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食品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包裝機,尤其是一種食用菌食品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保健功能突出,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我國食用菌的產銷量巨大,以規模化方式生產,可提高食用菌的生產效率、產量以及經濟收入。目前,對于食用菌的包裝還是以人工包裝為主,因為絕大部分食用菌屬于干貨,均是散稱或者袋包裝來進行銷售,但是干貨食用菌在使用前需將其用水來進行浸泡,使其軟化,這樣食用菌多糖流失的少,食用起來更具營養,味道更加鮮美,但是浸泡需要等待20-30分鐘,時間過久,且干貨然后受潮,受潮之后就容易使得表面產生霉菌,也就是表面產生展青霉素,這種毒素對人體有較強的危害,食用后將留后患,對身體造成傷害;市場賣的一次性均是袋裝為主,但是袋裝有局限性,而且在將食用菌放入至包裝袋的同時包裝袋內容易混雜空氣,這樣導致收集裝箱時占用的空間大,運輸成本也高,同時也會讓消費者感覺到該產品不具價廉物美,拒絕二次消費。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更加合理,使用方便的食用菌食品生產線,解決了傳統包裝費時、不衛生以及包裝不合理,同時也解決了食用菌易受潮發霉及食用過程中需要較長的浸泡時間,代替了人工包裝,提高了加工效率,節約了成本,方便快捷,節約時間。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這種食用菌食品生產線,包括架體,架體上設有活動軌道,該活動軌道左端和右端安裝有輸送軸,輸送軸上安裝有鏈輪,鏈輪上連接有與鏈輪相嗤合的鏈條,鏈條上設有跟隨鏈條移動且間隔分布的置杯板,置杯板內開有供杯體放置的放置槽;架體右側起點端設有用于將杯體送至放置槽內的落杯裝置,落杯裝置左側設有往杯體內裝料的裝料裝置,裝料裝置左側設有往杯體內注入液體的注液裝置,注液裝置左側設有封閉杯體端口處的封膜裝置。這樣,該結構先通過落杯裝置將杯體投入至放置槽內,而且置杯板經活動軌道的運行而移動,并依次進行下料、注液及封膜,一步到位,方便快捷,鏈條傳送運行平穩,對應用環境的要求不高,而且耐高溫、耐載,而且非常適用于低速運行。
[0005]落杯裝置包括托架及與托架配合使用的安裝架,安裝架固定于架體上,安裝架底面設有固定片,固定片上安裝有驅動托架前后位移的第一氣缸;托架內壁上設有一組左右分布的托片,托片前側設有與托片形成高度差的分離塊,分離塊設有與托片呈斜度且用于分離杯體的斜面;安裝架上設有一組限制杯體位置的限位桿,限位桿上安裝有將其固定在安裝架上端面的連接塊。這樣,該結構利用托片與分離塊的高度差來實現杯體下落,在第一氣缸驅動托架向前運行時,杯子被限位桿限位,保持在原處,托架向前運行時杯體脫離托片,且通過托片與分離塊之間的高度差實現掉落,但是杯體是由多個杯體相疊加而成,在最底下的杯體脫離托片的同時,上一個杯體會通過斜面擱置在分離塊上,形成連續分離杯體且將其送入至置杯板內,免去了人工操作時單個依次添加杯體的繁瑣步驟,方便快捷,簡單有效。
[0006]裝料裝置包括箱體和用于支撐箱體的托箱架,托箱架插置于架體內,箱體外端側壁上設有第二氣缸,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置于箱體內的料斗,料斗滑動連接在箱體內;箱體底部設有向下延伸的定量桶,定量桶內開有用于引導料斗內物料的下料孔,下料孔與箱體連通;定量桶上設有定量層,定量層內設有用于與定量層配合使用的隔板;箱體側部設有置于架體上的輔助架,輔助架上設有第三氣缸,第三氣缸的活塞桿固定于隔板上。這樣,該結構在實現下料時,料斗將置于本身的食用菌通過定量桶送至杯體內,而且當料斗內的食用菌送入定量桶內時,隔板是置于定量桶的定量層的,如此的設置是根據杯體的容積大小來決定的,食用菌在進入杯體內時,不會出現因過滿而溢出的情況,與此同時,當隔板脫離定量層時,料斗也通過第二氣缸離開下料口上方,防止料斗內食用菌繼續落入定量桶內,方便快捷,高效而又不浪費。
[0007]注液裝置包括裝液容器和用于固定裝液容器的固定架,裝液容器底部設有一組引液管,引液管上設有控制閥;固定架包括設置在裝液容器左右兩端的安裝片及用于支撐安裝片安裝桿,安裝桿插置于架體內。這樣,該結構在實現注液時,利用控制閥來對引液管進行開關把控,保證液體在注入杯體內,與食用菌相結合不出現溢出杯體外,方便快捷。
[0008]封膜裝置包括用于輸送貼膜的輸送裝置和實現貼膜的按壓裝置,輸送裝置包括用于供貼膜纏繞的圓筒及用于實現導向的導向軸,導向軸兩側設有一組置于架體左右兩端的基座,基座內側連接有固定塊,導向軸置于固定塊內;按壓裝置上方設有控制箱,控制箱底部設有一組柱狀體,柱狀體內開有行程槽;按壓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方設有固定于第一固定板的第一行程桿,第一行程桿活動連接于行程槽內;第一固定板下方設有按壓塊,按壓塊上設有一組活動連接于第一固定板內的第一活動桿,第一活動桿外設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置于第一固定板與按壓塊之間;按壓裝置側部設有第四氣缸,第四氣缸活塞桿連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底部設有用于實現貼膜呈緊繃狀態的插頭;控制箱末端設有用于實現貼膜固定于杯體表面且實現分離的割膜裝置,該割膜裝置包括上板、中板及下板,上板設有滑動連接于行程槽內的第二行程桿,第二活動桿底端固定有帽頭,中板兩側設有供帽頭頂壓實現下壓的頂尖,下板兩側開有供頂尖穿過的槽體;上板、中板及下板之間均設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二活動桿,中板與下板之間的第二活動桿外設有第二彈簧;下板底部設有一組向下凸出的弧形切割部;控制箱設有一組將控制箱固定在架體上的支撐柱,支撐柱左右分布在架體兩端。這樣,該結構在實現將貼膜封于杯口時,貼膜纏繞在圓筒上,并與導向軸配合使用實現貼膜做循環運動,與此同時,按壓裝置實現將貼膜壓至杯體杯口處,并實現貼合,在下壓中,壓塊與第一固定板之間呈活動配合,為了增加下壓力,故在兩者之間添加第二彈簧,為了使得貼膜更加到位,故通過插頭使得貼膜呈緊繃狀態,保證貼膜效果;為了使得加工更加到位,在完成貼膜的同時還需要將多余部分取出,故在封膜裝置末端設置有割膜裝置,通過與杯口外徑一致的弧形切割部分來實現將周邊多余的貼膜與之分離,頂尖可起到定位作用,幫助切割,方便快捷。
[0009]進一步完善,安裝架通過螺栓固定于架體上。這樣,該結構使得安裝更加穩固,抗振能力強。
[0010]進一步完善,定量層間隔分布在定量桶上。這樣,該結構增加了定量的多重選擇,根據杯體的大小來選擇。
[0011]進一步完善,裝料裝置上設有與第二氣缸、第三氣缸配合使用的緩沖器。這樣,該結構使得在運行過程中更加平穩。
[0012]進一步完善,架體旁設有用于輸送食用菌的送料裝置,送料裝置左側設有用于處理食用菌的沖洗部和毛刷部,送料裝置包括送料軌道及用于引料的下料道,下料置于料斗上方。這樣,該結構方便食用菌的運送,免去了人工送料,提高了裝料效率,而且對食用菌進行清潔處理,使其進入杯體內時呈無菌狀態,更加的衛生、健康。
[0013]進一步完善,引液管與架體之間設有穩固架,穩固架兩側設有向下延伸的擋壁。這樣,該結構不僅增加引液管使用穩定性,擋壁不僅可以起到加強筋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防止液體濺射出來,一舉兩得,方便有效。
[0014]進一步完善,按壓裝置為實現熱壓的電熱壓裝置。這樣,該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使得貼膜與杯體的貼合度更高、更緊密,不易出現破漏。
[0015]進一步完善,導向軸前端設有輔助導向軸使用的輔助軸。這樣,該結構使得貼膜繞至兩軸內時呈S狀,增加貼膜的運行中的緊繃度,避免因過松而導致使用效果差。
[0016]進一步完善,置杯板下方設有托杯器,托杯器包括托板及置于托板上的托座,所述架體上設有第五氣缸,第五氣缸的活塞桿固定于托板兩側;所述托座與放置孔同一中心。這樣,該結構將完成一系列工序的杯體從置杯裝置內托高且脫離放置槽,便于進行下一步工序。
[0017]進一步完善,控制箱底部末端處設有豎向設置的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外設有第六氣缸,第六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有連接片,連接片底部設有一組左右分布且與杯體接觸的拉片,該拉片與放置孔為同一中心。這樣,該結構將完成一系列工序的杯體從活動軌道上取出,并轉移至用于預先設置的容積箱內,而且拉片呈弧形設置,與杯體接觸面積大,便于拉取。
[0018]本發明有益的效果是:本發明的食用菌食品生產線將用于放置食用菌的杯體脫離人工操作實現自動進入活動軌道內,并完成依次的下料、注液保鮮及封裝等一系列步驟,直至最后的出貨包裝,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時間,而且食用菌在進行下料包裝前均進行除菌清理,衛生環保,過程中概不經過人手,用液體保鮮使得食用菌使用起來更加鮮美,而且還免去了浸泡時間,使用方便,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明右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右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隱藏了送料裝置、裝料裝置、注液裝置、封膜裝置,主要用于表達落杯裝置;
圖3為本發明左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隱藏了落杯裝置、送料裝置、注液裝置、封膜裝置,主要用于表達裝料裝置;
圖4為本發明圖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右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主要用于反映送料裝置與裝料裝置配合使用的情況; 圖6為本發明右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隱藏了落杯裝置、落料裝置、送料裝置、封膜裝置,主要用于表達注液裝置;
圖7為本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