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次品回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高度差測量裝置用次品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在工件生產或者檢測過程中,經常需要測量其某些平面之間的高度差,據此高度差來判斷該工件是否符合要求,假如該高度差超過了預設數值范圍,則判斷該工件為不合格工件。常見的測量方法是:分別測量出兩平面相對于基準平面的距離,然后求出兩個數差值的方法來測量。采用該測量方法的高度差測量裝置,在待測工件數量過大時,通常采用將工件置于流水線,并將該流水線與此次品回收裝置配合以實現大批量測量,因此將流水線上測出的不合格工件實時的提取出次高度差測量裝置的測量工位是十分必要的,則需要針對高度差測量裝置適配 次品回收裝置。現有的次品回收裝置,結構過于復雜,在完成高度差測量后,無法及時不合格工件提取出工位并復位。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次品回收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以及時將高度測量不合格的工件提取出工位的次品回收裝置。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次品回收裝置,其包括:用于提取工件的吸盤組件、及收容工件的料架,所述吸盤組件可作動地將高度差不符合預設值工件移動至料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次品回收裝置還包括導軌結構,所述吸盤組件設置于所述導軌結構的導軌上以隨導軌移動。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軌結構包括第一導軌、及設置于第一導軌上的第二導軌、及設置于第二導軌上的第三導軌,所述吸盤組件設置于第三導軌。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料架連接有下拉構件,所述下拉構件帶動料架向下移動。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拉構件包括電動下拉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料架周側設置有傳感器,以檢測料架中是否存有工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次品回收裝置包括基臺,所述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基臺,以測定料架相對于基臺固定高度的區域是否有工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基臺設置有限位開孔,所述料架連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置于所述限位開孔以使料架相對于基臺水平方向保持穩定。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料架包括底盤、及設置于底盤兩側的支撐壁,所述支撐壁設置有至少兩個相對應的料架收容槽以收容工件。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壁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壁與第二支撐壁,所述第一支撐壁長度比第二支撐壁長度長。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次品回收裝置結構簡單,提取工件效率高,同時可適應性配合高度測量后工件提取,可定制性強。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有關本發明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高度差測量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圖1所示的高度差測量裝置的測量探頭裝置與流水線配合的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的測量探頭裝置的立體圖;圖4為圖3所示的測量探頭裝置中傳感器探頭的立體圖;圖5為圖1所示的高度差測量裝置的次品回收裝置與測量探頭裝置配合的立體圖;圖6為圖5所示的次品回收裝置中吸盤組件與工件的組合示意圖;圖7為圖5所示的次品回收裝置中料架與基臺的組合示意圖;圖8為圖5所示的次品回收裝置中料架與下拉構件的組合示意圖;圖9為圖8所示的料架中第一支撐壁的立體圖;圖10為圖8所示的料架中第二支撐壁的側視圖;圖11為圖1所示的高度差測量裝置中方鋼支撐架示意圖;圖12為圖1所示的高度差測量裝置中組合式電腦支架的立體圖;圖13為圖1所示的高度差測量裝置中電箱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例并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例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參圖1與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的高度差測量裝置100,其包括測量探頭裝置10,用以測量工件200表面高度差以判斷工件200表面高度差是否符合預設值;次品回收裝置,其可作動地將高度差不符合預設值工件200提取出來以防止不合格工件流出至合格區。參圖1、圖2與圖5所示,高度差測量裝置100還包括與之配合的流水線91,所述流水線91間隔分布待測工件200,待測工件200進入工位后,測量探頭裝置10針對該工件進行高度差測量,測量完后判斷工件200表面高度差是否符合預設值,若是,流水線91啟動,并帶動工件200進入下一站;若否,啟動次品回收裝置,使工件200脫離流水線91。具體的,測量探頭裝置10對工件200的兩個不同表面測定高度差,優選的,針對這兩個表面分別測定六次,從而編成六組數據,通過比對這六組數據以確定工件200的高度差是否符合預設值,以盡可能的減小測定區域所造成的測量錯誤,降低測量誤差,提高了測定精度。參圖3所示,測量探頭裝置10包括傳感器探頭11、及帶動前述傳感器探頭11移動的吊臂12,具體的,吊臂12包括第一吊臂121、及設置于第一吊臂121上的可相對于第一吊臂121移動的第二吊臂122,所述傳感器探頭11設置于第二吊臂122上。其中,第一吊臂121的移動方向與第二吊臂122相對于第一吊臂121的移動方向相同,具體的,第一吊臂121帶動第二吊臂122以及設置于第二吊臂122上的傳感器探頭11向上或向下移動;并且,第二吊臂122帶動傳感器探頭11相對于第一吊臂121向上或向下移動,即第一吊臂121的移動方向與第二吊臂122相對于第一吊臂121的移動方向相同。特別的,第一吊臂121設置有導引凸部1211,第二吊臂122設置有與導引凸部1211對應的導引凹槽(未圖示),第二吊臂122通過其導引凹槽(未圖示)夾持第一吊臂121的導引凸部1211以使第二吊臂122相對于第一吊臂121移動。同時,測量探頭裝置10連接有電控制件(未圖示),以控制傳感器探頭11位移,實現測量的自動化。優選的,吊臂12都采用金屬材料制成,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延長了整個高度差測量裝置100的使用壽命。采用第一吊臂121與第二吊臂122組合形成吊臂12,可以減小單次測量過程中,吊臂12的就位以及復位時間,降低了測量時間,提高了測量效率。參圖4所示,本發明的高度差測量裝置100中的傳感器探頭11,其包括主體部112、及設置于主體部112前端的探頭部111、及設置于主體部112后端的安裝部113,傳感器探頭11通過安裝部113固定于前述吊臂12的第二吊臂122上,具體的,安裝部113包括一圓柱。其中,主體部112為金屬材質,優選的,采用銅材料制備主體部112 ;探頭部111采用塑膠材料制成,優選的,采用尼龍材料制備探頭部111。具體的,傳感器探頭11為位移傳感器。采用尼龍材料制備探頭部111,可以在測量探頭裝置10測定工件200表面高度差時,防止碰撞損壞工件200,保證了工件200的質量;同時采用金屬材質制造傳感器探頭主體部112,保證了傳感器探頭11的穩定性,提高了測量探頭11的使用壽命。參圖5與圖6所示,本發明的高度差測量裝置100中,測量探頭裝置10完成對工件200的測定之后,當工件的待測的兩個表面的高度差不符合預設值,則次品回收裝置將該工件200自流水線上的工位提取出來并收容,以便于后期對不合格工件200的重新加工。具體的,次品回收裝置包括用于將不合格工件200自工位提取出來的吸盤組件
20、及收容不合格工件200的料架30,吸盤組件20可作動地將高度差不符合預設值工件200移動至料架30。具體的,吸盤組件20包括吸盤21、及連接吸盤21的吸盤控制件22,前述吸盤控制件22帶動吸盤21向上或向下移動。并且,吸盤控制件22連接導軌結構,吸盤組件20設置于所述導軌結構的導軌上以隨導軌移動。特別的,所述吸盤21數量設置為4個,并且吸盤21與吸盤控制件22之間還設有緩沖件23,優選的,緩沖件23為彈簧。采用吸盤組件20提取工件200,可以有效的避免碰撞損壞工件200的表面,提高輸出產品的質量,同時吸盤組件20之中的吸盤21與吸盤控制件22之間還設置緩沖件23,可以在吸盤21接觸工件200時降低撞擊力,避免工件200表面被撞擊損壞,更好的保護工件200的表面,方便后期對不合格工件200進行重復加工利用。次品回收裝置還包括導軌結構40,所述吸盤組件20設置于所述導軌結構40的導軌上以隨導軌移動。其中,導軌結構40包括第一導軌41、及設置于第一導軌41上的第二導軌42、及設置于第二導軌42上的第三導軌43,所述吸盤組件設置于第三導軌43。具體的,第一導軌41、第二導軌42包括電缸及與前述電缸配合的滑軌;第三導軌43只需要包括電缸,是否設置有與其配合的滑軌,不影響其使用效果。第一導軌41移動方向與第二導軌42移動方向都為水平方向;第一導軌41移動方向與第二導軌42移動方向互相垂直;第三導軌43移動方向垂直于第一導軌41以及第二導軌42,第三導軌43連接吸盤組件20,則該導軌結構40可以實現移動吸盤組件至所需位置。前述次品回收裝置,通過吸盤組件20、料架30以及導軌結構40之間相互配合,在測量探頭裝置10對工件表面進行高度差測量后,有效的將不合格工件提取出來并移動自料架30之中,步驟簡易,使得提取工件時間短,節省了單次測量的時間,同時各個模塊分工明確,便于維修。導軌結構40下方設置有基臺70,基臺70與導軌結構40設置有方鋼支撐架80,方鋼支撐架80通過螺絲分別基臺70以及導軌結構40實現固定。具體的,方鋼支撐架80與導軌結構40之中的第一導軌41固定連接,同時,收容有導軌結構40、以及測量探頭裝置10、及吸盤組件20的電控線路的拖鏈也設置于方剛支撐架80上。參圖11所示,方鋼支撐架80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板81以及第二支撐板82、和設置于第一支撐板81與第二支撐板82之間的連接架83。第一支撐板81面積比第二支撐板82面積大;連接架83包括方形金屬柱,并且方形金屬柱數量設置為至少兩個;特別的,方鋼支撐架采用鋼制成。本發明的高度差測量裝置100包括兩個方鋼支撐架,以穩定支撐高度差測量裝置100的導軌結構40。并且,測量探頭裝置10也連接導軌結構40,優選的,連接第二導軌42,以控制測量探頭裝置10移動。通過方鋼支撐架80配合導軌結構40來帶動測量探頭裝置10以及吸盤組件20,使得高度差測量裝置100結構穩定并且有效降低了單次測量的時間,以便于提高流水線91的行進速度,提高了測量效率。參圖5、圖7、圖8、圖9及圖10所示,高度差測量裝置100在測量探頭裝置10對流水線91上的工件200測量后,判斷是否工件200的高度差是否符合預設值,若是,則啟動流水線91以使工件200計入下一工站;若否,則啟動吸盤組件20將不合格工件200移動出流水線,因此,次品回收裝置除包括吸盤組件20外,還包括收容不合格工件的料架30。吸盤組件20可作動地將不合格工件吸起,并移動至料架30之中收容起來以便于后期重工。
其中,料架30包括底盤31、及設置于底盤31兩側的支撐壁,支撐壁設置有至少兩個相對應的收容槽以收容工件。所述底盤31為方形金屬板,且該底盤31具有四個開口 311以降低底盤31的重量。具體的,所述開口 311對稱的排布于底盤31上,降低重量的同時保證了底盤31結構的穩定。特別的,支撐壁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壁32與第二支撐壁33,所述第一支撐壁32長度比第二支撐壁33長度長。以使得工件200在進入料架30時候更順暢。其中,第一支撐壁32包括第一主壁322、及設置于第一主壁322上的至少三個第一抵壁323,并且第一抵壁323垂直于第一主壁322,相鄰兩個第一抵壁323之間定義一個第一收容槽324,第一收容槽324水平方向延伸。 類似的,第二支撐壁33包括第二主壁332、及設置于第二主壁332上的至少三個第二抵壁333,并且第二抵壁333垂直于第二主壁332,相鄰兩個第二抵壁333之間定義一個第二收容槽334,第二收容槽324水平方向延伸。對應高度的第一收容槽324與第二收容槽334共同形成收容槽以收容進入料架的工件200。同時,收容槽表面設置有塑膠防護層,優選的,前述塑膠防護層包括優力膠防護層;收容槽邊沿設置有倒角,通過設置塑膠防護層有效防止工件在進入收容槽后表面受損,保證了不合格工件可以重復加工以節省原料,收容槽邊沿設置倒角,使得工件200進入收容槽更順利,降低了不合格工件進入料架30的時間,一定程度降低了收容時間,提高了測
量效率。優選的,收容槽數量設置為3個,即料架之中收容3個不合格工件200后,如果再出現不合格工件200,系統將會報警以提示工件200收容數量達到最大值。吸盤組件20吸取工件200后,將其移動至料架30時,工件200自水平方向插置于料架30的收容槽后,吸盤組件20之吸盤21松動,同時連接所述吸盤組件20的第三導軌43開始移動,以帶動吸盤組件20上升,同時第一導軌41以及第二導軌42配合工作,以使得吸盤組件20復位。至此,不合格工件200得以停留于料架30的收容槽之中,由于不合格工件200為水平插置于料架之中,因此料架30需要下移動一定距離以使料架30的另一個收容槽移動至接受工件的位置,以準備好第二次工件進入。具體的,料架30下方設置有下拉構件50,該下拉構件50帶動料架下移一定距離,使得料架30準備好后續的工件進入。優選的,下拉構件50包括電動下拉件。優選的,下拉構件50設置于料架30的底盤31下側表面的中間位置,通過拖動底盤31帶動料架30下移。因此,在底盤31上設置開孔311可以有效的降低底盤31的重量,降低下拉構件50移動料架30所需能量,降低了工作耗能以及測試成本。特別的,底盤31下表面設置有卡持凹槽,下拉構件50設置有卡持凸部51,卡持凸部51與卡持凹槽配合以使得料架與下拉構件連接。而卡持凹槽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卡持件312,所述兩個卡持件312之間具有間距,從而在卡持件312之間定義卡持凹槽。優選的,前述卡持件312螺絲固定于底盤31下側表面,以使得下拉構件50與底盤31之間連接更加簡易,避免了使用固定連接方式所引起的維修不便或者運輸成本過高。
具體的,將卡持件312與下拉構件50的卡持凸部51互相組合后,使用螺絲將卡持件312固定于底盤31的下側面,從而實現料架30與下拉構件50互聯。優選的,所述卡持件312以及卡持凸部51都是金屬材質制成,以保證二者連接的
穩定性。料架30中支撐架的主壁設置有豎直方向的開孔,具體的,第一主壁322與第二主壁323分別設置有豎直方向的開孔,以使得傳感器通過所述主壁上開孔檢測料架30中是否存有不合格的工件200。具體的,傳感器64設置于料架30的外側,優選的,位于料架30的兩側,并固定于料架下方的基臺70上方。其中,傳感器64通過傳感器組合式支架固定于基臺70上,具體的,傳感器組合式支架包括:設置于基臺70上的第一支架61,該第一支架61具有支架安裝部;以及第二支架62,其安裝于第一支架61的支架安裝部,同時第二支架62頂部設置有傳感器安裝部63,該傳感器安裝部63用于安裝傳感器64。優選的,第一支架61通過螺絲固定于基臺70 ;并且,第一支架61為方形金屬板;同時,第一支架61的支架安裝部為螺孔,第二支架62通過螺絲安裝于第一支架61的螺孔以使得第一支架61與第二支架62實現組合固定;所述第二支架62為一方形金屬板;第二支架62的傳感器安裝部63為垂直于第二支架62的方形金屬板,其中傳感器安裝部63通過螺絲固定于第二支架62頂部。通過設置該傳感器組合式支架,安裝傳感器64的效率更高,同時由于傳感器64固定于傳感器組合式支架上,則傳感器64相對于基臺70的距離,通過調整傳感器組合式支架來更改,從而可以針對料架30中收容槽位置實現調整。具體的,第一支撐壁32上有第一開孔321,第二支撐壁33上有第二開孔331,第一開孔321與第二開孔331對應設置,此處的對應設置即為平行設置。第一開孔321與第二開孔331都是豎直方向延伸的長直形開孔,并貫穿前述料架30的所有收容槽。尤其,在工件200進入料架30的某個收容槽后,料架30周側的傳感器通過第一開孔321以及第二開孔331檢測到該收容槽內已收容有不合格工件,則此時,料架30下方的下拉構件50開始啟動,以帶動料架30下移,以使得另一個收容槽進入待放工件狀態。由于傳感器64檢測的收容槽相對于基臺70高度固定,即傳感器64只檢測料架30相對基臺70固定高度的收容槽是否有工件200存在,因此移動料架30可以使得傳感器64檢測所有收容槽中是否有不合格工件。料架30相對于基臺70可以上下移動,因此需要保證料架30相對于基臺70水平方向沒有位移,以保證料架30穩定。針對上述情形,料架30包括限位件34,基臺70設置有對應的限位開孔71,限位件34穿置于所述限位開孔71以使料架30相對于基臺70水平方向保持穩定。優選的,限位件34包括限位桿,其中,限位桿數量設置為4個,同時限位桿設置于料架30的邊沿,具體設置有料架30的角落位置以保證其穩定,特別的,限位桿包括金屬桿,基臺的限位開孔71內側設置有潤滑油劑,通過金屬桿作為限位件34使得限位效果更好,同時基臺限位開孔71內側設置潤滑油使得金屬桿在其中上下移動更順暢,從而料架30在下拉構件50帶動下移動更簡易。
特別的,料架30包括底盤31,限位桿固定于底盤31下側表面,同時限位桿垂直于底盤31所在平面,以保證限位效果。參圖1與圖12所示,本發明的高度差測量裝置100還包括組合式電腦支架92,具體的,該組合式電腦支架包括:顯示屏支架921、及設置于顯示屏支架921下方的鍵盤支架922,鍵盤支架922與顯示屏支架921設置于不同表面。其中,鍵盤支架922與顯示屏支架921之間設置有整合支架923,以使得鍵盤支架922與顯示屏支架921之間結合緊密。優選的,鍵盤支架922夾持有鍵盤托盤924,其中,鍵盤托盤924為方形金屬盤,并且鍵盤托盤924前端以及后端設置分別設置有兩個缺口,同時,鍵盤托盤924前端開口比后端開口大;顯示屏支架921通過螺絲固定顯示屏925。前述組合式電腦支架結構簡單便于設置,同時方便了走線以及操作人員針對其進行的操作,保證電腦與高度差測量裝置100配合緊密,減小了高度差測量裝置100的體積。參圖1與圖13所示,本發明的高度差測量裝置100還包括作為電源的電箱93,具體的,電箱93包括:框架以及設置于框架內部的箱體931,所述框架上設置有支撐件932,以防止箱體931自框架內脫離,優選的,支撐件通過折彎一金屬板材制成,其中,支撐件932通過螺絲分別與箱體931以及框架固定。具體的,框架包括相對設置的底架933以及頂架934,以及設置于底架933與頂架934之間的連接架935。特別的,底架933與頂架934為方形架體,由此,箱體931為適應形狀的方形箱體。
優選的,連接架935設置于底架933與頂架934的相同側,以便于自框架中提取箱體 931。前述電箱93結構簡單便于設置,通過將底架933至于最下端,保證電箱占地面積更小,同時箱體931與框架之間通過支撐件932連接,使得結構更穩定,同時減小了高度差測量裝置100的占地面積以及體積。參圖1所示,高度差測量裝置100包括支撐所述高度差測量裝置100的支架94,具體的,該支架94包括:豎直方向的第一支架941以及設置于第一支架941底部的防震件942。具體的,防震件942包括設置于第一支架941底部的塑膠防震件9421,其中,防震件942包括連接桿9422以連接塑膠防震件9421以及第一支架941。優選的,連接桿9422包括螺絲,第一支架941底部包括對應設置螺孔,連接桿9422通過螺旋方式固定于第一支架941底部。特別的,第一支架941包括數量設置為4個的長直支撐桿;第一支架941之間通過水平方向的第二支架943互聯。前述支架94結構簡單便于設置,保證了高度差測量裝置100安裝的穩定,減小了高度測量裝置100的體積。本發明所提供的高度差測量裝置100,可以在判斷工件200某兩個面的高度差不符合預設范圍時,自動地自高度差測量裝置工位以及流水線提取出不合格工件,保證了不合格工件無法自流水線輸出到合格工件區域,保證了輸出工件的質量,同時整個過程自動化完成,效率以及精度更高,降低了人力使用成本,提高了測量效率。同時,結構穩定,組裝方便,便于維修,占地面積小,使得工廠使用面積降低,便于大規模應用。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次品回收裝置包括: 用于提取工件的吸盤組件、及收容工件的料架,所述吸盤組件可作動地將高度差不符合預設值工件移動至料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品回收裝置還包括導軌結構,所述吸盤組件設置于所述導軌結構的導軌上以隨導軌移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結構包括第一導軌、及設置于第一導軌上的第二導軌、及設置于第二導軌上的第三導軌,所述吸盤組件設置于第三導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連接有下拉構件,所述下拉構件帶動料架向下移動。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構件包括電動下拉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周側設置有傳感器,以檢測料架中是否存有工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品回收裝置包括基臺,所述傳感器設置于所述基臺,以測定料架相對于基臺固定高度的區域是否有工件。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臺設置有限位開孔,所述料架連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穿置于所述限位開孔以使料架相對于基臺水平方向保持穩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包括底盤、及設置于底盤兩側的支撐壁,所述支撐壁設置有至少兩個相對應的料架收容槽以收容工件。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次品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壁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支撐壁與第二支撐壁,所述第一支撐壁長度比第二支撐壁長度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次品回收裝置,其包括用于提取工件的吸盤組件、及收容工件的料架,所述吸盤組件可作動地將高度差不符合預設值工件移動至料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次品回收裝置結構簡單,提取工件效率高,同時可適應性配合高度測量后工件提取,可定制性強。
文檔編號B07C5/38GK103157605SQ20111040628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8日
發明者李佳 申請人:蘇州工業園區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