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廳門的重繩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梯廳門的重繩輪,包括輪體和軸承,輪體包括一體連接的內環、中環和外環,外環外周設有內凹軌槽,內凹軌槽將外環分割成U型結構,軸承包括軸承外圈、軸承內圈、滾珠,軸承外圈底面與軸承內圈底面齊平,軸承內圈頂面呈突起狀顯露于軸承外圈頂面之外,內環的兩個端面與軸承外圈的兩個端面均齊平,中環截面呈等腰梯形結構,等腰梯形的下底邊與內環連接,等腰梯形的上底邊與外環連接,中環的兩個端面均各自間隔分布有凸塊,內環通孔內壁上設有兩個卡塊,軸承外圈外壁設有與卡塊配合的卡槽,卡槽的開口端處設有內扣沿,卡塊的兩邊側邊呈傾斜外擴設置。本實用新型具有配合緊湊、連接牢固、運行穩定不打滑的優點。
【專利說明】
電梯廳門的重繩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梯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電梯廳門的重繩輪。
【背景技術】
[0002]電梯廳門是指人們在電梯外等候時所見到的門,也叫層門。廳門一般包括門體、導軌架、滑輪、滑塊、門框和地坎。電梯廳門的滑輪其結構如下:該滑輪,包括軸承和輪體,軸承固定設在輪體上,輪體安裝在導軌上,輪體槽的直徑小于導軌直徑。滑輪在運行過程中通過磨損中自動休整,最終達到與導軌完全接觸,從而減少產品的運行噪聲和增加使用壽命的作用。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牢固、運行穩定的重繩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配合緊湊、連接牢固、運行穩定不打滑的電梯廳門的重繩輪。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梯廳門的重繩輪,包括輪體和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輪體包括一體連接的內環、中環和外環,外環外周開設有內凹軌槽,該內凹軌槽將外環分割成U型結構,所述軸承包括軸承外圈、軸承內圈、位于軸承外圈和軸承內圈之間的滾珠,所述軸承外圈底面與軸承內圈底面齊平,軸承內圈頂面則呈突起狀顯露于軸承外圈頂面之外,所述內環的兩個端面與軸承外圈的兩個端面均呈齊平結構,所述中環截面呈等腰梯形結構,等腰梯形的下底邊與內環連接,等腰梯形的上底邊與外環連接,所述中環的兩個端面均各自間隔分布有凸塊,該凸塊自由端具有尖端,尖端朝向外環一側,所述內環通孔的內壁上設有兩個突出的卡塊,所述軸承外圈的外壁設有與卡塊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開口端處設有內扣沿,所述卡塊的兩邊側邊呈傾斜外擴設置,卡塊自由端的寬度大于卡塊與內扣沿對應處的寬度。
[0005]上述結構中,輪體的中環處設置凸塊加固,軸承外圈通過2個卡槽與輪體內環通孔壁上的2個彈性卡塊配合,形成更穩定的裝配結構,避免沿軸承軸向發生移位現象,卡槽的內扣沿對卡塊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其從卡槽中脫出,使其形成緊配結構。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卡塊與卡槽的內扣沿對應處設有緊縮頸口,該緊縮頸口截面呈非對稱V型結構,該非對稱V型結構的兩個側壁均與內扣沿兩側相切,該頸口朝向卡塊自由端的一側通過傾斜邊緣過渡,頸口朝向卡塊連接端的一側也通過斜邊過渡連接。
[0007]上述結構中,卡塊的緊縮頸口與內扣沿邊呈相切配合,形成緊配結構,連接端對該內扣沿起到二次定位作用。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U型結構的開口端外擴形成開口寬度大于軸承外圈寬度且小于軸承內圈寬度的開口結構。
[0009]上述結構中,該內凹軌槽的開口結構便于其與導軌或繩索的配合,但避免其開口過大,造成開口端部硬度不夠而容易變形。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內凹軌槽的底面設有防滑夾層,該防滑夾層嵌設于內凹軌槽的底面,該防滑夾層的表面設有連續排列的齒條,齒條與齒條之間具有條形溝,防滑夾層的兩端為帶有弧度的薄片結構,該薄片結構與內凹軌槽的拐角處光滑貼合過渡。
[0011 ]上述結構中,該防滑夾層與繩索直接接觸,其齒條和條形溝結構增加其與繩索接觸面積,增大靜摩擦力,避免出現打滑現象,且該防滑夾層的兩側呈薄片結構與拐角處貼合,使其在滾動時運行流暢,避免出現磕碰滾動不暢的現象。
[0012]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體積小、便于移動。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0014]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結構外觀示意圖;
[0015]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結構主視圖;
[0016]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結構C-C剖視圖;
[0017]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結構I的放大圖;
[0018]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結構II的放大圖;
[0019]輪體1、外環11、內凹軌槽111、防滑夾層112、齒條112a、條形溝112b、薄邊112c、中環12、凸塊121、尖端121a、內環13、卡塊131、卡塊自由端131a、卡塊連接端131b、緊縮頸口131c、傾斜邊緣131d、斜邊131e、軸承2、軸承外圈21、軸承外圈底面211、軸承外圈頂面212、卡槽213、內扣沿214、軸承內圈22、軸承內圈底面221、軸承內圈頂面222、滾珠23。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圖1-5所示是電梯廳門的重繩輪,包括輪體I和軸承2,輪體I包括一體連接的內環13、中環12和外環11,外環11外周開設有內凹軌槽111,該內凹軌槽111將外環11分割成U型結構,軸承2包括軸承外圈21、軸承內圈22、位于軸承外圈21和軸承內圈22之間的滾珠23,軸承外圈底面211與軸承內圈底面221齊平,軸承內圈頂面222則呈突起狀顯露于軸承外圈頂面212之外,內環13的兩個端面與軸承外圈21的兩個端面均呈齊平結構,中環12截面呈等腰梯形結構,等腰梯形的下底邊與內環13連接,等腰梯形的上底邊與外環11連接,中環12的兩個端面均各自間隔分布有凸塊121,該凸塊121自由端具有尖端121a,尖端121a朝向外環11 一側,內環13通孔的內壁上設有兩個突出的卡塊131,軸承外圈21的外壁設有與卡塊131配合的卡槽213,卡槽213的開口端處設有內扣沿214,卡塊131的兩邊側邊呈傾斜外擴設置,卡塊自由端131a的寬度大于卡塊131與內扣沿214對應處的寬度。輪體I的中環12處設置凸塊121加固,軸承外圈21通過2個卡槽213與輪體I內環13通孔壁上的2個彈性卡塊131配合,形成更穩定的裝配結構,避免沿軸承2軸向發生移位現象,卡槽213的內扣沿214對卡塊131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其從卡槽213中脫出,使其形成緊配結構。
[0021]上述卡塊131與卡槽213的內扣沿214對應處設有緊縮頸口131c,該緊縮頸口 131c截面呈非對稱V型結構,該非對稱V型結構的兩個側壁一個傾斜角大,一個傾斜角小,該兩個側壁均與內扣沿214兩側相切,該頸口朝向卡塊自由端131 a的一側通過傾斜邊131 e緣131 d過渡,頸口朝向卡塊連接端13Ib的一側也通過斜邊131e過渡連接。卡塊131的緊縮頸口 131c與內扣沿214邊呈相切配合,形成緊配結構,連接端對該內扣沿214起到二次定位作用。
[0022]上述U型結構的開口端外擴形成開口寬度大于軸承外圈21寬度且小于軸承內圈22寬度的開口結構。該內凹軌槽111的開口結構便于其與導軌或繩索的配合,但避免其開口過大,造成開口端部硬度不夠而容易變形。
[0023]上述內凹軌槽111的底面設有防滑夾層112,該防滑夾層112嵌設于內凹軌槽111的底面,該防滑夾層112的表面設有連續排列的齒條112a,齒條112a與齒條112a之間具有條形溝112b,防滑夾層112的兩端為帶有弧度的薄片結構,該薄片結構與內凹軌槽111的拐角處光滑貼合過渡。該防滑夾層112與繩索直接接觸,其齒條112a和條形溝112b結構增加其與繩索接觸面積,增大靜摩擦力,避免出現打滑現象,且該防滑夾層112的兩側呈薄片結構與拐角處貼合,使其在滾動時運行流暢,避免出現磕碰滾動不暢的現象。
[0024]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種【具體實施方式】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結構和思路,做簡單變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電梯廳門的重繩輪,包括輪體和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輪體包括一體連接的內環、中環和外環,外環外周開設有內凹軌槽,該內凹軌槽將外環分割成U型結構,所述軸承包括軸承外圈、軸承內圈、位于軸承外圈和軸承內圈之間的滾珠,所述軸承外圈底面與軸承內圈底面齊平,軸承內圈頂面則呈突起狀顯露于軸承外圈頂面之外,所述內環的兩個端面與軸承外圈的兩個端面均呈齊平結構,所述中環截面呈等腰梯形結構,等腰梯形的下底邊與內環連接,等腰梯形的上底邊與外環連接,所述中環的兩個端面均各自間隔分布有凸塊,該凸塊自由端具有尖端,尖端朝向外環一側,所述內環通孔的內壁上設有兩個突出的卡塊,所述軸承外圈的外壁設有與卡塊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開口端處設有內扣沿,所述卡塊的兩邊側邊呈傾斜外擴設置,卡塊自由端的寬度大于卡塊與內扣沿對應處的寬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廳門的重繩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與卡槽的內扣沿對應處設有緊縮頸口,該緊縮頸口截面呈非對稱V型結構,該非對稱V型結構的兩個側壁均與內扣沿兩側相切,該頸口朝向卡塊自由端的一側通過傾斜邊緣過渡,頸口朝向卡塊連接端的一側也通過斜邊過渡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梯廳門的重繩輪,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結構的開口端外擴形成開口寬度大于軸承外圈寬度且小于軸承內圈寬度的開口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梯廳門的重繩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凹軌槽的底面設有防滑夾層,該防滑夾層嵌設于內凹軌槽的底面,該防滑夾層的表面設有連續排列的齒條,齒條與齒條之間具有條形溝,防滑夾層的兩端為帶有弧度的薄片結構,該薄片結構與內凹軌槽的拐角處光滑貼合過渡。
【文檔編號】B66B13/30GK205575346SQ201620218117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1日
【發明人】林頂洲
【申請人】瑞安市展鵬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