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焊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電路板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
電路板使電路迷你化、直觀化,對于固定電路的批量生產和優化用電器布局起重要作用,廣泛應用于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傳統的電路板焊接一般由工人手動操作完成,工作量大,而且焊接精準度低,且焊接過程中如果焊槍出現故障需要及時更換,此時焊接工作需要暫停,影響焊接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路板焊接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電路板焊接裝置,包括框體、橫桿以及焊接機構,所述框體包括基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基座頂部左右兩側的板壁,所述焊接機構內左右對應設有第一內腔,所述第一內腔上方的所述焊接機構內設有第二內腔,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一內腔內側壁上均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導行槽,每個所述導行槽上方的所述焊接機構內均設有傳導腔,每個所述第一內腔遠距所述導行槽一側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頂部延展部段穿貫所述第一內腔內頂面并伸進所述第二內腔內,所述第一內腔底部的所述第一轉軸外表面上固定設有第一錐輪,所述第二內腔內壁中間位置設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頂部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軸上、下側的外表面分別固定設有上傳導輪和下傳導輪,所述上傳導輪右側相向的右側所述第一轉軸上固定設有第一傳導輪,所述下傳導輪左側相向的左側所述第一轉軸上固定設有第二傳導輪,每個所述導行槽內均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所述第一螺旋桿頂部延展部段穿貫所述導行槽內壁且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頂部延展末尾伸進所述傳導腔內且末尾處固定有第二錐輪,每個所述第二錐輪內側齒合連接有第三錐輪,左右兩側所述傳導腔之間的所述焊接機構內設有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二電動機兩端配合連接有向外側延展第三轉軸,每個所述導行槽內均設有向外側延展設置的滑行焊槍機構,所述框體底面固定設置有支腳,所述支腳底部內設有配重塊。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二轉軸底部與所述第二內腔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二內腔頂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上傳導輪與右側所述第一轉軸之間以及所述下傳導輪與左側所述第一轉軸之間均設有傳導帶。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轉軸頂部延展末尾與所述第二內腔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轉軸底部端與所述第一內腔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左右兩側的所述板壁相向側的端面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所述第二螺旋桿頂部與所述第二滑行槽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底部與起降電動機配合連接,所述起降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二滑行槽底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行槽內的所述第二螺旋桿上螺旋配合連接有起降滑行塊,左右兩側的所述起降滑行塊相向側分別與所述橫桿左右端面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橫桿前面端面內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內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三螺旋桿,所述第三螺旋桿左側端與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側內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右側端與第三電動機配合連接,所述第三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一滑行槽右側內壁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行槽內的所述第三螺旋桿上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一滑行塊,所述第一滑行塊前端面與所述焊接機構后側端面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基座頂部端面內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內的左右對應設有鎖緊彈塊。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三轉軸遠距所述第二電動機一側的延展末尾伸進所述傳導腔內且與所述第三錐輪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每個所述導行槽內所述第一轉軸與所述導行槽之間的所述導行槽內底壁通連設有通孔,每個所述滑行焊槍機構均包括遠距所述導行槽一側的凹合槽,所述凹合槽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中間軸,所述中間軸頂部延展末尾與所述凹合槽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中間軸底部延展部段穿貫所述凹合槽內底壁且旋轉配合連接,所述中間軸底部末尾固定設有向下延展設置的焊槍,所述焊槍底部伸進所述通孔內且配合連接,所述凹合槽內的所述中間軸上固定設有第四錐輪,左側所述滑行焊槍機構位于左側所述導行槽內的最底部位置,使左側第四錐輪與左側第一錐輪齒合連接,此時,左側的所述焊槍伸出所述焊接機構的底部端面外,右側所述滑行焊槍機構位于右側所述導行槽內的最頂部位置,使右側第四錐輪最大程度遠距右側第一錐輪,此時,右側的所述焊槍位于所述焊接機構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焊接機構內左右對應設第一內腔,第一內腔上方的焊接機構內設第二內腔,左右兩側的第一內腔內側壁上均設上下延展設置的導行槽,每個導行槽上方的焊接機構內均設傳導腔,每個第一內腔遠距導行槽一側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轉軸,第一轉軸頂部延展部段穿貫第一內腔內頂面并伸進第二內腔內,第一內腔底部的第一轉軸外表面上固定設第一錐輪,第二內腔內壁中間位置設第二轉軸,第二轉軸頂部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第二轉軸上、下側的外表面分別固定設上傳導輪和下傳導輪,上傳導輪右側相向的右側第一轉軸上固定設第一傳導輪,下傳導輪左側相向的左側第一轉軸上固定設第二傳導輪,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焊接工作。
2.通過每個導行槽內均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頂部延展部段穿貫導行槽內壁且旋轉配合連接,第一螺旋桿頂部延展末尾伸進傳導腔內且末尾處固定第二錐輪,每個第二錐輪內側齒合連接第三錐輪,左右兩側傳導腔之間的焊接機構內設第二電動機,第二電動機兩端配合連接向外側延展第三轉軸,每個導行槽內均設向外側延展設置的滑行焊槍機構,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左右滑行焊槍機構切換的傳導工作。
3.通過每個導行槽內第一轉軸與導行槽之間的導行槽內底壁通連設通孔,每個滑行焊槍機構均包括遠距導行槽一側的凹合槽,凹合槽內設上下延展設置的中間軸,中間軸頂部延展末尾與凹合槽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中間軸底部延展部段穿貫凹合槽內底壁且旋轉配合連接,中間軸底部末尾固定設向下延展設置的焊槍,焊槍底部伸進通孔內且配合連接,凹合槽內的中間軸上固定設第四錐輪,左側滑行焊槍機構位于左側導行槽內的最底部位置,使左側第四錐輪與左側第一錐輪齒合連接,此時,左側的焊槍伸出焊接機構的底部端面外,右側滑行焊槍機構位于右側導行槽內的最頂部位置,使右側第四錐輪最大程度遠距右側第一錐輪,此時,右側的焊槍位于焊接機構內,從而實現左右兩側的焊槍自動控制切換工作。
4.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帶動焊槍的切換以及傳導工作,提高焊接的工作效率,運行穩定。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電路板焊接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焊接機構與第一滑行塊固定連接的結構分布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焊接機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焊接機構下移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一種電路板焊接裝置焊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一種電路板焊接裝置焊接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電路板焊接裝置,包括框體5、橫桿6以及焊接機構7,所述框體5包括基座51以及固定在所述基座51頂部左右兩側的板壁52,所述焊接機構7內左右對應設有第一內腔71,所述第一內腔71上方的所述焊接機構7內設有第二內腔72,左右兩側的所述第一內腔71內側壁上均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導行槽73,每個所述導行槽73上方的所述焊接機構7內均設有傳導腔74,每個所述第一內腔71遠距所述導行槽73一側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轉軸711,所述第一轉軸711頂部延展部段穿貫所述第一內腔71內頂面并伸進所述第二內腔72內,所述第一內腔71底部的所述第一轉軸711外表面上固定設有第一錐輪712,所述第二內腔72內壁中間位置設有第二轉軸722,所述第二轉軸722頂部與第一電動機721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轉軸722上、下側的外表面分別固定設有上傳導輪7221和下傳導輪7222,所述上傳導輪7221右側相向的右側所述第一轉軸711上固定設有第一傳導輪724,所述下傳導輪7222左側相向的左側所述第一轉軸711上固定設有第二傳導輪723,每個所述導行槽73內均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736,所述第一螺旋桿736頂部延展部段穿貫所述導行槽73內壁且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736頂部延展末尾伸進所述傳導腔74內且末尾處固定有第二錐輪742,每個所述第二錐輪742內側齒合連接有第三錐輪741,左右兩側所述傳導腔74之間的所述焊接機構7內設有第二電動機744,所述第二電動機744兩端配合連接有向外側延展第三轉軸743,每個所述導行槽73內均設有向外側延展設置的滑行焊槍機構731,所述框體5底面固定設置有支腳4,所述支腳4底部內設有配重塊41。
其中,所述第二轉軸722底部與所述第二內腔72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721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二內腔72頂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焊槍旋轉。
其中,所述上傳導輪7221與右側所述第一轉軸711之間以及所述下傳導輪7222與左側所述第一轉軸711之間均設有傳導帶725,從而實現左右兩側第一轉軸711共同由第一電動機721帶動實現旋轉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轉軸711頂部延展末尾與所述第二內腔72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轉軸711底部端與所述第一內腔71內底壁旋轉配合連接。
其中,左右兩側的所述板壁52相向側的端面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滑行槽521,所述第二滑行槽521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522,所述第二螺旋桿522頂部與所述第二滑行槽521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522底部與起降電動機523配合連接,所述起降電動機523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二滑行槽521底部端面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滑行槽521內的所述第二螺旋桿522上螺旋配合連接有起降滑行塊524,左右兩側的所述起降滑行塊524相向側分別與所述橫桿6左右端面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焊接機構7起降滑行焊接工作。
其中,所述橫桿6前面端面內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一滑行槽61,所述第一滑行槽61內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第三螺旋桿62,所述第三螺旋桿62左側端與所述第一滑行槽61左側內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62右側端與第三電動機63配合連接,所述第三電動機63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一滑行槽61右側內壁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滑行槽61內的所述第三螺旋桿62上螺旋配合連接有第一滑行塊64,所述第一滑行塊64前端面與所述焊接機構7后側端面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焊接機構7左右滑行焊接工作。
其中,所述基座51頂部端面內設有固定槽512,所述固定槽512內的左右對應設有鎖緊彈塊513,從而實現自緊固固定工作。
其中,所述第三轉軸743遠距所述第二電動機744一側的延展末尾伸進所述傳導腔74內且與所述第三錐輪741固定連接,從而實現第二電動機744與第一螺旋桿736之間的傳導控制。
其中,每個所述導行槽73內所述第一轉軸711與所述導行槽73之間的所述導行槽73內底壁通連設有通孔75,每個所述滑行焊槍機構731均包括遠距所述導行槽73一側的凹合槽732,所述凹合槽732內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中間軸733,所述中間軸733頂部延展末尾與所述凹合槽732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中間軸733底部延展部段穿貫所述凹合槽732內底壁且旋轉配合連接,所述中間軸733底部末尾固定設有向下延展設置的焊槍735,所述焊槍735底部伸進所述通孔75內且配合連接,所述凹合槽內的所述中間軸733上固定設有第四錐輪734,左側所述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左側所述導行槽73內的最底部位置,使左側第四錐輪734與左側第一錐輪712齒合連接,此時,左側的所述焊槍735伸出所述焊接機構7的底部端面外,右側所述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右側所述導行槽73內的最頂部位置,使右側第四錐輪734最大程度遠距右側第一錐輪712,此時,右側的所述焊槍735位于所述焊接機構7內,從而實現左右兩側的焊槍自動控制切換工作。
初始狀態時,起降滑行塊524位于第二滑行槽521內的最頂部位置,同時,左側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左側導行槽73內的最底部位置,使左側第四錐輪734與左側第一錐輪712齒合連接,此時,左側的焊槍735伸出焊接機構7的底部端面外,右側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右側導行槽73內的最頂部位置,使右側第四錐輪734最大程度遠距右側第一錐輪712,此時,右側的焊槍735位于焊接機構7內。
當需要焊接時,首先將電路板安放入固定槽512內左右兩側的鎖緊彈塊513之間實現固定連接,通過第一電動機721帶動第二轉軸722以及第二轉軸722上的上傳導輪7221和下傳導輪7222同時旋轉,由上傳導輪7221通過傳導帶725帶動第一傳導輪724旋轉,使第一傳導輪724帶動右側的第一轉軸711旋轉,由于右側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右側導行槽73內的最頂部位置,使右側第四錐輪734最大程度遠距右側第一錐輪712,此時,右側滑行焊槍機構731內的焊槍735保持不變,同時,下傳導輪7222通過傳導帶725帶動第二傳導輪723旋轉,使第二傳導輪723帶動左側的第一轉軸711旋轉,由于左側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左側導行槽73內的最底部位置,使左側第四錐輪734與左側第一錐輪712齒合連接,此時,左側的第一轉軸711帶動左側的第一錐輪712旋轉,由左側的第一錐輪712帶動左側的第四錐輪734旋轉,并由左側的第四錐輪734帶動底部的焊槍735,然后通過第三電動機63帶動第三螺旋桿62正反旋轉,使第三螺旋桿62帶動第一滑行塊64以及第一滑行塊64前端面固定連接的焊接機構7左右滑行,實現自動控制焊接位置調節,最后通過起降電動機523帶動第二螺旋桿522旋轉,由第二螺旋桿522帶動起降滑行塊524沿第二滑行槽521底部方向滑行如圖4所示,繼續控制起降電動機523旋轉直至如圖5所示焊槍735底端與電路板頂部端面相抵實現焊接工作。
當需要切換焊槍時,通過第二電動機744同時控制兩端的第三轉軸743旋轉,由左右兩側的第三轉軸743分別同時帶動左右兩側傳導腔74內的第二錐輪742旋轉,由左側的第二錐輪742帶動左側的第一螺旋桿736旋轉,左側的第一螺旋桿736帶動左側導行槽73內的滑行焊槍機構731逐漸沿左側的導行槽73頂部方向滑行,由右側的第二錐輪742帶動右側的第一螺旋桿736旋轉,右側的第一螺旋桿736帶動右側導行槽73內的滑行焊槍機構731逐漸沿右側的導行槽73底部方向滑行,直至左側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左側導行槽73內的最頂部位置,使左側第四錐輪734最大程度遠距左側第一錐輪712,此時,左側的焊槍735位于焊接機構7內,右側滑行焊槍機構731位于右側導行槽73內的最底部位置,使右側第四錐輪734與右側第一錐輪712齒合連接,此時,右側的焊槍735伸出焊接機構7的底部端面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焊接機構內左右對應設第一內腔,第一內腔上方的焊接機構內設第二內腔,左右兩側的第一內腔內側壁上均設上下延展設置的導行槽,每個導行槽上方的焊接機構內均設傳導腔,每個第一內腔遠距導行槽一側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轉軸,第一轉軸頂部延展部段穿貫第一內腔內頂面并伸進第二內腔內,第一內腔底部的第一轉軸外表面上固定設第一錐輪,第二內腔內壁中間位置設第二轉軸,第二轉軸頂部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第二轉軸上、下側的外表面分別固定設上傳導輪和下傳導輪,上傳導輪右側相向的右側第一轉軸上固定設第一傳導輪,下傳導輪左側相向的左側第一轉軸上固定設第二傳導輪,從而實現自動控制焊接工作。
2.通過每個導行槽內均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頂部延展部段穿貫導行槽內壁且旋轉配合連接,第一螺旋桿頂部延展末尾伸進傳導腔內且末尾處固定第二錐輪,每個第二錐輪內側齒合連接第三錐輪,左右兩側傳導腔之間的焊接機構內設第二電動機,第二電動機兩端配合連接向外側延展第三轉軸,每個導行槽內均設向外側延展設置的滑行焊槍機構,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左右滑行焊槍機構切換的傳導工作。
3.通過每個導行槽內第一轉軸與導行槽之間的導行槽內底壁通連設通孔,每個滑行焊槍機構均包括遠距導行槽一側的凹合槽,凹合槽內設上下延展設置的中間軸,中間軸頂部延展末尾與凹合槽內頂面旋轉配合連接,中間軸底部延展部段穿貫凹合槽內底壁且旋轉配合連接,中間軸底部末尾固定設向下延展設置的焊槍,焊槍底部伸進通孔內且配合連接,凹合槽內的中間軸上固定設第四錐輪,左側滑行焊槍機構位于左側導行槽內的最底部位置,使左側第四錐輪與左側第一錐輪齒合連接,此時,左側的焊槍伸出焊接機構的底部端面外,右側滑行焊槍機構位于右側導行槽內的最頂部位置,使右側第四錐輪最大程度遠距右側第一錐輪,此時,右側的焊槍位于焊接機構內,從而實現左右兩側的焊槍自動控制切換工作。
4.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帶動焊槍的切換以及傳導工作,提高焊接的工作效率,運行穩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