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86305閱讀:926來源:國知局
一種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鍛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差速齒輪是一種常見的汽車零部件。圖2示出了一種典型的差速齒輪300,該差速齒輪300為扁平式結構,其上端面上設有凹槽301,其周沿上設有飛邊302、分流槽303及齒面305。

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開放式冷鍛工藝制備所述差速齒輪300,其工藝步驟如下:首先制備如圖1所示的圓柱形的差速齒輪坯料200,然后使用開放式冷鍛成形模具對差速齒輪坯料200進行冷鍛擠壓,以制備出飛邊、分流槽及齒面。

開放式冷鍛成形模具僅包括設置在下模內的模腔,其存在如下顯著缺點:擠壓成形過程中,材料的流動性不夠,材料無法充滿模腔,最終導致飛邊、分流槽及齒面的鍛造精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其包括有上模腔和下模腔,所述上模腔與所述下模腔能緊密閉合并形成與所述差速齒輪的形狀相匹配的擠壓模腔。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及設置在所述上模正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能夠上下移動,其向下移動時能與所述下模相貼合;

所述上模的上部設有上導向孔,所述上模的下部設有與所述上導向孔連通的上模腔,所述上導向孔內穿設有圓柱狀的上沖頭,所述上沖頭的外壁與所述上導向孔的內壁貼合,所述上沖頭能夠沿所述上導向孔上下移動,其向下移動時能進入所述上模腔內;

所述下模的上部設有下模腔,所述下模的下部設有與所述下模腔連通的下導向孔,所述下導向孔內穿設有頂料桿,所述頂料桿的外壁與所述下導向孔的內壁貼合,所述頂料桿能夠沿所述下導向孔上下移動,其向上移動時能進入所述下模腔內;

所述上沖頭的直徑與所述差速齒輪的凹槽的孔徑相匹配;

所述上模向下移動至與所述下模相貼合時,所述上模腔與所述下模腔閉合并形成與所述差速齒輪的形狀相匹配的擠壓模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其能夠實現上、下模的閉合式擠壓,從而使得材料能夠充分流動以充滿擠壓模腔,其保證了差速齒輪的成型精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述需要使用的附圖進行簡單描述,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其中:

圖1為一種差速齒輪坯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差速齒輪坯料對應的差速齒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差速齒輪的擠壓成型模具的成形擠壓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請參考圖3所示,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01及設置在所述上模101正下方的下模103,所述上模101能夠上下移動,其向下移動時能與所述下模103相貼合。

所述上模101的上部設有上導向孔,所述上模101的下部設有與所述上導向孔連通的上模腔,所述上導向孔內穿設有圓柱狀的上沖頭101,所述上沖頭101的外壁與所述上導向孔的內壁貼合,所述上沖頭102能夠沿所述上導向孔上下移動,其向下移動時能進入所述上模腔內。所述上沖頭101的直徑與所述差速齒輪的凹槽的孔徑相匹配。

所述下模103的上部設有下模腔,所述下模103的下部設有與所述下模腔連通的下導向孔,所述下導向孔內穿設有頂料桿104,所述頂料桿104的外壁與所述下導向孔的內壁貼合,所述頂料桿104能夠沿所述下導向孔上下移動,其向上移動時能進入所述下模腔內。

當所述上模101向下移動至與所述下模103相貼合時,所述上模腔與所述下模腔緊密閉合以形成與所述差速齒輪的尺寸相匹配的擠壓模腔。

請繼續參考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的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1)、初始狀態:上模101與下模103相互分離,上沖頭102沿上導向孔向上移動,使得上導向孔的下部空出,頂料桿104移動至與下導向孔的開口處齊平。

(2)、將棒狀的差速齒輪坯料200的置入下模腔內,然后控制上模101向下移動直至與下模103貼合。此時,棒狀的差速齒輪坯料200的上端伸入至上導向孔內,上模腔和下模腔閉合成一個完整的、與差速齒輪成品的尺寸相匹配的擠壓模腔。

(3)、上模101與下模103保持閉合壓緊,上沖頭102向下移動并持續對差速齒輪坯料200上端面進行擠壓,擠壓過程中,差速齒輪坯料200中心部的金屬材料不斷流向所述擠壓模腔內并最終充滿整個擠壓模腔,從而獲得擠壓成型的差速齒輪300。

(4)、上模101向上移動離開下模103,頂料桿104向上移動進入下模腔內頂出差速齒輪300。

由于所述上沖頭101的外壁與所述上導向孔的內壁貼合,所述頂料桿104的外壁與所述下導向孔的內壁貼合,擠壓過程中,材料不用從所述擠壓模腔內逃逸。

可見,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差速齒輪的閉合式擠壓成型模具,其能夠實現上模和下模的閉合式擠壓,擠壓過程中,材料能夠充分流動以充滿所述擠壓模腔,從而保證了差速齒輪的成型精度。

由于上沖頭的外壁與上導向孔的內壁貼合,頂料桿的外壁與下導向孔的內壁貼合,擠壓過程中,材料不用從擠壓模腔內逃逸,從而進一步保證了差速齒輪的成型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關鍵是提高上模腔和下模腔的設計精度,使得上模腔和下模腔閉合形成的所述擠壓模腔與待成型的差速齒輪的尺寸相匹配。

上文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足夠詳細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實施例中的描述僅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真實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是由所述的權利要求書進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實施例中的上述描述來限定的。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