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核電管路焊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核電主管彎頭焊接夾具工裝。
背景技術:
核電主管尺寸大、運行條件苛刻、對材料性能要求極高,目前采用奧氏體不銹鋼鑄造成單體,再通過焊接拼裝連接。核電主管的焊接質量決定了核電設備的運行安全性能,因而對焊接質量要求極高。由于核電主管的管壁較厚、單體長度較短而重量較大,現有核電主管焊接均采用固定焊口焊接方式,利用核電主管管體自身重力固定管體管位,焊接人員圍繞管體進行全方位焊接。這種方法對焊接人員的操作技術要求極高,且容易產生缺陷。特別是在焊接主管彎頭時,固定焊口焊接的操作工位極其有限,更易產生焊接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核電主管彎頭焊接夾具工裝,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不足。利用主管管體自身重量和膠墊的摩擦力,將主管管體固定于可轉動的半圓弧狀管道固定器內,從而采用轉動焊口焊接方式施焊,使焊接人員能夠采用平焊、立焊等便于操作的焊接方法,以提高核電主管焊接質量。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擬采用以下技術:
一種核電主管彎頭焊接夾具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彎頭固定區和直管固定區,所述彎頭固定區包括設置于底盤一側的滑臺和若干管道固定器,所述滑臺沿所述底盤水平滑動,所述管道固定器呈扇形固定設置于所述滑臺上,所述直管固定區由平行排列固定于所述底盤另一側上的若干管道固定器構成。
進一步,所述管道固定器包括固定底座和托架,所述托架為半圓弧狀,由內向外依次包括膠墊、管托、半圓軸承和加強支座,所述膠墊覆蓋于所述管托的內表面,所述管托外表面與所述半圓軸承的可動內圈相固定,所述加強支座的內表面與所述半圓軸承的外圈相固定,所述底座固定設置于所述加強支座底部外表面處。
進一步,所述半圓軸承處設有鎖緊螺母。
進一步,所述彎頭固定區處的所述管道固定器至少為個,其中,靠近所述直管固定區處的所述管道固定器與所述直管固定區的所述管道固定器相平行,其中軸線相互重合。
進一步,所述直管固定區處的所述管道固定器至少為個,其中軸線相互重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利用核電主管管體自身重量,配合管道固定器內的膠墊對其的夾持和摩擦力作用,即可完成管體的固定。
2、本實用新型將主管管體固定于可轉動的半圓弧狀管道固定器內,從而采用轉動焊口焊接方式施焊,使焊接人員能夠采用平焊、立焊等便于操作的焊接方法,以提高核電主管焊接質量。
3、本實用新型將主管彎頭和主管直管分別固定在滑臺和底盤處,通過滑臺快速調整并固定兩管體,便于主管管體的裝配和焊接。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管道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與核電主管管體的組裝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
一種核電主管彎頭焊接夾具工裝,包括彎頭固定區11和直管固定區12。將主管彎頭8固定設置于所述彎頭固定區11處,主管直管9固定設置于所述直管固定區12處。
所述彎頭固定區11包括設置于底盤1一側的滑臺2和若干管道固定器3,所述直管固定區12由若干管道固定器3固定于所述底盤1另一側上而構成。所述主管彎頭8和所述主管直管9均通過所述管道固定器3分別固定在所述滑臺2和所述底盤1上。通過所述滑臺2沿所述底盤1的水平滑動,調控所述主管彎頭8和所述主管直管9間距,以便進行焊接施工。
所述滑臺2上設置的所述管道固定器3呈扇形,扇形弧度與所述主管彎頭8的弧度相匹配,以便貼合固定所述主管彎頭8。
所述直管固定區12處的所述管道固定器3平行排列,其中軸線相互重合。以便貼合固定所述主管直管9。
所述彎頭固定區11處的所述管道固定器3至少為3個,保證所述主管彎頭8固定穩定性。
所述直管固定區12處的所述管道固定器3至少為2個,保證所述主管直管9固定穩定性。
所述彎頭固定區11內靠近所述直管固定區12處的所述管道固定器3與所述直管固定區12的所述管道固定器3相平行,其中軸線相互重合。保證所述主管彎頭8與所述主管直管9對接時焊接工位的準確度,從而保證焊接施工順利進行。
所述管道固定器3包括固定底座31和托架32。所述托架32為半圓弧狀,由內向外依次包括膠墊33、管托34、半圓軸承35和加強支座36。所述膠墊33覆蓋于所述管托34的內表面,所述膠墊33貼合于所述主管彎頭8和所述主管直管9外壁,所述膠墊33內徑略小于所述主管彎頭8和所述主管直管9的外徑,有利于增大夾持和摩擦力,提高管體固定穩定性。所述管托34用于限定所述膠墊33的形態尺寸,采用金屬材質,以承載單點密度較大的核電主管管體。所述管托34外表面與所述半圓軸承35的可動內圈相固定,使所述管托34能夠轉動,以帶動管體通過旋轉調整焊接位點,便于快速完成焊接施工。
所述加強支座36的內表面與所述半圓軸承35的外圈相固定。所述加強支座36用于進一步加強所述管托34對管體的支撐。
所述底座31固定設置于所述加強支座36底部外表面處。所述底座31一端固定于所述底盤1或所述滑臺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托架32底部,根據管體走向確定所述托架32在所述底盤1或所述滑臺2上的位置,保證所述固定器3對管體的支撐和定位。
所述半圓軸承35處設有鎖緊螺母。用于限定所述半圓軸承35的旋轉位點,從而改變管體焊口的出露部位,以便焊接施工。
結合實施例闡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實施例中,使用本實用新型輔助焊接核電主管熱段,包括一根公稱直徑為736.6mm的50°所述主管彎頭8和一根公稱直徑為736.6mm的所述主管直管9。
如圖3所示,將所述主管彎頭8通過吊裝設備運送至所述彎頭固定區11處,人力輔助將所述主管彎頭8的彎頭焊口段81放入所述滑臺2上的第一管道固定器301內,中間段82放入所述滑臺2上的第二管道固定器302內,末段83放入所述滑臺2上的第三管道固定器303內。
將所述主管直管9通過吊裝設備運送至所述直管固定區12處,人力輔助將所述主管直管9的直管焊口段91放入所述底盤1上的第四管道固定器304內,后段92放入所述底盤1上的第五管道固定器305內。
推動所述滑臺2沿所述底盤1水平滑動,使所述彎頭焊口段81與所述直管焊口段91相接。通過固定裝置將所述滑臺2固定于所述底盤1上。
通過調整所述底座31的高度,調整所述主管彎頭8和所述主管直管9間的平整度(使用激光測平儀測定),以保證兩焊口完全按照原設定要求對接,從而保證焊接質量。
縮緊各所述管道固定器3處的所述鎖緊螺母后,進行管體焊接施工。
可焊接部位完成焊接后,旋松各所述鎖緊螺母,以所述第一管道固定器301為所述主管彎頭8的旋轉支點,將所述中間段82和所述末段83自所述第二管道固定器302和所述第三管道固定器303內取出,使所述主管彎頭8向上旋轉,并帶動所述主管直管9進行旋轉,使未焊接焊口露出。再次縮緊所述鎖緊螺母,固定管體位置。進行剩余焊接施工。
完成后,旋松所述鎖緊螺母,使所述主管彎頭8和所述主管直管9回復原位。通過吊裝設備將焊接后的管體自本實用新型內取出、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