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桿件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桿件扣具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扣具,尤指物品桿件扣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利用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是旅游者用來環保節能且悠閑旅行及運動的方式,而自行車不如汽車或機車具有行李箱或置物箱,而常見用于自行車的載物裝置大多位夾座和掛勾兩種固定方式,可將物品(如水壺、后車燈、置物箱袋、衛星定位導航裝置、隨身聽、行動電話或個人隨身小物品等)固定于自行車的車首、車側支架或椅墊下方的兩個桿體上,便于于騎自行車時將隨身物品置放于其內隨時使用。[0003]請參閱圖10、11所示,為習用的立體分解圖、習用的實施例示意圖,是臺灣地區編號為第214980號的專利,由圖中了解,為利用夾持座A基部Al兩側的夾持空間All來夾合于具間距的桿體C上,而對接座B中結合部BI為結合有物品D,并以接合部B2的導軌片 B21推入該夾持座A的定位部A2上,便使該導軌片B21中彈扣B22上的扣合塊B221嵌入該定位部A2的扣合孔A21中呈一定位,當結合有物品D的該對接座B中結合部BI欲脫離夾持座A的定位部A2時,僅需壓動該彈扣B22上的按壓部B222向下,便使扣合塊B221脫離扣合孔A21的限制,而可將結合有物品D的該對接座B抽離夾持座A的定位部A2呈分離狀態,由上可知,使用者于騎乘自行車時,可將結合有物品D的該對接座B結合于夾合于具間距的桿體C上的夾持座A的定位部A2上,于離開自行車時,則可將對接座B及物品D抽離夾持座A的定位部A2呈分離狀態,使對接座B及物品D與使用者隨時一起攜帶,以防止被宵小竊取,并可達到不須手工具即可組卸的目的。[0004]但是,現今自行車所攜帶物品上的設計因有重量及角度上的考量,所以,便有廠商設計出夾持在桿體上的旋轉座,其旋轉座大多以螺絲做為物品的轉軸,但此種設計具有需要手工具進行組卸的缺點,且當車體震動時瞬間重力極易使物品于轉軸掉到下方,當水壺、 置物箱袋,當置于椅墊下方的兩個桿體上時,極易因車體的震動,而使水壺、置物箱袋撞擊后車輪或其擋泥板,而后車燈、衛星定位導航裝置、隨身聽、行動電話則有警示及操作角度上的考量,所以,要如何解決習用拆裝不易、定位穩定性不佳等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實用新型內容[0005]于是,實用新型人有鑒于上述的問題與缺陷,設計出此種桿件扣具的新型專利。[0006]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座及對接座;其中[0007]該夾持座設有兩個基座,該各基座中央為一基部,并于該基部兩側上、下表面皆向外延設有夾持部,且該兩側上、下夾持部之間皆形成有能夠夾持預設桿體的夾持空間,另外,該基座前后方至少延設有一軸部,且該軸部設有一懸空的軸桿,而該軸桿上套設定位于可轉動的旋動座的中空軸套,且該中空軸套的一側為定位部,而該軸桿與中空軸套相接面設有相互卡持的定位凸肋及卡齒;該對接座設有接合預設物品的結合部及活動結合于該旋動座中定位部的接合部。利用上述結構,夾持座的基座可透過兩側的夾持空間夾持于桿件上,而該旋動座 則活動接合有外部預設物品定位的對接座處,欲調整角度時,使用者僅需按壓軸桿上的卡 鉤,即可將旋動座的軸套抽出軸桿,進而轉動旋動座調整至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后,再由卡鉤 處壓入軸桿,便可于基座延設的軸部處不用手工具來達到調整旋動座角度的目的,并可達 到結構穩定、操作簡易、不易彈脫的功效。并且,在于夾持座的上、下基座組裝于桿體時,利用各螺母置入容置空間后,使其 頂緣便被扣鉤彈性扣合定位于其內,再將夾持座的兩個基部兩側夾持部蓋合于桿體上,續 以兩個固定元件穿過基部而鎖固于各螺母呈一定位,此種方式具有結構穩定、不易彈脫的 功效。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扣合后的俯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欲脫離時按壓卡鉤的俯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調整角度前的俯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調整角度后的俯視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調整角度后扣合的立體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0為習用的立體分解圖。圖11為習用的實施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夾持座;11、基座;114、固定元件;111、基部;12、軸部;1110、容 置空間;121、軸桿;1111、凸部;1211、定位凸肋;1112、穿孔;122、卡鉤;1113、凹部;123、 彈性空間;1114、定位槽;13、旋動座;1115、扣鉤;131、軸套;1116、定位片;1311、軸孔; 112、夾持部;1312、卡齒;1121、夾持空間;132、定位部;1122、擋塊;1321、軌槽;113、螺母; 1322、扣合孔;2、對接座;21、結合部;222、彈扣;211、固定孔;2221、扣合塊;22、接合部; 2222、按壓部;221、導軌片;3、桿體;4、物品;A、夾持座;A1、基部;A2、定位部;A11、夾持空 間;A21、扣合孔;B、對接座;B1、結合部;B22、彈扣;B2、接合部;B221、扣合塊;B21、導軌片 B222、按壓部;C、桿體;D、物品。
具體實施方式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構造,現結合附圖對 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以利完全了解。請參閱圖1、2、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立 體外觀圖,由圖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桿件扣具包括有夾持座I及對接座2 ;其[0025]該夾持座I設有上、下板體的兩個基座11及該基座11前后方至少延設有一軸部 12,該兩個基座11中央相對接合的基部111,并于該基部111接合的相對表面設有可相互嵌合的凸部1111及凹部1113與上、下對應位置的兩個穿孔1112,且該凸部1111及凹部1113 上朝一側延設有方向不同且位置相對應的定位槽1114及定位片1116,另于其中一基部111 的上表面凹設有兩個容置空間1110,且兩個容置空間1110底面對應于其中一基座11的穿孔1112位置,再由該基部111兩側上、下表面皆向外延設有較薄的夾持部112,且該兩側上、 下夾持部112之間皆形成有夾持空間1121,該夾持空間1121的外側的各上、下夾持部112 皆相對延設有擋塊1122,另設有可置入兩個容置空間1110的螺母113,且各螺母113置入容置空間1110后,其頂緣便被底面向上延設的彈性扣鉤1115定位于其內,再以兩個固定元件114穿過基部111的上、下對應位置的穿孔1112而鎖固于各螺母113中呈一定位,再者, 該基座11前后方至少延設有一軸部12,且該軸部12設有一懸空且沿軸部表面凸設有多條定位凸肋1211的軸桿121,而該軸桿121懸空末端設有箭頭狀且剖設有彈性空間123的卡鉤122,另于該軸桿121上套設定位于可轉動的旋動座13的軸套131,該軸套131中空處一貫穿軸孔1311及沿著該內壁剖設的卡齒1312,并于該中空軸套131的一側設有定位部 132,且定位部132中央一扣合孔1322,而扣合孔1322兩側則設有軌槽1321。[0026]該對接座2設有結合部21及接合部22,其中該結合部21上設有復數固定孔211, 另其接合部22由該結合部21延伸有呈平行狀的導軌片221,而該導軌片221上設有懸空狀的彈扣222,該彈扣222形成凸出扣合塊2221及末端的按壓部2222。[0027]上述構件于組裝時,請參閱圖1、2、3及9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立體外觀圖、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先將各螺母113置入容置空間1110 后,其頂緣便被扣鉤1115彈性扣合定位于其內,再將夾持座I兩個基部111兩側夾持部112 蓋合于桿體3上,進而使該桿體3位于夾持空間1121內且受該夾持空間1121的外側擋塊 1122阻擋,同時,其兩個基部111接合相對表面的凸部1111及定位槽1114與凹部1113及定位片1116相互嵌合定位,續以兩個固定元件114穿過基部111的上、下對應位置的穿孔 1112而鎖固于各螺母113中呈一定位,再以旋動座13的軸套131的軸孔1311朝基座11中軸部12的卡鉤122前端推動,此時,兩個卡鉤122受擠壓朝彈性空間123變形,而該軸套131 內的卡齒1312則沿著軸桿121上的定位凸肋1211滑動,待軸套131完全推入軸桿121后, 其兩個卡鉤122回復原狀,便使旋動座13以特定角度定位于基座11的軸部12處,另其對接座2的結合部21以定位元件(圖中未示出)固定有物品4,并以接合部22的導軌片221 朝旋動座13的定位部132兩側軌槽1321推動,而導軌片221亦推動彈扣222的凸出扣合塊2221呈彈性變形,待推至定位后,其扣合塊2221回復原狀并卡入扣合孔1322中呈一定位,即完成本實用新型整體的組裝。[0028]再者,當本實用新型于釋放對接座2時,請參閱圖4、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扣合后的俯視圖、欲脫離時按壓卡鉤的俯視圖,使用者僅需壓動彈扣222的按壓部2222,便可使扣合塊2221脫離扣合孔1322外,再將固定有物品4的對接座2的導軌片221沿由旋動座13 中定位部132的軌槽1321處拉出,使對接座2及物品4可與使用者隨身攜帶,以防止被宵小竊取,并可達到不須手工具即可組卸的目的。[0029]另外,當本實用新型欲調整角度時,請參閱圖5-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欲脫離時按壓卡鉤的俯視圖、調整角度前的俯視圖、調整角度后的俯視圖、調整角度后扣合的立體圖,使用者需先以手指同時按壓兩個卡鉤122,即使兩個卡鉤122受擠壓朝彈性空間123變形,并將旋動座13軸套131內的卡齒1312沿軸桿121上的定位凸肋1211向外拉動,待軸套131完全拉出軸桿121后,再將旋動座13轉動至使用者所需的角度,續將該軸套131內的卡齒1312沿著軸桿121上的定位凸肋1211滑動,待軸套131完全推入軸桿121后,其兩個卡鉤122回復原狀,且卡合于軸套131的軸 孔1311開口外側端緣,便可使旋動座13以特定角度定位于基座11的軸部12處呈一定位,便可完成本實用新型的角度調整的目的。此外,本實用新型在附圖中是以定位元件(圖中未示出)固定于對接座2的結合部21的固定孔211來裝設物品4(如水壺、后車燈、置物箱袋、衛星定位導航裝置、隨身聽、行動電話或個人隨身小物品等),然而,對接座2的結合部21可透過如定位銷、釘子、扣鉤、環扣、夾子、粘扣帶及鉚釘等元件連接于預設物品4,亦可設計成可置放衛星定位導航裝置、隨身聽、行動電話的架體(圖中未示出)使用,另該基座11 一側軸部12的軸桿121與夾持座I中旋動座13的軸套131相接面設有相互卡持的定位凸肋1211及卡齒1312,該定位凸肋1211及卡齒1312的位置可互換,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桿件扣具于實際使用時,可具有下列各優點,如(I)本實用新型于調整角度所使用的結構,利用夾持座I中旋動座13的軸套131內卡齒1312活動套合于基座11 一側軸部12的軸桿121上的定位凸肋1211的定位方式進行調整角度,此種設計于不但可讓使用者調整角度,且因旋動座13于軸部12的荷重方向與定位凸肋1211及卡齒1312的相互嵌合方向不同,便可具有調整角度容易及避免車體震動時瞬間重力使物品于軸部12及旋動座13位置而掉到下方的缺失,并可達到結構穩定、不易彈脫的功效。(2)本實用新型于組卸夾持座I中軸部12及旋動座13時,利用使用者以手指同時按壓兩個卡鉤122,即使兩個卡鉤122受擠壓朝彈性空間123變形,并將旋動座13軸套131沿軸桿121向外拉動,待軸套131完全拉出軸桿121后,再將旋動座13轉動至使用者所需的角度,續將該軸套131沿著滑動,待軸套131完全推入軸桿121后,其兩個卡鉤122回復原狀,且卡合于軸套131的軸孔1311開口外側端緣,此種設計于調整角度時,并不需要用手工具來達到調整旋動座13角度的目的,而可達到結構穩定、操作簡易的功效。(3)本實用新型于組裝于上、下基座11于桿體3時,利用各螺母113置入容置空間1110后,使其頂緣便被扣鉤1115彈性扣合定位于其內,再將夾持座I兩個基部111兩個側夾持部112蓋合于桿體3上,續以兩個固定元件114穿過基部111的上、下對應位置的穿孔1112而鎖固于各螺母113中呈一定位,此種方式具有結構穩定、不易彈脫的功效。(4)利用對接座2于夾持座I簡易拆卸分離,可將對接座2連帶物品4 一起取下并隨身攜帶,當離開或不使用機踏車時,有效防止機踏車于桿體3的物品4被宵小竊取的目的。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上述桿件扣具于使用時,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且為一實用性優異的實用新型,符合新型專利的申請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座及對接座;其中 該夾持座設有兩個基座,該各基座中央為一基部,并于該基部兩側上、下表面皆向外延設有夾持部,且該兩側上、下夾持部之間皆形成有能夠夾持預設桿體的夾持空間,另外,該基座前后方至少延設有一軸部,且該軸部設有一懸空的軸桿,而該軸桿上套設定位于能夠轉動的旋動座的中空軸套,且該中空軸套的一側為定位部,而該軸桿與中空軸套相接面設有相互卡持的定位凸肋及卡齒; 該對接座設有接合預設物品的結合部及活動結合于該旋動座中定位部的接合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兩個基部接合的相對表面設有能夠相互嵌合的凸部及凹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凸部及凹部上朝一側延設有方向不同但位置相對應的定位槽及定位片。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夾持座于其中一基部上表面凹設有供置入螺母的兩個容置空間,且該兩個容置空間底面對應于該基座的穿孔位置,另設有能夠穿過該基部的上、下對應位置的穿孔而鎖固于各螺母中呈一定位的兩個固定元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兩個容置空間底面向上設有能夠將兩個螺母頂緣扣固定位的彈性扣鉤。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夾持空間的外側的各上、下夾持部皆相對延設有擋塊。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中該軸桿懸空末端設有箭頭狀且剖設有彈性空間的卡鉤。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桿件扣具,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中央為一扣合孔,而該扣合孔兩側則設有軌槽,并且,該定位部的接合部由該結合部延伸有呈平行狀的導軌片,而該導軌片上設有懸空狀的彈扣,該彈扣形成能夠供卡入該扣合孔的凸出扣合塊及末端的按壓部。
專利摘要一種桿件扣具,包括夾持座及對接座,該夾持座設有基座,該基座中央為一基部,并于該基部兩側上、下表面皆向外延設有夾持部,兩側上、下夾持部之間形成有夾持空間,該基座前后方至少延設一軸部,且該軸部設有一懸空的軸桿,而該軸桿上套設有中空軸套,且該中空軸套的一側為定位部,且該軸桿與中空軸套相接面設有相互卡持的定位凸肋及卡齒,另該對接座設有結合部及活動結合于定位部的接合部,該結合部可供外部預設物品定位于其上,由此,使用者按壓軸桿上的卡鉤,即可將旋動座的軸套抽出軸桿,進而轉動旋動座調整至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再由卡鉤處壓入軸桿,達到無需手動工具就能調整旋動座角度的目的,并具有結構穩定、不易彈脫的功效。
文檔編號B62J11/00GK202728418SQ20122018506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0日
發明者蕭勛名 申請人:臺灣扣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