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高效汽車模具用線切割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高精度和高復雜模具的發展,電火花線切割加工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電火花線切割機在模具制造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目前普遍采用的電火花線切割機存在斷絲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工件表面的加工質量以及加工效率,同時在穿電極絲時需全部采用手動,增加了勞動強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種高效汽車模具用線切割機,能夠有效的避免斷絲的缺陷,降低了穿電極絲時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件表面的加工質量及加工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高效汽車模具用線切割機,包括機體底座,該機體底座上設置有豎支架、儲絲筒;所述豎支架上固定連接有上絲臂、下絲臂,且上絲臂與下絲臂上安裝有導絲裝置;所述豎支架的前后兩側均設有電極絲,該電極絲設置于導絲裝置上;所述機體底座上還設置有下滑臺,該下滑臺上設置有上滑臺;所述上滑臺上設置有工件臺;所述儲絲筒包括儲絲筒體、儲絲筒架、氣壓式制動器,所述儲絲筒體的兩端設置有錐形軸頸,且錐形軸頸外側連接有圓柱軸頸;所述儲絲筒架套設于錐形軸頸上,氣壓式制動器套設于圓柱軸頸上并與儲絲筒架相固定。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導絲裝置包括導絲電機、導絲導軌、導絲傳動部件、載絲體,該導絲電機與導絲傳動部件相連接;所述載絲體的一端設置于導絲傳動部件上,載絲體的另一端設置于導絲導軌上。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載絲體的中間設有圓臺件,該圓臺件與載絲體的頂面之間形成一容絲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容絲槽的鎖絲角為銳角。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儲絲筒體外圓面設置有螺旋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能夠有效的避免斷絲的缺陷,降低了穿電極絲時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件表面的加工質量及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儲絲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4是圖3中B-B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高效汽車模具用線切割機,包括機體底座1,該機體底座1上設置有豎支架2、儲絲筒3;所述豎支架2上固定連接有上絲臂4、下絲臂5,且上絲臂4與下絲臂5上安裝有導絲裝置6;所述豎支架2的前后兩側均設有電極絲7,該電極絲7設置于導絲裝置6上;所述機體底座1上還設置有下滑臺8,該下滑臺8上設置有上滑臺9;所述上滑臺9上設置有工件臺10;如圖2所示,所述儲絲筒3包括儲絲筒體21、儲絲筒架22、氣壓式制動器23,所述儲絲筒體21的兩端設置有錐形軸頸24,且錐形軸頸24外側連接有圓柱軸頸25;所述儲絲筒架22套設于錐形軸頸24上,氣壓式制動器23套設于圓柱軸頸25上并與儲絲筒架22相固定。
如圖3、圖4所示,本發明優選所述導絲裝置6包括導絲電機61、導絲導軌62、導絲傳動部件63、載絲體64,該導絲電機61與導絲傳動部件63相連接;所述載絲體64的一端設置于導絲傳動部件63上,載絲體64的另一端設置于導絲導軌62上;實施時通過導絲電機61對導絲傳動部件63的驅動實現載絲體64在導絲導軌62上來回運行,切割時,電極絲7經儲絲筒3驅動而作往復運動,在安裝于工件臺10上的工件11進行切割加工,工件11的位置由下滑臺8向X方向調整、上滑臺9向Y方向調整。
本發明優選所述載絲體64的中間設有圓臺件65,該圓臺件65與載絲體64的頂面之間形成一容絲槽66;所述容絲槽66的鎖絲角為銳角,方便于裝卸電極絲7。
本發明優選所述儲絲筒體21外圓面設置有螺旋凹槽26,采用本發明的儲絲筒3,在電極絲7徑向跳動或軸向竄動時,將電極絲7合理控制于螺旋凹槽26內,避免了斷絲的問題;同時采用錐形軸頸24與圓柱軸頸25的結構能夠自動補償儲絲筒3兩端軸承的磨損,氣壓式制動器23也能監測電極絲7是否斷開。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