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擠出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造條狀聚合物的混合擠出機。
背景技術:
塑料擠出機也屬于塑料機械的種類之一。擠出機依據機頭料流方向以及螺桿中心線的夾角,可以將機頭分成直角機頭和斜角機頭等。機頭的外殼一般是用螺栓使其固定于機身之上,機頭里面的模含有模芯座,然后用螺帽將其固定于機頭的進線端口,模芯座的內部也裝有模芯,而且模芯和模芯座的中心都有孔,其作用用于通過芯線。依據加壓方式種類的不同,使得擠出工藝可以分成連續擠出和間歇擠出兩種。前者所用的設備為螺桿式擠出機,后者的設備為柱塞式擠出機。在此螺桿式擠出機又可以憑借螺桿個數大致分類為單螺桿擠出機以及多螺桿擠出機。螺桿式擠出機的工作機理是依靠螺桿旋轉所產生的壓力及剪切力,能使得物料可以充分進行塑化以及均勻混合,通過口模成型;所以有時使用一臺擠出機就能夠同時完成混合,塑化以及成型等一系列工藝,從而進行連續的生產。此外柱塞式擠出機的工作機理主要是靠借助柱塞壓力,先將事先塑化完畢的物料從口模擠出而達到成型的效果。物料筒內的物料在擠出完之后柱塞會退回,等到添加新一輪塑化物料后再接著進行下一輪的操作,這種生產工藝屬于不連續生產,并且對物料基本不能進行充分攪拌以及混合,此外本生產還需進行預先塑化,因此在實際生產進行中通常不常選用本法,僅能適用于流動性極差或者是黏度非常大的塑料,就像硝酸纖維素塑料這種塑料制品的成型加工。
現有擠出裝置一般只設置在筒體一側,導致塑料受熱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混合擠出機,用于解決擠出物存在受熱不均勻的技術問題。
考慮到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混合擠出機,它包括進料裝置和混合裝置,所述進料裝置與所述混合裝置連接,所述混合裝置包括筒體和旋轉螺桿,所述旋轉螺桿位于所述筒體內,所述筒體內側設置第一加熱裝置,所述旋轉螺桿的圓周上設置第二加熱裝置,所述第一加熱裝置和第二加熱裝置形成用于容納物料的腔體,所述筒體的出料端設置帶孔的混料網板。
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第一加熱裝置采用電加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所述第二加熱裝置采用電加熱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本實用新型的混合擠出機,通過設置的第一加熱裝置和第二加熱裝置可實現對物料的均勻加熱,解決了物料單側受熱不均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申請文件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對本申請文件中一些實施例的參考,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得到其它的附圖。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混合擠出機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中的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
1-進料裝置,2-混合裝置,3-筒體,4-旋轉螺桿,5-第一加熱裝置,6-第二加熱裝置,7-腔體,8-混料網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所示,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混合擠出機結構示意圖,一種混合擠出機,它包括進料裝置1和混合裝置2,所述進料裝置1與所述混合裝置2連接,所述混合裝置2包括筒體3和旋轉螺桿4,所述旋轉螺桿4位于所述筒體3內,所述筒體3內側設置第一加熱裝置5,所述旋轉螺桿4的圓周上設置第二加熱裝置6,所述第一加熱裝置5和第二加熱裝置6形成用于容納物料的腔體7,所述筒體3的出料端設置帶孔的混料網板8。
所述第一加熱裝置5采用電加熱裝置。
所述第二加熱裝置6采用電加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混合擠出機,通過設置的第一加熱裝置5和第二加熱裝置6可實現對物料的均勻加熱,解決了物料單側受熱不均的技術問題。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參見即可。
盡管這里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