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對由鋼制成的鋼帶進行熱軋并且進行熱處理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對由鋼制成的鋼帶進行熱軋并且進行熱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鋼構件的淬火和隨后的回火是流行的做法。由此達到這一點,即可以有針對性地調節材料的強度和韌度的所期望的組合。這種工藝原則上也在板材設備中制造較高強度的鋼板時使用。該工藝在EP 1764423A1中得到說明。這里在對板坯進行加熱并且在厚板軋機機架中分多個倒轉道次粗軋到最終厚度之后將板材以很高的速度比如一直冷卻到室溫,也就是說完成淬火過程。緊隨其后是回火過程,也就是說將鋼帶再次加熱到比如60(TC,隨后再度進行冷卻。由此可以在軋板機架中靈活地以很小的批次來制造具有不同的性能的板材。 如在板材制造的領域內一樣,在鋼帶制造中對具有很高的強度的鋼種的需求也就是說對所謂的高強度的和極高強度的鋼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其中,這些材料應用在汽車、起重機、容器和管子上。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方法,利用該方法可以在鋼帶設備中較為經濟地制造具有足夠韌度的高強度的和極高強度的鋼帶。尤其由此應該能夠有利地制造QT(Q :淬火的;T:經回火的)-鋼。
本發明的這項任務的解決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a)對有待軋制的板坯進行加熱;
b)將板坯軋制到所期望的鋼帶厚度; c)對鋼帶進行冷卻,其中鋼帶在冷卻之后基本具有高于環境溫度的溫度; d)將鋼帶巻繞成繞組; e)使鋼帶從所述繞組上開巻; f)對鋼帶進行加熱; g)對鋼帶進行冷卻;以及 h)運走鋼帶, 其中,所述鋼帶在按步驟f)的加熱之前具有高于環境溫度的溫度。 所述繞組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的設計方案中在實施步驟d)時處于巻繞站上,其
中所述繞組在實施步驟e)時優選處于一個在空間上遠離所述巻繞站的開巻站上并且其中
所述繞組在步驟d)和e)之間在與巻繞站絕熱的情況下可能通過一個絕熱的繞組存儲器輸
送給開巻站。 步驟e)可以立即緊隨在步驟d)之后進行。 所述鋼帶在按步驟c)和/或步驟g)的冷卻期間或者冷卻之后經受矯直過程。該鋼帶在按步驟e)的開巻與按步驟f)的加熱之間也可以經受矯直過程。此外該鋼帶可以在
6按步驟f)的加熱與按步驟h)的運走之間經受矯直過程。可以通過使鋼帶圍繞沉沒輥、轉向輥、夾送輥或者其它的輥子轉向來進行所提到的矯直過程。 所述矯直過程通常用輥式矯直機或者說經過調整的鋼帶轉向輥或者按照本發明
的一種特殊的實施方式在所謂的表皮光軋機架(Skin-Pass-Gerilst)上進行。 所述鋼帶也可以在按上面的步驟f)的加熱的過程中經受矯直過程。 鋼帶的按步驟c)的冷卻可以包括層狀冷卻以及后置的強化冷卻。鋼帶的按步驟
g) 的冷卻也可以包括層狀冷卻或者作為替代方案或補充方案包括空氣冷卻。 冷卻裝置的至少幾部分可以構造為區帶冷卻裝置,所述區帶冷卻裝置按區帶地在鋼帶寬度范圍內起作用。 鋼帶的冷卻也可以用高壓條(Hochdruckbalken)來進行,由此可以同時對鋼帶進行清潔或者說除鱗。 鋼帶的按步驟f)的加熱可以包括感應加熱。在此作為替代方案,也可以進行直接
向鋼帶加載火焰。在后一種情況下優選規定,通過具有至少75%的氧氣優選具有幾乎純氧
的氣體射流向鋼帶直接加載火焰,在該氣體射流中混合了氣態的或者液態的燃料。 —種改進方案規定,在惰性氣體(保護氣體)之下對鋼帶進行感應加熱。 鋼帶的按步驟h)的運走過程可以包括鋼帶的巻繞。鋼帶的按步驟h)的運走過程
也可以包括將鋼帶的板狀切割的部分分離這個過程。 所述鋼帶優選在按步驟c)的冷卻之前具有至少750°C的溫度。 所述鋼帶優選在按步驟c)的冷卻之后并且在按步驟d)的巻繞之前具有至少25t:
且最高40(TC優選在IO(TC與30(TC之間的溫度。 此外, 一種改進方案規定,所述鋼帶在按步驟f)的加熱之后具有至少40(TC優選在40(TC與70(TC之間的溫度。不過,所述鋼帶優選在按步驟g)的冷卻之后并且在按步驟
h) 的運走過程之前擁有最高20(TC優選在25t:與20(TC之間的溫度。
鋼帶的加熱在鋼帶寬度范圍內會以不同的程度進行。 最后可以規定,步驟e)到g)在倒轉作業中實施,為此使用處于按步驟g)的冷卻過程后面的巻繞站。 此外可以規定,在所述鋼帶處理設備的至少兩個位置上為了對鋼帶的質量進行監
控而測量鋼帶的平直度和/或鋼帶的溫度(后者優選借助于溫度掃描儀來測量)。 鋼帶的穿過鋼帶處理設備的穿過速度、尤其與區帶有關的鋼帶加熱、矯直輥的調
整度和/或尤其與區帶相關的鋼帶冷卻可以通過過程模型來控制或者說調節。 最后鋼帶在經過鋼帶處理設備時至少可以按區段借助于夾送裝置保持在指定的
鋼帶張力之下。這尤其在強化冷卻段的區域中適用。 為了保證鋼帶定心地進入夾送裝置、輥式矯直單元或者強化冷卻裝置中,優選在這些裝置之前布置了鋼帶側面導向裝置。 用于對由鋼制成的鋼帶進行熱軋和熱處理的方法的一種作為替代方案的實施方式具有以下步驟 a)對有待軋制的板坯進行加熱;
b)將板坯軋制到所期望的鋼帶厚度; c)對鋼帶進行冷卻,其中鋼帶在冷卻之后具有高于環境溫度的溫度;
7
d)將鋼帶巻繞到一臺第一巻取機上; e)使鋼帶在所述第一巻取機與一臺第二巻取機之間倒轉,其中鋼帶在所述巻取機 之間經受加熱,用于實施回火過程, 其中鋼帶在按步驟e)的加熱之前具有高于環境溫度的溫度。
這種方法也可以與上面所提到的設計方案相組合。 對于一些材料來說不需要進行回火也就是說強度和韌度性能在步驟d)之后就已 符合要求,對于這些材料來說也可以僅僅運用步驟a)到d)。
此外,以下改進方案已經受驗證 在鋼帶的冷卻前后,可以借助于夾送裝置來形成鋼帶張力。 鋼帶可以借助于側面導向裝置橫向于其縱軸線來導引。所述側面導向裝置在此優 選布置在鋼帶的冷卻的區域中,尤其布置在鋼帶的層狀冷卻的區域中。 此外,所述鋼帶的側面導向裝置可以布置在夾送裝置之前并且在鋼帶頭部經過之 后打開且在鋼帶尾部上為導向任務再次關閉。 鋼帶溫度的測量可以借助于低溫輻射溫度計來進行。鋼帶溫度的測量可以優選在 改變溫度的冷卻裝置和/或加熱裝置之前、之內和/或之后進行。 寬鋼帶熱軋機組的生產多樣性明顯有別于厚板軋機機架的生產多樣性。因此存在 著大量在過去十年時間里新開發的高強度及極高強度的鋼種,其性能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 軋制策略和/或冷卻策略來調節。 一種合適的用于此用途的方法是在軋制之后以很高的冷 卻速度對鋼帶進行淬火,接下來再次加熱到低于相位轉變溫度的溫度。
能夠通過這種方法制造的傳統的QT鋼(Q :淬火的;T :經回火的)早已在厚板軋機 機架上生產。不過,所述傳統的QT鋼可以在寬鋼帶熱軋機組上以更為經濟的方式來制造。
此外,在鋼帶熱軋機組上也能夠更為可靠地生產具有更小的溫度和厚度公差以及 鋼帶平直度的更薄的極高強度的鋼帶。因此,有意義和有利的是,將生產份額從厚板軋機機 架轉移到鋼帶軋機機組上。 除此以外存在著多種多樣新穎的不是在厚板軋機機架上制造的鋼種。這里所介紹
的方法在極高的程度上適合于多相鋼的類別。借助于明顯擴大的溫度-時間-變化曲線的
多樣性并且尤其借助于中斷冷卻過程并且暫時再次提高溫度的方案,可以生產目前不能生
產的具有相位組成部分的幾乎任意的組合的結構。此外存在著讓析出過程進行下去并且就
這樣有針對性地引入第二相位的可能性,所述第二相位代表著現代鋼種的特征。 此外通過所介紹的方法可以調節性能,對所述性能來說在傳統的加工過程中需要
更高的合金含量。 有利的是,在單獨布置軋制及冷卻過程以及回火過程時,所述方法具有靈活性 (不需要混合軋制),可以靈活地調節鋼帶的溫度_時間_變化曲線,并且可以對自身的繞 組或者其它設備的繞組進行加工。也可以依賴于鋼帶的使用目的或者可巻繞性對繞組和鋼 板進行切割。鋼板的切割在此優選在溫度更高時也就是說尤其在溫度為回火溫度時進行。
有利的是,在耦合布置所述軋制及冷卻過程以及回火過程時可以節省特別巨大的 能量,對于難以巻取和打捆的繞組來說使用具有直接的傳送功能的專用巻取機以避免所謂 的鐘表彈簧問題。此外,在直接繼續加工時可以很快地對鋼帶進行繼續加工或者說提供所 述鋼帶。最后應該提到,對于所提及的布置方式有更大的可能性來影響鋼帶的微結構。
8
在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列。其中 圖1是按本發明的一種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鋼帶的鋼帶熱軋機組的示意圖, 圖2示出所述鋼帶熱軋機組的一種作為圖1的替代方案的設計方案, 圖3示出鋼帶的關于鋼帶熱軋機組的輸送方向的示范性的溫度特性, 圖4示出作為按圖1或2的鋼帶熱軋機組的截取部分的、具有集成的強化冷卻裝
置的矯直機的原理結構, 圖5示出作為按圖1或2的鋼帶熱軋機組的截取部分的、具有集成的加熱裝置的 矯直機的原理結構,并且 圖6是鋼帶熱軋機組連同一個第一工序的一種作為替代方案的設計方案的示意 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示出了一臺鋼帶熱軋機組,在該鋼帶熱軋機組中首先在一個第一工序(用 I.表示)中并且隨后在一個第二工序(用II.表示)中對鋼帶l進行加工。
在第一工序中,也就是說在軋制及冷卻過程中,首先在多機架的軋鋼機組中對板 坯進行軋制。在該軋鋼機組中僅僅示出了最后三臺精軋機架7,所述精軋機架7已經軋制出 具有中間厚度的鋼帶。隨后可以測量鋼帶中的溫度分布情況或者說平直度。接著鋼帶l沿 輸送方向F到達鋼帶冷卻裝置8中,該鋼帶冷卻裝置8在這里劃分為一個具有所謂的邊部 擋板(Edge-Masking)的強化的層狀的鋼帶冷卻裝置9和一個層狀的鋼帶冷卻裝置10。輸 送速度比如為6m/s。接著得到冷卻的鋼帶1進入強化冷卻裝置11中,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優 選的設計方案在該強化冷卻裝置11中集成了矯直機和夾送裝置(圖4示出了這方面的細 節)。在所述強化冷卻裝置11之前和之后可以設置夾緊裝置。 緊接在強化冷卻裝置11后面可以再度測量鋼帶的溫度分布情況和平直度。優選 對于這些較低的溫度使用低溫輻射溫度計。在所述強化冷卻裝置內部也可以為了溫度冷卻 劑調節而設想在兩個擠干輥或者夾送輥之間進行溫度測量。
然后鋼帶1在巻繞站3中被巻取機12或者13所巻取。
接著繞組2進入第二工序中,也就是說進入回火過程中。 這里繞組2首先在開巻站4中開巻并且而后被輸送給矯直機14(這臺矯直機14 可以布置在緊隨著的加熱爐的前面和/或后面)。在區帶15中已經在鋼帶的長度和寬度范 圍內進行了溫度平衡之后,鋼帶1進入加熱爐16中。可能并且有利的是,與冷卻相類似將 矯直機集成到加熱爐16中(圖5示出了這方面的細節)。這里在連續作業或者倒轉作業中 對鋼帶1進行加熱。優選使用氧燃料爐或者感應爐,其中加熱時間在10與600秒之間。
接下來是切邊機17和剪切機18。隨后鋼帶1進入層狀的鋼帶冷卻裝置中或者作 為替代方案進入空氣冷卻裝置19中。緊接著可以布置一臺矯直機20。然后在圖l中還進 一步示出了鋼板分離單元21或者說巻繞站5中的巻取機22。
這里也可以取代矯直機14或者20而布置一臺表皮光軋機架。
在開巻站4的位置上也可以送入來自其它的鋼帶熱軋機組中的繞組。
與此相對,在圖2中可以看出所述兩個工序I.和II.直接連接(所示出的設備未 完整地裝備)。類似地,這里示出了第一工序的一臺寬鋼帶熱軋機組(精軋機組7)的最后 的機架、鋼帶冷卻裝置8和巻取機12和13。最后一臺巻取機23設置用于巻繞更高強度的 鋼帶。在此該巻取機23有利地是用于單一巻繞高強度的鋼的專用巻取機。該巻取機23在 這種情況下是所謂的傳送巻取機。繞組在那里不需要打捆。能夠回轉的壓緊輥在朝開巻位 置旋轉時將鋼帶保持在張力下。因而就在巻繞之后在回火線(第二工序)中繼續進行加工。 與在按圖1的解決方案中相類似地繼續進行輸送。 在這里特別有利的同樣是,在具有更高的巻繞溫度的鋼帶上節省能量并且快速地 將繞組從第一工序繼續輸送給第二工序。也就是說規定,鋼帶1在加熱爐16中加熱之前就 已具有高于環境溫度T。的溫度。 此外,對特殊的鋼帶來說也可以使鋼帶在兩臺巻取機23與22之間倒轉,以便能夠 實現鋼帶的所期望的溫度特性或者說處理效果。 優選在鋼帶較短并且/或者構件間距具有足夠尺寸時,也直接地將鋼帶1從第一 工序輸送給第二工序,而不要中間巻取鋼帶1并且/或者隨后使鋼帶1從巻取機22倒轉到 巻取機23上。因此這里沒有使用巻取機23,而是在鋼帶尾部以很低的或者首先很高并且隨 后很低的速度從軋機中出來之后直接實施回火過程。 作為替代方案可以在不依賴于厚度和速度的情況下使用這種用于鋼帶的處理方 式。于是,首先不使用巻取機23并且加熱爐停止使用。鋼帶被巻繞到巻取機22上。隨后 回火過程倒轉地在巻取機22和23之間實施。 相應于圖2,在圖3中示出了用于鋼帶1的沿鋼帶軋機的優選的溫度特性。在回火 線的末端進行的冷卻優選是水冷卻或空氣冷卻。 但是也可以用高壓條(Hochdruckbalken)進行冷卻。在此同時對鋼帶表面進行清 潔或者說除鱗。 軋制設備的生產量通常比回火過程中的生產量高,因為鋼帶的軋制速度大于回火 速度。因此也可以進行所謂的混合軋制作業,用于最佳地利用軋機。這意味著,將一定數量 的鋼帶巻繞到巻取機12和13上,而在回火線上中則繼續對更高強度的鋼帶進行加工。
因此,按本發明鋼帶的制造主要劃分為兩個工序,下面示范性地用其它可選的步
驟對所述工序進行說明
第一工序-在多機架的寬鋼帶熱軋機組中對板坯(厚板坯或薄板坯)進行加熱并且隨后進 行軋制;-在出料輥道上對鋼帶進行強化冷卻;
-從矯直機中穿過;
-將鋼帶巻繞成繞組。 為了提高高強度的鋼帶的平直度,有利的是,在傳統的精軋機組之前進行鋼帶棱 邊加熱,使用設在第一冷卻段單元中的邊部擋板并且使用矯直機。 在巻繞溫度較高時,將繞組快速地輸送給接下來的第二工序是有利的,以便在回 火時節省加熱能量。然后在絕熱罩下輸送所述繞組,以便減少溫度損失并且保證均勻的材 料特性。
10
第二工序-在有不平直度時在矯直機中對鋼帶進行任意矯直;-在真正的回火處理之前可選通過區帶的冷卻或者加熱對鋼帶溫度進行任意平 衡,以便使鋼帶溫度在鋼帶長度和寬度范圍內變得均勻;-使鋼帶回火,也就是說用感應加熱或者在能量方面有利地在氣體加熱的連續式
加熱爐中(比如具有所謂的DFI工藝的氧燃料加熱爐)進行連續的再加熱;-給鋼帶切邊;-隨后使鋼帶冷卻;-再度對鋼帶進行矯直; _再度將鋼帶巻繞成繞組。 作為替代方案,可以在加熱爐之前、在加熱爐之后并且/或者直接在鋼板分離單 元之前將鋼帶切割成鋼板。鋼板的這種切割對于難以巻取的鋼帶特別有利。在溫度為回火 溫度時進行切割是有利的,因為鋼帶在這種情況下具有較低的強度。 對于較厚的鋼帶和/或再也無法切割的高強度的鋼來說,將火焰切割機、激光切 割機或者熱切割機設置用于切割。 在所提到的氧燃料加熱爐中實施所謂的DFI-氧燃料方法(直接的火焰加載)進 行回火,所述氧燃料加熱爐是特殊的加熱爐,在該加熱爐中取代空氣將(幾乎)純粹的氧氣 與氣態的或者液態的燃料相混合并且將由此產生的火焰直接對準鋼帶。這不僅優化了燃料 過程,而且也減少了氧化氮排放。起鱗性能同樣是有利的或者說鐵鱗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 很小(在空氣不足的情況下運行)。氣體的很高的流動速度甚至對鋼帶表面起到清潔作用。 關于鋼帶表面質量,這種加熱方式特別有利。利用該方法可以在獲得很好的效率的情況下 取得與在感應加熱中相類似的很高的熱強度。 可以取代第一或第二工序中的先后布置的冷卻段和在線矯直機,也將矯直機和鋼 帶冷卻裝置組合地安置在一臺機組中。矯直輥而后同時用作水擠干輥并且因此用于在鋼帶 的寬度范圍內產生盡可能均勻的冷卻作用,因為可能的鋼帶橫向彎曲以及不平直度直接在 產生時就得以消除。在依賴于鋼帶溫度和材料質量的情況下借助于矯直機模型來個別地調 整矯直輥,從而避免鋼帶表面的過度膨脹。即使在沒有形成機架張力或者巻取機張力時,冷 卻段單元之前及之后的夾送裝置也用于盡可能長時間地產生鋼帶張力。鋼帶冷卻裝置的一 部分可以構造為鋼帶區帶冷卻裝置的形式,用于能夠積極地影響溫度分布。所述冷卻矯直 單元在圖1和2中示出。關于這方面的細節可從圖4中看出。在該附圖中可以看出用于矯 直、冷卻和擠干的可能的任意的組合。對于鋼帶頭部的可靠的穿帶過程來說,尤其在碰到較 薄的鋼帶時將所述冷卻矯直單元構造為能夠提升和回轉的結構,這也在圖4中示出(參見 雙箭頭)。所述矯直輥能夠個別地調節。 在可以在圖4中看出的由矯直機和冷卻裝置構成的共同的裝置之前和/或之后可 以設置一個用于鋼帶的溫度掃描儀。 一個鋼帶頭部形狀探測器(為了探測Skis和波紋) 可以定位在所示出的設備之前。 在圖4中可以詳細地看出夾送裝置24、純粹的冷卻單元25、矯直輥26以及組合的 擠干輥/夾送裝置27。此外可以看出強化冷卻裝置28的噴嘴。 在此可以交替地布置冷卻、矯直和夾送輥單元。在依賴于鋼帶的材料和溫度的情況下來個別地調節矯直量。所述矯直冷卻單元能夠提升和回轉。 如可以在圖5中看出的一樣,第二工序的矯直及加熱過程14、16也可以與所示出 的設備組合運行。類似地,矯直量可以與存在的鋼帶溫度及鋼帶材料相匹配。在此,所述感 應加熱裝置的趨膚效應(更高的表面溫度)(或者在DFI氧燃料方法中直接的火焰加載) 起積極作用。同時,所述矯直輥將鋼帶保持到位并且避免不平直度,從而可以在鋼帶的很長 的切片部分(Filetteil)中進行盡可能有效的(感應的)加熱。所述加熱矯直單元之前及 之后的夾送裝置29將鋼帶保持在張應力30之下。為可靠地穿入鋼帶頭部,感應線圈32以 及矯直輥和導向輥31構造為能夠垂直調整的結構。 所述冷卻矯直單元(圖4)或者說加熱矯直單元(圖5)的使用不局限于鋼帶設備, 而是也可以設置在厚板設備中。 在可以在圖5中看出的由矯直機和加熱裝置構成的共同的裝置之前和/或之后可 以設置一個用于鋼帶的溫度掃描儀。 為了能夠在第二工序中在感應加熱時影響鋼帶寬度范圍內的溫度分布,此外使用 橫向磁場感應器,所述橫向磁場感應器可以橫向于鋼帶運行方向或者說輸送方向F移動。 在此_如有必要_比如可以對鋼帶邊緣進行更大程度的加熱或者更小程度的加熱。
可選在將鋼帶加熱到回火溫度之前通過對太熱的或者太冷的鋼帶段進行有針對 性的冷卻(區帶冷卻)或者加熱這種方式可以對鋼帶的長度及寬度范圍內的鋼帶溫度進行 平衡。如果應該處理不完全冷卻到環境溫度的繞組,則尤其應該設置這種做法。由此可以 縮短繞組穿過繞組軸承(Coillager)的穿過時間。繞組跟蹤系統(模型)以及在繞組開巻 時所測量的溫度分布用于理想地控制加熱或冷卻機組。 對于矯直輥來說使用堆焊的高耐磨的軋輥材料,用于保證很長的壽命以及很好的 鋼帶質量。 生產線內部的溫度掃描儀和平直度測量設備間接地對鋼帶的質量進行監控并且 用作用于調節和調整元件的信號,所述調節和調整元件比如用于通過過程模型來控制的通 過速度、加熱功率、矯直輥調整量和冷卻。 圖6示出了第一工序在一種稍作改動的實施方式中的情況。與圖l相類似,圖6 示出了精軋機組7的后面部分、層狀的鋼帶冷卻單元9、10以及強化冷卻裝置11和巻繞站 3。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強化冷卻裝置11和一個鋼帶矯直單元36. 1、36. 2布置在不同的 位置上。夾送裝置34和35定位在所述強化冷卻裝置11的前面和后面。由此可以在所述 強化冷卻裝置11的內部幾乎為整個鋼帶長度保持一種鋼帶張力,而沒有將該鋼帶夾緊在 機架或者巻繞設備中。由此可以將可能出現的鋼帶浪皺拉出來并且就這樣獲得盡可能均勻 的冷卻效果。 為了保證鋼帶定心地進入夾送裝置34、35中并且/或者進入強化冷卻裝置11中, 尤其有利的是,在所述夾送裝置和/或強化冷卻裝置之前布置了鋼帶側面導向裝置33. 1。 在鋼帶頭部經過所述夾送裝置33. 1以及強化冷卻裝置11之后,所述側面導向裝置33. 1再 次打開,以便不會阻止層狀的鋼帶冷卻裝置10中的水排出。然后對于剩余的鋼帶來說導向 裝置33. 2承擔導向任務。類似地,對于鋼帶尾部來說在該端部已經離開精軋機組之后再次 短暫地調整所述導向裝置33. l,用于反作用于鋼帶尾部的偏移。為了將冷卻段長度降低到 最低限度,所述側面導向裝置33. 1因此優選布置在所述層狀的鋼帶冷卻單元10的內部。
所述相應的巻繞站3前面的矯直輥36. 1、36. 2在形成鋼帶張力之后沉入鋼帶平面 中并且通過沉沒輥、轉向輥或者夾送輥的纏輥來用于產生鋼帶矯直效果。如果在所述強化 冷卻段11的內部布置了轉向輥26(參見圖4),那么類似的處理方式就得到實際應用。 酬feiff歹ll表: 1鋼帶(在精軋機組后面具有最終厚度) 2繞組 3巻繞站 4開巻站 5巻繞站 6鋼帶(在精軋機組的內部具有中間厚度) 7精軋機組 8鋼帶冷卻裝置 9強化的層狀的鋼帶冷卻裝置 IO層狀的鋼帶冷卻裝置 ll強化冷卻裝置 12巻取機 13巻取機 14矯直機 15區帶 16力口熱爐 17切邊機 18剪切機 19空氣冷卻裝置或者層狀的鋼帶冷卻裝置 20矯直機 21鋼板分離單元 22巻取機 23巻取機 24夾送裝置 25純粹的冷卻單元 26矯直輥 27擠干輥/夾送裝置 28強化冷卻裝置的噴嘴 29夾送裝置 30張應力 31導向輥 32感應線圈 33. 1在第一夾送裝置之前/強化冷卻裝置之前的側面導向裝置 33. 2在巻繞夾送裝置之前的側面導向裝置 34在強化冷卻裝置之前的夾送裝置
13
35在強化冷卻裝置之后的夾送裝置 36. 1在第一巻繞站之前的矯直輥 36. 2在第二巻繞站之前的矯直輥 I.第一工序 II.第二工序 F輸送方向 T。環境溫度
權利要求
用于對由鋼制成的鋼帶(1)進行熱軋和熱處理的方法,該方法具有以下步驟a)對有待軋制的板坯進行加熱;b)將該板坯加熱到所期望的鋼帶厚度;c)對鋼帶(1)進行冷卻,其中鋼帶(1)在冷卻之后具有高于環境溫度(T0)的溫度;d)將鋼帶(1)卷繞成繞組(2);e)使鋼帶從所述繞組(2)上開卷;f)對鋼帶(1)進行加熱;g)對鋼帶(1)進行冷卻;以及h)運走鋼帶(1),其中,所述鋼帶(1)在按步驟f)的加熱之前具有高于環境溫度(T0)的溫度。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組(2)在實施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d)時處于巻繞站(3)上,并且所述繞組(2)在實施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e)時處于一個在空間上遠離所述巻繞站(3)的開巻站(4)上,其中所述繞組(2)在步驟d)和e)之間在與巻繞站(3)絕熱的情況下輸送給開巻站(4)。
3. 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e)立即緊隨在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d)之后進行。
4. 按權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c)和/或步驟g)的冷卻期間或冷卻之后經受矯直過程。
5. 按權利要求1到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e)進行的開巻與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f)進行的加熱之間經受矯直過程。
6. 按權利要求1到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f)進行的加熱與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h)的運走之間經受矯直過程。
7. 按權利要求4到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使鋼帶(1)圍繞沉沒輥、轉向輥、夾送輥或其它的輥子轉向來進行所述矯直過程。
8. 按權利要求5到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過程用表皮光軋機架來實施。
9. 按權利要求1到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f)進行加熱期間經受矯直過程。
10. 按權利要求1到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c)對所述鋼帶(1)進行的冷卻包括層狀冷卻和強化冷卻。
11. 按權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g)對所述鋼帶(1)進行的冷卻包括層狀冷卻。
12. 按權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c)和/或步驟g)對所述鋼帶(1)進行的冷卻按區帶地在鋼帶的寬度范圍內實施。
13. 按權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g)對所述鋼帶(1)進行的冷卻包括空氣冷卻。
14. 按權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l的步驟g)對所述鋼帶(1)進行的冷卻用高壓條來實施,從而同時對鋼帶進行清潔和/或除鱗。
15. 按權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f)對所述鋼帶(1)進行的加熱包括感應加熱。
16. 按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的感應加熱在惰性氣體環境下進行。
17. 按權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l的步驟f)對所述鋼帶(1)進行的加熱通過直接向鋼帶加載火焰的方式來實施。
18. 按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的直接的火焰加載通過具有至少75%的氧氣的氣體射流來進行,在所述氣體射流中混合了氣態的或者液態的燃料。
19. 按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的火焰加載通過具有純氧的氣體射流來進行。
20. 按權利要求1到1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h)將所述鋼帶(1)運走的過程包括鋼帶(1)的巻繞。
21. 按權利要求1到1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h)將所述鋼帶(1)運走的過程包括該鋼帶(1)的板狀切割的部分的分離。
22. 按權利要求1到21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c)進行冷卻之前具有至少75(TC的溫度。
23. 按權利要求1到2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c)進行冷卻之后并且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d)進行巻繞之前具有至少25t:和最高40(TC優選在IO(TC與30(TC之間的溫度。
24. 按權利要求1到2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l的步驟f)進行加熱之后具有至少40(TC優選在40(TC與700。C之間的溫度。
25. 按權利要求1到2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f)如此對所述鋼帶(1)進行加熱,使得該鋼帶(1)在其寬度范圍內具有不同的溫度。
26. 按權利要求1到2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g)進行冷卻之后并且在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h)運走之前具有最高20(TC優選在25t:與20(TC之間的溫度。
27. 按權利要求1到2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e)到g)在倒轉作業中實施,為此使用處于根據按權利要求1的步驟g)進行的冷卻之后的巻繞站(5)。
28. 按權利要求1到2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鋼帶處理設備的至少兩個位置上為了對鋼帶(1)的質量進行監控而測量該鋼帶(1)的平直度和/或該鋼帶(1)的溫度。
29. 按權利要求1到2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鋼帶的穿過鋼帶處理設備的穿過速度、尤其與區帶有關的鋼帶加熱、矯直輥的調整度和/或尤其與區帶相關的鋼帶冷卻通過過程模型來控制或者說調節。
30. 按權利要求1到2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在經過鋼帶處理設備時至少可以按區段借助于夾送裝置保持在指定的鋼帶張力之下。
31. 用于對由鋼制成的鋼帶(1)進行熱軋和熱處理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驟a)對有待軋制的板坯進行加熱;b)將板坯軋制到所期望的鋼帶厚度;C)對鋼帶(1)進行冷卻,其中鋼帶(1)在冷卻之后具有高于環境溫度(T。)的溫度;d) 將鋼帶(1)巻繞到一臺第一巻取機(22)上;e) 使鋼帶(1)在所述第一巻取機(22)與一臺第二巻取機(23)之間倒轉,其中鋼帶在所述巻取機(22、23)之間經受加熱,其中鋼帶(1)在按步驟e)的加熱之前具有高于環境溫度(T。)的溫度。
32. 按權利要求1到31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鋼帶(1)的冷卻之前和之后借助于夾送裝置(34、35)來形成鋼帶張力。
33. 按權利要求1到3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側面導向裝置(33. 1、33.2)橫向于鋼帶(1)的縱軸線來導引該鋼帶。
34. 按權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導向裝置(33. 1、33. 2)布置在對鋼帶(1)進行冷卻的區域中。
35. 按權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導向裝置(33. 1、33. 2)布置在對鋼帶(1)進行層狀冷卻的區域中。
36. 按權利要求32和權利要求33到3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帶(1)的側面導向裝置(33. 1、33. 2)布置在夾送裝置(34、35)之前并且在鋼帶頭部經過之后打開且在鋼帶尾部上關閉。
37. 按權利要求1到3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低溫輻射溫度計來測量鋼帶溫度。
38. 按權利要求1到37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冷卻裝置和/或加熱裝置之前、之內和/或之后對鋼帶溫度進行測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對由鋼制成的鋼帶(1)進行熱軋并且進行熱處理的方法。為了能夠在鋼帶設備中較為經濟地制造具有足夠韌度的高強度的和極高強度的鋼帶,該方法規定了以下步驟a)對有待軋制的板坯進行加熱;b)將板坯軋制到所期望的鋼帶厚度;c)對鋼帶(1)進行冷卻,其中鋼帶(1)在冷卻之后具有高于環境溫度(T0)的溫度;d)將鋼帶(1)卷繞成繞組(2);e)使鋼帶(1)從所述繞組(2)上開卷;f)對鋼帶(1)進行加熱;g)對鋼帶(1)進行冷卻;以及h)運走鋼帶(1),其中鋼帶(1)在按步驟f)的加熱之前具有高于環境溫度(T0)的溫度。
文檔編號C21D8/04GK101755058SQ200880021446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2日
發明者I·舍斯特, J·塞德爾, J·奧萊特, P·蘇道 申請人:Sms西馬格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