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兩面粘著膠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768025閱讀:72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兩面粘著膠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發泡體基材為中芯的兩面粘著膠帶。
背景技術
在電子筆記本、手機、PHS、照相機、音樂播放器、電視等便攜式電子器件中,以信息 顯示部的保護面板與殼體的貼合為代表,在各種部件、模塊的固定方面使用兩面粘著膠帶。 為了確保在市場中的競爭優越性,而追求著多種多樣的功能,其中之一,追求著賦予防水性 功能。作為用于電子器件的部件的固定用的粘著膠帶,公開了 例如,在-40 _15°C的 溫度范圍具有損耗正切(tanS)的極大值的、對于特定的被粘體的面粘接強度為19N/cm2 以上的粘著劑層設置于支撐體的兩面的兩面粘著薄片(參考專利文獻1)。該兩面粘著薄 片,通過具有特定的粘著劑層,因而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具有難以發生由物體的落下時的沖 擊所導致的部件的脫落這樣的優異的耐沖擊性。但是,如保護面板和殼體的粘接、殼體和殼 體的粘接那樣,在剛體彼此的接合中,就該兩面粘著薄片而言,由于在與被粘體的接合面上 難以獲得完全的密合,有時有微小的空隙時就會發生浸水。作為密合性優異的兩面粘接膠帶,公開了如下兩面粘接膠帶,其以發泡體為基材、 具有顯示損耗正切(tanS)的極大值的溫度為_25°C以下的、在0°C的保持試驗中的保持 時間為24小時以上的丙烯酸系粘著劑層(參考專利文獻2)。就該兩面粘接膠帶而言,對 被粘體的密合為優異,即使在部件彼此的粘接時,也可將部件間適宜地接合。但是,僅單獨 地將發泡體用作基材的話,便難以在部件和粘接劑層的界面抑制至微小的空隙,即使該界 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可被水浸入的空隙、浮起(浮豸),由于會從那里擴大水的侵入路,因而 難以實現防水性。特別地,在便攜式電子器件用途中,根據近年的大屏幕化所伴隨的狹框架 化、進一步的薄型化的要求,在追求著狹窄的膠帶寬度、薄的膠帶厚度的情況下,難以賦予 充分的防水性。另外,就便攜式電子器件等而言,為了提高制造時的成品率,有時會將未成功地接 合于未完成品的兩面粘著膠帶、部件等進行剝離(再加工),有時會為了將完成品進行修理 或再生、再利用而將殼體、部件進行分離 分解 解體,但就以往的發泡體基材的兩面粘著 膠帶而言,由于發泡體基材容易發生層間損壞,容易殘留于部件表面,且去除困難,因此降 低了從殼體、部件去除兩面粘著膠帶之后重新貼合新的兩面粘著膠帶的作業的效率,殼體、 部件、制品的成品率,以及再循環率。但是,就以往的發泡體基材而言,雖然追求著在厚度方向壓縮時的軟度(壓縮強 度),但沒有對于在厚度方向拉伸的情況下的強度(層間強度)的概念。另外,單獨地降低 粘著劑的粘接力的情況下,由于與被粘體的密合性也降低,因而難以賦予充分的防水性。專利文獻1 特開2005-187513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2005-28136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兩面粘著膠帶,其與被粘體的粘接性、跟隨性 良好,并且再加工(rework)適應性和再剝離性優異。另外,除了上述課題以外,還提供一種兩面粘著膠帶,其具有優異的防水功能,是 適用于電子器件用途的防水用的兩面粘著膠帶。進一步,除了上述課題以外,還提供一種兩面粘著膠帶,其具有優異的耐沖擊性, 是適用于便攜式電子器件用途的防水用的兩面粘著膠帶。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本發明人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了 通過使用具有特定的柔軟性和層間強度 的發泡體基材來作為基材以及配合了特定的組成的粘著劑,即使在剛體彼此的貼合時,也 可實現兩面粘著膠帶與被粘體之間的優異的密合性和再加工適應性、再剝離性,進而可有 效地防止水的浸漬,從而解決了上述課題。即本發明提供一種兩面粘著膠帶,其為在發泡體基材的兩面上具有粘著劑層的 兩面粘著膠帶,其特征在于,前述發泡體基材的層間強度為12N/cm以上,25%壓縮強度為 30 170kPa,前述粘著劑層由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含 有將碳原子數為4 12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含 有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以及聚合松香酯(rosin ester)系粘著賦予樹脂。發明效果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由于難以發生發泡體基材的層間損壞,另外即使在產生 了層間裂痕的情況下,粘著劑也不會殘留于部件表面而容易剝離,因此,在便攜式電子器件 等的制造時,將未成功地接合于未完成品的兩面粘著膠帶、部件等進行剝離(再加工)的情 況下,以及在為了對便攜式電子器件等完成品進行修理或再生、再利用而將殼體、部件進行 分離 分解 解體的情況下,可改善從殼體、部件去除兩面粘著膠帶之后重新貼合新的兩面 粘著膠帶的作業的效率,殼體、部件、制品的成品率以及再循環率。進一步,顯示出與被粘體的適宜的密合性,可有效地防止水從密合間隙的浸入,具 有優異的防水功能。因此,對于薄型化提高、殼體內的容積限制嚴格、難以另行設置水密封 手段的便攜式電子器件等而言,也可有效地賦予防水功能。


圖1表示跟隨性試驗用的帶有兩面粘著膠帶的丙烯酸板的概念圖。圖2表示跟隨性試驗用的帶高低差的丙烯酸板的概念圖。圖3從斷面方向,對跟隨性試驗的帶有兩面粘著膠帶的丙烯酸板與帶高低差的 丙烯酸板的貼合狀態進行觀察的概念圖。圖4表示防水性試驗2用的試驗片的概念圖。圖5以丙烯酸板朝下的方式將測定臺防水性試驗2用的試驗片裝載于U(^ ) 字形測定臺6 (厚度5mm的鋁制)上的狀態下,從測定臺6的底面側進行觀察的概念圖。圖6表示施加落下沖擊的操作的概念圖。圖7表示氣密性試驗的試驗片的概念圖。
圖8表示向試驗片施加壓力的操作的概念圖。附圖標記說明1兩面粘著膠帶2丙烯酸板3高低差(段差)用的粘著膠帶4評價跟隨性的部位5 ABS 板6用擊芯撞擊的地方7落下沖擊用擊芯8 U字形測定臺9開孔丙烯酸板10厚度3mm的丙烯酸板11氮氣導入管12 氮氣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為一種兩面粘著膠帶,其為在發泡體基材的兩面上具有粘著劑層的兩面粘 著膠帶,其特征在于,前述發泡體基材的層間強度為12N/cm以上,25%壓縮強度為30 170kPa,前述粘著劑層由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含有將 碳原子數為4 12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含有的 丙烯酸系共聚物、以及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發泡體基材]本發明使用的發泡體基材為層間強度為12N/cm以上,優選為15 40N/cm,更優 選為18 35N/cm的發泡體基材。通過使用層間強度為該范圍的發泡體,即使在柔軟的發 泡體基材產生了基材的層間裂痕的情況下,也可賦予兩面粘著膠帶的易剝離性。這里,就層間強度而言,首先在要評價層間強度的發泡體的兩面,貼合各1張厚度 為50 y m的強粘著性的粘著劑層之后,在40°C熟化48小時,制成層間強度測定用的兩面粘 著膠帶。接著,在23°C 50% RH的環境下,用2kg的輥(roll),在不銹鋼板(表面用#360 號的耐水研磨紙進行了極細線紋化(hairline)處理)上,將在一側的粘著面上內襯有厚度 為25 pm的聚酯膜的2cm寬、10cm長(聚烯烴系發泡體的流動方向)的兩面粘著膠帶試樣進 行1個往復的加壓貼附,在40°C放置48小時。在23°C放置24小時后,測定在23t>50% RH的環境下,以300mm/min的拉伸速度,在90度方向上,將發泡體撕裂時的強度。本發明使用的發泡體基材為25%壓縮強度為30 170kPa,優選為40 150kPa 的發泡體基材。通過使用25%壓縮強度為該范圍的發泡體基材,具有與被粘體的優異的密 合性,特別地對于具有凹凸形狀、粗糙面的被粘體,也適宜地跟隨而具有優異的密合性。另 外,就該壓縮強度的發泡體基材而言,由于具有適度的緩沖性,貼附時的壓力便集中于接合 部,從而容易擠出存在于粘接界面的空氣,因此在剛體彼此的接合方面,也可實現不產生 水進入的空隙的、優異的密合性。
這里,就25%壓縮強度而言,將切斷成50mm見方的試樣疊合至厚度為約10mm。用 面積大于試樣的板夾住試樣,在23°C下以lOmm/min的速度將試樣壓縮為約2. 5mm(原厚度 的25%量),停止,測定經過20秒后的強度。就本發明使用的發泡體基材而言,發泡體基材的拉伸模量(引張弾性率)為200N/ cm2以上。單位寬度的拉伸強度為lON/cm以上,優選為12. 5N/cm以上,更優選為14N/cm以 上。另外,切斷伸度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為100 1000%,優選為300 700%。通過使 用拉伸模量、拉伸強度、切斷伸度為該范圍的發泡體基材,即使為發泡了的柔軟的基材,也 可抑制兩面粘著膠帶的加工性的惡化、破碎,貼附作業性的降低。另外,在剝離兩面粘著膠 帶時,難以產生發泡體的層間損壞,即使在產生了層間裂痕的情況下,也可賦予兩面粘著膠 帶的易剝離性。這里,前述的拉伸模量、單位寬度的拉伸強度為使用滕喜龍(f >〉口 > )拉伸 試驗機,在23°C 50% RH的環境下,在拉伸速度為300mm/min的測定條件下,對標線長度 2cm(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寬度1cm的樣品進行測定而獲得的最大強度。通過使本發明所使用的發泡體基材的發泡結構為獨立氣泡結構,由于可有效地防 止來自發泡體基材的切斷面的浸水,因而優選。形成獨立氣泡結構的氣泡形狀雖然沒有特 別限定,但是,相比于發泡體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而言,流動方向、寬度方向、或這兩 個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較長的形狀的獨立氣泡,由于具有適度的緩沖性,因而優選。發泡體基材的發泡倍率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從容易將層間強度、壓縮強度等調 整為上述范圍,容易實現兼顧與被粘體的優異的密合性和剝離容易度的方面考慮,為2 12倍,優選為2 8倍,更優選為2. 4 5倍。就發泡體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而言,雖然取決于發泡體的厚度,但適 宜為1 200iim,優選為5 150iim,更優選為10 100 y m。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和寬 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優選為1.2 70011111,更優選為10 500 iim,進一步優選為100 400 u m。通過使平均氣泡直徑為該范圍,即使在兩面粘著膠帶的寬度變得狹窄的情況下,也 容易維持獨立氣泡,可適宜地遮斷來自發泡體基材斷面的浸水路徑。平均氣泡直徑的比率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的平均氣泡直 徑相對于發泡體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的比(流動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厚度方 向的平均氣泡直徑)優選為1. 2 15,更優選為2 9。另外,發泡體基材的寬度方向的平 均氣泡直徑相對于發泡體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的比(寬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 徑/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優選為1. 2 15,更優選為2 11。另外,進一步優選,流 動方向和寬度方向皆為上述比率范圍。當該比率為1.2以上時,由于容易確保厚度方向的 柔軟性,因此提高了跟隨性。另外,當為15倍以下時,不易發生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和寬 度方向的柔軟性或拉伸強度的不均勻現象。進一步,以流動方向為1時,流動方向和寬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的比率優選為 0. 25 4倍,更優選為0. 33 3倍。當為上述比率范圍時,不易發生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 向和寬度方向的柔軟性或拉伸強度的不均勻現象。發泡體基材的寬度方向和流動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根據下述的要領來測定。首 先,將發泡體基材在寬度方向、流動方向都切斷為1cm。接著,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將所 切斷的發泡體基材的切斷面中央部分放大50倍之后,對發泡體基材的寬度方向或流動方向的斷面進行拍照,使發泡體基材的切斷面在該基材厚度方向的全部長度上都被容納于照 片中。在所獲得的照片中,測定出流動方向或寬度方向的放大前的實際長度為2mm部分的 切斷面中所存在的全部的氣泡直徑,根據其平均值來算出平均氣泡直徑。發泡體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根據下述的要領來測定。首先,測定由 SEM進行拍照的發泡體基材的厚度。接著,與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測定相 同的條件下進行SEM拍照。接著,在所獲得的照片中,通過目視來計數出發泡體基材的任意 的部位所存在的厚度方向的氣泡數,通過以下式子來算出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ym)=發泡體基材的厚度(Pm)/氣泡的個數在任意的3部位對其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作為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發泡體基材的層間強度、壓縮強度和拉伸模量等,可通過所使用的基材的原材料、 發泡結構來適宜調整。本發明使用的發泡體基材的種類,只要為具有上述層間強度、壓縮 強度,拉伸模量等的發泡體基材,就不受特別限制,可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_丙烯共 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構成的聚烯烴系發泡體,聚氨酯系發泡體,由丙烯酸系橡 膠、其它的彈性體等構成的橡膠系發泡體等,其中,由于容易制備出對被粘體表面的凹凸的 跟隨性、緩沖吸收性等優異的薄的獨立氣泡結構的發泡體基材,因此可優選使用聚烯烴系 發泡體。發泡體基材的厚度雖然只要根據使用形態來適宜調整即可,為50 1200 y m。在 電子器件的部件的固定用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小型、薄型的便攜式電子器件的情況下,由于 追求著薄的膠帶厚度,因此基材厚度優選為50 500 u m,更優選為70 400 u m。就這樣的發泡體基材而言,可舉出如下獲得的交聯聚烯烴系樹脂發泡體將聚烯 烴系樹脂和熱分解型發泡劑等供給于擠出機進行熔融混煉,從擠出機擠出成為片狀而形成 發泡性聚烯烴系樹脂薄片,使用電子射線對其進行交聯之后,進行發泡、延展、薄片化,從而 獲得。關于聚烯烴系樹脂,可使用以往公知的聚烯烴系樹脂,但優選為含有40質量%以上 的、通過使用包含四價過渡金屬的茂金屬化合物而獲得的聚乙烯系樹脂的聚烯烴系樹脂。 另外,也可通過在使該發泡體發泡后,將該發泡薄片在厚度方向切片后,用熱輥進行延展、 結皮(皮 ),從而制造。在發泡體基材中,根據需要可向樹脂中任意地添加如下公知的添加劑增塑劑,軟 化劑,抗氧化劑,阻燃劑,玻璃、塑料制的纖維 空心微球(balloon) 珠 金屬粉末等填充 劑,顏料 染料等著色劑,流平劑,增粘劑,拒水劑,消泡劑等。就發泡體基材而言,為了提高與粘著劑層或其它層的密合性,也可進行電暈處理、 火焰處理、等離子體處理、熱風處理、臭氧 紫外線處理、易粘接處理劑的涂布等表面處理。 就表面處理而言,通過使基于潤濕試劑的潤濕指數為36mN/m以上,優選為40mN/m以上,進 一步優選為48mN/m以上,可獲得與粘著劑的良好的密合性。[粘著劑層]構成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的粘著劑層的粘著劑組合物的特征在于,由丙烯酸系 粘著劑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含有將碳原子數為4 12的(甲基)丙 烯酸酯和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含有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以及聚合松香酯 系粘著賦予樹脂。作為碳原子數為4 12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 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 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單體,可使用它們的1種或2種以上。其中, 烷基的碳原子數為4 8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別是丙烯酸正丁酯,由于容易確保與被粘 體的密合性,并且凝聚力、對皮脂類的耐受性優異,因而優選。丙烯酸正丁酯的含量優選在 全部的碳原子數為4 12的(甲基)丙烯酸酯中占60質量%以上,更優選占90質量%以 上。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優選在構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單體 成分中占80 98. 5質量%,更優選占90 98. 5質量%。作為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可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馬來酸、(甲 基)丙烯酸二聚物、巴豆酸、環氧乙烷改性琥珀酸丙烯酸酯等,其中優選將丙烯酸用作共聚 合成分。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的含量優選為構成丙烯酸系共聚物 的單體成分中的0.5 10.0質量%,更優選為1.5 5.0質量%。進一步,就構成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的粘著劑層的粘著劑組合物所使用的丙烯 酸系共聚物而言,優選將分子內具有叔酰胺骨架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含有,理由 在于可使凝聚力優異并且可抑制粘接力過度提高,因而對于作為電子器件的殼體、部件等 材料的聚苯乙烯、ABS、丙烯酸類、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氨酯、酚樹脂等樹脂,不 銹鋼、鋁、鍍鋅鋼板等金屬,玻璃等而言,可兼顧良好的密合性和再加工適應性、以及再剝離 性。作為分子內具有叔酰胺骨架的乙烯基單體,可使用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 己內酰胺、丙烯酰基嗎啉、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等等,其中優選將N-乙烯基吡咯烷酮用作 共聚合成分。丙烯酸系共聚物中的分子內具有叔酰胺骨架的乙烯基單體的含量優選為構成丙 烯酸系共聚物的單體成分中的0. 5 5. 0質量%,更優選為1. 5 3. 0質量%。另外,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用作本發明使用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交聯劑的情況 下,作為具有與其反應的官能團的乙烯基單體,優選使用含羥基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具有羥基的乙烯基單體,可使用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 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等等的含羥 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其中特別優選(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 基丁酯。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反應的含羥基的乙烯基單體的含量優選為構成丙烯酸系共聚 物的單體成分的0. 01 1. 0質量%,特別優選為0. 03 0. 3質量%。作為其它的乙烯基單體,可舉出乙酸乙烯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含磺 酸基單體;碳原子數為1 3的(甲基)丙烯酸酯、碳原子數為13以上的(甲基)丙烯酸 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苯乙烯等公知的乙烯基單體。其它的乙烯基單體的含量優選為構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單體成分中的1. 5 20 質量%,更優選為1.5 10質量%,進一步優選為2 8質量%。通過以該范圍來含有,可 容易將粘著劑的凝聚力、保持力、粘接性調整為適宜的范圍。丙烯酸系共聚物可通過溶液聚合法、本體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公知的聚合方法來共聚合而獲得,但從粘著劑的耐水性考慮,優選溶液聚合法、本體聚合法。聚 合的引發方法也可任意地選擇如下方法使用了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月桂酰等過氧化物 系,偶氮二異丁腈等偶氮系的熱聚合引發劑的熱引發方法;使用了苯乙酮系、苯偶姻醚系、 苯偶酰縮酮系、酰基氧化膦系、苯偶姻系、二苯甲酮系的光聚合引發劑的紫外線照射引發方 法;電子射線照射方法。就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分子量而言,由凝膠滲透色譜儀(GPC)測定的、以標準 聚苯乙烯換算計的重均分子量為40 160萬,優選為60 120萬。本發明使用的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中,為了兼顧與被粘體的密合性和再加工適 應性、再剝離性,因此優選使用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的 軟化點為100 180°C,優選為120°C 160°C。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質量份而言,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的配合量為 10 40質量份、優選為13 30質量份。需要說明的是,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可使 用1種或2種以上。另外,本發明使用的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中,出于調整與被粘體的密合性和再 加工適應性、再剝離性的目的,可使用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以外的1種以上的粘著 賦予樹脂。作為其它的粘著賦予樹脂,可例示松香系、聚合松香系、松香酚系、穩定化松香 酯系、歧化松香酯系、加氫松香酯系、萜烯系、萜烯酚系、石油樹脂系、(甲基)丙烯酸酯系樹 脂等。使用于乳液型的粘著劑組合物的情況下,優選使用乳液型的粘著賦予樹脂。其中,優選歧化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松香酚系粘著賦予樹脂,加氫松香酯系粘 著賦予樹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特別優選軟化點為60 130°C的歧化松香酯系粘著 賦予樹脂。使用其它的粘著賦予樹脂時的配合量,優選為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質量份 的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的配合量以下,更優選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質量份的 粘著賦予樹脂的總量為10 30質量份。通過使兩方的比率為該范圍,容易確保與被粘體 的密合性。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中,為了提高粘著劑層的凝聚力,優選對粘著劑進行交聯。 作為這樣的交聯劑,可列舉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氮 丙啶系交聯劑等。其中,優選在聚合結束后添加而進行交聯反應的類型的交聯劑;優選富有 與(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反應性的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和環氧系交聯劑;從提高與發泡 體基材的密合性的方面考慮,更優選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可列舉出甲苯二異氰酸酯、萘撐-1,5-二異氰酸酯、六 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三羥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 異氰酸酯等。特別優選的是3官能的聚異氰酸酯系化合物。作為3官能的異氰酸酯系化合 物,可列舉出甲苯二異氰酸酯和它們的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三苯基甲烷異氰酸酯等。作為交聯度的指標,使用了 對粘著劑層浸漬于甲苯24小時后的不溶部分進行測 定的凝膠分數(分率,gel fraction)的值。凝膠分數優選為25 70質量%。更優 選為30 60質量%,進一步優選為33 55質量%的范圍時,凝集性和粘接性皆為良好。需要說明的是,凝膠分數的測定基于下述。在剝離薄片上,使干燥后的厚度為 65 P m地涂布粘著劑組合物,在100°C干燥5分鐘、在40°C熟化2日,切成50mm見方,將其作為試樣。接著,預先測定上述試樣的甲苯浸漬前的重量(G1),用300目的金屬網,將在23°C 在甲苯溶液中浸漬24小時后的試樣的甲苯不溶部分進行過濾,從而分離,測定在110°C干 燥1小時后的殘渣的重量(G2),按照下式來求出凝膠分數。凝膠分數(質量%) = (G2/G1) X 100作為添加劑,根據需要,可向粘著劑組合物中任意地添加增塑劑,軟化劑,抗氧化 劑,玻璃、塑料制的纖維 空心微球 珠 金屬粉末等填充劑,顏料 染料等著色劑,流平劑, 增粘劑,拒水劑,消泡劑等公知的添加劑。就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所使用的粘著劑層而言,在頻率1Hz下顯示損耗正切 (tan 6 )的極大值的溫度優選為-30°C 10°C。特別是想要提高低溫環境下的耐落下沖擊 性之時,更優選為-30°C 0°C,進一步優選為-25°C -5°C。另外,就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而言,在頻率1Hz下顯示損耗正切(tan 6 )的極大 值的溫度優選為-30°C 20°C,更優選為-30°C 10°C,進一步優選為-25°C 5°C。另外, 在頻率1Hz時的損耗正切(tan 6 )的極大值為1. 0以下,優選為0. 8以下。通過使粘著劑 層的顯示損耗正切的極大值的溫度或兩面粘著膠帶的損耗正切的極大值和顯示極大值的 溫度為該范圍,便可容易賦予常溫下的與被粘體的良好的密合性、0°C以下的低溫環境下 的耐落下沖擊性。這里,關于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所使用的粘著劑層在頻率1Hz時的儲能模量 (G’),只要滿足上述損耗正切(tanS)的范圍,就沒有特別規定,但是,當20°C的儲能模量 (G’ )為2.6X105Pa以上,優選為3.0X105Pa以上時,可在如下情況下容易地賦予耐受性 (氣密性)氣密性高的電子器件因機器溫度上升所伴隨的內壓的上升的情況;水深lm的 水壓(0. llMPa)以上的力從按壓剝離(押L剝力5 t )方向施加于由兩面粘著膠帶固定的部 件的情況。損耗正切(tan 6 ),從通過基于溫度分散的動態粘彈性測定而獲得的儲能模量 (G’ )、損耗彈性模量(G”),根據tan 6 = G”/G’的式子求出。根據基于溫度分散的動態粘 彈性測定,可獲得某頻率下的損耗正切(tanS)的極大值和顯示極大值的溫度。動態粘彈性特性,可通過適宜選擇出構成粘著劑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中所使用的單 體的種類、其比率,聚合引發劑的種類、其使用量,交聯劑,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等粘 著賦予樹脂的種類、使用量,聚合方法等來調整。這里,就前述的粘著劑層的動態粘彈性特性而言,根據特定頻率、特定溫度時的動 態粘彈性譜的損耗正切、或損耗正切和儲能模量來規定,進一步,根據特定頻率時的、動態 粘彈性譜的顯示損耗正切的極大值的溫度,或損耗正切的極大值來規定。在動態粘彈性的 測定中,使用粘彈性試驗機(Rheometric公司制,商品名Ares2KSTD),在該試驗機的作為 測定部的平行圓盤之間夾入試驗片,以頻率1Hz測定從-50°C至150°C的儲能模量(G’ )和 損耗彈性模量(G”)。就試驗片而言,將粘著劑層或兩面粘著膠帶形成為厚度約2mm,夾于平 行圓盤之間,進行測定。就本發明使用的粘著劑層的厚度而言,從即使在制成薄型的膠帶的情況下也容易 確保與被粘體的密合性以及再加工適應性、再剝離性的方面考慮,單面的厚度優選為10 100 y m, Mitit為 30 ~ 80 u m。作為本發明使用的剝離薄片,雖然沒有特別限定,但可例示在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膜等的合成樹脂膜,紙,無紡布,布,發泡薄片、金屬箔,以及它們的層壓體等的基材的至 少單面上,實施了用于提高從粘著劑剝離的剝離性的有機硅系處理、長鏈烷基系處理、氟系 處理等剝離處理的剝離薄片。其中,優選為在層壓了聚乙烯的紙、和聚酯膜的單面,實施了有機硅系剝離處理 的剝離薄片。[兩面粘著膠帶]就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而言,通過使用上述發泡體基材和粘著劑層,顯示出與 被粘體的適宜的密合性,難以發生發泡體基材的層間損壞,另外由于即使在產生了層間裂 痕的情況下,粘著劑也不會殘留于部件表面從而容易剝離,因此,在便攜式電子器件等的 制造時,將未成功地接合于未完成品的兩面粘著膠帶、部件等進行剝離(再加工)的情況 下,以及在為了對便攜式電子器件等完成品進行修理或再生、再利用而將殼體、部件進行分 離 分解 解體的情況下,可改善從殼體、部件去除兩面粘著膠帶之后重新貼合新的兩面粘 著膠帶的作業的效率,部件等的成品率以及再循環率。進一步,在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器件 的部件的固定方面,可有效地防止水從密合間隙的浸入,具有優異的防水功能。作為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的實施方式,基本結構為以發泡體基材為中芯,在該 基材的兩面設置有粘著劑層的結構。基材與粘著劑層之間可直接地層疊,也可具有其它的 層。這些形態只要根據使用用途來適宜選擇即可,進一步賦予膠帶以尺寸穩定性、拉伸強度 的情況下,可設置聚酯膜等的層壓層;賦予膠帶以遮光性的情況下,可設置遮光層;確保光 反射性時,可設置光反射層。在設置有這些其它的層的情況下,使用防水性的層作為該其它 的層。作為層壓層,可使用以聚酯膜為代表的各種樹脂制膜。從發泡體基材的跟隨性的 方面考慮,它們的厚度優選為1 16 i! m,更優選為3 12 i! m。作為遮光層,可簡便地使用由具有顏料等著色劑的油墨形成的遮光層,由黑油墨 形成的層,由于遮光性優異,因而優選使用。作為反射層,可簡便地使用由白色油墨形成的 層。作為這些層的厚度,優選為2 20 y m,其中更優選為4 6 y m。通過使厚度為該范圍, 難以產生由油墨的固化收縮導致的基材的卷曲,膠帶的加工性良好。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可根據公知慣用的方法來制造。可列舉出例如,直接地在 發泡體基材上,或者在層疊于發泡體基材上的其它的層的表面上,將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 物進行涂布、干燥的直接印法(直寫法);或在剝離薄片上將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涂布、 干燥之后,貼合于發泡體基材、其它的層的表面的轉印法。優選為,在剝離薄片上將丙烯酸 系粘著劑組合物涂布、干燥后,貼合于發泡體基材、其它的層的表面的轉印法。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的厚度根據使用形態來適宜調整即可,為70 1400i!m。 在電子器件的部件的固定用的情況下,特別是小型、薄型的便攜式電子器件的情況下,由于 要求薄的膠帶厚度,因而優選100 600 u m,特別優選120 i! m 500 u m。通過使膠帶厚度 為該厚度,還可適宜地適用于薄型 小型的便攜式電子器件,另外可實現良好的防水功能。就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而言,通過下述測定條件測定的面粘接強度1,優選為 100N/4cm2以上,更優選為130N/4cm2以上。上述面粘接強度1的測定條件如下。1)在23°C,在厚度2mm的5cm見方的丙烯酸板上,平行地貼附2張的寬度5mm長
11度4cm的兩面粘著膠帶。2)接著,將由1)制成的帶有兩面粘著膠帶的丙烯酸板,以丙烯酸板的中心與ABS 板的中心一致的方式,貼附于在中心部設置有直徑Icm的孔的厚度2mm、10X15cm的長方 形的平滑的ABS板上,以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后,在23°C放置1小時,作為試驗 片。3)從試驗片的ABS側通過ABS板的孔,用安裝有直徑8mm的不銹鋼制探頭的拉伸 試驗機,以lOmm/min將丙烯酸板進行按壓,測定出剝離丙烯酸板的強度。 另外,就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而言,根據下述測定條件測定的面粘接強度2優 選為250mJ以上,更優選為350mJ以上。上述面粘接強度2的測定條件如下。1)將兩面粘著膠帶切斷成2cm見方之后,貼附于厚度2mm、2cm見方的丙烯酸板。2)將帶有兩面粘著膠帶的丙烯酸板,以丙烯酸板的中心部與聚酰胺板的中心部一 致的方式,貼附于在中心部具有直徑Icm的孔的、厚度2mm的4cm見方的聚酰胺板(添加 有40質量%玻璃纖維)上,以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后,在23°C放置24小時,作 為試驗片。3)將試驗片設置于外形4cm見方的高度3cm、厚度5mm的不銹鋼制的臺座,并使聚 酰胺側朝上。4)通過聚酰胺側的孔,朝向丙烯酸板,使頭端具有直徑5mm、長度Icm的突起的重 量IOOg的黃銅制圓錐從高度IOcm起,以IOcm間隔來連續落下(每1階段3次),測定在 試驗片確認出膠帶的剝離、損壞時的高度。5)根據測定結果來算出落下能量mJ( = 9.8X高度(m) X IOOg)。就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而言,即使為薄的膠帶厚度也顯示出與被粘體的良好的 粘接性和跟隨性以及再加工適應性和再剝離性。因此,在為了提高電子器件等的制造時的 成品率而將未成功地接合于未完成品的兩面粘著膠帶、部件等進行剝離(再加工)的情況 下,或在為了將完成品進行修理或再生、再利用而將殼體、部件進行分離·分解·解體的情 況下等,也因為容易去除兩面粘著膠帶,因而提高了 重新貼合作業效率,部件、制品的成品 率和再循環率。作為具體的使用形態,可適宜地用于在電子筆記本、手機、PHS、照相機、 音樂播放器、電視等電子器件方面的,信息顯示部的保護面板與殼體的貼合,殼體彼此的貼 合,殼體和片狀數字鍵、觸摸板等輸入裝置的貼合,殼體和裝飾用薄片的貼合,其它各種部 件、模塊的固定等。另外,就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而言,即使為薄的膠帶厚度也顯示出與被粘體的 適宜的密合性,可有效地防止水從密合間隙的浸入,具有優異的防水功能。因此,對于薄型 化提高、殼體內的容積限制嚴格、難以另行設置水密封手段的便攜式電子器件等而言,也可 有效地賦予防水功能。作為具體的使用形態,可適宜地用于在電子筆記本、手機、PHS、照相 機、音樂播放器、電視等便攜式電子器件方面的,信息顯示部的保護面板與殼體的貼合,殼 體彼此的貼合,殼體和片狀數字鍵、觸摸板等輸入裝置的貼合,殼體和裝飾用薄片的貼合, 其它各種部件、模塊的固定等。另外,對于使用了橡膠制密封圈(packing)、墊圈、封閉劑 等以往的水密封手段的部分,也可在有效地賦予防水功能的同時,容易將殼體、部件進行分 離·分解·解體,以將完成品進行修理或再生、再利用。
實施例(粘著劑溶液A的調制)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滴液漏斗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丙烯酸丁酯93. 54質量份、乙酸乙烯酯3質量份、丙烯酸2. 2質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 酮1. 2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0. 06質量份、作為聚合引發劑的2,2’ -偶氮二異丁腈 0. 1質量份,溶解于由100質量份乙酸乙酯構成的溶劑中,在60°C聚合12小時,從而獲得 重均分子量為70萬(以聚苯乙烯換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接著,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 100質量份,添加荒川化學公司制PENSEL(《聚合松香的季戊四醇酯,軟化點 135°C )15質量份、荒川化學公司制SUPER ESTER( U一 T^ A ) AlOO (歧化松香的甘 油酯,軟化點100°C ) 12質量份,加入乙酸乙酯,均勻地混合,從而獲得不揮發成分為40%的 粘著劑溶液A。(粘著劑溶液B的調制)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滴液漏斗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 丙烯酸丁酯74. 9質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0質量份、丙烯酸2質量份、乙酸乙烯酯3質 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0. 1質量份、作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二異丁腈0. 1質量份, 溶解于由100質量份乙酸乙酯構成的溶劑中,在70°C聚合12小時,從而獲得重均分子量為 50萬(以聚苯乙烯換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接著,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質量份,添 加25質量份的荒川化學公司制PENSEL D135,加入乙酸乙酯,均勻地混合,從而獲得不揮發 成分為50%的粘著劑溶液B。[實施例1](兩面粘著膠帶的調制)相對于上述粘著劑溶液A 100質量份,添加1.24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日 本f ^々 > 夕 >社)制“克羅內特(二口才、一卜)L-45”(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 45%),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度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 為35 μ m,在80°C干燥3分鐘,形成粘著劑層。接著,在白色聚烯烴系發泡體(厚度130 μ m,發泡倍率2. 5倍,25%壓縮強度 130kPa,拉伸模量1140N/cm2,拉伸強度14. 8N/cm,表面經電暈處理的潤濕指數為52mN/m) 的兩面上,貼合各1張前述粘著薄片之后,采用線壓5kg/cm的輥進行層壓。其后,在40°C熟 化48小時,從而獲得厚度200 μ m的兩面粘接薄片。[實施例2 5]除了使用表1記載的發泡體基材來替代白色聚烯烴系發泡體,將粘著劑的干燥后 的厚度變更為表1所示的厚度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實施例6]除了相對于粘著劑溶液A 100質量份,而添加0.8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 羅內特L-45”(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 得兩面粘著膠帶。[實施例7、8]相對于上述粘著劑溶液B 100質量份,添加2. 0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羅 內特L-45”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度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表1所示的厚度,在80°C干燥3分鐘,從而形成粘著劑層。除了使用該粘著劑層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實施例9]替代白色聚烯烴系發泡體,在黑色乙烯-乙酸乙烯酯系發泡體(厚度800μπι, 發泡倍率8倍,25%壓縮強度34kPa,拉伸強度24. 8N/cm,表面經電暈處理的潤濕指數為 52mN/m)的兩面上,相對于粘著劑溶液BlOO質量份添加2. 0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 羅內特L-45”(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 厚度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50 μ m,在80°C干燥3分鐘,從而形成粘著 劑層。除了使用該粘著劑層以外,通過與實施例8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實施例10](粘著劑溶液F的調制)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滴液漏斗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 丙烯酸丁酯85. 9質量份、丙烯酸4質量份、甲基丙烯酸甲基10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 0. 1質量份、作為聚合引發劑的2,2’_偶氮二異丁腈0. 1質量份,溶解于由100質量份乙酸 乙酯構成的溶劑中,在60°C聚合12小時,從而獲得重均分子量為70萬(以聚苯乙烯換算) 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接著,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質量份,添加荒川化學公司制PENSEL D160 (聚合松香的季戊四醇酯)10質量份、由甲基丙烯酸環己酯97質量份、丙烯酸3質量份 構成的丙烯酸類樹脂(重均分子量6000,玻璃化溫度66°C ) 10質量份,加入乙酸乙酯,均 勻地混合,從而獲得不揮發成分30%的粘著劑溶液F。(兩面粘著膠帶的調制)相對于上述粘著劑溶液F 100質量份,添加0. 9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羅 內特L-45”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 度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35 μ m,在80°C干燥3分鐘,從而形成粘著劑 層。除了使用該粘著劑層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實施例11](粘著劑溶液G的調制)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滴液漏斗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 丙烯酸丁酯71. 9質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20質量份、丙烯酸5質量份、丙烯酸甲酯3質 量份、丙烯酸2-羥基乙酯0. 1質量份、作為聚合引發劑的2,2’-偶氮二異丁腈0. 1質量份, 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00質量份構成的溶劑中,在70°C聚合12小時,從而獲得重均分子量為 60萬(以聚苯乙烯換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接著,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質量份, 添加荒川化學公司制PENSEL D135 (聚合松香的季戊四醇酯)20質量份、YASUHARACHEMICAL 公司制T160(萜烯酚)10質量份,加入乙酸乙酯,均勻地混合,從而獲得不揮發成分45%的 粘著劑溶液G。(兩面粘著膠帶的調制)相對于上述粘著劑溶液G 100質量份,添加1. 2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羅 內特L-45”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 度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35 μ m,在80°C干燥3分鐘,從而形成粘著劑 層。除此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
[比較例1、2]除了使用表2記載的發泡體基材來替代白色聚烯烴系發泡體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比較例3]除了使用無紡布(單位面積重量17g/m2,拉伸強度16. ON/cm)來替代白色聚烯 烴系發泡體,使用干燥后的厚度為70 μ m的粘著劑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 兩面粘著薄片。[比較例4]除了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膜(厚度100μπι,拉伸強度210N/cm, 表面經電暈處理的潤濕指數為52mN/m)來替代白色聚烯烴系發泡體,并且使粘著劑干燥后 的厚度為表中記載的以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薄片。[比較例5](粘著劑溶液C的調制)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滴液漏斗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 丙烯酸丁酯93. 54質量份、乙酸乙烯酯3質量份、丙烯酸2. 2質量份、N-乙烯基-2-吡咯烷 酮1. 2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0. 06質量份、作為聚合引發劑的2,2’ -偶氮二異丁腈 0. 1質量份,溶解于由乙酸乙酯100質量份構成的溶劑中,在60°C聚合12小時,從而獲得 重均分子量為70萬(以聚苯乙烯換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接著,相對于丙烯酸系共聚物 100質量份,添加25質量份的荒川化學制SUPER ESTER A 100作為粘著賦予樹脂,加入乙酸 乙酯,均勻地混合,從而獲得不揮發成分40%的粘著劑溶液C。(兩面粘著膠帶的調制)相對于上述粘著劑溶液C 100質量份,添加1. O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羅 內特L-45”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 度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35 μ m,在80°C干燥3分鐘,從而形成粘著劑 層。除此之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比較例6](粘著劑溶液D的調制)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滴液漏斗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 丙烯酸丁酯97. 9質量份、丙烯酸2. O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0. 1質量份、作為聚合引 發劑的2,2’ -偶氮二異丁腈0. 1質量份,溶解于由100質量份乙酸乙酯構成的溶劑中,在 70°C聚合12小時,從而獲得重均分子量為80萬(以聚苯乙烯換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接 著,加入乙酸乙酯,均勻地混合,從而獲得不揮發成分30%的粘著劑溶液D。(兩面粘著膠帶的調制)相對于粘著劑溶液D 100質量份,添加2. 5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羅內 特L-45”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度 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50 μ m,在80°C干燥3分鐘而形成粘著劑層。除 此之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比較例7](粘著劑溶液E的調制)
在具備攪拌機、回流冷凝器、溫度計、滴液漏斗以及氮氣導入口的反應容器中,將 丙烯酸2-乙基己酯98質量份、丙烯酸1質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1質量份、作為聚合引 發劑的2,2’ -偶氮二異丁腈0. 1質量份,溶解于由100質量份乙酸乙酯構成的溶劑中,在 70°C聚合12小時,從而獲得重均分子量為80萬(以聚苯乙烯換算)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加 入乙酸乙酯,均勻地混合,從而獲得不揮發成分30%的粘著劑溶液E。(兩面粘著膠帶的調制)相對于粘著劑溶液E 100質量份,添加1.8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羅內 特L-45”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度 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50 μ m,在80°C干燥3分鐘,從而形成粘著劑層。 除此之外,通過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獲得兩面粘著膠帶。
對于上述實施例和比較例中使用的發泡體基材、在上述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獲得的 兩面粘著膠帶,進行了以下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顯示于表1 3。[發泡體基材和兩面粘著膠帶的厚度]通過尾崎制作所制造的表盤式厚度計(DIAL THICKNESS GAUGES) G型進行測定。在 兩面粘著膠帶的情況下,在剝離掉剝離膜之后進行測定。[發泡體基材的層間強度]相對于粘著劑溶液C 100質量份,添加1. 1質量份的日本聚氨酯公司制“克羅內 特L-45”(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固體成分45% ),攪拌15分鐘后,在進行過剝離處理的厚 度75 μ m的PET膜上涂布,使干燥后的厚度為50 μ m,在80°C干燥3分鐘,從而形成粘著劑 層。接著,在要評價層間強度的發泡體的兩面上,貼合各1張前述粘著劑層之后,采用線壓 5kgf/cm的輥進行層壓。其后,在40°C熟化48小時,制成層間強度測定用的兩面粘著膠帶。接著,將一側粘著面內襯有厚度25 μ 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2cm寬且 IOcm長(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的兩面粘著膠帶試樣,在23°C ·50%Ι Η的環境下,用 2kg的輥在不銹鋼板上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貼附,在40°C放置48小時。在23°C放置24小 時后,測定在23°C · 50% RH的環境下,以300mm/min的拉伸速度,在90度方向上,將發泡 體撕裂(損壞基材)時的強度(N/cm)。[拉伸模量、拉伸強度]將加工成為標線間隔2cm(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寬度Icm的試驗片的發泡體 基材或兩面粘接薄片(剝離掉剝離膜),以300mm/min的拉伸速度拉伸至切斷,測定出測定 中的最大強度。[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和寬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將發泡體基材在寬度方向、流動方向皆切斷為1cm,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日 立制作所制,S-2380N)將所切斷的發泡體基材的切斷面中央部分放大50倍之后,對發泡體 基材的寬度方向或流動方向的斷面進行拍照,使發泡體基材的切斷面在該基材厚度方向的 全部長度上都被容納于照片中。在所獲得的照片中,測定出流動方向或寬度方向的放大前 的實際長度為2mm部分的切斷面中所存在的全部的氣泡直徑,根據其平均值來算出平均氣 泡直徑。[發泡體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測定由SEM進行拍照的發泡體基材的厚度,在與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測定相同的條件下進行了 SEM拍照。在所獲得的照片中,通過目視來計數出發泡體 基材的任意的地方所存在的厚度方向的氣泡數,根據下式,算出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ym)=發泡體基材的厚度(ym)/氣泡的個數在任意的3處對其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作為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 [面粘接強度1]1)在23°C,將寬度5mm且長度4cm的2張兩面粘著膠帶平行地貼附于厚度2mm且 5cm見方的丙烯酸板(三菱麗陽(株)制造的ACRYLITE MR200 (商標名),色相透明)。2)接著,將由1)制成的帶有兩面粘著膠帶的丙烯酸板,貼附于中心部具有直徑 Icm的孔的、厚度2mm、10X 15cm的長方形的ABS板(他喜龍(Takiron)公司制,色相自然 (Natural),無縐紋),使丙烯酸板的中心與ABS板的中心一致,用2kg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 壓之后,在23°C放置1小時,作為試驗片。3)從試驗片的ABS側通過ABS板的孔,采用安裝有直徑8mm的不銹鋼制探頭的拉 伸試驗機,以lOmm/min對丙烯酸板進行按壓,測定出剝離丙烯酸板的強度。[面粘接強度2]1)將兩面粘著膠帶切斷成2cm見方之后,貼附于厚度2mm且2cm見方的丙烯酸板。2)將帶有兩面粘接薄片的丙烯酸板,貼附于中心部具有直徑Icm的孔的、厚度 2mm且4cm見方的聚酰胺板(三菱工程塑料(株)制造的Reny (商標名),添加40wt%玻璃 纖維),使丙烯酸板的中心部和聚酰胺板的中心部一致,用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 后,在23°C放置24小時,作為試驗片。3)將試驗片設置于外形為4cm見方、高度3cm、厚度5mm的不銹鋼制臺座上,并使 聚酰胺側朝上。4)通過聚酰胺側的孔,朝向丙烯酸板,使頭端具有直徑5mm、長度Icm的突起的重 量IOOg的黃銅制圓錐從IOcm起以IOcm間隔連續落下(每1階段3次),測定能夠在試驗 片確認出膠帶剝離或損壞時的高度。這里,在高度70cm的試驗后的試驗片沒有膠帶剝離、 損壞時,就此結束試驗,記為“686 <”。5)根據測定結果來算出落下能量mj( = 9. 8 X高度(m) X IOOg)。[再加工適應性]1)將兩面粘著膠帶制成外形65mmX43mm、寬度2mm的框架狀樣品,貼附于厚度 2mm且外形65mmX 45mm的丙烯酸板(三菱麗陽(株)ACRYLITEMR200 (商標名),色相透明, 下同)。接著,貼附于厚度2mm且外形90mmX 50mm的ABS板(他喜龍公司制,色相自然, 無縐紋,下同),以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后,在23°C放置24小時,作為試驗片。2)對試驗片,在23°C下,向垂直方向剝離丙烯酸板,評價此時膠帶的狀態。3)接著,對殘留于ABS或丙烯酸板上的兩面粘著膠帶,用手向剝離角度約135度方 向剝離,評價此時的剝離容易度。◎沒有基材的層間裂痕和糊殘留地剝掉了。〇雖然發泡體基材在層間破裂,但其后用手拉所殘留的兩面粘著膠帶時,沒有糊 殘留地剝掉了。X 被粘體上殘留了糊。或,發泡體基材在層間破裂,其后即使用手拉所殘留的兩 面粘著膠帶,也沒有剝掉。
[再剝離性]1)將兩面粘著膠帶制成為外形65mmX 43mm,寬度2mm的框架狀樣品,貼附于厚度 2mm且外形65_X45_的丙烯酸板。接著,貼附于厚度2_且外形90_X 50_的ABS板, 以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后,在23°C放置24小時。2)接著,在60°C ·90% RH的環境下放置7日后,置于23°C · 50% RH的環境下,作 為試驗片。
3)對試驗片,在23°C下,向垂直方向剝離丙烯酸板,評價此時膠帶的狀態。4)接著,對殘留于ABS或丙烯酸板上的兩面粘著膠帶,用手向剝離角度約135度方 向剝離,評價此時的剝離容易度。◎沒有發泡體基材的層間裂痕,其后沒有糊殘留地剝掉了。〇雖然發泡體基材在層間破裂,但其后用手拉所殘留的兩面粘著膠帶時,沒有糊 殘留地剝掉了。X 被粘體上殘留了糊。或,發泡體基材在層間破裂,其后即使用手拉所殘留的兩 面粘著膠帶,也沒有剝掉。[跟隨性試驗]1)將兩面粘著膠帶切斷為寬度Icm且長度5cm,貼附于厚度2mm且寬度2cmX長 度5cm的丙烯酸板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制成帶有兩面粘著膠帶的丙烯酸板。(圖1)。2)接著,將厚度20 μ m的寬度5mm且長度2c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的粘 著膠帶2張,在寬度方向上以Icm間隔平行地貼附于另一張厚度2mm的寬度2cmX5cm的 丙烯酸板的中央部,制成帶高低差的丙烯酸板(圖2)。3)在23°C下,將帶有兩面粘著膠帶的丙烯酸板裝載于帶高低差的丙烯酸板的粘 著膠帶部分之后,用2kg的輥從端部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圖3)。4)從帶高低差的丙烯酸板側,通過目視來評價在高低差附近的兩面粘著膠帶的 跟隨狀態。〇兩面粘著膠帶密合在帶高低差的丙烯酸板上。X 兩面粘著膠帶在高低差附近沒有密合在帶高低差的丙烯酸板上。[防水性試驗1]1)將兩面粘著膠帶制成為外形65mmX45mm且寬度2mm的框架狀樣品,貼附于厚度 2mm且外形65mmX45mm的丙烯酸板之后,貼附于厚度2mm且外形65mmX45mm的ABS板,以 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后,在23°C放置24小時,作為試驗片。2)對試驗片,實施在23°C的5質量%表面活性劑溶液(用自來水稀釋P&G公司制 JOY( -y'3 4 )而制成)中浸漬10分鐘一取出放置10分鐘的循環30次之后,評價了 再次 浸漬于溶液時,有無向框架內的浸水。〇無浸水X 有浸水[防水性試驗2]1)將兩面粘著膠帶制成為外形65mmX 45mm且寬度2mm的框架狀樣品,貼附于厚度 2mm且外形65mmX 45mm的丙烯酸板之后,貼附于厚度2mm且外形150mmX IOOmm的ABS板的 中央部(圖4)。用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后,在23°C放置24小時,作為試驗片。
2)在23°C下,在杜邦式沖擊試驗機(TESTER產業株式會公司制)的臺座上設置 長度150mm、寬度100mm、高度45mm的U(二)字型測定臺(厚度5mm的鋁制),在其上裝載 試驗片并使丙烯酸板朝下(圖5)。從ABS板側,使直徑25mm且質量300g的不銹鋼制擊芯 (撃芯)從高度30cm位置落下,以10秒間隔施加5次的對ABS板的中心部分的沖擊(圖 6)。這里,施加沖擊而丙烯酸板發生脫落時,就此結束試驗。
3)對實施過沖擊的試驗片,實施在23 °C的5質量%表面活性劑溶液(用自來水稀 釋P&G公司制JOY而制成)浸漬10分鐘一取出放置10分鐘的循環30次之后,評價再次浸 漬于溶液時有無向框架內的浸水。◎無浸水,發泡體的外觀沒有變化。〇雖然無浸水,但確認出發泡體層的一部分有微少的裂傷。X 有浸水,或在落下沖擊的階段丙烯酸板就發生了脫落。[氣密性試驗]1)將兩面粘著膠帶制成為外形5cmX4cm且寬度2mm的框架狀樣品,貼附于厚度 2mm且外形5cmX 5cm的、在中央具有直徑3mm的孔的開孔丙烯酸板之后,貼附于厚度3mm且 外形7cmX5cm的長方形的丙烯酸板的中央部(圖7)。用2kg的輥進行1個往復的加壓之 后,在23°C放置24小時,作為試驗片。2)在23°C,從開孔丙烯酸板,用氮氣施加0. 02MPa的壓力(圖8)。3)測定直到氮氣從窗框狀膠帶部分泄漏的時間。表 1 表2 表 3
如從上述實施例1 9可知,本發明的兩面粘著膠帶兼備了 與被粘體的優異的密 合性和再加工適應性、再剝離性。另外,實施例10 11的兩面粘著膠帶,在具有優異的密 合性、再加工適應性的同時,還具有適宜的氣密性。另一方面,就比較例1的兩面粘著膠帶 而言,由于發泡體基材的層間強度、拉伸強度低,因此在實用時,在再加工或再剝離時難以 剝掉兩面粘著膠帶。另外,就比較例2 4的兩面粘著膠帶而言,跟隨性都差,因而在防水 性試驗中確認有浸水,難以實現防水性。就比較例5而言,在再加工和再剝離時,難以剝離 兩面粘著膠帶。就比較例6和7而言,粘接力都低,難以實現防水性。
權利要求
一種兩面粘著膠帶,其為在發泡體基材的兩面具有粘著劑層的兩面粘著膠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泡體基材的層間強度為12N/cm以上,25%壓縮強度為30~170kPa,所述粘著劑層由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含有將碳原子數為4~12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含有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以及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
2.權利要求1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所述發泡體基材的拉伸模量為200N/cm2以上,單 位寬度的拉伸強度為lON/cm以上。
3.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所述發泡體基材的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 為1 200 iim,流動方向和寬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為1.2 700iim。
4.權利要求3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所述發泡體基材的流動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相對 于厚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的比為1. 2 15,寬度方向的平均氣泡直徑相對于厚度方向的 平均氣泡直徑的比為1. 2 15。
5.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所述發泡體基材為聚烯烴系發泡體基材。
6.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相對于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100質量份而言, 含有所述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10 40質量份。
7.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將分子內具有叔酰胺骨 架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含有。
8.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其用于可再生或再利用的電子器件的部件的 固定。
9.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其用于具有防水功能的電子器件的部件的固 定,所述發泡體基材為由獨立氣泡形成的發泡體。
10.權利要求1或2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所述粘著劑層在頻率1Hz下的動態粘彈性譜 中顯示損耗正切的極大值的溫度為-30 10°C。
11.權利要求10記載的兩面粘著膠帶,所述兩面粘著膠帶在頻率1Hz下的動態粘彈性 譜中顯示損耗正切的極大值的溫度為-30 20°C,該損耗正切的極大值為1. 0以下。
全文摘要
一種兩面粘著膠帶,其為在發泡體基材的兩面上具有粘著劑層的兩面粘著膠帶,前述發泡體基材的層間強度為12N/cm以上,25%壓縮強度為30~170kPa,前述粘著劑層由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形成,所述丙烯酸系粘著劑組合物含有將碳原子數為4~12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具有羧基的乙烯基單體作為單體成分而含有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以及聚合松香酯系粘著賦予樹脂。根據該兩面粘著膠帶,即使在剛體彼此的貼合時,也可實現兩面粘著膠帶與被粘體之間的優異的密合性和再加工適應性、再剝離性,可進一步有效地防止水的浸漬。
文檔編號C09J133/08GK101857780SQ20101015653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9日
發明者巖崎剛, 高野博樹 申請人:Dic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