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是一種載體,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針對發動機尾氣凈化處理裝置的電加熱載體。
技術背景
載體就是發動機尾氣凈化處理裝置,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在發動機剛剛啟動的一段時間,由于排出的廢氣溫度比較低,達不到催化載體正常起燃工作的溫度,催化載體不能正常工作,在達到催化載體起燃溫度之前,發動機的尾氣都是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對環境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解決發動機剛啟動這段時間載體不能工作的問題,可在發動機正常啟動時,讓該載體和發動機同步啟動,加熱絲開始工作并預熱,當溫度上升到催化載體正常工作的溫度,由傳感器將采集到的信號傳遞給發動機電控單元,并由發動機電控單元將信號傳遞給電磁閥,此時,電磁閥將電源線正負極斷開,加熱絲斷電并停止加熱,由發動機排除的尾氣持續給催化載體加熱,同時催化載體氧化CO和CH化合物也會釋放熱量,為后處理系統再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條件。當發動機停止工作時,催化載體也停止工作,當發動機再次啟動時,如上所述,以此循環。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呈現了一種新型可外部加熱載體結構,包括催化載體芯7、第一電源線1(+/-)、溫度傳感器2、外殼3、電磁閥4、第二電源線5(+/-)、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其中,第一電源線1、第二電源線5、電磁閥4、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為串聯,電磁閥4斷電,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斷電,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不工作,電磁閥通電,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通電,開始加熱。殼體上面有上述兩根電源線,分別為正負極,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表面可涂覆催化物質,可實現加熱與催化二合一。
所述殼體3的表面具有可進行旋壓的凹槽,凹槽可對加熱絲進行固定,防止移動。所述催化載體芯7的表面同樣具有可進行旋壓的凹槽,殼體3與催化載體芯7組裝時凹槽重合配好。
所述電磁閥4可通過發動機電控單元對其控制,發動機啟動電磁閥開啟,發動機熄火,電磁閥4關閉,當催化載體芯溫度上升到其起燃溫度時,溫度傳感器2將信號反饋給發動機電控單元,由發動機電控單元再將信號傳遞給電磁閥4,此時,電磁閥4將電源線正負極斷開,加熱絲停止工作,此時加熱絲停止加熱。
有益效果:本發明極大的解決了發動機后處理載體由于溫度低不起燃的問題,同時又解決了發動機剛啟動排氣溫度低的問題,又很好的改善了發動機剛啟動排氣溫度低,CO、CH化合物不能充分氧化的問題,極大程度上解決了復雜的后處理布置空間或者增壓器出口距離催化載體遠而導致催化載體起燃慢的問題。同時也對發動機后處理系統的穩定性、耐久性、再生性有很好的幫助,對環境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本發明的加熱載體不需要單獨控制,隨發動機同起同閉,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實用,效果明顯,維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催化載體芯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外殼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電磁閥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溫度傳感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電加熱載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5所示,給出了本發明的電加熱載體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呈現了一種新型可外部加熱載體結構,包括催化載體芯7、第一電源線1(+/-)、溫度傳感器2、外殼3、電磁閥4、第二電源線5(+/-)、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其中,第一電源線1、第二電源線5、電磁閥4、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為串聯,電磁閥4斷電,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斷電,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不工作,電磁閥通電,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通電,開始加熱。殼體上面有上述兩根電源線,分別為正負極,加熱絲或者電阻絲或者加熱片6表面可涂覆催化物質,可實現加熱與催化二合一。殼體3的表面具有可進行旋壓的凹槽,凹槽可對加熱絲進行固定,防止移動。所述催化載體芯7的表面同樣具有可進行旋壓的凹槽,殼體3與催化載體芯7組裝時凹槽重合配好。電磁閥4可通過發動機電控單元對其控制,發動機啟動電磁閥開啟,發動機熄火,電磁閥4關閉,當催化載體芯溫度上升到其起燃溫度時,溫度傳感器2將信號反饋給發動機電控單元,由發動機電控單元再將信號傳遞給電磁閥4,此時,電磁閥4將電源線正負極斷開,加熱絲停止工作,此時加熱絲停止加熱。
催化載體表面涂有催化物質,由于在發動機剛啟動時,排氣溫度比較低,加熱絲給催化載體加熱,催化載體溫度會迅速上升,當溫度達到催化物質起燃溫度時,此時,催化載體效率最高。相比之下,不加熱的載體要靠發動機的尾氣來給催化載體加熱,溫度上升緩慢,催化載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到其起燃溫度,此發明的最大優勢就在于解決了催化載體這段時間不能工作的問題。
其中,圖1是本實施例的催化載體芯結構示意圖。如上所述,本發明的第一要素,催化載體由催化載體芯和外殼組成,催化載體實際工作的部分就是催化載體芯。載體芯是由數跟金屬絲/片組成,數跟金屬絲可通電,并且電阻大,根據焦耳定律:Q=I2*R*t,在有電流通過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根據這個原理,由于載體芯表面涂有催化物質,在載體芯產生熱量的同時,又給表面涂覆的催化物質加熱,溫度順速升高,此時,發動機已啟動,溫度傳感器全程檢測催化載體內部的溫度,當達到催化物質起燃溫度時,由溫度傳感器將采集到的信號傳遞給發動機電控單元,發動機電控單元接收到這個信號后,會給電磁閥發送一個指令信號,電磁閥斷開,加熱絲停止通電,不再對載體芯加熱。
加熱絲斷電后,由發動機尾氣持續給催化載體芯提供熱量,以滿足整個再生系統的溫度需求。由于氧化放熱,催化載體芯在氧化CO和CH化合物時,也會釋放熱量,為后續整個發動機后處理系統提供了很好的溫度保障。
在發動機關閉的時候,此時催化載體芯也停止工作,催化載體芯溫度會逐漸降低。當發動機再次啟動時,重復上述工作原理。
如圖2所示,外殼表面有凹槽,和圖1催化載體芯表面的凹槽重合,利用凹槽對催化載體芯進行固定,防止氣流通過的時候,由于阻力,產生移動和漏氣等情況。
如圖3所示,電磁閥,電源正負極和它串聯在一起,根據發動機電控單元信號,進行開閉工作。
如圖4所示,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隨發動機一起工作,只要發動機啟動,溫度傳感器會一直檢測催化載體的溫度,并持續將信號反饋給發動機電控單元。當催化載體溫度低于催化物質的時候,溫度傳感器會將信號持續反饋給發動機電控單元,由發動機電控單元將信號再發送給電磁閥,此時電磁閥閉合,加熱絲開始通電加熱。當催化載體的溫度達到催化物質的溫度的時候,此時溫度傳感將信號反饋給發動機電控單元,再由發動機電控單元給電磁閥發送信號,電磁閥將電源線+/-斷開,加熱絲斷電,停止加熱。
本發明將催化載體與加熱裝置合二為一,簡易,便捷,實用。
雖然本發明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并不是用來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范圍內,自當可作各種變化或潤飾,但同樣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