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球團礦復合粘結劑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煉鐵原料高溫氧化培燒團結球團礦,特別是球團礦復合粘結劑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轉底爐生產直接還原鐵大大優于回轉窯和豎爐技術,位于世界冶金技術前沿。進入轉底爐生產的原料必須經過科學配料、混料,然后才能壓制成含碳球團,因此,確保壓球成球率和球團的強度是采用轉底爐生產直接還原鐵的關鍵,而要達到球團要求的技術,選擇使用粘結劑至關重要,現有的復合粘結劑是將膨潤土和有機粘結劑相結合,以鈉質膨潤土為基料配入一定量的有機粘結劑,再配入一定量增加球團礦強度的添加劑,才能滿足大型高爐冶煉的需要,但是需要配入較大比例的添加劑才能達到提高球團礦的強度,這樣不但會造成浪費,而且降低了復合粘結劑中優質膨潤土的比例,影響降低了復合粘結劑的質量,降低了球團礦含鐵品位增加了球團礦生產成本。中國專利CN1229144A,
公開日1999年9月2日,公開了一種《球團礦復合粘結劑及其工藝方法》,主要是對膨潤土進行充分的鈉化提質,添加劑配入量少,相對提高優良鈉質膨潤土進行充分的鈉化提質,添加劑配入量少,相對提高優良鈉質膨潤土的比例,降低球團礦混合料的復合粘結劑配比,配入比例小避免浪費,降低球協和礦培燒溫度降低球礦生產成本,提高球團礦含鐵品位,增強球團礦強度,但是球團礦強度提高多少,含鐵品位提高多少,球團礦生產成本降低多少,文獻中并未涉及,很難使人信服;中國專利CN1120074A,公開了一種《用冷固結壓塊法生產直接還原爐料的方法》,是采用腐植酸鹽有機粘結劑生產冷固結球團,存在機械強度不高的嚴重不足;而現有技術中普遍采用水玻璃粘結劑生產的冷固結球團,如中國專利CN1056532A,公開了一種《散裝粉料的冷固結造塊工藝》,該球團雖然具有很高的機械強度,但由于水玻璃在700℃左右的高溫下分解,導致冷固結球團的高溫性能很差,因此很難適用于直接還原豎爐和高爐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球團礦復合粘結劑及其生產工藝。
本發明提供的球團礦復合粘結劑,其組成成分(重量百分比)是褐煤80%,氫氧化鈉15%,樹脂5%。
生產工藝為①按1∶2.5的比例將水和褐煤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②將氫氧化鈉和樹脂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時,開始緩慢加入到①中;再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后,用上面的糊狀,除掉下而后渣子;③將上述糊狀混合物置于混合機中充分混合均勻后,以30-30Mpa壓力經成球機壓塊成型,壓制的生團塊在100-300℃下干燥30-60分鐘即可,然后磨洗,制成成品使用。
本發明的主要優點是1.粘結劑為堿性,更適合于直接還原,使球團的還原速度明顯加快。
2.有利于脫硫,使含硫量減少。
3.制含的含碳球團落下強度提高到7次,比一次成球提高5次,成品率達98%,該球團抗壓3000N/個左右,滿足了轉底爐生產的需要,可廣泛用于球團礦的生產。
4.使用堿性粘結劑,制作材料廣泛,成本低,比使用酸性粘結劑每噸球團成本由原來的850元/噸降低到600元/噸,經濟實惠。
具體實施例方式
選取褐煤80公斤,氫氧化鈉15公斤,樹脂5公斤,水32公斤。
生產工藝為①將水和褐煤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②然后將氫氧化鈉和樹脂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時,開始緩慢加入到①中,再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后,用上面的糊狀,除掉下面的渣子;③將上述糊狀混合物置于混合機中充分混合均勻后,以20-30Mpa壓力經成球機壓塊成型,壓制的生團塊在100-300下干燥30-60分鐘即可,然后磨洗,制成成品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球團礦復合粘結劑,其特征是由下列物質按重量百分比組成褐煤80%,氫氧化鈉15%,樹脂5%。
2.生產權利要求1所述粘結劑的生產工藝為①按1∶2.5的比例將水和褐煤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②將氫氧化鈉和樹脂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時,開始緩慢加入到①中;再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后,用上面的糊狀,除掉下面的渣子;③將上述糊狀混合機中充分混合均勻后,以20-30Mpa壓力經成球機壓塊成型,壓型的生團塊在100-300下干燥30-60分鐘即可,然后磨洗,制成成品使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球團礦復合粘結劑及其生產工藝,是由下列物質按重量百分比組成褐煤80%,氫氧化鈉15%。生產工藝為①按1∶2.5的比例將水和褐煤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②將氫氧化鈉和樹脂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時,開始緩慢加入到①中;再攪拌加熱至沸騰30分鐘后,用上面的糊狀,除掉下面的渣子;③將上述糊狀混合機中充分混合均勻后,以20-30Mpa壓力經成球機壓塊成型,壓型的生團塊在100-300下干燥30-60分鐘即可,然后磨洗,制成成品使用。本發明的優點是還原速度快、成品率高、成本低、可廣泛用于球協和礦的生產。
文檔編號C22B1/14GK1746321SQ20041007389
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8日
發明者馮炎亮, 李長發 申請人:翼城縣明亮鋼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