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傾斜孔加工工裝。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中,孔的加工是非常常見的操作。孔的樣式有很多,如螺紋孔、臺階孔、傾斜孔、盲孔等等,在對零件進行機加工時,首先需要對零件進行夾持固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傾斜孔加工工裝,用于方便對零件的夾持固定。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傾斜孔加工工裝,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底座、傾斜板、調節軸、驅動軸、夾持平臺、上螺桿、下螺桿、滑塊、夾持座、升降桿、夾緊塊和升降機構,所述傾斜板與底座上下設置且兩者通過調節軸轉動連接,在底座上轉動安裝有驅動軸,在驅動軸上固定有主動齒輪,在調節軸上固定有與主動齒輪嚙合的從動齒輪,在驅動軸上還固定有旋鈕;在傾斜板的底部滑動安裝有滑塊,在滑塊上鉸接安裝有上螺桿,在底座上固定有下螺桿,在上螺桿與下螺桿之間設有連接套,連接套為圓筒形結構且帶有內螺紋,連接套與上螺桿、下螺桿螺紋連接;
在傾斜板上固定有夾持平臺,在夾持平臺上固定有四個位于正方形四個頂點上的夾持座,夾持座為圓筒形結構,在夾持座的內腔中滑動安裝有升降桿,在夾持座與升降桿之間設有頂升彈簧,在升降桿的上部固定有壓緊塊,使用時將待加工零件放置在壓緊塊與夾持平臺之間,在夾持平臺上設有驅動升降桿向下移動壓緊零件的升降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機構主要包括滑動安裝在夾持平臺上的一對上下設置的拉桿,且兩拉桿呈“x”形交叉布置,在每一拉桿上固定有一對驅動塊,在升降桿的底部固定有支架,在支架的底部固定有楔形塊,所述楔形塊的上表面和驅動塊的下表面均為傾斜面并相互接觸。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拉桿的一端與凸輪鉸接連接,所述凸輪置于夾持平臺的外部并與夾持平臺的外壁接觸。
進一步地,在所述夾持平臺上設有兩個第一支座和兩個第二支座,且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配合作用,拉桿滑動安裝在成對設置的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之間。
進一步地,在拉桿與第二支座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凸輪的圓形外壁與夾持平臺的外壁緊密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上螺桿、下螺桿、連接套均為兩個,配合作用的兩組上螺桿、下螺桿和連接套分別置于調節軸的兩側。
進一步地,在所述調節軸上固定有指針。
進一步地,在底座的頂部設有一對底座支耳,在傾斜板的底部設有一對傾斜板支耳,通過設置在傾斜板支耳與底座支耳之間的調節軸實現傾斜板與底座的鉸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傾斜孔加工工裝,可以方便的實現對零件夾持固定,調節零件的傾斜角度以便于加工所需的傾斜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三維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發明的正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三維示意圖之二;
圖5為本發明的三維示意圖之三;
圖6為夾持總成的示意圖;
圖7為圖6的仰視圖;
圖8為兩個壓緊機構的三維布置圖;
圖9為壓緊機構的三維圖;
圖10為圖9的俯視圖;
圖11為圖10中的a-a剖視圖;
圖中:1底座,11底座支耳,12齒輪座,13齒輪蓋,14固定螺母,15下螺桿,16上螺桿,17連接套,171第一把手,2傾斜板,21傾斜板支耳,22指針,23調節軸,24從動齒輪,25主動齒輪,26驅動軸,27旋鈕,28滑塊,29滑槽,3夾持平臺,31耳板,4夾持座,41凸盤,42升降桿,43壓緊螺母,44壓緊塊,45支架,46楔形塊,47傾斜面,48鎖緊螺栓,49頂升彈簧,5拉桿,51凸輪,511凹槽,512第二把手,52鉸接桿,53第一支座,54第二支座,55復位彈簧,56驅動塊,57連接頭,6零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底座1為本發明的基礎部件,底座可以為金屬板。在底座的頂部固定有一對底座支耳11,在底座的上方設有傾斜板2,在傾斜板的底部設有一對傾斜板支耳21,在傾斜板支耳與底座支耳之間設有調節軸23,通過調節軸實現傾斜板與底座之間的轉動連接。為實現調節軸的轉動,在調節軸上固定有從動齒輪24,在底座上固定有齒輪座12,在齒輪座上通過螺栓固定有齒輪蓋13,齒輪座和齒輪蓋之間形成中空的腔體,從動齒輪置于該腔體中,在齒輪座和齒輪蓋之間還轉動安裝有驅動軸26,主動齒輪25固定在驅動軸上并與從動齒輪嚙合。在驅動軸上固定有旋鈕27,以驅動驅動軸的轉動。
為實現對傾斜板的輔助支撐,在底座的頂部固定有一對固定螺母14,在固定螺母上配合安裝有下螺桿15,如圖5所示,在傾斜板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滑槽29,在傾斜板左右兩端的下方分別設有一個滑塊28,滑塊與滑槽滑動連接。在滑塊的下部鉸接安裝有上螺桿16,在上螺桿與下螺桿之間設有連接套17,連接套為帶有內螺紋的圓管結構,連接套與上螺桿、下螺桿均螺紋連接。為便于擰緊、卸載,在連接套上設有第一把手171。調節傾斜板的傾斜角度時,旋轉旋鈕此時傾斜板擺動、滑塊在滑槽中滑動,當傾斜板位于所需角度位置后,通過連接套將上、下螺桿連接在一起即可。當然,旋轉旋鈕時,要將連接套從上螺桿上卸下。為便于顯示調節軸轉動的角度,在調節軸上固定有指針22,在底座支耳上設有角度刻度線。
在傾斜板的上方設有夾持平臺3,如圖6至圖7所示,夾持平臺為八面體形的中空結構,且夾持平臺的底部敞口,在夾持平臺的下部設有一對耳板31,在耳板與傾斜板之間設置螺栓實現傾斜板與夾持平臺之間的固定連接。在夾持平臺上設有四個圓孔,四個圓孔分別位于正方形的四個頂點上。在每一圓孔中分別固定有一個夾持座4,夾持座為圓筒形結構,在夾持座的底部設有圓環形的凸盤41,在凸盤上設有螺紋孔,凸盤與夾持平臺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一起。如圖8至圖11所示,在夾持座的內腔中設有升降桿42,升降桿可相對夾持座上下移動,在升降桿的上部配合安裝有壓緊螺母43,在壓緊螺母的下方設有壓緊塊44,壓緊塊的安裝端套置在升降桿上,并在壓緊塊與升降桿之間設置鎖緊螺栓48,這樣壓緊塊可以隨升降桿上下移動。在夾持座與升降桿之間設有頂升彈簧49,在頂升彈簧的作用下壓緊塊置于最高點。壓緊塊的作用端沿升降桿的徑向向外延伸,在升降桿的底部固定有支架45,在支架的底部固定有楔形塊46,楔形塊的上表面為傾斜面47。
在夾持平臺的內側設有兩個呈“x”形設置的拉桿5,且兩個拉桿一上一下設置,在夾持平臺的其中兩個側壁上分別設有第一支座53,在與前述側壁相對的夾持平臺的其它兩個側壁上分別設有第二支座54,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分別為兩個,且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成對設置,拉桿設置在成對布置的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之間,且拉桿可相對第一、第二支座滑動,滑動方向沿拉桿的長度方向。每一拉桿的一端通過鉸接桿52與凸輪51鉸接連接,拉桿與凸輪的鉸接點在圓形的凸輪上相對圓心偏心設置,在凸輪的圓形外壁上設有容拉桿擺動的凹槽511。在凸輪的外壁上設有第二把手512,壓動第二把手時,可以驅使拉桿相對夾持平臺移動。在拉桿與第二支座之間設有復位彈簧55,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凸輪的外壁與第一支座的端面保持接觸。在拉桿上固定有一對左右設置的驅動塊56,驅動塊的下表面為傾斜面,驅動塊的下表面與楔形塊的上表面接觸配合。為方便拉桿與凸輪的連接,在拉桿的一端設有膨大的連接頭57,連接頭通過鉸接桿與凸輪鉸接。夾持平臺、壓緊塊、升降桿、夾持座、支架、楔形塊、驅動塊、凸輪和拉桿構成了夾持總成;壓緊塊、升降桿和夾持座構成了壓緊機構,凸輪、拉桿、楔形塊、驅動塊和支架構成了升降機構。
使用前,凸輪上的最低點與第一支座接觸。使用時,將零件6放置在夾持平臺上,然后壓動第二把手,使得凸輪旋轉,此時凸輪與拉桿的鉸接點距離第一支座越來越遠,拉桿相對夾持平臺移動,驅動塊隨著拉桿移動并擠壓楔形塊使得楔形塊向下移動,此時升降桿下移,并帶動夾緊塊下移,進而實現對零件的夾持固定。然后根據加工需要旋轉旋鈕,調節傾斜板的傾斜角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