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種子干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種子加工中,因種子含水量過高,不易貯藏,因而種子的干燥是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而目前的種子干燥裝置存在有效干燥面積小、干燥速度慢、種子干燥不均勻的問題,影響種子的存放,導致種子發生霉變,從而降低種子的發芽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種子干燥裝置存在的有效干燥面積小、干燥速度慢、種子干燥不均勻導致的種子發芽率下降的問題,提高一種結構合理、有效干燥面積大、干燥效率高的種子干燥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種子干燥裝置,包括分風室、干燥箱、承載架、載物盤和導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風室上設置有送風管和進風管,并在分風室的內部設置有電熱絲,空氣通過電熱絲進行加熱,達到種子的干燥溫度,便于種子的干燥,所述的送風管的一端與鼓風機連接,所述的進風管設置在干燥箱的頂部,所述的干燥箱設置在底座上,所述的干燥箱內壁的四周設置有保溫層,保溫層能夠有效保證干燥箱內的溫度,使種子在進行干燥時受熱均勻,提高干燥效率,并在干燥箱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排風扇,排風扇能夠有效調節干燥箱內的溫度,使溫度達到平衡狀態,利于種子的干燥,所述的承載架上設置有固定塊和滾輪,所述的固定塊上設置有載物盤,將種子放置在載物盤上,增大有效干燥面積,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滾輪設置在導軌上,所述的導軌一部分設置在干燥箱的內部,另一部分設置在干燥箱的外部,并在導軌的兩端均設置有限位塊,通過導軌,便于承載架的移出和送入,方便人工操作,省時省力。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塊的數量為4-6對,并且對稱設置在承載架上。
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自上而下的送風干燥方式,通過保溫層和排氣扇,使干燥箱內的溫度達到平衡狀態,保證了種子在進行干燥時受熱均勻,加快種子干燥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在承載架上設置有多層載物盤,增大干燥裝置的有效干燥面積,提高了干燥效率,并通過導軌,便于承載架的移出和送入,操作方便,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發明結構合理,適用于各類種子的加工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中:1.分風室、2.干燥箱、3.承載架、4.載物盤、5.導軌、6.送風管、7.鼓風機、8.電熱絲、9.進風管、10.底座、11.保溫層、12.排風扇、13.固定塊、14.滾輪、15.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如附圖所示:
一種種子干燥裝置,包括分風室1、干燥箱2、承載架3、載物盤4和導軌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風室1上設置有送風管6和進風管9,并在分風室1的內部設置有電熱絲8,空氣通過電熱絲8進行加熱,達到種子的干燥溫度,便于種子的干燥,所述的送風管6的一端與鼓風機7連接,所述的進風管9設置在干燥箱2的頂部,所述的干燥箱2設置在底座10上,所述的干燥箱2內壁的四周設置有保溫層11,保溫層11能夠有效保證干燥箱2內的溫度,使種子在進行干燥時受熱均勻,提高干燥效率,并在干燥箱2的兩側對稱設置有排風扇12,排風扇12能夠有效調節干燥箱2內的溫度,使溫度達到平衡狀態,利于種子的干燥,所述的承載架3上設置有固定塊13和滾輪14,所述的固定塊13的數量為3~5對,并對稱設置在承載架3上,所述的固定塊13上設置有載物盤4,將種子放置在載物盤4上,增大有效干燥面積,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滾輪14設置在導軌5上,所述的導軌5一部分設置在干燥箱2的內部,另一部分設置在干燥箱2的外部,并在導軌5的兩端設置有限位塊15,通過導軌5,便于承載架3的移出和送入,方便人工操作,省時省力。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