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卡車上風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卡車上風窗玻璃,屬于汽車產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卡車的上風窗玻璃的材質一般為有機玻璃,通常采用粘接工藝將其安裝在駕駛室本體的上風窗部位。在安裝之前,要求在上風窗玻璃的四周邊緣部位均勻涂膠,才能保證裝配質量。涂膠的工作是由人工來操作,由于上風窗玻璃的四周邊緣一般設計為平面,膠槍無法定位,只能靠操作者的經驗,操作者操作水平不足和溫度對膠的粘稠度的影響,會導致膠體發生堆積、偏移及不連續等現象,粘接后會造成膠體外溢,從而影響粘接質量。另外,膠體不連續,可能會造成上風窗玻璃粘接部位漏雨。這就是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以準確、均勻和連續涂膠的卡車上風窗玻璃。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該卡車上風窗玻璃包括玻璃本體,所述玻璃本體的周邊均勻設置有凸起的內筋條和外筋條,內筋條和外筋條與玻璃本體一體成型,內筋條和外筋條之間形成環型凹槽,且內筋條的高度小于外筋條的高度,外筋條的內側面與膠槍配合。上述內筋條與外筋條之間的高度差為2mm,裝配前膠體的高度要高于內筋條的上端面,裝配后,由于膠體受到駕駛室本體的擠壓,部分膠體會通過內筋條從凹槽溢出到駕駛室本體的下邊緣,由于是在駕駛室內部,不會影響駕駛室整體的美觀性。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該卡車上風窗玻璃中,玻璃本體的周邊均勻設置有凸起的內筋條和外筋條,通過外筋條對膠槍進行定位,使膠槍可以穩定和準確的涂膠。內筋條和外筋條與玻璃本體一體成型,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玻璃本體的整體強度,內筋條和外筋條之間形成環型凹槽,且內筋條的高度小于外筋條的高度,凹槽內的多余膠體可以通過內筋條溢出,這樣既可以保證玻璃本體與駕駛室本體牢固粘接,不會出現漏雨的現象,又不會影響駕駛室本體的美觀性。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t匕,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裝配示意圖。圖中,I為玻璃本體,2為內筋條,3為凹槽,4為外筋條,5為膠體,6為駕駛室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一種卡車上風窗玻璃,如圖1和圖2所示,它包括玻璃本體1,所述玻璃本體I的周邊均勻設置有凸起的內筋條2和外筋條4,內筋條2和外筋條4與玻璃本體I 一體成型,內筋條2和外筋條4之間形成環型凹槽3,外筋條4的內側面與膠槍配合,凹槽3內填充有膠體5,且內筋條2的高度小于外筋條4的高度,內筋條2與外筋條4之間的高度差為2mm。操作者在對上風窗玻璃涂膠時,只需將膠槍嘴緊靠外筋條4,使膠槍沿外筋條4的內側面移動,因為在操作時有外筋條4對膠槍定位,所以膠槍嘴可以準確、均勻和穩定的移動并涂膠,可以避免現有技術中膠的堆積、偏移和不連續等問題,保證上風窗玻璃不會漏雨。環型凹槽3內涂完膠后,膠體5的高度要高于內筋條2的高度,裝配后由于膠體5受到駕駛室本體6的擠壓,部分膠體5會通過內筋條2從凹槽3溢出到駕駛室本體6的下邊緣,由于溢出部分位于駕駛室內部,不會影響駕駛室外觀的美觀性。裝配后,外筋條4緊貼駕駛室本體6,通過外筋條4的高度來限制玻璃本體I相對于駕駛室本體6的位置。內筋條2用來限制膠體5的位置,且多余膠體5可通過它向駕駛室內部溢出。由于玻璃本體I 一般為光滑的曲面,因此玻璃本體I的整體強度較低,內筋條2和外筋條4還可以提高玻璃本體I的強度。本實用新型中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卡車上風窗玻璃,它包括玻璃本體,其特征是:所述玻璃本體的周邊均勻設置有凸起的內筋條和外筋條,內筋條和外筋條與玻璃本體一體成型,內筋條和外筋條之間形成環型凹槽,且內筋條的高度小于外筋條的高度,外筋條的內側面與膠槍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車上風窗玻璃,其特征是:所述內筋條與外筋條之間的高度差為2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卡車上風窗玻璃,它包括玻璃本體,玻璃本體的周邊均勻設置有凸起的內筋條和外筋條,通過外筋條對膠槍進行定位,使膠槍可以穩定和準確的涂膠。內筋條和外筋條與玻璃本體一體成型,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玻璃本體的整體強度,內筋條和外筋條之間形成環型凹槽,且內筋條的高度小于外筋條的高度,凹槽內的多余膠體可以通過內筋條溢出,這樣既可以保證玻璃本體與駕駛室本體牢固粘接,不會出現漏雨的現象,又不會影響駕駛室本體的美觀性。
文檔編號B60J1/00GK203046833SQ2013200144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明者付磊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