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粉末成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粉末壓制成形也稱作粉末模壓成形,是粉末冶金生產中大量采用的成形方法,其重要性僅次于燒結。模壓成形即是將金屬粉末或粉末混合料裝入陰模中,通過模沖對粉末加壓,卸壓后,壓坯從陰模內脫出,完成成形過程,工藝過程包括裝粉、壓形、脫模和復位。模壓成形的零件通常采用簡單、對稱的形狀,盡量避免窄槽等截面變化的部件,以利于制模和壓實。然而,對于一些形狀特殊的零件例如表面具有溝槽的粉末壓制件的成形工藝當中,在脫模時,常常由于模壁與壓制成形件的外圓周面以及溝槽的接觸面之間產生的摩擦力造成刮擦、掉邊角及開裂等諸多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在脫模操作時,其能夠確保上下陰模和左右陰模與壓制成形件分別脫離時,避免遭受摩擦力的影響而發生刮擦、掉邊角及開裂的問題,保證高質量的壓制成形工藝,降低工藝難度。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使上述技術問題得以解決。
[0005]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包括上沖頭組、下沖頭組、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上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的上模孔上,下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下沖模的下模孔上,左沖模和右沖模分別從左右兩側可橫向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和下沖模之間,左沖模和右沖模的前端均設置用于形成粉末成形件的溝槽的凸起,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相配合形成壓制成形空間。脫模時,在通過上沖頭組和下沖頭組相配合精確控制施加在壓制成形件上的擠壓作用力,使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與壓制成形件分別脫離時,大幅度消減模壁與壓制成形件的外圓周面以及溝槽的接觸面之間產生的摩擦力,從而有效的減少刮擦、掉邊角及開裂的問題,實現高質量的壓制成形工藝,降低工藝操作難度。
[0006]作為優選,左沖模和右沖模與上沖模和下沖模在合模狀態下的銜接面之間設置有相互限位配合的臺階端面。
[0007]作為優選,上沖模和下沖模同軸裝設在導軌上進行合模與脫模動作。
[0008]作為優選,上沖頭組包括同軸配裝的第一上沖頭和第二上沖頭。
[0009]作為優選,下沖頭組包括同軸配裝的第一下沖頭和第二下沖頭。
[0010]作為優選,上沖頭組和下沖頭組均外接有用于調控壓制壓力的工控機。
[0011]作為優選,上沖頭組、下沖頭組、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均外接有控制移動的驅動機構。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1.結構布局緊湊合理,工藝簡單易行,運行穩定,可靠性好,有力的保障了高質量的壓制成形工藝。
[0014]2.通過第一上沖頭和第二上沖頭配組及第一下沖頭和第二下沖頭配組精確控制施加在壓制成形件上的擠壓作用力,使得脫模時,大幅度消減摩擦力,有效的減少刮擦、掉邊角及開裂的問題發生,保證了脫模后的高質量合格率。
[0015]3.通過工控機及驅動機構的自動化控制,有效的降低了工藝難度,使得整個裝置運行穩定,性能可靠,適合于批量連續化生產。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1-上沖模,2-下沖模,3-左沖模,4-右沖模,5-溝槽,6_凸起,7_臺階端面,8-導軌,9-第一上沖頭,10-第二上沖頭,11-第一下沖頭,12-第二下沖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0019]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包括上沖頭組、下沖頭組、上沖模1、下沖模2、左沖模3和右沖模4,上沖頭組、下沖頭組、上沖模1、下沖模2、左沖模3和右沖模4均外接有控制移動的驅動機構。上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1的上模孔上,下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下沖模2的下模孔上,左沖模3和右沖模4分別從左右兩側可橫向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1和下沖模2之間,左沖模3和右沖模4的前端均設置用于形成粉末成形件的溝槽5的凸起6,上沖模1、下沖模2、左沖模3和右沖模4相配合形成壓制成形空間。上沖頭組和下沖頭組均外接有用于調控壓制壓力的工控機,為了精確控制施加在壓制成形件上的擠壓作用力實現脫模時有效消減摩擦力,作為一種實施方式,上沖頭組包括同軸配裝的第一上沖頭9和第二上沖頭10,同時,下沖頭組包括同軸配裝的第一下沖頭11和第二下沖頭12。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將上沖模1和下沖模2同軸裝設在導軌8上實現更精確的合模與脫模操作,為消減模壁與壓制成形件之間的摩擦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作為又一種實施方式,左沖模3和右沖模4與上沖模1和下沖模2在合模狀態下的銜接面之間設置相互限位配合的臺階端面7,通過臺階端面7之間的止擋配合,實現左沖模3和右沖模4左右位移的準確控制,確保溝槽5高質量的成形。
[0020]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的外形結構及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上沖頭組和下沖頭組的配組結構也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能夠獲得的公知技術或者現有技術當中等效替換的其它結構變形的實施方式,只要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或者精神,通過上沖頭組和下沖頭組相配合精確控制施加在壓制成形件上的擠壓作用力,使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與壓制成形件分別脫離時,大幅度消減模壁與壓制成形件的外圓周面以及溝槽的接觸面之間產生的摩擦力,從而有效的減少刮擦、掉邊角及開裂的問題,實現高質量的壓制成形工藝為目的的實施方式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其特征是:包括上沖頭組、下沖頭組、上沖模(1)、下沖模(2)、左沖模(3)和右沖模(4),上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1)的上模孔上,下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下沖模(2)的下模孔上,左沖模(3)和右沖模(4)分別從左右兩側可橫向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1)和下沖模(2)之間,左沖模(3)和右沖模(4)的前端均設置用于形成粉末成形件的溝槽(5)的凸起¢),上沖模(1)、下沖模(2)、左沖模(3)和右沖模(4)相配合形成壓制成形空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其特征是:左沖模(3)和右沖模(4)與上沖模(1)和下沖模(2)在合模狀態下的銜接面之間設置有相互限位配合的臺階端面(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其特征是:上沖模(1)和下沖模(2)同軸裝設在導軌(8)上進行合模與脫模動作。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其特征是:上沖頭組包括同軸配裝的第一上沖頭(9)和第二上沖頭(1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其特征是:下沖頭組包括同軸配裝的第一下沖頭(11)和第二下沖頭(12)。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其特征是:上沖頭組和下沖頭組均外接有用于調控壓制壓力的工控機。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其特征是:上沖頭組、下沖頭組、上沖模(1)、下沖模(2)、左沖模(3)和右沖模(4)均外接有控制移動的驅動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溝槽的粉末成形件的壓制裝置,包括上沖頭組、下沖頭組、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上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的上模孔上,下沖頭組可上下移動的插接在下沖模的下模孔上,左沖模和右沖模分別從左右兩側可橫向移動的插接在上沖模和下沖模之間,左沖模和右沖模的前端均設置用于形成粉末成形件的溝槽的凸起,上沖模、下沖模、左沖模和右沖模相配合形成壓制成形空間。在脫模操作時,其能夠確保上下陰模和左右陰模與壓制成形件分別脫離時,避免遭受摩擦力的影響而發生刮擦、掉邊角及開裂的問題,保證高質量的壓制成形工藝,降低工藝難度。
【IPC分類】B22F3/03
【公開號】CN205008573
【申請號】CN201520628316
【發明人】沈孝富
【申請人】寧波凌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