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瓷磚生產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瓷磚旋轉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人民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也不斷的提高,人們都會偏向于選擇使室內更加協調舒適的裝飾,而陶瓷磚作為室內裝飾裝修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已經得到了極為廣泛的使用,對于陶瓷磚品質的要求也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生產瓷磚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瓷磚生產工業技術的發展,瓷磚生產產業逐漸自動化、智能化,這對現有的瓷磚機械設備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瓷磚旋轉裝置都只實現了旋轉單一方向(角度)的功能;如需實現多方向旋轉,用現有的技術則會產生如下問題:第一塊瓷磚沒旋轉完成,第二塊瓷磚就已經進入旋轉裝置了,這就導致第二塊瓷磚旋轉的角度有偏差。倘若為解決該問題降低瓷磚流的密集度,則必然影響瓷磚的生產效率;若加快旋轉的速度,則可能產生瓷磚甩飛的危險,而這明顯是與瓷磚生產自動化的目的——提高效率、減少工傷事故所相悖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瓷磚旋轉裝置,可根據需求對瓷磚旋轉不同角度,而且與生產線銜接緊密,工作效率高。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瓷磚旋轉裝置,能夠提高瓷磚的旋轉精度,而且結構簡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瓷磚旋轉裝置,包括分流裝置、至少兩條流水線和旋轉裝置,
所述分流裝置包括第一傳送帶、支架和推桿,所述第一傳送帶設于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設有樞軸,所述推桿用于驅動第一傳送帶繞所述樞軸上下翻動或水平擺動;
至少兩條流水線上下正對設置或水平并行設置,所述第一傳送帶通過繞樞軸上下翻動或水平擺動能夠與不同的流水線對接;
所述旋轉裝置設于流水線上,其包括旋轉臺、旋轉電機、旋轉頭和頂升機構,所述旋轉電機和旋轉頭設于旋轉臺的上方,所述旋轉電機與旋轉頭連接,驅動旋轉頭旋轉;所述頂升機構設于旋轉臺底部,能夠驅動旋轉臺升降,使旋轉臺上的瓷磚與旋轉頭抵接,通過旋轉頭驅動瓷磚轉動預定角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還包括與所述流水線一一對應的第二傳送帶,它們的進料端與流水線的出料端一一對接,出料端統一與出料傳送帶連接,用于將不同流水線的瓷磚匯集到出料傳送帶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還包括設于第一傳送帶上的光電傳感器,其用于感知進入第一傳送帶的瓷磚位置;
以及控制器,其用于根據所述光電傳感器的反饋,控制所述推桿動作,將第一傳送帶上的瓷磚均勻分配到不同流水線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至少兩條流水線上下正對設置,所述第二傳送帶隨其對應的流水線向下傾斜設置,位于上方的第二傳送帶的出料端設于其下方的第二傳送帶上。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傳送帶兩端設有回轉輪,所述回轉輪設于支架上,所述樞軸水平設于支架的進料端處;所述推桿為氣動推桿,其設于第一傳送帶中央下方與支架連接,通過自身伸縮推動第一傳送帶繞樞軸上下翻動。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至少兩條流水線水平并行設置,所述回轉輪設于支架上,所述樞軸垂直設于的支架進料端處;所述推桿為氣動推桿,其設于第一傳送帶一側與支架連接,通過自身伸縮推動第一傳送帶繞樞軸前后擺動。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旋轉頭位于旋轉臺的正上方,當旋轉臺上升后,旋轉頭直接與瓷磚接觸,驅動瓷磚旋轉預定角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旋轉頭位于旋轉臺的邊沿的上方,當旋轉臺上升后,旋轉頭與旋轉臺接觸,通過驅動旋轉臺旋轉帶動瓷磚旋轉預定角度。
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不同流水線對瓷磚進行均勻分流,經過旋轉裝置旋轉后再匯合,使得瓷磚在之前的輸送帶上可以緊密排布,保證傳輸效率,巧妙抵消了瓷磚旋轉過程產生的傳輸停頓,與生產線銜接緊密。
本發明通過不同流水線對瓷磚進行均勻分流,能夠直接通過旋轉臺對瓷磚進行旋轉,能夠提高瓷磚的旋轉精度,而且結構簡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瓷磚旋轉裝置的第一、第二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瓷磚旋轉裝置的旋轉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瓷磚旋轉裝置的旋轉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瓷磚旋轉裝置的第一、第二實施例的工作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一種瓷磚旋轉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僅此聲明,本發明在文中出現或即將出現的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等方位用詞,僅以本發明的附圖為基準,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具體限定。
如圖1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瓷磚旋轉裝置,包括分流裝置1、至少兩條流水線(2a,2b)和旋轉裝置3,
所述分流裝置1包括第一傳送帶11、支架12和推桿13,所述第一傳送帶11設于支架12上,所述支架12上設有樞軸14,所述推桿13用于驅動第一傳送帶11繞所述樞軸14上下翻動或水平擺動;
至少兩條流水線(2a,2b)上下正對設置或水平并行設置,所述第一傳送帶11通過繞樞軸14上下翻動或水平擺動能夠與不同的流水線(2a,2b)對接;
所述旋轉裝置3設于流水線(2a,2b)上,其包括旋轉臺31、旋轉電機32、旋轉頭33和頂升機構34,所述旋轉電機32和旋轉頭33設于旋轉臺31的上方,所述旋轉電機32與旋轉頭33連接,驅動旋轉頭33旋轉;所述頂升機構34設于旋轉臺31底部,能夠驅動旋轉臺31升降,使旋轉臺31上的瓷磚與旋轉頭33抵接,通過旋轉頭33驅動瓷磚轉動預定角度。所述頂升機構34可以選用氣壓缸。
優選地,本發明還包括與所述流水線(2a,2b)一一對應的第二傳送帶(4a,4b),它們的進料端與流水線(2a,2b)的出料端一一對接,出料端統一與出料傳送帶連接,用于將不同流水線(2a,2b)的瓷磚匯集到出料傳送帶上。
優選地,本發明還包括設于第一傳送帶11上的光電傳感器(圖中未畫出),其用于感知進入第一傳送帶11的瓷磚位置;以及控制器(圖中未畫出),其用于根據所述光電傳感器的反饋,控制所述推桿13動作,將第一傳送帶11上的瓷磚均勻分配到不同流水線(2a,2b)上。
本發明通過不同流水線(2a,2b)對瓷磚進行均勻分流,經過旋轉裝置3旋轉后再匯合,使得瓷磚在之前的輸送帶上可以緊密排布,保證傳輸效率,巧妙抵消了瓷磚旋轉過程產生的傳輸停頓,與生產線銜接緊密。
本發明通過不同流水線(2a,2b)對瓷磚進行均勻分流,能夠直接通過旋轉臺31對瓷磚進行旋轉,能夠提高瓷磚的旋轉精度,而且精簡了結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更為具體的實施方式。在本實施例中,共有兩條流水線(2a,2b)上下正對設置,當然,根據實際需要,也可以按相同規格設置三條或以上的流水線。兩條所述第二傳送帶(4a,4b)隨其對應的流水線(2a,2b)向下傾斜設置,位于上方的第二傳送帶4a的出料端設于其下方的第二傳送帶4b上。當存在三條或以上的流水線時,對應的第二傳送帶從上往下依次堆疊。
其中,所述第一傳送帶11兩端設有回轉輪15,所述回轉輪15設于支架12上,所述樞軸14水平設于支架12的進料端處;所述推桿13為氣動推桿,其設于第一傳送帶11中央下方與支架12連接,通過自身伸縮推動第一傳送帶11繞樞軸14上下翻動。
結合圖2,作為本發明旋轉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旋轉頭33位于旋轉臺31的正上方,當旋轉臺31上升后,旋轉頭33直接與瓷磚接觸,驅動瓷磚旋轉預定角度。在瓷磚旋轉過程中,旋轉頭33始終壓緊瓷磚表面,有利于瓷磚穩定而精確地旋轉預定角度。
結合圖3,作為本發明旋轉裝置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旋轉頭33位于旋轉臺31的邊沿的上方,當旋轉臺31上升后,旋轉頭33與旋轉臺31接觸,通過驅動旋轉臺31旋轉帶動瓷磚旋轉預定角度。在瓷磚旋轉過程中,瓷磚只與旋轉臺31接觸,而旋轉頭33的位置固定,無需考慮瓷磚的厚度,結構更為簡單。但是由于瓷磚只靠自身重力產生的摩擦力固定,旋轉臺31的最高旋轉速度比上一實施方式低。
結合圖4,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是:第一瓷磚從前一工序的流水線進入分流裝置1,氣動推桿13的氣閥關閉,第一傳送帶11恢復水平,第一瓷磚進入下層流水線(2a,2b),由旋轉裝置3進行旋轉,旋轉完畢后繼續往后輸送;第二瓷磚進入分流裝置1,氣動推桿13的氣閥打開,傳送帶向上傾斜,第二瓷磚進入上層流水線(2a,2b),由旋轉裝置3進行旋轉,旋轉完畢后與下層流水線(2a,2b)匯流;后續瓷磚如上所述進行處理,處理前后瓷磚間隔不變。整套裝置采用上下分層結構,解決了旋轉過程瓷磚因旋轉而停止輸送可能帶來的撞磚問題。
結合圖5,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瓷磚旋轉裝置3,與第二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至少兩條流水線(2a,2b)水平并行設置,所述回轉輪15設于支架12上,所述樞軸14垂直設于的支架12進料端處;所述推桿13為氣動推桿13,其設于第一傳送帶11一側與支架12連接,通過自身伸縮推動第一傳送帶11繞樞軸14前后擺動。
本實施例采用水平排布流水線(2a,2b)的方式,相對于第二實施例,其占用面積更多,但是便于維護,也更利于流水線(2a,2b)的拓展。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