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摩托車握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配件生產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摩托車握柄。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的握柄是用于操縱發動機離合和制動的,在騎車過程中必須緊握。目前,摩托車所采用的左右操縱握柄,其開度在出廠時是調節固定好的,對于手大的人覺得開度小了,對于手小的人又感到捏不住,這樣就無法使每個駕駛者的雙手都可舒適的掌握該手柄,在行車過程中,需要長時間緊握握柄,如果不能舒適地操作,會有一定的局限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摩托車握柄,該摩托車握柄可迅速地完成握開度的調整,從而滿足不同手型的駕駛者舒適地掌握握柄的需要。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握柄,包括柄把和把座,所述柄把的左側通過銷軸與把座的右側活動連接;
[0005]所述摩托車握柄還包括:調節組件和壓縮彈簧;所述柄把的左側水平面上設有第一彈簧座和第一通孔;所述把座的上側設有第二彈簧座,其右下角設有卡件;所述壓縮彈簧安裝在第一彈簧座和第二彈簧座之間;
[0006]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調節旋柄、凸輪和螺栓;所述調節旋柄安裝在柄把的第一通孔上方,其邊沿設有調節把手;所述調節旋柄的中間設有第二通孔,其下方設有多邊形的定位條;所述凸輪安裝在第一通孔的下方,其側面為圓弧面;所述側面并列設置有至少兩個凹槽;所述每一個凹槽為豎直設置;所述每一個凹槽的表面到凸輪的中心距離自右向左逐漸遞增;所述每一個凹槽與把座的卡件相匹配;所述凸輪的中心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設有第三通孔;所述定位條穿過第一通孔與凸輪的定位槽相嵌合;
[0007]所述螺栓自上而下依序插入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將調節旋柄、柄把和凸輪依次連接;所述螺栓的下方通過螺母鎖緊。
[0008]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0009]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凹槽的數量為六個。
[0010]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定位條為長方形。
[0011]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柄把上設有標識帶;所述標識帶設置在調節把手的撥動軌跡上。
[0012]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標識帶上自左向右設有依次遞減的數字;所述數字的數量與凹槽的數量相同;每一個數字均設置在調節把手被撥動后所停留的位置上。
[0013]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柄把的右側表面設有防滑條。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通過調節旋柄帶動凸輪的轉動,使凸輪上的凹槽與把座的卡件相卡接,由于每一個凹槽和凸輪中心的距離是不同的,在凸輪自右向左轉動的過程中,把座和柄把之間的夾角不斷增大,將柄把撐開。
[0016]2、本實用新型中的壓縮彈簧安裝在柄把的第一彈簧座和把座的第二彈簧座之間,通過壓縮彈簧將凸輪保持頂壓在卡件上。
[0017]3、本實用新型設有標識帶,將調節的幅度分為多個等級,在調節的時候更加清晰直觀。
[0018]4、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使用簡單,適合多種摩托車和機動車。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1 ] 其中,1、柄把;11、第一彈簧座;12、第一通孔;13、防滑條;14、標識帶;2、把座;21、第二彈簧座;22、卡件;3、調節組件;31、調節旋柄;311、調節把手;312、第二通孔;313、定位條;32、凸輪;321、凹槽;322、定位槽;323、第三通孔;33、螺栓;4、壓縮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23]具體實施例:
[0024]參照圖1并結合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握柄,包括柄把1、把座2、調節組件3和壓縮彈簧4;所述柄把1的左側通過銷軸與把座2的右側活動連接;所述柄把1的左側水平面上設有第一彈簧座11和第一通孔12;所述柄把1的右側表面設有防滑條13。所述把座2的上側設有第二彈簧座21,其右下角設有卡件22;所述壓縮彈簧4安裝在第一彈簧座11和第二彈簧座21之間。
[0025]所述調節組件3包括:調節旋柄31、凸輪32和螺栓33;所述調節旋柄31安裝在柄把1的第一通孔12上方,其邊沿設有調節把手311;所述調節旋柄31的中間設有第二通孔312,其下方設有長方形的定位條313;所述凸輪32安裝在第一通孔12的下方,其側面為圓弧面,側面并列設置有六個凹槽321;所述凹槽321為豎直設置;所述每一個凹槽321的表面到凸輪32的中心距離自右向左逐漸遞增;所述每一個凹槽321與把座2的卡件22相匹配;所述凸輪32的中心設有定位槽322;所述定位槽322的中心設有第三通孔323;所述定位條313穿過第一通孔12與凸輪32的定位槽322相嵌合。所述螺栓33自上而下依序插入第二通孔312、第一通孔12和第三通孔323將調節旋柄31、柄把1和凸輪32依次連接;所述螺栓33的下方通過螺母鎖緊。
[0026]所述柄把1上設有標識帶14;所述標識帶14設置在調節把手311的撥動軌跡上。所述標識帶14上自右向左設有六個數字,分別為1、2、3、4、5、6;每一個數字均設置在調節把手311被撥動后所停留的位置上。
[0027]使用時,撥動調節把手311,則調節旋柄31隨之轉動,通過調節旋柄31的定位條313帶動凸輪32轉動,使凸輪32上的凹槽321與把座2上的卡件22互相卡合。凸輪32的側面為圓弧形,其豎直并列設置的凹槽321表面到凸輪32的中心距離自右向左逐漸遞增;所以當調節旋柄31自右向左轉動時,卡件22和凸輪32的中心的距離越來越大,使柄把1往外張開的幅度越來越大,當調至適合的幅度時,凹槽321和卡件22互相卡合,固定柄把1和把座2的相對位置。由于所述把座2和柄把1之間還設有壓縮彈簧4,將柄把1推向把座2,保持凹槽321與卡件22的互相頂壓不松開。
[0028]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摩托車握柄,包括柄把和把座,所述柄把的左側通過銷軸與把座的右側活動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托車握柄還包括:調節組件和壓縮彈簧;所述柄把的左側水平面上設有第一彈簧座和第一通孔;所述把座的上側設有第二彈簧座,其右下角設有卡件;所述壓縮彈簧安裝在第一彈簧座和第二彈簧座之間; 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調節旋柄、凸輪和螺栓;所述調節旋柄安裝在柄把的第一通孔上方,其邊沿設有調節把手;所述調節旋柄的中間設有第二通孔,其下方設有多邊形的定位條;所述凸輪安裝在第一通孔的下方,其側面為圓弧面;所述側面并列設置有至少兩個凹槽;所述每一個凹槽為豎直設置;所述每一個凹槽的表面到凸輪的中心距離自右向左逐漸遞增;所述每一個凹槽與把座的卡件相匹配;所述凸輪的中心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設有第三通孔;所述定位條穿過第一通孔與凸輪的定位槽相嵌合; 所述螺栓自上而下依序插入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將調節旋柄、柄把和凸輪依次連接;所述螺栓的下方通過螺母鎖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數量為六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條為長方形。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柄把上設有標識帶;所述標識帶設置在調節把手的撥動軌跡上。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車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識帶上自左向右設有依次遞減的數字;所述數字的數量與凹槽的數量相同;每一個數字均設置在調節把手被撥動后所停留的位置上。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柄把的右側表面設有防滑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握柄,包括柄把、把座、調節組件和壓縮彈簧,所述柄把的左側通過銷軸與把座的右側活動連接;所述柄把的左側水平面上設有第一彈簧座和第一通孔;所述把座的上側設有第二彈簧座,其右下角設有卡件;所述壓縮彈簧安裝在第一彈簧座和第二彈簧座之間;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調節旋柄、凸輪和螺栓;所述凸輪的側面并列設置有至少兩個凹槽;所述每一個凹槽為豎直設置;所述每一個凹槽的表面到凸輪的中心距離自右向左逐漸遞增;所述每一個凹槽與把座的卡件相匹配;所述螺栓自上而下依序插入將調節旋柄、柄把和凸輪依次連接;本實用新型可迅速地完成握開度的調整,從而滿足不同手型的駕駛者舒適地掌握握柄的需要。
【IPC分類】B62L3/02, B62K23/06
【公開號】CN205131540
【申請號】CN201520796095
【發明人】湛玉娟, 李坤逢, 戴云飛, 羅銳北
【申請人】增城市奔馬實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