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紋抽芯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配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螺紋抽芯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對于有螺紋起始位置要求的傳動螺母,模具生產中主要采用來福絲桿結構,此種結構模具體積大,且結構不穩定。對于螺紋位置錯誤后調整需要拆卸下模具進行修理,再安裝復位,操作麻煩,修理周期太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紋抽芯裝置,旨在解決現有的生產有螺紋起始位置要求的傳動螺母的模具體積大、結構不穩定及在螺紋位置錯誤后修理操作麻煩。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螺紋抽芯裝置,應用于一模具上,所述模具具有依序設置的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與公模板,所述螺紋抽芯裝置包括:
[0005]固定設置在所述母模板上的齒條;
[0006]安裝在所述公模板上的齒輪組件,所述齒輪組件包括樞接在所述公模板上且與所述齒條相嚙合的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同軸設置的第二齒輪、樞接在所述公模板上的第一輸出軸及同軸設置在所述第一輸出軸上且與所述第二齒輪相嚙合的第三齒輪;
[0007]第一螺紋型芯,所述第一螺紋型芯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第二端部同軸設置在所述第一輸出軸上;
[0008]用于在所述母模板與所述公模板合模時將所述第一螺紋型芯推向所述母模仁內的回位機構。
[0009]進一步地,所述回位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公模板上的鏟機及沿所述第一輸出軸的長度方向滑動安裝在所述母模板上的滑塊座,所述鏟機具有一朝向于所述母模仁的第一斜面,所述滑塊座具有一背離于所述母模仁且與所述第一斜面滑動配合的第二斜面。
[0010]進一步地,所述滑塊座上開設有供所述第一螺紋型芯穿過的過孔,所述鏟機上開設有供所述第一螺紋型芯穿過的缺口,所述第一螺紋型芯的第二端部依次穿設于所述過孔與所述缺口 ;所述滑塊座背離于所述第二斜面的一側上開設有與所述過孔相連通的限位槽,所述第一螺紋型芯的外壁上凸出形成限位緣,所述限位緣沿所述第一輸出軸的長度方向滑動安裝在所述限位槽內。
[0011]進一步地,所述回位機構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滑塊座上的支撐件及安裝在所述支撐件上且用于支承所述第一螺紋型芯的軸承。
[0012]進一步地,所述母模仁上開設有第一容納槽,所述公模仁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容納槽相連通的第二容納槽,所述第一容納槽與所述第二容納槽圍合形成用于容納所述支撐件的安裝位。
[0013]進一步地,所述母模板上開設有用于容納所述滑塊座的安裝槽,所述滑塊座的相對兩側均凸出形成有一滑動臂,所述安裝槽的相對兩個側壁上分別開設有一滑動槽,兩個所述滑動臂一一對應伸入兩個所述滑動槽內。
[0014]進一步地,所述母模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塊座滑動摩擦配合的耐磨件。
[0015]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輸出軸上且用于在所述母模板與所述公模板開模時將所述第一螺紋型芯抽出所述母模仁的彈性件。
[0016]進一步地,所述齒輪組件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公模板上且用于安裝所述第一齒輪、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一輸出軸的安裝座。
[0017]進一步地,所述齒輪組件還包括樞接在所述公模板上且與所述第三齒輪相嚙合的第四齒輪、樞接在所述公模板上的第二輸出軸及同軸設置在所述第二輸出軸上且與所述第四齒輪相嚙合的第五齒輪,所述第一輸出軸的軸向與所述第二輸出軸的軸向相互平行,所述螺紋抽芯裝置還包括同軸設置在所述第二輸出軸上的第二螺紋型芯。
[0018]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技術效果是:在模具開模時,齒條固定在母模板上,樞接在公模板上的第一齒輪與齒條嚙合傳動,第一齒輪的動力經過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傳遞至第一輸出軸,此時注塑件固定,第一輸出軸帶動第一螺紋型芯轉動并退出注塑件的螺紋孔。在模具合模時,齒條經過第一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帶動第一輸出軸逆向轉動,在齒條帶動下各個齒輪及第一螺紋型芯的轉動圈數與角度和開模時一致,保證合模狀態下第一螺紋型芯前端螺紋的起始位置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保證注塑件螺紋起始位置固定,回位機構帶動第一螺紋型芯回位,保證第一螺紋型芯不會前后移動從而保證注塑件外觀無不良多膠。該螺紋抽芯裝置簡化有螺紋起始位置要求螺母的模具結構,體積小,結構穩定,簡化螺紋起始位置調整時間與難度,對于易損螺紋鑲件做到不下機修理,縮短模具修理周期。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螺紋抽芯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0020]圖2是圖1的螺紋抽芯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0021]圖3是圖1的螺紋抽芯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4是具有圖1的螺紋抽芯裝置的模具的立體裝配圖;
[0023]圖5是圖4的模具的立體分解圖;
[0024]圖6是圖4的模具的合模狀態示意圖,母模板與母模仁未示;
[0025]圖7是圖4的模具的開模狀態示意圖,鏟機、母模板與母模仁未示。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7]請參閱圖4、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螺紋抽芯裝置100,應用于一模具上,模具具有依序設置的母模板71、母模仁72、公模仁73與公模板74,螺紋抽芯裝置100包括:
[0028]固定設置在母模板71上的齒條10 ;
[0029]請同時參閱圖3,安裝在公模板74上的齒輪組件20,齒輪組件20包括樞接在公模板74上且與齒條10相嚙合的第一齒輪21、與第一齒輪21同軸設置的第二齒輪22、樞接在公模板74上的第一輸出軸23及同軸設置在第一輸出軸23上且與第二齒輪22相嚙合的第三齒輪24 ;
[0030]請同時參閱圖1、圖2,第一螺紋型芯30,第一螺紋型芯3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部30a與第二端部30b,第一端部30a設置有外螺紋31,第二端部30b同軸設置在第一輸出軸23上;
[0031]用于在母模板71與公模板74合模時將第一螺紋型芯30推向母模仁72內的回位機構40。
[0032]請同時參閱圖7,在模具開模時,齒條10固定在母模板71上,樞接在公模板74上的第一齒輪21與齒條10嚙合傳動,第一齒輪21的動力經過第二齒輪22與第三齒輪24傳遞至第一輸出軸23,此時注塑件200固定,第一輸出軸23帶動第一螺紋型芯30轉動并退出注塑件200的螺紋孔。請同時參閱圖6,在模具合模時,齒條10經過第一齒輪21、第二齒輪22與第三齒輪24帶動第一輸出軸23逆向轉動,在齒條10帶動下各個齒輪及第一螺紋型芯30的轉動圈數與角度和開模時一致,保證合模狀態下第一螺紋型芯30前端螺紋的起始位置始終保持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范圍內,保證注塑件200螺紋起始位置固定,回位機構40帶動第一螺紋型芯30回位,保證第一螺紋型芯30不會前后移動從而保證注塑件200外觀無不良多膠。該螺紋抽芯裝置100簡化有螺紋起始位置要求螺母的模具結構,體積小,結構穩定,簡化螺紋起始位置調整時間與難度,對于易損螺紋鑲件做到不下機修理,縮短模具修理周期。
[0033]具體地,請同時參閱圖4,母模板71上固定設置有定位塊11,齒條10固定安裝在定位塊11上。第一輸出軸23與第一螺紋型芯30之間可以為一體成型結構或者組裝結構。請同時參閱圖3,還設置有用于支承齒條10的軸承12,對齒條10支承并限位。
[0034]進一步地,請同時參閱圖1、圖2、圖5,回位機構40包括固定在公模板74上的鏟機41及沿第一輸出軸23的長度方向滑動安裝在母模板71上的滑塊座42,鏟機41具有一朝向于母模仁72的第一斜面41a,滑塊座42具有一背離于母模仁72且與第一斜面41a滑動配合的第二斜面42a。請同時參閱圖7,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