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778979閱讀:410來源:國知局
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防偽印刷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凹印機墨斗陶瓷輥。
【背景技術】
[0002] 油墨轉移過程中的溫度恒定是防偽印刷的一個主要工藝技術條件,而作為超級接 線凹印機傳墨單元核心部件的墨斗陶瓷輥,是一個半浸式內循環結構。
[0003] 目前,現有的半浸式墨斗輥的結構如圖1所示,該墨斗輥是由陶瓷材料組成的空 心圓柱體,由溫控系統提供20°C _22°C的恒溫冷卻防繡水,經過旋轉接頭進水口從墨斗輥 傳動側進入墨斗輥中間空心管,恒溫冷卻水從空心管流到墨斗輥內部左端出來,進入空心 圓柱體下部,當液位超過中心線時,這時的冷卻水已變為熱水,再從傳動側經過旋轉接頭出 水口流出,回流進入溫控系統熱交換器。這樣反復循環,進行降溫。
[0004] 實用新型人在實用新型過程中發現,現有的墨斗輥在高速印刷過程中存在以下不 足:由于冷卻水循環速度慢,在墨斗陶瓷輥圓柱體空腔內易形成冷熱混合水的"渦流"現象, 而且墨斗輥管壁厚,導熱效率差,從而導致墨斗輥輥面溫度高,對油墨墨性和印品質量影響 非常大。另外,由于結構設計原因,焊接在進水接頭上的進水管長度太長,易引起進水管斷 裂和旋轉接頭的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用以解決現有技術 墨斗輥輥面溫度高的問題。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凹印機墨斗陶瓷輥,所述凹印機墨斗 陶瓷輥包括輥身、兩端軸頭和旋轉接頭,所述輥身為空心圓柱體,所述兩端軸頭以焊接方式 固連在所述輥身兩端,所述兩端軸頭包括位于傳動側一端的第一軸頭和位于輥身另一端的 第二軸頭,所述旋轉接頭安裝第一軸頭上;所述輥身的管壁上設置有24個直徑為I Imm的通 孔,所述通孔分為三組,與兩端端蓋構成均布的三組水流通道;所述旋轉接頭上設置有互相 連通的進水接頭和第一進水管、互相連通的出水接頭和出水管腔;用于降溫的冷水經所述 進水接頭,通過所述第一進水管流入第一軸頭內置的第二進水管,在軸頸根部的端蓋位置 分成三條水流進入所述三組水流通道內流動,對所述輥身進行降溫,回流的水通過所述出 水管腔,從所述出水接頭流出。
[0007] 進一步,所述通孔距所述輥身表面的距離為8mm。
[0008] 進一步,所述第一軸頭內置有第二進水管,冷水通過所述第一進水管流入所述第 二進水管的內腔。
[0009] 進一步,冷水從所述第二進水管的內腔進入,熱水從所述第二進水管的管壁外回 流出所述第一軸頭。
[0010] 進一步,所述三組水流通道互呈120°夾角均布,水流通道內的冷水在輥身內分區 域單向循環后,匯合回流在一起進入所述出水管。
[0011] 進一步,所述輥身表面具有噴陶處理的陶瓷,所述陶瓷的硬度為55HRC/qm〇hs,厚 度 I. 0-1. 2mm〇
[0012] 進一步,所述冷水為添加有防銹液的防銹恒溫水。
[0013]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0014] 本實用新型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散熱面積大,恒溫冷水循環快、不滯留,極大提高 了冷卻效率,可靠保證墨斗輥表面工藝溫度要求;本實用新型不僅可有效保證產品傳墨不 足缺印、溫度尚印品色相改變等質量缺陷,同時可有效降低因溫度過尚引起的漏墨、飛墨、 維修等非正常停機幾率。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通過減小旋轉接頭上的第 一進水管長度,改善了旋轉接頭的受力狀態,從而防止了進水管因為高速摩擦而斷裂。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現有技術的半浸式墨斗輥的結構示意圖;
[0016]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的結構示意圖;
[0017]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0018] 圖4是圖2的B-B剖視圖。
[0019] 附圖標記如下:
[0020] 輥身1、第一軸頭2、第二軸頭3、旋轉接頭4、通孔5、進水接頭6、第一進水管7、出 水接頭8、出水管腔9、第二進水管10、陶瓷11、旋轉接頭進水管頭位置12。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墨斗輥輥面溫度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凹印機墨斗 陶瓷輥,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 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2]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的結構如圖2~4所示,所述凹印機 墨斗陶瓷輥包括輥身1、兩端軸頭和旋轉接頭4,所述輥身1為空心圓柱體,所述兩端軸頭以 焊接方式固連在所述輥身1兩端,所述兩端軸頭包括位于傳動側一端的第一軸頭2和位于 輥身另一端的第二軸頭3,所述旋轉接頭4安裝第一軸頭2上。
[0023] 所述輥身1的管壁上設置有24個直徑為Ilmm的通孔5,所述通孔分為三組,與兩 端端蓋構成均布的三組水流通道。所述通孔5距所述輥身1表面的距離為8mm。
[0024] 所述旋轉接頭4上設置有互相連通的進水接頭6和第一進水管7、互相連通的出 水接頭8和出水管腔9 ;用于降溫的冷水經所述進水接頭6,通過所述第一進水管7流入第 一軸頭2內置的第二進水管10,在軸頸根部的端蓋位置分成三條水流進入所述三組水流通 道內流動,對所述輥身1進行降溫,回流的水通過所述出水管腔9,從所述出水接頭8流出。 所述冷水為添加有防銹液的防銹恒溫水。
[0025] 所述第一軸頭2內置有第二進水管10,冷水通過所述第一進水管7流入所述第二 進水管10的內腔。而且冷水從所述第二進水管10的內腔進入,熱水從所述第二進水管10 的管壁外回流出所述第一軸頭2。
[0026] 所述三組水流通道互呈120°夾角均布,水流通道內的冷水在輥身1內分區域單 向循環后,匯合回流在一起進入所述出水管腔9。
[0027] 所述輥身1表面具有噴陶處理的陶瓷11,所述陶瓷11的硬度為55HRC/qmohs,厚 度1. 0-1. 2mm。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在噴陶工藝加工制作前,須經過6Kg以上壓力水試驗檢測 焊接質量,防止漏水。
[0028]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具體描述如下:
[0029] 1.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則為:不改變現有墨斗輥機械外形尺寸;增大冷卻、散熱 面積;三條蛇行冷卻水路單向循環,速度快不產生冷、熱混合水;減小旋轉接頭上的進水管 長度,改善旋轉接頭的受力狀態,防止進水管因為高速摩擦而斷裂;優化回水通道結構,防 止堵塞。
[0030] 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的管壁內設置24個(Mlmm 流水通道,由恒溫軟水,將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的輥面溫度快速降低,達到和保持在工藝設定 的溫度,并在印刷中保持恒定溫度范圍。
[0031] 冷卻水的行走路線:由溫控系統提供的防銹恒溫水(添加防銹液),通過旋轉接頭 的進水接頭的進水管(與旋轉接頭固聯)流入墨斗陶瓷輥軸頸內置的進水管道內腔,在軸 頸根部的端蓋位置分三條水流進入輥壁內的蛇行管路流動,使輥子作用面同時降溫;冷水 到達出水通道,匯流到出水管,從出水接頭流回溫控系統熱交換器。
[0032] 3.本實用新型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的性能指標:
[0033] 冷卻水出水溫度: 20°C ±2°C
[0034] 冷卻水流量: 2. 5m3/h-4. 2m3/h
[0035] 溫度控制范圍: 23°C ±2°C
[0036] 凹印機墨斗陶瓷輥轉速: 249r/min
[0037] 凹印機墨斗陶瓷輥直徑尺寸:Φ190.9±0.015謹
[0038] 棍面陶瓷硬度: 55HRC/qmohs
[0039] 輥面陶瓷厚度: 1-1. 2mm
[0040] 同心度: 0· 008mm
[0041] 圓柱度: 0.005mm
[0042] 4、本實用新型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與現有技術的墨斗輥的性能比較入表1所示:
[0043] 表 1
[0044]
【主權項】
1. 一種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包括輥身、兩端軸頭和 旋轉接頭,所述輥身為空心圓柱體,所述兩端軸頭以焊接方式固連在所述輥身兩端,所述兩 端軸頭包括位于傳動側一端的第一軸頭和位于輥身另一端的第二軸頭,所述旋轉接頭安裝 第一軸頭上; 所述輥身的管壁上設置有24個直徑為Ilmm的通孔,所述通孔分為三組,與兩端端蓋構 成均布的三組水流通道; 所述旋轉接頭上設置有互相連通的進水接頭和第一進水管、互相連通的出水接頭和出 水管腔;用于降溫的冷水經所述進水接頭,通過所述第一進水管流入第一軸頭內置的第二 進水管,在軸頸根部的端蓋位置分成三條水流進入所述三組水流通道內流動,對所述輥身 進行降溫,回流的水通過所述出水管腔,從所述出水接頭流出。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距所述輥身表面的 距離為8mm〇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頭內置有第二進 水管,冷水通過所述第一進水管流入所述第二進水管的內腔。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其特征在于,冷水從所述第二進水管的內 腔進入,熱水從所述第二進水管的管壁外回流出所述第一軸頭。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組水流通道互呈120° 夾角均布,水流通道內的冷水在輥身內分區域單向循環后,匯合回流在一起進入所述出水 管。
6. 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其特征在于,所述輥身表面具有 噴陶處理的陶瓷,所述陶瓷的硬度為55HRC/qmohs,厚度1. 0-1. 2mm。
7. 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為添加有 防銹液的防銹恒溫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凹印機墨斗陶瓷輥,包括輥身、兩端軸頭和旋轉接頭,輥身的管壁上設置有24個直徑為11mm的通孔,通孔與兩端端蓋構成均布的三組水流通道;旋轉接頭上設置有進水接頭、第一進水管、出水接頭和出水管腔;冷水經進水接頭,通過第一進水管流入軸頭內置的第二進水管,在端蓋位置分成三條水流進入三組水流通道內流動,對輥身進行降溫,回流的水通過出水管腔,從出水接頭流出。本實用新型散熱面積大,恒溫冷水循環快、不滯留,極大提高了冷卻效率,可靠保證墨斗輥表面工藝溫度要求;本實用新型不僅可有效保證產品傳墨不足缺印、溫度高印品色相改變等質量缺陷,同時可有效降低因溫度過高引起的漏墨、飛墨、維修等非正常停機幾率。
【IPC分類】B41F9-06, B41F13-08
【公開號】CN204488176
【申請號】CN201420869083
【發明人】王政洋
【申請人】北京金升德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1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