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下料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化工石油煉制配料用下料裝置。
背景技術:
化工,即化學工業,普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現代生活中,幾乎隨時隨地都離不開化工產品,從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到文化藝術、娛樂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產品為之服務。
化工石油煉制時需要進行加料,目前的加料通常是人工進行加料,因設備較高,加料難度高、存在一定危險性,而且加料頻繁、效率低下,因此急需研發一種機加料難度小、加料時能保證人員安全、效率高的化工石油煉制配料用下料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為了克服下前的加料通常是人工進行加料,因設備較高,加料難度高、存在一定危險性,而且加料頻繁、效率低下的缺點,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加料難度小、加料時能保證人員安全、效率高的化工石油煉制配料用下料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化工石油煉制配料用下料裝置,包括有底座、殼體、第一軸承座、第一轉軸、旋轉裝置、7形架、第二軸承座、第二轉軸、升降桿、升降裝置、運料箱、蓋板、下料裝置和支桿,底座頂部中間設有殼體,殼體內側偏左位置的底部設有第一軸承座,第一軸承座的軸承上安裝有第一轉軸,殼體內側中間設有用于驅動第一轉軸的旋轉裝置,底座的偏右位置的頂部設有7形架,7形架的內側頂部中間設有第二軸承座,第二軸承座的軸承上安裝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之間連接有升降桿,升降桿左側安裝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的移動部件上連接有運料箱,運料箱的頂部設有蓋板,運料箱的左側下部開有下料孔,運料箱底部安裝有下料裝置,7形架的左端底部豎直連接有支桿。
優選地,旋轉裝置包括有第一電機、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和平皮帶,殼體內側偏右位置底部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第一皮帶輪,第一轉軸上安裝有第二皮帶輪,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之間連接有平皮帶。
優選地,升降裝置包括有滑軌、滑塊、第四軸承座、第二電機、絲桿和螺母,升降桿的左側設有滑軌,滑軌上滑動式地設有滑塊,升降桿的左側的上下兩側均安裝有第四軸承座,下方第四軸承座的下方設有第二電機,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之間安裝有絲桿,絲桿上設有螺母,螺母左端與運料箱連接,絲桿的底端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優選地,下料裝置包括有第三轉軸、第一連接桿、圓形擋板、撥桿、固定塊、彈簧和l形桿,第三轉軸安裝在運料箱的底部,第三轉軸上設有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的左端設有能夠擋住下料孔的圓形擋板,圓形擋板的左端連接有撥桿,第一連接桿后側的運料箱上連接有固定塊,固定塊與第一連接桿中部之間連接有彈簧,支桿的下部右側連接有l形桿。
優選地,還包括有第二連接桿和漏斗,支桿的右側底部設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的右端安裝有漏斗,漏斗位于下料孔的正下方。
優選地,還包括有打板和按鈕,第一連接桿的右端連接有打板,打板后側的運料箱上安裝有按鈕,按鈕與第一電機有線路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有第三電機、第三軸承座、攪拌桿和攪拌葉片,運料箱的底部中間嵌入式地安裝有第三軸承座,運料箱的底部安裝有第三電機,第三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攪拌桿,攪拌桿通過過盈連接的方式與第三軸承座的軸承連接,攪拌桿上設有攪拌葉片。
工作原理:化工石油煉制配料時,需要進行下料,初始時,運料箱位于殼體上方,并且運料箱底部與殼體頂部接觸,打開蓋板將配料倒入運料箱內,然后將蓋板蓋上,啟動升降裝置將運料箱升起至升降桿上端,然后關閉升降裝置,再啟動旋轉裝置將運料箱旋轉至升降桿左側,在運料箱旋轉過程中,下料裝置將被打開,下料孔不被堵住,此時關閉旋轉裝置。運料箱內的配料通過下料孔流出,如此就能實現下料。
因為旋轉裝置包括有第一電機、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和平皮帶,殼體內側偏右位置底部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第一皮帶輪,第一轉軸上安裝有第二皮帶輪,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之間連接有平皮帶。啟動第一電機旋轉,帶動第一皮帶輪旋轉,經平皮帶帶動第二皮帶輪旋轉,進而帶動第一轉軸旋轉,然后帶動升降桿旋轉,從而帶動升降桿和運料箱旋轉。
因為升降裝置包括有滑軌、滑塊、第四軸承座、第二電機、絲桿和螺母,升降桿的左側設有滑軌,滑軌上滑動式地設有滑塊,升降桿的左側的上下兩側均安裝有第四軸承座,下方第四軸承座的下方設有第二電機,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之間安裝有絲桿,絲桿上設有螺母,螺母左端與運料箱連接,絲桿的底端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啟動第二電機旋轉,絲桿隨之轉動,驅動螺母移動,第二電機順時針轉動時,螺母向上移動,第二電機逆時針轉動時,螺母向下移動,因為運料箱與螺母連接,所以螺母上下移動能夠帶動運料箱上下移動。從而實現升降功能。
因為下料裝置包括有第三轉軸、第一連接桿、圓形擋板、撥桿、固定塊、彈簧和l形桿,第三轉軸安裝在運料箱的底部,第三轉軸上設有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的左端設有能夠擋住下料孔的圓形擋板,圓形擋板的左端連接有撥桿,第一連接桿后側的運料箱上連接有固定塊,固定塊與第一連接桿中部之間連接有彈簧,支桿的下部右側連接有l形桿。旋轉裝置轉動帶動運料箱旋轉時,通過運料箱帶動第三轉軸旋轉,進而帶動下料裝置工作,第一電機順時針旋轉時,撥桿會打到l形桿,第一連接桿繞第三轉軸轉動,圓形擋板隨之轉動從下料孔處移開,運料箱內的配料就會通過下料孔流出,下料孔完全不被圓形擋板擋住時,關閉第一電機,待配料流出合適的量時,啟動第二電機逆時針轉動,在彈簧的作用下使圓形擋板復位,圓形擋板復位后擋住下料孔。
因為還包括有第二連接桿和漏斗,支桿的右側底部設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的右端安裝有漏斗,漏斗位于下料孔的正下方。運料箱流出來的配料經漏斗漏出的料更均勻,防止濺出和浪費。
因為還包括有打板和按鈕,第一連接桿的右端連接有打板,打板后側的運料箱上安裝有按鈕,按鈕與第一電機有線路連接。當第一連接桿繞第三轉軸轉動時,打板隨之轉動并碰到按鈕,此時即可關閉第一電機。如此就能是圓形擋板完全移開下料孔時達到自動關閉第一電機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有第三電機、第三軸承座、攪拌桿和攪拌葉片,運料箱的底部中間嵌入式地安裝有第三軸承座,運料箱的底部安裝有第三電機,第三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攪拌桿,攪拌桿通過過盈連接的方式與第三軸承座的軸承連接,攪拌桿上設有攪拌葉片。放入配料時,啟動第三電機旋轉,帶動攪拌桿與攪拌葉片進行攪拌,使配料攪拌均勻。
(3)有益效果
本發明達到了操作簡單、省時省力、安全性高的效果。本裝置采用人孔控制,半自動化旋轉下料,攪拌進行配料,實用性強,安全性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旋轉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升降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下料裝置第一種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下料裝置第二種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攪拌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座,2-殼體,3-第一軸承座,4-第一轉軸,5-旋轉裝置,51-第一電機,52-第一皮帶輪,53-第二皮帶輪,54-平皮帶,6-7形架,7-第二軸承座,8-第二轉軸,9-升降桿,10-升降裝置,101-滑軌,102-滑塊,103-第四軸承座,104-第二電機,105-絲桿,106-螺母,11-運料箱,12-蓋板,13-下料孔,14-下料裝置,141-第三轉軸,142-第一連接桿,143-圓形擋板,144-撥桿,145-固定塊,146-彈簧,147-l形桿,15-支桿,16-第二連接桿,17-漏斗,18-打板,19-按鈕,20-攪拌裝置,201-第三電機,202-第三軸承座,203-攪拌桿,204-攪拌葉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化工石油煉制配料用下料裝置,如圖1-7所示,包括有底座1、殼體2、第一軸承座3、第一轉軸4、旋轉裝置5、7形架6、第二軸承座7、第二轉軸8、升降桿9、升降裝置10、運料箱11、蓋板12、下料裝置14和支桿15,底座1頂部中間設有殼體2,殼體2內側偏左位置的底部設有第一軸承座3,第一軸承座3的軸承上安裝有第一轉軸4,殼體2內側中間設有用于驅動第一轉軸4的旋轉裝置5,底座1的偏右位置的頂部設有7形架6,7形架6的內側頂部中間設有第二軸承座7,第二軸承座7的軸承上安裝有第二轉軸8,第二轉軸8與第一轉軸4之間連接有升降桿9,升降桿9左側安裝有升降裝置10,升降裝置10的移動部件上連接有運料箱11,運料箱11的頂部設有蓋板12,運料箱11的左側下部開有下料孔13,運料箱11底部安裝有下料裝置14,7形架6的左端底部豎直連接有支桿15。
旋轉裝置5包括有第一電機51、第一皮帶輪52、第二皮帶輪53和平皮帶54,殼體2內側偏右位置底部設有第一電機51,第一電機51的輸出軸上安裝有第一皮帶輪52,第一轉軸4上安裝有第二皮帶輪53,第一皮帶輪52與第二皮帶輪53之間連接有平皮帶54。
升降裝置10包括有滑軌101、滑塊102、第四軸承座103、第二電機104、絲桿105和螺母106,升降桿9的左側設有滑軌101,滑軌101上滑動式地設有滑塊102,升降桿9的左側的上下兩側均安裝有第四軸承座103,下方第四軸承座103的下方設有第二電機104,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103之間安裝有絲桿105,絲桿105上設有螺母106,螺母106左端與運料箱11連接,絲桿105的底端與第二電機104的輸出軸連接。
下料裝置14包括有第三轉軸141、第一連接桿142、圓形擋板143、撥桿144、固定塊145、彈簧146和l形桿147,第三轉軸141安裝在運料箱11的底部,第三轉軸141上設有第一連接桿142,第一連接桿142的左端設有能夠擋住下料孔13的圓形擋板143,圓形擋板143的左端連接有撥桿144,第一連接桿142后側的運料箱11上連接有固定塊145,固定塊145與第一連接桿142中部之間連接有彈簧146,支桿15的下部右側連接有l形桿147。
還包括有第二連接桿16和漏斗17,支桿15的右側底部設有第二連接桿16,第二連接桿16的右端安裝有漏斗17,漏斗17位于下料孔13的正下方。
還包括有打板18和按鈕19,第一連接桿142的右端連接有打板18,打板18后側的運料箱11上安裝有按鈕19,按鈕19與第一電機51有線路連接。
還包括有攪拌裝置20,攪拌裝置20包括有第三電機201、第三軸承座202、攪拌桿203和攪拌葉片204,運料箱11的底部中間嵌入式地安裝有第三軸承座202,運料箱11的底部安裝有第三電機201,第三電機201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攪拌桿203,攪拌桿203通過過盈連接的方式與第三軸承座202的軸承連接,攪拌桿203上設有攪拌葉片204。
工作原理:化工石油煉制配料時,需要進行下料,初始時,運料箱11位于殼體2上方,并且運料箱11底部與殼體2頂部接觸,打開蓋板12將配料倒入運料箱11內,然后將蓋板12蓋上,啟動升降裝置10將運料箱11升起至升降桿9上端,然后關閉升降裝置10,再啟動旋轉裝置5將運料箱11旋轉至升降桿9左側,在運料箱11旋轉過程中,下料裝置14將被打開,下料孔13不被堵住,此時關閉旋轉裝置5。運料箱11內的配料通過下料孔13流出,如此就能實現下料。
因為旋轉裝置5包括有第一電機51、第一皮帶輪52、第二皮帶輪53和平皮帶54,殼體2內側偏右位置底部設有第一電機51,第一電機51的輸出軸上安裝有第一皮帶輪52,第一轉軸4上安裝有第二皮帶輪53,第一皮帶輪52與第二皮帶輪53之間連接有平皮帶54。啟動第一電機51旋轉,帶動第一皮帶輪52旋轉,經平皮帶54帶動第二皮帶輪53旋轉,進而帶動第一轉軸4旋轉,然后帶動升降桿9旋轉,從而帶動升降桿9和運料箱11旋轉。
因為升降裝置10包括有滑軌101、滑塊102、第四軸承座103、第二電機104、絲桿105和螺母106,升降桿9的左側設有滑軌101,滑軌101上滑動式地設有滑塊102,升降桿9的左側的上下兩側均安裝有第四軸承座103,下方第四軸承座103的下方設有第二電機104,上下兩個第四軸承座103之間安裝有絲桿105,絲桿105上設有螺母106,螺母106左端與運料箱11連接,絲桿105的底端與第二電機104的輸出軸連接。啟動第二電機104旋轉,絲桿105隨之轉動,驅動螺母106移動,第二電機104順時針轉動時,螺母106向上移動,第二電機104逆時針轉動時,螺母106向下移動,因為運料箱11與螺母106連接,所以螺母106上下移動能夠帶動運料箱11上下移動。從而實現升降功能。
因為下料裝置14包括有第三轉軸141、第一連接桿142、圓形擋板143、撥桿144、固定塊145、彈簧146和l形桿147,第三轉軸141安裝在運料箱11的底部,第三轉軸141上設有第一連接桿142,第一連接桿142的左端設有能夠擋住下料孔13的圓形擋板143,圓形擋板143的左端連接有撥桿144,第一連接桿142后側的運料箱11上連接有固定塊145,固定塊145與第一連接桿142中部之間連接有彈簧146,支桿15的下部右側連接有l形桿147。旋轉裝置5轉動帶動運料箱11旋轉時,通過運料箱11帶動第三轉軸141旋轉,進而帶動下料裝置14工作,第一電機51順時針旋轉時,撥桿144會打到l形桿147,第一連接桿142繞第三轉軸141轉動,圓形擋板143隨之轉動從下料孔13處移開,運料箱11內的配料就會通過下料孔13流出,下料孔13完全不被圓形擋板143擋住時,關閉第一電機51,待配料流出合適的量時,啟動第二電機104逆時針轉動,在彈簧146的作用下使圓形擋板143復位,圓形擋板143復位后擋住下料孔13。
因為還包括有第二連接桿16和漏斗17,支桿15的右側底部設有第二連接桿16,第二連接桿16的右端安裝有漏斗17,漏斗17位于下料孔13的正下方。運料箱11流出來的配料經漏斗17漏出的料更均勻,防止濺出和浪費。
因為還包括有打板18和按鈕19,第一連接桿142的右端連接有打板18,打板18后側的運料箱11上安裝有按鈕19,按鈕19與第一電機51有線路連接。當第一連接桿142繞第三轉軸141轉動時,打板18隨之轉動并碰到按鈕19,此時即可關閉第一電機51。如此就能是圓形擋板143完全移開下料孔13時達到自動關閉第一電機51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攪拌裝置20,攪拌裝置20包括有第三電機201、第三軸承座202、攪拌桿203和攪拌葉片204,運料箱11的底部中間嵌入式地安裝有第三軸承座202,運料箱11的底部安裝有第三電機201,第三電機201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攪拌桿203,攪拌桿203通過過盈連接的方式與第三軸承座202的軸承連接,攪拌桿203上設有攪拌葉片204。放入配料時,啟動第三電機201旋轉,帶動攪拌桿203與攪拌葉片204進行攪拌,使配料攪拌均勻。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