活模導向孔。
[0012]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所述上彈出裝置包括至少二根上彈簧,所述上導座對應所述上彈簧設置有供所述上彈簧穿過的彈簧通道,所述上彈簧穿過所述彈簧通道且其一端連接所述上基座,另一端連接所述上固定模。
[0013]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所述上模具具有縱向設置的導柱,對應所述導柱所述下模具設置有導孔,所述導柱穿插進所述導孔,上模具與下模具間設置有復位裝置而使所述上模具縱向遠離所述下模具,所述線路板分板裝置還包括一可間斷沖壓所述上模具的沖壓機構,在沖壓機構沖壓所述上模具時,所述上模具沿著導柱克服所述復位裝置的作用力而抵靠所述下模具。
[0014]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各具有至少一個,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分別將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相對面形成至少一個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
[0015]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所述上導向孔和上固定部在橫向上交替排列,所述下導向孔和下固定部在橫向上交替排列,在橫向方向上,每一所述下固定部和下活動模的兩側具備有供所述線路板之插腳通過的避讓通道,所述避讓通道沿著線路板進料方向延伸設置。
[0016]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每一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的相對面、及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的相對面上設置有供所述避讓所述線路板之元器件的避讓凹槽,所述避讓凹槽沿著線路板進料方向延伸設置。
[0017]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能夠自動將由若干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自動分成若干單獨的線路板。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單一線路板的立體狀態示意圖;
[0019]圖2是整體線路板的一個立體狀態示意圖;
[0020]圖3是整體線路板的另一個立體狀態示意圖;
[0021]圖4是實施例中一種線路板的自動分板設備的一個立體狀態結構示意圖;
[0022]圖5是實施例中一種線路板的自動分板設備的一個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實施例中分板裝置的立體狀態結構示意圖;
[0024]圖7是實施例中分板裝置的正視狀態結構示意圖(上模具和下模具縱向相離);
[0025]圖8是實施例中分板裝置的俯視狀態結構示意圖;
[0026]圖9是圖7中的A-A剖視示意圖;
[0027]圖10是圖8中的B-B剖視示意圖;
[0028]圖11是圖8中的C-C剖視示意圖;
[0029]圖12是圖8中的D-D剖視示意圖;
[0030]圖13是實施例中分板裝置的正視狀態結構示意圖(上模具縱向抵靠下模具);
[0031]圖14是圖7中的E-E剖視示意圖;
[0032]圖15是圖13中的F-F剖視示意圖;
[0033]圖16是實施例中分板裝置的正視狀態結構示意圖(上模具縱向抵靠下模具且活動模組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形成錯位);
[0034]圖17是圖16中的G-G剖視示意圖(沒有示出線路板狀態);
[0035]圖18是圖16中的G-G剖視示意圖(有示出線路板狀態);
[0036]圖19是分板裝置的一個剖視結構示意圖(沒有避讓凹槽的情形);
[0037]圖20是實施例中送料裝置的立體狀態結構示意圖(第一推料指和第二推料指避讓線路板時);
[0038]圖21是實施例中送料裝置的俯視狀態結構示意圖;
[0039]圖22是實施例中送料裝置的立體狀態結構示意圖(第一推料指和第二推料指推動線路板時)。
[0040]附圖標識說明:
[0041 ] 100、單獨的線路板;101、凹陷;200、整體線路板;201、刻痕線;
[0042]1、機座;2、送料裝置;3、分板裝置;4、上模具;5、下模具;
[0043]21、安裝座;211、第一樞接座;212、第二樞接座;
[0044]22、驅動裝置;
[0045]23、翻轉機構;231、鉸接座;232偏心塊;233、氣缸
[0046]24、第一送料手臂;241、第一推料指;;
[0047]25、第二送料手臂;251、第二推料指;
[0048]26、聯動機構;261、聯動桿;262、第一轉盤;263、第二轉盤;
[0049]401、導柱;41、上基座;411、上座;412、上導座;
[0050]42、上固定模;421、容置腔;422、上導向孔;
[0051 ] 501、導孔;51、下基座;52、下固定模;521、下導向孔;
[0052]61、上固定部;62、下固定部;621、避讓通道;
[0053]71、上活動模;72、下活動模;
[0054]81、沖壓機構;82、復位裝置;83、避讓凹槽;841、上彈出裝置;842、下彈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5]如附圖4和附圖5所示的一種線路板的自動分板設備,用以將由若干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200(如附圖2或附圖3所示,整體線路板設置若干刻痕線201將其分成若干單一線路板)自動分成若干單獨的線路板100(如附圖1所示),其包括機座1、安裝在機座I上的送料裝置2和分板裝置3。
[0056]如附圖6至附圖19所示,分板裝置3包括上模具4、下模具5、固定模組、活動模組,及沖壓機構81。上模具4可在縱向(附圖中的Z軸方向)上抵靠或遠離下模具5,上模具4和下模具5之間形成一加工區域。
[0057]所述上模具4具有縱向設置的導柱401,對應所述導柱401所述下模具5設置有導孔501,所述導柱401穿插進所述導孔501,上模具4與下模具5間設置有復位裝置82而使所述上模具4縱向遠離所述下模具5。沖壓機構81可間斷沖壓所述上模具4,在沖壓機構81沖壓(或下壓)所述上模具4時,所述上模具4沿著導柱401克服所述復位裝置82的作用力而抵靠所述下模具5。在沖壓機構81停止沖壓(或下壓)所述上模具4時,所述上模具4沿著導柱401在所述復位裝置82的作用力而遠離所述下模具5。所述復位裝置82可以是設置在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壓縮彈簧。
[0058]固定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4和下模具5上的上固定部61和下固定部62,活動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4和下模具5上的上活動模71和下活動模72,上模具4縱向上抵靠下模具5使所述活動模組可在一彈性裝置的作用下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形成錯位。
[0059]所述上模具4具有上基座41和安裝在上基座41下方的上固定模42。所述上基座41可進一步分成上下層疊的上座411和上導座412,上導座412對應所述上活動模71設置有活模導向孔,上活動模71的安裝上座411上并穿過活模導向孔。所述下模具5具有下基座51和安裝在下基座51上方的下固定模52。
[0000]上固定模42和下固定模52的相對面上各形成所述上固定部61和下固定部62。上固定模42和下固定模52的相對表面具有凹陷區域而形成可容置線路板的容置腔42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陷區域設置在上固定模42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固定部61和下固定部62落在凹陷區域內,上模具4在縱向上遠離所述下模具5時,下述所述上彈出裝置841使上基座41和上固定模42之間的距離(如附圖7所標出的d)等于或大于所述容置腔421的深度。
[0061]實際上,為了可對多個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200分成若干單獨的線路板100,上固定模42和下固定模52縱向各設置至少一個上導向孔422和下導向孔521,上導向孔422和下導向孔521分別將所述上固定模42和下固定模52的相對面形成至少一個上固定部61和下固定部62。上活動模71和下活動模72分別安裝固定在上基座41和下基座51上并分別穿進上導向孔422和下導向孔521。所述上導向孔422和上固定部61在橫向(附圖中的X軸方向)上交替排列,所述下導向孔521和下固定部62在橫向上交替排列。具體到本實施例中,共有四個上固定部61、四個下固定部62、三個上活動模71和三個下活動模72,其排列方式可參閱附圖9所示。
[0062]在橫向方向上,每一所述下固定部62和下活動模72的兩側具備有供所述線路板之插腳通過的避讓通道621,所述避讓通道621沿著線路板進料方向(附圖中的Y軸方向)延伸設置。每一所述上固定部61和下固定部62的相對面、及上活動模71和下活動模72的相對面上設置有供所述避讓所述線路板之元器件的避讓凹槽83,所述避讓凹槽83沿著線路板進料方向延伸設置。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要避讓線路板之元器件,是可以不用設置所述避讓凹槽83的,如附圖19所示。
[0063]所述彈性裝置包括上彈出裝置841和下彈出裝置842。所述上彈出裝置841安裝在上基座41和上固定模42之間使上模具4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5時,上活動模71朝向下模具5的端面高出上固定部61的表面或與上固定部61的表面平齊。所述下彈出裝置842安裝在下基座51和下活動模72之間使上模具4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5時,下活動模72朝向上模具4的端面低于下固定部62的表面或與下固定部62的表面平齊。具體地說,所述上彈出裝置841包括至少二根上彈簧,所述上導座412對應所述上彈簧設置有供所述上彈簧穿過的彈簧通道,所述上彈簧穿過所述彈簧通道且其一端連接所述上基座41,另一端連接所述上固定模42。下彈出裝置842對應每一下導向孔521設置一下彈簧,下彈簧容置于下導向孔521中且兩端分別抵頂于所述下基座51和下活動模72。
[0064]所述送料裝置2將整體線路板200送至加工區域上并將單獨的線路板100通過送料裝置2送離加工區域。如附圖20至附圖22所示,所述送料裝置2包括安裝機座I上的安裝座21和驅動裝置22,安裝座21在驅動裝置22的驅動下能夠在機座I上做前進或退后的往復移動。
[0065]具體地說,所述機座I鋪設有導軌,所述安裝座21設置有導槽,所述導槽與導軌配合連接;所述驅動裝置22包括以常見方式組裝在一起的電機、主動輪、從動輪和傳送皮帶,所述安裝座21安裝固定在傳送皮帶上。
[0066]安裝座21上設置有翻轉機構23及并排設置的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上分別設置用以推動線路板到加工區域進行加工的第一推料指241和將線路板送離加工區域的2,所述安裝座21前進時,翻轉機構23作用于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使第一推料指241和第二推料指251推動線路板,而當安裝座21后退時,翻轉機構23作用于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使第一推料指241和第二推料指251避讓線路板。
[0067]另外,準備進入加工區域的線路板為由若干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200,每一單一線路板的前后端面設置有凹陷101,所述第一推料指241由至少二根對應所述整體線路上凹陷設置、呈柱狀的推料棒所組成,所述第二推料指251由對應每一單一線路板組上凹陷設置、呈柱狀的推料棒所組成。
[0068]所述導柱401、導孔501和復位裝置82單邊設置于上模具4和下模具5—邊上,所述的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從上模具4和下模具5的另一邊可無障礙地通過所述加工區域。
[0069]所述安裝座21上具有第一樞接座211和第二樞接座212,所述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的第一端分別樞接于第一樞接座211和第二樞接座212上,所述第一推料指241和第二推料指251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的第二端上。
[0070]所述翻轉機構23包括安裝在所述安裝座21上的鉸接座231、固定安裝在第一送料手臂24上的偏心塊232,及鉸接在鉸接座231上的氣缸233,氣缸的缸體鉸接在鉸接座231上,氣缸的氣缸軸鉸接于偏心塊232上,氣缸軸鉸接于偏心塊232的鉸接中心軸平行且偏離于所述第一送料手臂24的轉動中心軸設置,所述第一送料手臂24和第二送料手臂25間設置有使第二送料手臂25與第一送料手臂24動作一致的聯動機構26。
[0071]具體地說,所述聯動機構26包括聯動桿261及分別設置在第一送料手臂24與第二送料手臂25的第一轉盤262和第二轉盤263,所述第一轉盤262和第二轉盤263的中心軸分別與第一送料手臂24與第二送料手臂25的轉動中心軸同軸,所述聯動桿261的兩端分別鉸接在第一轉盤262和第二轉盤263上,所述聯動桿261的兩端的鉸接中心點偏離所述第一轉盤262和第二轉盤263的中心。
[0072]使用上述的線路板自動分板設備以對由若干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200自動分成若干單獨的線路板100包括如下步驟。
[0073]I )、上模具4在縱向上處于遠離下模具5的狀態,整體線路板200通過送料裝置2被送至加工區域上;
[0074]2)、上模具4在縱向上處于抵靠下模具5的狀態,活動模組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的錯位動作使上固定部61和下固定部62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與上活動模71和下活動模72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相分離,使整體線路板200被分成若干單獨的線路板100;
[0075]3)、上模具4恢復在縱向上處于遠離下模具5的狀態,送料裝置2將所形成的若干單獨的線路板100送離加工區域,實現一個分板過程。
[0076]在進行上述步驟3)時,送料裝置2將所形成的若干單獨的線路板100送離加工區域的同時,也將由若干單一線路板組成的整體線路板200送至所述加工區域上,以實現生產的不間歇。
[0077]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可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裝置還包括固定模組和活動模組,固定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活動模組包括分別設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的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上模具縱向上抵靠下模具使所述活動模組可在一彈性裝置的作用下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形成錯位,分板時,線路板放置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活動模組與固定模組在縱向上的錯位動作使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與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所夾持的線路板部分相分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具有上基座和安裝在上基座下方的上固定模,所述下模具具有下基座和安裝在下基座上方的下固定模,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相對面上各形成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縱向各設置有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分別安裝固定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并分別穿進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所述彈性裝置包括上彈出裝置和下彈出裝置,所述上彈出裝置安裝在上基座和上固定模之間使上模具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時,上活動模朝向下模具的端面高出上固定部的表面或與上固定部的表面平齊,所述下彈出裝置安裝在下基座和下活動模之間使上模具在縱向上抵靠或遠離所述下模具時,下活動模朝向上模具的端面低于下固定部的表面或與下固定部的表面平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相對表面具有凹陷區域而形成可容置線路板的容置腔,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落在凹陷區域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上模具在縱向上遠離所述下模具時,所述上彈出裝置使上基座和上固定模之間的距離等于或大于所述容置腔的深度。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進一步分成上下層疊的上座和上導座,上導座對應所述上活動模設置有活模導向孔,上活動模的安裝上座上并穿過活模導向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彈出裝置包括至少二根上彈簧,所述上導座對應所述上彈簧設置有供所述上彈簧穿過的彈簧通道,所述上彈簧穿過所述彈簧通道且其一端連接所述上基座,另一端連接所述上固定模。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具有縱向設置的導柱,對應所述導柱所述下模具設置有導孔,所述導柱穿插進所述導孔,上模具與下模具間設置有復位裝置而使所述上模具縱向遠離所述下模具,所述線路板分板裝置還包括一可間斷沖壓所述上模具的沖壓機構,在沖壓機構沖壓所述上模具時,所述上模具沿著導柱克服所述復位裝置的作用力而抵靠所述下模具。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各具有至少一個,上導向孔和下導向孔分別將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相對面形成至少一個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向孔和上固定部在橫向上交替排列,所述下導向孔和下固定部在橫向上交替排列,在橫向方向上,每一所述下固定部和下活動模的兩側具備有供所述線路板之插腳通過的避讓通道,所述避讓通道沿著線路板進料方向延伸設置。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線路板分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的相對面、及上活動模和下活動模的相對面上設置有供所述避讓所述線路板之元器件的避讓凹槽,所述避讓凹槽沿著線路板進料方向延伸設置。
【文檔編號】B26F1/44GK105881650SQ201610218093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9日
【發明人】藍國賢
【申請人】中山市晶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