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油漆自動化地鏈線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許多制造企業的生產線還停留在手動作業階段,即在生產流程中,由工人操作各臺針對某一工藝流程的半自動設備進行生產,人工取料、放料、焊接、檢測等操作,基本依靠工人把前后段串聯起來,需耗費大量的人力成本且生產效率不高。
現有的噴漆流水線,操作工藝主要包括人工搬運產品到一個簡單的旋轉工作平臺上實施修改、吹塵、擦洗、拋光再搬下來堆放(或搬到車上存放),這種傳統的噴漆流水線模式缺點如下:一、粉塵大、環境惡劣、效率低、用工多。二、多次搬運勞動強度大、產品的破損率大三、占用場地大,物流混亂,管理難度非常大(四輪手推坯車很多,交橫擺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漆自動化地鏈線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油漆自動化地鏈線系統,包括動力配電箱、生產區和運送車,所述動力配電箱的頂部設有報警指示燈,所述動力配電箱的前面板上半部分設有狀態電路圖,所述狀態電路圖的下方設有人機界面,所述人機界面的左側設有模式指示燈,所述模式指示燈的左側設有生產線速顯示屏,所述生產線速顯示屏的左側設有啟動按鈕,所述啟動按鈕的左側設有電源開按鈕,所述電源開按鈕的左側設有電源燈,所述電源燈的下方設有總停按鈕,所述總停按鈕的右側設有電源關按鈕,所述電源關按鈕的右側設有手動選擇按鈕,手動選擇按鈕的右側設有調整按鈕,所述動力配電箱安裝在生產區。
優選的,所述運送車的上方設有運送車架,所述運送車架的底部設有軌道連接機構,所述軌道連接機構的下方設有地鏈,所述運送車架的下方四個角設有車輪,車輪通過螺絲固定在運送車架上。
優選的,所述生產區設有盤線下線平臺,所述盤線下線平臺的側面設有盤線上線平臺,所述盤線下線平臺、盤線上線平臺的側面設有索修區,索修區的側面設有著色區,所述著色區的一側設有W\C區,所述W\C區的側面設有重砂區,所述重砂區的側面設有格麗斯整修區。
優選的,所述格麗斯整修區的側面設有砂光區、格麗斯整修區的側面設有一次底漆區,所述一次底漆區的側面設有二次底漆區,所述二次底漆區的側面設有一次面漆區,二次底漆區的側面設有補色區,所述補色區的側面設有砂光區。
優選的,所述一次面漆區的側面設有面修區,所述面修區的側面設有吹灰噴臺,所述一次面漆區的右面設有無塵室漆流平區,所述無塵室漆流平區的側面設有格麗斯擦拭區,所述格麗斯擦拭區、無塵室漆流平區設有烘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地鏈系統將生產的產品經過一側修補、二次修補、拋光、上油漆到最后的烘干處理,在經過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的過程中,產品無需人力搬運,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減輕了工人的工作強度,同時,在運送的過程中無需工人搬運,從而節約了生產所用的時間,工廠無需聘用更多的工人,整個生產過程井然有序,大大降低了工廠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生產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力配電箱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運送車結構示意圖。
圖中:1、報警指示燈;2、動力配電箱;3、狀態電路圖;4、人機界面;5、模式指示燈;6、生產線速顯示屏;7、調整按鈕;8、啟動按鈕;9、手動選擇按鈕;10、電源關按鈕;11、總停按鈕;12、電源開按鈕;13、電源燈;14、盤線下線平臺;15、盤線上線平臺;16、索修區;17、著色區;18、W\C區;19、吹灰噴臺;20、重砂區;21、格麗斯整修區;22、砂光區;23、補色區;24、面修區;25、GLACE區;26、一次底漆區;27、二次底漆區;28、一次面漆區;29、無塵室漆流平區;30、格麗斯擦拭區;31、烘房;32、生產區;33、運送車架;34、運送車;35、軌道連接機構;36、車輪;37、地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油漆自動化地鏈線系統,包括動力配電箱2、生產區32和運送車34,動力配電箱2的頂部設有報警指示燈1,動力配電箱2的前面板上半部分設有狀態電路圖3,狀態電路圖3的下方設有人機界面4,人機界面4的左側設有模式指示燈5,模式指示燈5的左側設有生產線速顯示屏6,在生產線速顯示屏6的左側設有啟動按鈕8,在啟動按鈕8的左側設有電源開按鈕12,電源開按鈕12的左側設有電源燈13,電源燈13的下方設有總停按鈕11,總停按鈕11的右側設有電源關按鈕10,電源關按鈕10的右側設有手動選擇按鈕9,手動選擇按鈕9的右側設有調整按鈕7,動力配電箱2安裝在生產區32。
本實施例中,運送車34的上方設有運送車架33,運送車架33的底部設有軌道連接機構35,在軌道連接機構35的下方設有地鏈37,運送車架33的下方四個角設有車輪36,車輪36通過螺絲固定在運送車架33上。
本實施例中,生產區32設有盤線下線平臺14,在盤線下線平臺14的側面設有盤線上線平臺15,盤線下線平臺14、盤線上線平臺15的側面設有索修區16,索修區16的側面設有著色區17,著色區17的一側設有W\C區18,在W\C區18的側面設有重砂區20,在重砂區20的側面設有格麗斯整修區21。
本實施例中,格麗斯整修區21的側面設有砂光區22、格麗斯整修區21的側面設有一次底漆區26,一次底漆區26的側面設有二次底漆區27,在二次底漆區27的側面設有一次面漆區28,二次底漆區27的側面設有補色區23,補色區23的側面設有砂光區22。
一次面漆區28的側面設有面修區24,面修區24的側面設有吹灰噴臺19,在一次面漆區28的右面設有無塵室漆流平區29,無塵室漆流平區29的側面設有格麗斯擦拭區30,格麗斯擦拭區30、無塵室漆流平區29設有烘房。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下動力配電箱2上的啟動按鈕8,再按下電源開按鈕12,通過調節動力配電箱2上面的工作按鈕來控制地鏈線系統的工作;
B、盤線下線平臺將14面板安置在運送車34上,運送車34將面板運送到索修區16,將面板有瑕疵的地方進行整修,整修結束后運送到吹灰噴臺19,將面板上的灰吹干凈;
C、運送車34將面板運送到面修區24進行再次加工修補,修補結束運送到重砂區20、砂光區22,經過打磨后經過一次面漆區28、一次底漆區26、二次底漆區27的噴漆后的面板運送到無塵室漆流平區29;
D、經過無塵室漆流平區29后運送到格麗斯擦拭區30,將經過所有工序的面板的外表面進行擦拭;
E、擦拭結束后將面板送入烘房31,烘房31控制好適當的烘烤溫度,對生產好的面板進行烘干處理。
本地鏈系統將生產的產品經過一側修補、二次修補、拋光、上油漆到最后的烘干處理,在經過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的過程中,產品無需人力搬運,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減輕了工人的工作強度,同時,在運送的過程中無需工人搬運,從而節約了生產所用的時間,工廠無需聘用更多的工人,整個生產過程井然有序,大大降低了工廠的生產成本。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