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驅動液晶的電場方向,液晶顯示裝置分為垂直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和水平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垂直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主要包括扭曲向列(TN)模式和垂直取向 (VA)模式,水平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主要包括共平面切換(IPS)模式、邊界電場切換(FFS)模式和高級超維場開關(ADS)模式。相對于垂直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水平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不需要額外的光學補償膜,即能實現寬視角。但是,對于水平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其液晶層中的電場分布不均勻,存在電場未覆蓋的局部區域,該局部區域不能透光,從而導致液晶面板的整體透過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以提高液晶面板的透過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液晶面板,包括陣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形成在陣列基板與彩膜基板之間的液晶層,其中所述陣列基板面對所述彩膜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交替排布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所述彩膜基板面對所述陣列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組電極結構,每組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二像素電極和一第二公共電極,且每組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對稱分布在第一像素電極或第一公共電極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兩側。上述的液晶面板,其中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相鄰兩組電極結構中,所述第二像素電極和所述第二公共電極的排布順序相反。上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小于,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上述的液晶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第一公共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的電極寬度為
2 3 μ m ;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2 5μπι ;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5 10 μ m。一種液晶面板的彩膜基板,所述液晶面板的陣列基板面對所述彩膜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交替排布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其中,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基板;[0016]形成在所述基板面對所述陣列基板的一側的多組電極結構,每組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二像素電極和一第二公共電極,且每組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對稱分布在第一像素電極或第一公共電極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兩側。上述的彩膜基板,其中相鄰兩組電極結構中,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的排布順序相反。上述的彩膜基板,其中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小于,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上述的彩膜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第一公共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的電極寬度為2 3μ ;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2 5 μ m ; 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5 10 μ m。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液晶面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除了在陣列基板上形成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之外,還在彩膜基板上形成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液晶層中除了有由陣列基板上的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產生的主要電場分布之外,還有由彩膜基板上的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產生的輔助電場分布,該輔助電場分布補償和加強了液晶層中的水平電場,能夠形成液晶層的均勻的電場分布,從而能夠提高液晶面板的透過率。
圖I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液晶面板中形成了電場時的透過率分布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的液晶面板中形成了電場時的透過率分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參照圖3,根據現有的水平電場型液晶面板的結構,其像素電極a和公共電極b形成在陣列基板I上,在彩膜基板2上沒有形成電極結構。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施加電壓后,在像素電極a和公共電極b之間會形成水平電場4,而在像素電極a和公共電極b的上方區域沒有形成電場,這樣,該上方區域的液晶分子不能發生旋轉,光線通過該區域時沒有產生相位延遲,在液晶面板的上下偏振片的作用下,該區域的光線不能透過液晶面板,導致液晶面板的整體的透過率不高。一般而言,該種結構的液晶面板的透過率最大為70%左右。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晶面板,除了在陣列基板上形成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之外,還在彩膜基板上形成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液晶層中除了有由陣列基板上的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產生的主要電場分布之外,還有由彩膜基板上的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產生的輔助電場分布,該輔助電場分布補償和加強了液晶層中的水平電場,能夠形成液晶層的均勻的電場分布。該種結構的液晶面板的透過率最小也能達到70%以上,最大能達到90%左右。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液晶面板包括,陣列基板I、彩膜基板2以及形成在陣列基板與彩膜基板之間的液晶層(圖未示),其中所述陣列基板I面對所述彩膜基板2的一側形成有多個交替排布的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一公共電極b ;所述彩膜基板2面對所述陣列基板I的一側形成有多組電極結構3,每組電極結構3包括一第二像素電極c和一第二公共電極d,且每組電極結構3中的第二像素電極c和第二公共電極d對稱分布在第一像素電極a或第一公共電極b在所述彩膜基板2上的正投影的兩側。優選地,在上述液晶面板中,相鄰兩組電極結構3的第二像素電極c和第二公共電極d的排布順序相反。例如,在第一組電極結構3中,第二像素電極c位于第二公共電極d的左側,在第二組電極結構3中,第二像素電極c位于第二公共電極d的右側。這樣,就能夠使得輔助電場只是分布在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一公共電極b的上方區域。優選地,所述電極結構3中的第二像素電極c與第二公共電極d之間的距離y小于,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一公共電極b之間的距離X。例如,第一像素電極a、第二像素電極C、第一公共電極b和第二公共電極d的電極寬度為2 3 μ m ;電極結構3中的第二像素電極c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d的距離為2 5 μ m ;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一公共電極b之間的距離為5 10 μ m。彩膜基板上第二像素電極c和第二公共電極d形成的輔助電場位于陣列基板上的第一像素電極或第一公共電極的正上方,可以對陣列基板的主水平電場起到輔助作用。其中,第一公共電極a和第二公共電極c的電壓可以是固定的,第一像素電極b和第二像素電極d根據顯示的灰度值而調節為例如O 20V。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述液晶面板,如圖2所示,當需要進行顯示時,施加電壓到所述第一像素電極a、第一公共電極b、第二像素電極c和第二公共電極d,所述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一公共電極b之間會形成主要的水平電場4,所述第二像素電極c和第二公共電極d之間會形成輔助的水平電場5,且輔助的水平電場5形成在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一公共電極b的上方區域。這樣,就在液晶層形成了均勻的電場分布,該均勻的電場分布基本能夠使得像素區域的液晶分子都發生旋轉,光線通過液晶層時的相位延遲值增加,從而提高了液晶面板的透過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可以通過對比圖2和圖3看出。在圖3中,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一公共電極b上方由于沒有電場分布,因此透過率較低,在圖2中,第一像素電極a和第二公共電極b上方形成有輔助的水平電場5,因此透過率得到了提高。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實施例的液晶面板。所述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面板、電子紙、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數碼相框、手機、平板電腦等具有任何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液晶面板,包括陣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形成在陣列基板與彩膜基板之間的液晶層,其特征在于 所述陣列基板面對所述彩膜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交替排布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 所述彩膜基板面對所述陣列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組電極結構,每組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二像素電極和一第二公共電極,且每組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對稱分布在第一像素電極或第一公共電極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兩側。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相鄰兩組電極結構中,所述第二像素電極和所述第二公共電極的排布順序相反。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小于,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第一公共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的電極寬度為2 3 μ m ; 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2 5μ ; 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5 10 μ m。
5.一種液晶面板的彩膜基板,所述液晶面板的陣列基板面對所述彩膜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交替排布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包括 基板; 形成在所述基板面對所述陣列基板的一側的多組電極結構,每組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二像素電極和一第二公共電極,且每組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對稱分布在第一像素電極或第一公共電極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兩側。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 相鄰兩組電極結構中,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的排布順序相反。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小于,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
8.如權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像素電極、第二像素電極、第一公共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的電極寬度為2 3 μ m ; 所述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2 5μ ; 相鄰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之間的距離為5 10 μ m。
9.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液晶面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彩膜基板、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屬于液晶顯示領域。所述液晶面板包括陣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形成在陣列基板與彩膜基板之間的液晶層,其中所述陣列基板面對所述彩膜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個交替排布的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一公共電極;所述彩膜基板面對所述陣列基板的一側形成有多組電極結構,每組電極結構包括一第二像素電極和一第二公共電極,且每組電極結構中的第二像素電極和第二公共電極對稱分布在第一像素電極或第一公共電極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兩側。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液晶面板的透過率。
文檔編號G02F1/1343GK202710887SQ201220398029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金熙哲 申請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