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拱缸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熱轉移印刷生產上的加熱烘缸,尤其是一種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
背景技術:
[0002]在熱轉移印刷行業的印布生產中,要把印刷在紙上的圖案的活性染料通過加熱烘缸升華轉移到印刷坯布上,完成轉移印刷。由于熱升華轉移需要一定的溫度、一定的壓力、 一定的時間,因此,熱轉移印布機必須要有加熱烘缸,加熱烘缸加熱工作溫度在200攝氏度左右,表面溫度差要小。目前的加熱烘缸為了保證加熱烘缸的表面溫度均勻,一般采用用電加熱器熱導熱油的方式加熱,導熱油放在烘缸內膽中,加熱導熱油的熱量再傳導到烘缸表面。目前批量生產的熱轉移印布機一般直徑在1000毫米左右(常規為80(Tl500毫米),寬度在200(Γ3600毫米,因此,普通印布機的烘缸加熱功率為120KW 150KW。[0003]如圖1所示,現有的電加熱式烘缸主要包括烘缸外殼11和烘缸內膽12,烘缸外殼 11和烘缸內膽12的兩端設置端板14 ;在所述烘缸外殼11和烘缸內膽12之間安裝電加熱管13,在烘缸外殼11和烘缸內膽12之間盛放導熱油15,導熱油15層的厚度為12(Tl50mm ; 電加熱管13對導熱油15進行加熱,導熱油15再將熱量傳導至烘缸外殼11 ;電加熱管13的兩端安裝在兩側的端板14上。[0004]遠紅外電加熱裝置具有升溫速度快,加熱輻射溫度均勻,節能效果顯著等優點;因此,解析計算設計用遠紅外電加熱及其如何安裝在加熱烘缸中,是解決節能加熱烘缸的關鍵。[0005]現有熱轉移印布機加熱烘缸的加熱功率及效率的設計計算一、烘缸基本構造及條件例烘缸的直徑為1000毫米,寬度為2. 4米,外層鋼板厚度為20毫米,內層鋼板厚度為14毫米,由于普通電加熱管表面溫度差最大約有3(T50°C, 并且是間隔分布,隔層高度約為150mm,導熱油500公斤,工作溫度200°C ;[0007]1、導熱油比熱 Cl 2000C>O. 667KJ/kg°C ;[0008]2、導熱油重量 Ml :500kg ;[0009]3、鋼的比熱 C2 0. 12kcal/kg°C ;[0010]4、內層及側門及軸鋼板重量M2 :1000 kg;[0011]5、外層鋼板重量M3 :1200 kg ;[0012]6、鋼板的表面平均損失/小時4000W/m2 ;[0013]7、鋼板的表面面積0. 2X2. 4+0. 5X0. 5X3. 14=1. 27m2 ;[0014]8、內層鋼板的表面面積0. 8X3. 14X2. 4=6. 03m2 ;[0015]9、毛毯的比熱(假設)C4 1. 25ff/m2 ;[0016]10、毛毯的重量M4 50公斤;[0017]11、工作溫度計算從室溫20°C到實際工作溫度200°C。[0018]二、用電加熱功率的計算初始加熱所需要的功率(以一小時加熱計算)[0019]烘缸內導熱油的加熱C1M1Δ T =0. 667 X 500 X (200-20) =60030 kcal ;[0020]烘缸內膽的加熱C2M2Δ T = O. 12X1000X200-20) =21600 kcal ;[0021]烘缸外膽的加熱C2M3Δ T = O. 12X1200X200-20) = 25920 kcal ;[0022]毛毯的加熱C4M4AT=1. 25X50X (200-20) =11250 kcal ;[0023]烘缸表面熱損失1.27m2 X 4000ff/m2X lh=5080 kcal ;[0024]烘缸內膽表面熱損失6.03m2X4000ff/m2XlhX30%=7236 kcal ;[0025]初始加熱需要的能量為60030+21600+25920+11250+5080+7236=131116kcal。發明內容[002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能夠大大降低能耗,解決現有加熱烘缸加熱功率大、耗電量大的缺陷。[0027]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包括烘缸外殼和烘缸內膽,烘缸外殼和烘缸內膽的兩端設置端板,兩側端板的中心之間設置連接軸,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連接芯軸;特征是在所述烘缸內膽和烘缸外殼之間的環形空腔中均勻安裝遠紅外電加熱器,在遠紅外電加熱器和烘缸內膽之間設置缸體保溫層。[0028]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在所述遠紅外電加熱器的外圈設置分隔內膽,分隔內膽和烘缸外殼之間形成用于盛放導熱油的空腔。[0029]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分隔內膽和烘缸外殼之間形成的空腔的厚度為 30 50mmo[0030]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在所述端板的外側設置端部保溫層。本實用新型在烘缸外殼和烘缸內膽之間連續均勻分布遠紅外加熱器,在烘缸內膽的外圈和兩端板外側均設有保溫層,使得烘缸內膽的熱損失減少;另一方面,由于加熱的介質(導熱油)大大減少(減少約一半),因此可以大大減少加熱功率,節約能源。
[0032]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加熱管式烘缸的結構示意圖。[0033]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34]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0036]如圖2 圖3所示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包括烘缸外殼1、烘缸內膽2、端板3、 連接軸4、芯軸5、端部保溫層6、缸體保溫層7、遠紅外電加熱器8、分隔內膽9、導熱油10等。[0037]如圖2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例,包括烘缸外殼I和烘缸內膽2,烘缸外殼I和烘缸內膽2的兩端設置端板3,在端板3的外側設置端部保溫層6,兩側端板3 的中心之間設置連接軸4,連接軸4的兩端分別連接芯軸5 ;在所述烘缸內膽2和烘缸外殼 I之間的環形空腔中均勻安裝遠紅外電加熱器8,在遠紅外電加熱器8和烘缸內膽2之間設置缸體保溫層7 ;[0038]如圖3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例,在第一種實施例的基礎上,在所述遠紅外電加熱器8的外圈設置分隔內膽9,分隔內膽9和烘缸外殼I之間形成空腔,用于盛放導熱油10,該空腔的厚度為3(T50mm。[0039]本實用新型由于遠紅外電加熱烘缸正常表面溫度差約為2 3°C,連接處最大約有 30°C,并且是連續均勻分布在烘缸內膽上;所以,導熱油層的厚度可減少到3(Γ50毫米,導熱油可為原來總量的一半,即Ml為250kg ;[0040]另一方面,由于現有的電加熱管式的烘缸的兩端板用于安裝電加熱管,無法安裝保溫層,從而使烘缸內膽的熱損失較大,達到30%左右;而本實用新型的烘缸內膽的兩端板及內膽外圈均設置有保溫層,使得熱損失在10%左右;[0041]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遠紅外電加熱烘缸的加熱情況如下[0042]計算從室溫20°C到實際工作溫度200°C所需要的功率(以一小時加熱計算)[0043]烘缸內導熱油的加熱C1M1Δ T =0. 667X250X (200-20) =30015 kcal ;[0044]烘缸內膽的加熱C2M2Δ T = O. 12X1000X (200-20) =21600 kcal ;[0045]烘缸外膽的加熱C3M3Δ T = O. 12X1200X (200-20) =25920 kcal ;[0046]毛毯的加熱C4M4Δ T =1. 25X50X (200 — 20) =11250 kcal ;[0047]烘缸表面熱損失1.27m2X4000W/m2Xlh = 5080 kcal ;烘缸內膽表面熱損失6.03m2X4000ff/m2X IhX 10%=2412 kcal ;[0049]初始加熱需要的能量為30015+21600+25920+11250+5080+2412=96277kcal。[0050]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遠紅外電加熱比用現有技術中的普通電加熱管更加節能, 節能在30%以上。
權利要求1.一種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包括烘缸外殼(I)和烘缸內膽(2),烘缸外殼(I)和烘缸內膽(2)的兩端設置端板(3),兩側端板(3)的中心之間設置連接軸(4),連接軸(4)的兩端分別連接芯軸(5);其特征是在所述烘缸內膽(2)和烘缸外殼(I)之間的環形空腔中均勻安裝遠紅外電加熱器(8),在遠紅外電加熱器(8)和烘缸內膽(2)之間設置缸體保溫層(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其特征是在所述遠紅外電加熱器(8)的外圈設置分隔內膽(9),分隔內膽(9)和烘缸外殼(I)之間形成用于盛放導熱油(10)的空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其特征是所述分隔內膽(9)和烘缸外殼(I)之間形成的空腔的厚度為3(T50mm。
4.如權利要求f3任一項所述的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其特征是在所述端板(3)的外側設置端部保溫層(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型遠紅外電加熱烘缸,包括烘缸外殼和烘缸內膽,烘缸外殼和烘缸內膽的兩端設置端板,兩側端板的中心之間設置連接軸,連接軸的兩端分別連接芯軸;特征是在所述烘缸內膽和烘缸外殼之間的環形空腔中均勻安裝遠紅外電加熱器,在遠紅外電加熱器和烘缸內膽之間設置缸體保溫層。在所述遠紅外電加熱器的外圈設置分隔內膽,分隔內膽和烘缸外殼之間形成用于盛放導熱油的空腔。所述分隔內膽和烘缸外殼之間形成的空腔的厚度為30~50mm。本實用新型使得熱損失減少,大大減少了加熱功率,節約能源。
文檔編號B41F16/02GK202847094SQ20122044335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明者張志偉 申請人:無錫龍瑞信機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