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飼料包裝袋的縫包用下料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72724閱讀:1078來源:國知局
一種飼料包裝袋的縫包用下料輸送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飼料包裝及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飼料包裝袋的縫包用下料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飼料在加工結束后,需要灌裝進入包裝袋后利用縫包機包裝封口后再輸送。

縫包機是為塑料編織袋、紙塑復合袋等袋口用線縫合而制的設備,主要完成袋或編織物的拼接、縫口等工作,其工藝特點是縫合后密封性好。

現有技術的縫包機一般配合輸送帶使用,灌裝結束的飼料包裝袋,在站立狀態下經過縫包機然后進行封口;包裝結束后,飼料包裝袋仍以站立狀態輸送,在進行下料時,其需要通過放倒裝置被放倒后,進行下料。

在實際生產中,往往需要至少兩組灌裝設備同步進行工作,每組灌裝設備均需要對應一個縫包機;但是現有技術中,每個縫包機對應的輸送帶均分別進行下料,輸送帶占用了較大的廠房空間,空間利用不合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飼料包裝袋的縫包用下料輸送裝置,可以提高輸送帶所利用空間的合理性。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飼料包裝袋的縫包用下料輸送裝置,包括機架以及架設在機架上的輸送帶,輸送帶上設置有位于縫包機下游的擋袋組件,所述輸送帶包括傳送帶一、與傳送帶一完全相同的傳送帶二、與傳送帶二首尾相連的傳送帶三以及位于傳送帶一以及傳送帶三之間的中轉帶,中轉帶的傳送方向垂直于傳送帶一的傳送方向,傳送帶一與傳送帶二均對應有一個縫包機;中轉帶的速度大于傳送帶一的速度,同時小于傳送帶三的速度;中轉帶的兩端插接有弧形的轉向板,機架上滑動連接有位于轉向板的兩側并與轉向板抵接的定位框,機架上螺紋連接有與定位框抵接的定位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傳送帶一上縫包結束的飼料包裝袋,從傳送帶一上轉移至中轉帶上,然后再從中轉帶上轉移到傳送帶三上進行下料,同時,位于傳送帶二上的飼料包裝袋縫包結束后直接輸送至傳送帶三上進行下料,將中轉帶設置在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三之間,有效利用了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之間的空間位置,合理利用了空間;同時,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上的飼料包裝袋均從傳送帶三進行下料,有效利用了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之間的傳送間隔,將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上的飼料包裝袋的下料時間合理分配,提高了工作效率;飼料包裝袋的轉向過程如下:傳送帶一上的飼料包裝袋被擋袋組件從站立狀態被放倒后以平躺的形態移動,移動至一部分與中轉帶接觸時,與弧形板接觸,同時中轉帶的速度大于傳送帶一的速度,則傳送帶一上的飼料包裝袋可以順勢從傳送帶一上轉移至中轉帶上,并同時轉動至與中轉帶的傳送方向一致,飼料包裝袋從中轉帶轉移至傳送帶三上的原理同上;轉向板插接在機架上,并配合定位框以及定位桿固定住,實現了轉向板的固定,此外,由于轉向板會不斷受到撞擊,長時間使用后彎曲和磨損,可以解除定位框和定位桿對轉向板的限制將其拆卸下來進行更換。

較佳的,定位桿包括與機架螺紋連接的螺桿以及與定位框抵接的光桿,定位框夾持于轉向板以及光桿的圓周壁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定位框滑動至與轉向板抵接后,旋轉定位桿使其向靠近定位框的一側移動,直至光桿的圓周壁與定位框抵接,有效地將定位框限制在了所需的位置。

較佳的,定位框上開設有與光桿桿相適配的定位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定位框與定位孔相適配,即光桿伸入定位孔中,增大了光桿與定位框的接觸面積,提高了定位螺栓對定位框定位的穩定性。

較佳的,定位框上形成有滑塊,轉向板上開設有與滑塊適配的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槽與滑塊相配合,對定位框滑動至轉向板一側起到引導作用,同時,滑塊滑入滑槽以后,增大了定位框與轉向板的接觸面積,進一步提高了定位框對轉向板的定位效果。

較佳的,滑槽靠近定位框的一端開設有引導弧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引導弧面的開設,可以在定位框上的滑塊滑向滑槽時,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保證定位框與轉向板抵接效果的同時,便于定位框滑動至完全與轉向板抵接。

較佳的,機架上設有與轉向板抵接的加強板,加強板的底部通過與機架螺紋連接的調節螺栓固定,調節螺栓上螺紋連接有加固螺母,機架上開設有與調節螺栓適配的調節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轉向板受到撞擊時,由于加強板與轉向板抵接,則加強板可以對轉向板起到一定的支撐和保護作用;在拆裝轉向板時,可以將加固螺母以及調節螺栓從機架上拆卸下來,將加強板滑動至遠離轉向板即可,不會對轉向板的拆裝造成阻礙。

較佳的,轉向板包括板體一以及與由上至下插入板體一一側的板體二,板體一上開設有燕尾槽,板體一為直板,板體二包括弧形板部以及與弧形板部相切的直板部,直板部上形成有與燕尾槽相適配的燕尾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燕尾槽與燕尾塊的配合,不但可以實現板體一與轉板固定在一起,還可以避免二者固定在一定后向相互遠離的一側一定,提高了二者連接的穩定性;這樣當板體一或者板體二需要更換時,只更換損壞的部分即可;便于轉向板的拆裝和更換。

較佳的,擋袋組件包括焊接在機架上的支撐架以及焊接在支撐架上的擋桿,擋桿為圓柱形,擋桿分別位于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的上方并且橫跨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縫包結束的飼料包裝袋,遇到擋桿時,其上部在擋桿的阻擋作用下產生傾倒的趨勢,同時,其底部在傳送帶一或者傳送帶二的帶動下移動,這樣飼料包裝袋即可順勢完成傾倒的過程;擋桿為圓柱形可以提高飼料包裝袋與擋桿之間接觸的順暢性,便于飼料包裝袋傾倒。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輸送帶設置為傳送帶一、傳送帶二、傳送帶三以及中轉帶,合理利用了空間的同時,還提高了工作效率;轉向板的設置實現了飼料包裝袋在傳送帶一和中轉帶之間以及中轉帶和傳送帶三之間的轉移以及轉向,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合理利用空間提供了保障;轉向板插接在機架上,并通過定位框進行將轉向板固定,再配合加強板,便于轉向板的拆裝。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飼料包裝袋的縫包用下料輸送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體現定位框與機架連接關系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圖3中B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體現定位框與轉向板分離狀態的狀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C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中,1、機架;11、架體;12、支撐板;13、加強板;131、抵接塊;14、擋袋組件;141、支撐架;142、擋桿;15、調節槽;16、調節螺栓;17、插槽;2、輸送帶;21、傳送帶一;211、電機;22、傳送帶二;23、傳送帶三;24、中轉帶;3、定位框;31、滑塊;32、滑移塊;33、插孔;4、縫包機;5、轉向板;51、板體一;511、燕尾槽;512、卡塊;513、滑槽;5131、引導弧面;52、板體二;521、直板部;5211、燕尾塊;522、弧形板部;6、定位桿;61、螺桿;62、光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一種飼料包裝袋的縫包用下料輸送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機架1以及水平設置在機架1上的輸送帶2,輸送帶2由電機211驅動;其中輸送帶2設置在縫包機4機頭的下方,經過縫包機4縫包結束后的飼料包裝袋,在輸送帶2的輸送下繼續站立移動,為此機架1上設置有使飼料包裝袋傾倒的擋袋組件14;飼料包裝袋被放倒后繼續被輸送直至出料。

輸送帶2包括傳送帶一21、與傳送帶一21完全相同的傳送帶二22、與傳送帶二22首尾相連的傳送帶三23以及位于傳送帶一21以及傳送帶三23之間的中轉帶24,傳送帶一21與傳送帶二22均對應有一組擋袋組件14;中轉帶24的速度大于傳送帶一21的速度,同時小于傳送帶三23的速度;結合圖3,中轉帶24的兩端均插接有弧形的轉向板5,轉向板5的底部形成有卡塊512,機架1上開設有與卡塊512相適配的插槽17;傳送帶一21以及傳送帶二22均對應有一個縫包機4和一組擋袋組件14。

擋袋組件14包括焊接在機架1上的支撐架141以及焊接在支撐架141上的擋桿142,與傳送帶一21相對應的擋桿142位于傳送帶一21上方并且橫跨傳送帶一21;與傳送帶二22相對應的擋桿142位于傳送帶上方并且橫跨傳送帶二22;擋桿142為圓柱形。

轉向板5包括板體一51以及與由上至下插入板體一51一側的板體二552,板體一51為直板,板體二552包括弧形板部522以及與弧形板部522相切的直板部521;板體一51上開設有燕尾槽511,直板部521上形成有與燕尾槽511相適配的燕尾塊5211。

為固定轉向板5,在機架1上滑動連接有分別于弧形板部522以及板體一51外側相抵接的定位框3,結合圖4至圖6,定位框3的底部形成有燕尾形的滑移塊32,架體11上開設有與滑移塊32適配的滑移槽;定位框3上形成有滑塊31,弧形板部522以及板體一51上均開設有與滑塊31適配的滑槽513,為了便于定位框3滑動至與轉向板5抵接,滑槽513靠近定位框3的一端開設有引導弧面5131。

機架1包括架體11以及螺栓連接在架體11上的支撐板12,為了在調整完定位框3后將其固定,在架體11上螺紋連接有與定位框3抵接的定位桿6,定位桿6包括與機架1螺紋連接的螺桿61以及與定位框3抵接的光桿62,定位框3上開設有與光桿62相適配的定位孔;光桿62深入定位孔內以后,對于轉向板5的一側,定位框3夾持于板體一51以及光桿62的圓周壁之間;另一側,定位框3夾持于弧形板部522以及相對應的光桿62之間(抵接狀態可參考圖2)。

為了對轉向板5起到支撐和保護作用,在機架1上設有與轉向板5抵接的加強板13,加強板13靠近轉向板5的一側形成有燕尾形的抵接塊131,以增加加強效果;加強板13的底部通過與機架1螺紋連接的調節螺栓16固定,調節螺栓16上螺紋連接有加固螺母,機架1上開設有與調節螺栓16適配并供調節螺栓16移動的調節槽15。

工作時,傳送帶一21上完成縫包的飼料包裝袋,繼續站立行動,行動至擋桿142處后,其上部受到擋桿142的阻擋具有傾倒的趨勢,轉筒隨之轉動;同時其下部在傳送帶一21的輸送下繼續移動,則整個飼料包裝袋順勢傾倒;傾倒的飼料包裝袋輸送至與轉向板5接觸,同時其一部分位于傳送帶一21上,另一部分位于中轉帶24上,則由于轉向板5呈弧形,并且中轉帶24的速度大于傳送帶一21的速度,則飼料包裝袋順勢完成轉彎,整個飼料包裝袋完全轉移至中轉帶24上,繼續輸送,直至其與傳送帶三23接觸并在轉向板5的作用下轉移至傳送帶三23上輸送離開,飼料包裝袋從中轉帶24轉移至傳送帶三23上的原理同上。

而傳送帶二22上的飼料包裝袋,傾倒后直接傳送至傳送帶三23上輸送離開即可,實現了兩個工位同步包裝,利用了傳送帶一21和傳送帶二22下料的間隔,兩個輸送帶2上縫包結束的飼料包裝袋均匯集到傳送帶三23上進行統一下料,并且相互之間不產生影響,配合緊湊,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