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包括前圍、中護板、后護條及連接板,前圍兩端分別與中護板前端通過第一卡接裝置固定連接,中護板末端與后護條前端通過第二卡接裝置固定連接,中護板與后護條分別為左右對稱排列,兩側后護條末端與連接板兩端通過第三卡接裝置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卡接固定,增加了電動車護板的外觀美感,避免了螺栓固定的繁瑣,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螺栓的配件成本,減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零部件安裝結構領域,具體為一種電動車護板及固定
>J-U ρ?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電動車護板安裝在電動車外側,通常由前圍及護板構成,現有電動車護板的固定通常采用螺栓緊固,需要在前圍和護板的連接部位設置相應的固定孔,螺栓緊固時需要對位,安裝繁瑣,操作不便,導致電動車護板的工作效率低,且螺栓緊固需要增加螺栓配件,增加了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快捷、操作簡單、無需螺栓緊固的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包括前圍、中護板、后護條及連接板,所述前圍兩端分別與所述中護板前端通過第一卡接裝置固定連接,所述中護板末端與所述后護條前端通過第二卡接裝置固定連接,所述中護板與所述后護條分別為左右對稱排列,兩側所述后護條末端與所述連接板兩端通過第三卡接裝置固定連接。
[0006]所述第一卡接裝置由第一卡塊與第一卡槽呈水平卡接構成,所述第一卡塊設置在所述前圍兩端,所述第一卡塊由齒狀塑料片構成,所述第一卡槽設置在第一卡槽板內,所述第一卡槽由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和矩形空腔結構連接構成,所述第一卡槽板一體連接在所述中護板前端。
[0007]所述第二卡接裝置由第二卡塊與第二卡槽呈水平卡接構成,所述第二卡塊設置在所述中護板末端,所述第二卡塊由齒狀塑料片構成,所述第二卡槽設置在第二卡槽板上,所述第二卡槽由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和矩形空腔結構連接構成,所述第二卡槽板一體連接在所述后護條如端。
[0008]所述第三卡接裝置設有第三卡塊與卡勾,所述第三卡塊與所述卡勾設置在所述連接板兩側,所述第三卡塊由齒狀塑料片構成,所述卡勾由鉤狀塑料片構成,所述第三卡塊設置在所述卡勾下側,所述第三卡槽與所述卡勾卡槽均呈矩形空腔結構,所述第三卡塊與第三卡槽呈垂直卡接,所述卡勾與卡勾卡槽呈垂直卡接,所述第三卡槽與所述卡勾卡槽設置在第三卡槽板上,所述第三卡槽板設置在后護條末端。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效果:本實用新型第一卡接裝置和第二卡接裝置設置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均為齒狀塑料片構成,該結構在電動車護板澆注成型時就可以一體完成,生產方便,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由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和矩形空腔結構連接構成,直角梯形空腔可以方便卡塊的嵌入,卡塊與卡槽的固定連接采用水平固定,利用直角梯形空腔斜邊可以使卡塊與矩形空腔的固定更加便捷快速,使固定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卡接裝置分別通過第三卡塊與卡勾的相互配合完成卡接固定,第三卡槽與卡勾卡槽均為矩形空腔結構,利用卡勾鉤狀結構可以使卡勾與第三卡槽板垂直鑲嵌固定,可以提高固定效果。分析可知,本實用新型結合前圍、中護板、后護條及連接板之間的結構特點,采用水平卡接和垂直卡接的不同設置,方便了電動車護板不同部位的安裝,避免了螺栓固定的繁瑣,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節省了螺栓配件的成本,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安裝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卡接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槽板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卡接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卡接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板右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8]如圖1至圖7所述,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包括前圍1、中護板2、后護條3及連接板4,前圍1兩端分別與中護板2前端通過第一卡接裝置5固定連接,第一卡接裝置5由第一卡塊51與第一卡槽52呈水平卡接構成,該卡接方式可以保持前圍1與中護板2的連接在同一水平面,提高了連接處的外觀效果,第一^^塊51設置在前圍1兩端,第—^塊51由齒狀塑料片構成,第—^槽52設置在第—^槽板53內,第—^槽52由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和矩形空腔結構連接構成,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可以使齒狀第一卡塊51快速卡入第一卡槽52內,利用直接梯形空腔的斜邊可以有效的使第一卡塊51滑入矩形空腔內完成卡扣固定,第一卡槽板53 —體連接在中護板2前端,中護板2末端與后護條3前端通過第二卡接裝置6固定連接,中護板2與后護條3分別為左右對稱排列,第二卡接裝置6由第二卡塊61與第二卡槽62呈水平卡接構成,水平卡接可以使中護板2與后護條3的連接更加流暢,第二卡塊61設置在中護板2末端,第二卡塊61由齒狀塑料片構成,第二卡槽62設置在第二卡槽板63上,第二卡槽62由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和矩形空腔結構連接構成,第二卡槽62與第—^槽52具有相似效果,第二卡槽板63 —體連接在后護條3前端,兩側后護條3末端與連接板4兩端通過第三卡接裝置7固定連接,第三卡接裝置7設有第三卡塊74與卡勾71,第三卡塊74與卡勾71設置在連接板4兩側,第三卡塊74設置在卡勾71下偵牝第三卡塊74由齒狀塑料片構成,卡勾71由一鉤狀塑料片構成,第三卡塊74和卡勾71的相互配合固定可以提高連接板4與后護條3的固定效果,第三卡槽75與卡勾卡槽均呈矩形空腔結構,第三卡塊74與第三卡槽75呈垂直卡接,卡勾71與卡勾卡槽73呈垂直卡接,第三卡槽75與卡勾卡槽73設置在第三卡槽板72上,第三卡槽板72設置在后護條3末端,連接板4與后護條3的連接結構為一個彎曲角度,利用垂直卡接可以使其固定更加便捷。
[0019]本實用新型結合前圍、中護板、后護條及連接板之間的結構特點,利用卡塊與卡槽的相互配合,采用水平卡接和垂直卡接的不同設置,方便了電動車護板不同部位的安裝,避免了螺栓固定的繁瑣,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節省了螺栓配件的成本,降低了生產成本。
[0020]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ο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包括前圍(I)、中護板(2)、后護條(3)及連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圍(I)兩端分別與所述中護板(2)前端通過第一卡接裝置(5)固定連接,所述中護板(2)末端與所述后護條(3)前端通過第二卡接裝置(6)固定連接,所述中護板(2)與所述后護條(3)分別為左右對稱排列,兩側所述后護條(3)末端與所述連接板(4)兩端通過第三卡接裝置(7)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裝置(5)由第--^塊(51)與第--^槽(52)呈水平卡接構成,所述第—^塊(51)設置在所述前圍(I)兩端,所述第—^塊(51)由齒狀塑料片構成,所述第—^槽(52)設置在第—^槽板(53)內,所述第一卡槽(52)由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和矩形空腔結構連接構成,所述第一卡槽板(53) —體連接在所述中護板(2)前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裝置(6)由第二卡塊(61)與第二卡槽(62)呈水平卡接構成,所述第二卡塊(61)設置在所述中護板(2)末端,所述第二卡塊(61)由齒狀塑料片構成,所述第二卡槽(62)設置在第二卡槽板(63)上,所述第二卡槽(62)由直角梯形空腔結構和矩形空腔結構連接構成,所述第二卡槽板(63) —體連接在所述后護條(3)前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護板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裝置(7)設有第三卡塊(74 )與卡勾(71),所述第三卡塊(74 )與所述卡勾(71)設置在所述連接板(4 )兩側,所述第三卡塊(74)由齒狀塑料片構成,所述卡勾(71)由鉤狀塑料片構成,所述第三卡塊(74)設置在所述卡勾(71)下側,所述第三卡槽(75)與所述卡勾卡槽(73)均呈矩形空腔結構,所述第三卡塊(74)與第三卡槽(75)呈垂直卡接,所述卡勾(71)與卡勾卡槽(73)呈垂直卡接,所述第三卡槽(75)與所述卡勾卡槽(73)設置在第三卡槽板(72)上,所述第三卡槽板(72)設置在后護條(3)末端。
【文檔編號】B62J17/00GK204236670SQ201420686296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7日
【發明者】陳兵 申請人:臺州市黃巖申龍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