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厚板生產輔助設備部件,特別涉及一種中厚板三米剪下剪 臺總成。
背景技術:
中厚板生產過程中,需利用剪切機對其剪切成規定尺寸,形成最終產品。三米剪切機是較為常用的剪切設備,包括用于使鋼板通過并設置下刀片的下剪臺 和上刀片;下剪臺一般采用鑄鐵整體制成,上表面長時間被鋼板摩擦導致磨損,使其表面低 于下刀片刃口,導致鋼板無法通過,不但壓潰下剪臺上的下刀片裝配面,影響鋼板的剪切質 量,還會撞擊下刀片,造成刀片與下剪臺之間連接出現松動,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高出下 剪臺上表面的刀片刃口還會劃傷鋼板,影響鋼板質量。此時需要對下剪臺表面進行修復,恢 復工藝需要的標準尺寸后重新安裝使用。現有技術中,下剪臺的修復普遍采用堆焊工藝,用焊條將磨損的表面堆焊超過標 準高度,通過機加工得到標準尺寸后安裝使用。現有的堆焊修復方式會導致下剪臺的熱變 形,安裝時無法保證安裝精度,影響剪切機的正常運行;多次修復后,會導致下剪臺的報廢, 浪費使用成本;同時,這種修復方式時間較長,工作效率較低,浪費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因此,需要對現有的下剪臺進行改進,能夠在磨損后得到及時修復,并不會因修復 產生熱變形,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能夠在磨損后得到及 時修復,并不會因修復產生熱變形,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本實用新型的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包括下剪臺和固定設置在下剪臺上的下 刀片,還包括下剪臺上表面平鋪固定設置耐磨板,所述耐磨板上表面高于下刀片的刃口。進一步,所述耐磨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設置在下剪臺上表面;進一步,所述下剪臺設置嵌合槽,所述耐磨板嵌合在嵌合槽內;進一步,所述嵌合槽槽底設置至少一個螺紋孔,耐磨板通過對應旋入螺紋孔內的 埋頭螺釘固定安裝在嵌合槽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采用在下剪臺 上表面設置耐磨板的結構,鋼板通過時,不直接摩擦下剪臺,而是與耐磨板摩擦,磨損后只 修復耐磨板即可,并且不會導致下剪臺的熱變形,能夠保證安裝精度,保證剪切機的正常運 行,從而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同時,這種結構使修復過程縮短所需時間,工作效率較高,節 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3[0013]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 成,包括下剪臺1和固定設置在下剪臺1上的下刀片4,如圖所示,下刀片4通過長螺桿固定 設置在下剪臺1上;還包括下剪臺1上表面平鋪固定設置耐磨板3,所述耐磨板3上表面高 于下刀片4的刃口。本實施例中,所述耐磨板3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設置在下剪臺1上表面;磨損后, 將耐磨板3拆下并更換合格耐磨板3后繼續生產,磨損的耐磨板3修復后備用,進一步提高 工作效率,降低修復難度。本實施例中,所述下剪臺1設置嵌合槽la,所述耐磨板3嵌合在嵌合槽Ia內;使 耐磨板3從各個方向定位,防止脫落。本實施例中,所述嵌合槽Ia槽底設置至少一個螺紋孔,本實施例采用兩個;耐磨 板3通過對應旋入螺紋孔內的埋頭螺釘2固定安裝在嵌合槽Ia內;使耐磨板3安裝和拆卸 簡單方便,進一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 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 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一種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包括下剪臺和固定設置在下剪臺上的下刀片,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下剪臺上表面平鋪固定設置耐磨板,所述耐磨板上表面高于下刀片的刃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以可拆 卸的方式固定設置在下剪臺上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剪臺設置嵌 合槽,所述耐磨板嵌合在嵌合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槽槽底設 置至少一個螺紋孔,耐磨板通過對應旋入螺紋孔內的埋頭螺釘固定安裝在嵌合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厚板三米剪下剪臺總成,包括下剪臺和固定設置在下剪臺上的下刀片,下剪臺上表面平鋪固定設置耐磨板,耐磨板上表面高于下刀片的刃口,本實用新型采用在下剪臺上表面設置耐磨板的結構,鋼板通過時,不直接摩擦下剪臺,而是與耐磨板摩擦,磨損后只修復耐磨板即可,并且不會導致下剪臺的熱變形,能夠保證安裝精度,保證剪切機的正常運行,從而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同時,這種結構使修復過程縮短所需時間,工作效率較高,節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文檔編號B23D33/00GK201664785SQ201020145669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明者何海軍, 楊斌, 鞠偉 申請人: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