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煤裝置,特別是一種利于低變質煙煤加煤預熱過程中水汽散發的加煤裝置。
背景技術:
研究表明,我國的煤從形成年代看,以侏羅紀煤儲量最大,約占我國已探明的煤儲存量的45%,由于這一時代形成的煤除了極少數無煙煤之外,其余大多數是褐煤、長焰煤、不黏煤、弱黏煤等低變質煙煤,低變質煙煤的物理特性是含水量高、揮發成分高,特別是褐煤,一種介于泥炭與浙青煤之間的棕黑色、無光澤的低級煤,含水量更是高達到40%以上,并含游離腐植酸,化學反應性強,在空氣中容易風化,不易儲存和遠運,即時儲存也不能超過兩個月,否則就易發火自燃,堆放高度也不應超過兩米,占地面積大,這些煤開采率往往很低。 然而低變質煙煤、褐煤又廣泛用于煉焦、煉油、氣化、液化、動力和化工等方面,為了更好利用低變質煙煤、褐煤,行業內對低變質煙煤、褐煤的煤化工藝普遍采取先對低變質煙煤、褐煤進行脫水干燥,再低溫熱解干餾方法,由于對變質煙煤、褐煤進行脫水干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生產成本高,而且低溫熱解干餾獲得的煤化附產品如荒煤氣、焦油也相對較低,現階段人們逐步研究對低變質煙煤、褐煤進行高溫熱解工藝。本發明人長期對低變質煙煤、褐煤的物理特性和高溫煤熱解工藝的研究,創新一套全新的對低變質煙煤、褐煤進行脫水干燥和高溫熱解工藝及裝置。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該加煤裝置能夠利用低變質煙煤自身高溫熱解燃燒后的熱廢氣對即將進入高溫煤熱解爐炭化前的低變質煙煤進入預熱,同時又能夠排放低變質煙煤預熱過程中產生的水汽。實現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設置在低變質煙煤的煤熱解爐頂部,包括爐體、加煤倉、水汽排出裝置、預熱裝置;所述的爐體的上部內部形成加煤倉;所述的水汽排出裝置包括水汽排出孔、水汽孔串通管道、水汽收集管道、冷凝水聚集管道,所述的水汽排出孔設置在加煤倉的四周的爐體壁上,水汽孔串通管道在縱向將水汽排出孔成列串接在一起,水汽收集管道設置在水汽孔串通管道的上部,將數列的水汽孔串通管道上部匯集在一起利于水汽排放,冷凝水聚集管道設置在水汽孔串通管道的下部,將數列的水汽孔串通管道下部匯集在一起利于冷凝水排放;所述的預熱裝置設于加煤倉下方,預熱裝置包括爐體、廢氣室、至少一條以上廢氣預熱通道、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器,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室、廢氣聚集環道,所述的爐體處分為內、中、外三層墻體,內層墻體形成廢氣室,廢氣室的底部設有熱廢氣進入通道,中層墻體與外層墻體之間形成廢氣聚集環道,在廢氣聚集環道上設有廢氣主出口,廢氣預熱通道穿過內、中層墻體將廢氣室與廢氣聚集環道連通,并將內層墻體與中層墻體之間分隔成若干個預熱室,所述的預熱器分別置于兩個相鄰預熱室中,預熱器中間形成過煤預熱通道,過煤預熱通道上部與加煤倉底部相通。優選的,所述的廢氣預熱通道的入口位于廢氣室的底部與預熱室的底部連通,而廢氣預熱通道的出口位于預熱室的上部與置于該處廢氣聚集環道相通。優選的,所述的爐體外形呈圓形,爐體上部形成的是圓形加煤倉,水汽排出裝置的水汽排出孔設置在加煤倉的環形四周的爐體壁上,水汽收集管道和冷凝水聚集管道亦成相應的環形管道。優選的,所述的預熱器的過煤預熱通道下部的爐體上設有中間調節煤倉,過煤預熱通道下部與中間調節煤倉相通,中間調節煤倉通過下料煤道與煤熱解爐的炭化室相通。優選的,所述的預熱器包括預熱外層、預熱內層、預熱外層采用耐火導熱材料,預熱內層采用導熱蓄熱性能較佳的碳化硅材制成,過煤預熱通道位于預熱內層中。本實用新型的利用低變質煙煤自身高溫熱解產生的凈煤氣燃燒后的熱廢氣進行對即將進入高溫煤熱解爐炭化前的低變質煙煤進入預熱干燥,保證入前爐的低變質煙煤溫度保持在200°C至300°C之間,利于高溫煤熱解,同時又能夠排放低變質煙煤預熱過程中產生的水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熱廢氣脫水裝置剖視示意圖一;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熱廢氣脫水裝置剖視示意圖二 ;圖3是圖I中k_k處截面示意圖;圖4是圖I中p-p處截面示意圖;圖5是圖I中j_j處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加煤裝置的剖視圖;圖I是圖6中a-a處截面示意圖;圖8是圖6中b_b處截面圖;圖9是圖6中d-d處截面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加煤裝置與熱廢氣脫水裝置組成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的具體實施例主要在以下予以詳細介紹。第一部份低變質煙煤的粒度控制在低變質煙煤、褐煤脫水干燥之前可以通過粒度控制器選取0 60_之間的混合煤料,研究表明,在這個粒度范圍內對低變質煙煤、褐煤進行脫水干燥,干燥充分,脫水效率高,但這不構成對本發明對所需要的低變質煙煤、褐煤的限制,本發明對粒度大于60mm的低變質煙煤、褐煤同樣適用。第二部分低變質煙煤脫水如圖I、圖2所示低變質煙煤的熱廢氣脫水裝置1,包括殼體11、水汽蒸發排出裝置12,廢氣換熱脫水器13、下煤倉14 ;殼體11內形成用于煤干燥的空腔111,空腔111頂部相對封閉只設有進煤口 112,下煤倉14設置在殼體11底部與空腔112相通。如圖I、圖2、圖3所示水汽蒸發排出裝置12包括水蒸汽排出孔121、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水蒸汽收集管道123、冷凝水收集管道124,數個水蒸汽排出孔121按規則縱橫設置設置在殼體11上部的壁面上,其中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在縱向將水蒸汽排出孔121成列串接在一起,水蒸汽收集管道123設置在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的上部,將數列的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上部匯集在一起利于水蒸汽排放,冷凝水收集管道124設置在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的下部,將數列的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下部匯集在一起利于冷凝水排放。如圖I、圖2、圖4所示,廢氣換熱脫水器13包括熱廢氣進入通道131、熱廢氣緩沖室132、散熱管133、散熱管串接通道134、廢氣過渡通道135、低溫廢氣排出通道136 ;熱廢氣進入通道131設置在殼體11的中上部壁面上,以便在殼體11的空腔111上部留出低變質煙煤的進煤和水蒸汽釋放空間,熱廢氣緩沖室132亦設置在熱廢氣進入通道131的入口處壁面上,主要來避免高溫熱廢氣直接進來沖擊散熱管133和散熱管串接通道134,同時也可讓熱廢氣均勻進入散熱管串接通道134和散熱管133中,散熱管串接通道134采用金屬材 料制成橫穿過殼體11的內部空腔111,將熱廢氣緩沖室132與廢氣過渡通道135連通在一起,數條散熱管133亦采用金屬材料制成間隔連接在散熱管串接通道134上并與散熱管串接通道134貫通,低溫廢氣排出通道136設置在殼體11的下部壁面上與廢氣過渡通道135相通。如圖I、圖2、圖3、圖4所示,殼體11成方形,水汽蒸發排出裝置12還包括水蒸汽連接管道125和冷凝水連接管道126,水蒸汽排出孔121成列設置在殼體11上部的兩個相對的壁面內,如前壁面113,后壁面114,水蒸汽連接管道125將前壁面113,后壁面114中的水蒸汽收集管道125串接在一起,以利于水蒸汽的集中排放,冷凝水連接管道126將前壁面113,后壁面114中的冷凝水收集管道124串接在一起,以利于冷凝水的集中排放。如圖I、圖2、圖4、圖5所示,為了讓低變質煙煤在殼體11的空腔111中充分脫水干燥,特別是對于含水量大的褐煤,需要讓褐煤對殼體11的空腔111停留較長時間,才能充分脫水,所以殼體的高度設計很高,這就要對低變質煙煤進行多組多級長時間脫水,故廢氣過渡通道135至少一個以上,散熱管串接通道134亦至少一條以上,熱廢氣緩沖室132與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分別設置在殼體兩個相對的壁面上,如圖I、圖4所示,熱廢氣緩沖室132設置在左壁面115上,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設置在右壁面116上,多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將熱廢氣緩沖室132與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連通在一起,如圖I、圖5所示,第二廢氣過渡通道1352設置在與熱廢氣緩沖室132同側下方的左壁面115上與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相對,多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將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與第二個廢氣過渡通道1352連通在一起,第三廢氣過渡通道設置1353在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同側下方的右壁面116上與第二個廢氣過渡通道1352相對,多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將第二個廢氣過渡通道1352與第三個廢氣過渡通道1353連通在一起,依此類推,低溫廢氣排出通道136與最后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4相通。如圖I、圖2、圖3、圖4、圖5所示,散熱管133呈“U”型,散熱管串接通道134至少一條以上,數條U型散熱管133其中的一端與上一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相貫通,U型散熱管133的另一端與相鄰的下一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貫通,上一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的一端1341與熱廢氣緩沖室132相通而另一端1342封閉,下一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的一端1341封閉而另一端1342與第一廢氣過渡通道1351相通,同理,在第一廢氣過渡通道1351與第二廢氣過渡通道1352之間,亦是上一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的一端1342與第一廢氣過渡通道1351相通而另一端1341封閉,下一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的一端1342封閉而另一端1341與第二廢氣過渡通道1352相通,依此類推。如圖I、圖2所示,U型散熱管133之呈上下兩排排列,上一排U型散熱管133呈倒U型,上一排U型散熱管133的U型口與下一排U型散熱管133的U型口相對,為了利于低變質煙煤落煤,所述的上一排U型散熱管133呈倒U型的頂部呈鍥形1331,上一排U型散熱管133與散熱管串接通道134連接處的外側亦設置成斜面1333,與下一排U型散熱管133連接的散熱管串接通道134上表面亦設置成斜面1334,下一排U型散熱管133的U型的內灣處呈鍥形1332。本低變質煙煤的熱廢氣脫水裝置的脫水方法是(I)、使用一個封閉皮帶輸送機10(是指用一個兩端開口其四面封閉的桶形殼體將皮帶罩住的輸送機,防止低變質煙煤散落,保持工作環境干凈整潔)將低變質煙煤從進煤口 112中進入到殼體11的空腔111中;(2)、同時從將低變質煙煤高溫熱解后的荒煤氣化產回收凈化后的凈煤氣燃燒干熄再燃燒后產生的熱廢氣從熱廢氣進入通道131通入熱廢氣緩沖室132中,再通過散熱管串接通道134流入散熱管133中對含水量大的低變質煙煤進行脫水烘干,同時熱廢氣經過換熱溫度降低,最后低溫熱廢氣通過廢氣過渡通道135從低溫廢氣排出通道136排出;(3)、低變質煙煤在殼體11的空腔中經過散熱管133加熱烘烤時,低變質煙煤中的水就會大量蒸發,水蒸汽就會從殼體11的空腔111的上部進入水蒸汽排出孔121中,再流入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中,高溫的水蒸汽從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向上串入水蒸汽收集管道123中匯集在一起排放,一部份被冷卻降溫的水蒸汽變成冷凝水后從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向下流入冷凝水收集管道124中匯集在一起排放。(4)、脫水干燥后的低變質煙煤最后落入殼體11下部的下煤倉14中,通過輸送機不斷地將下煤倉14中脫水干燥的低變質煙煤送至下一個高溫熱解工序,從而又通過封閉皮帶輸送機不斷向殼體11的空腔中加煤,實現連續對低變質煙煤的連續脫水干燥。其中,第(2)步更細化為,同時從將低變質煙煤高溫熱解后的荒煤氣化產回收凈化后的凈煤氣燃燒干熄再燃燒后產生的熱廢氣從熱廢氣進入通道131通入熱廢氣緩沖室132中,再從與熱廢氣緩沖室132接通的散熱管串接通道134流入U型散熱管133中對含水量大的低變質煙煤進行脫水烘干,同時熱廢氣經過換熱溫度降低,再從與U型散熱管133接通的另一條散熱管串接通道134流入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中,依此再從第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1進入第二個廢氣過渡通道1352中、第三個廢氣過渡通道1353中,從與最后一個廢氣過渡通道1354接通低溫廢氣排出通道136中排出。為了保持環境的干凈整潔從低溫廢氣排出通道136排出的尾氣通過現有的尾氣排放裝置16 (如“水煙袋”及“水霧”)處理后達標排放。其中第(3)更細化為,低變質煙煤在殼體11的空腔中經過散熱管133加熱烘烤時,低變質煙煤中的水就會大量蒸發,水蒸汽就會從殼體11的空腔111的上部進入水蒸汽排出孔121中,再流入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中,高溫的水蒸汽從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向上串入水蒸汽收集管道123中,水蒸汽收集管道125將兩條水蒸汽收集管道123中的水蒸汽匯集統一起排放,一部份被冷卻降溫的水蒸汽變成冷凝水后從水蒸汽孔串通管道122向下流入冷凝水收集管道124中,冷凝水連接管道126將兩條冷凝水收集管道124中的冷凝水匯集統一起排放。本低變質煙煤的熱廢氣脫水裝置的原理是利用低變質煙煤高溫熱解產生的荒煤氣,該荒煤氣經過化產回收凈化回收后成凈煤氣,先對凈煤氣燃燒,再利用凈煤氣燃燒后的廢氣對低變質煙煤高溫熱解后形成的無煙炭進行干熄降溫,再對干熄降溫后的高溫熱廢氣再進一步補氣燃燒,再利用補氣燃燒后的熱廢氣對脫水后、入爐進行高溫熱解前的低變質煙煤進行預熱后,利用于預熱后的熱廢氣來對含水量大的低變質煙煤進行初脫水干燥,所以不需要增加額外的能耗,達到節能降耗,節省成本的目的,而脫水效果又好,能夠使脫水后的低變質煙煤的含水量控制在5%左右。第三部分脫水后的低變質煙煤加煤脫水后的低變質煙煤經過輸送后溫度一般會降至常溫,特別是冬季溫度較低,溫度可能會更低,但是高溫熱解煉焦時卻又希望入爐的低變質煙煤溫度保持在200°C至300°C之間比較適宜,所以需要對入爐的低變質煙煤在進入煤熱解爐的炭化室之前進行預熱。如圖6、圖9、
圖10所示,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3,設置在低變質煙煤的煤熱解爐9頂部,包括爐體91、加煤倉31、水汽排出裝置32、預熱裝置39 ;所述的爐體91的上部內部形成加煤倉31 ;所述的水汽排出裝置32包括水汽排出孔321、水汽孔串通管道322、水汽收集管道323、冷凝水聚集管道324,所述的水汽排出孔321設置在加煤倉31的四周的爐體91上,水汽孔串通管道322在縱向將水汽排出孔321成列串接在一起,水汽收集管道323設置在水汽孔串通管道322的上部,將數列的水汽孔串通管道322上部匯集在一起利于水汽排放,冷凝水聚集管道324設置在水汽孔串通管道322的下部,將數列的水汽孔串通管道322下部匯集在一起利于冷凝水排放。如圖6、
圖10所示預熱裝置39置于進煤裝置3的加煤倉31下方,預熱裝置39位于煤熱解爐9的頂部。如圖6、圖7、圖8所示,預熱裝置39主要包括有爐體91、廢氣室391、至少一條以上廢氣預熱通道392、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器393,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室394、廢氣聚集環道395。如圖6、圖7、圖8所示,爐體91采用耐火材料砌成,其外形呈圓形利于空間優先化,爐體91的上部形成一個圓形的加煤倉31,水汽排出裝置32的水汽排出孔321設置在加煤倉31的環形四周的爐體91壁上,水汽收集管道323和冷凝水聚集管道324亦成相應的環形管道。爐體91在預熱裝置39處分為內、中、外三層墻體913、912、911(如圖7、圖8所示),內層墻體913形成廢氣室391,廢氣室391的底部設有熱廢氣進入通道3911,中層墻體912與外層墻體之911間形成廢氣聚集環道395,在廢氣聚集環道395上設有廢氣主出口 3951,廢氣預熱通道392穿過內、中層墻體913、912將廢氣室391與廢氣聚集環道395連通,并將內層墻體913與中層墻體912之間分隔成若干個預熱室394(如圖7、圖8所示,本例有8條廢氣預熱通道392將分隔出8個預熱室394),預熱器393分別置于兩個相鄰預熱室394中;如圖6、圖7所示,廢氣預熱通道392的入口 3921位于廢氣室391的底部將廢氣室391底部與預熱室394的底部連通,而廢氣預熱通道392的出口 3922位于預熱室394的上部將預熱室394的上部與置于該處廢氣聚集環道395相通,這樣熱廢氣就從廢氣室391底部進入預熱室394的底部,再在預熱室394中向上串到預熱室394上部進入廢氣聚集環道395中,可以更有效地向預熱器393傳遞熱量。如圖6、圖7、圖8、
圖10所示預熱器393呈柱形,包括預熱外層3933、預熱內層3932、過煤預熱通道3931,預熱內層3932中間形成過煤預熱通道3931,過煤預熱通道3931上部與加煤倉31底部相通,過煤預熱通道3931下部的爐體91上設有中間調節煤倉33,過煤預熱通道3931下部與中間調節煤倉33相通,中間調節煤倉33通過下料煤道34與煤熱解爐9的炭化室61相通,這樣脫水后的低變質煙煤從加煤倉31中落入過煤預熱通道3931中再次被加熱預熱,達到一定的溫度后進入煤熱解爐9的炭化室61中進行高溫熱解炭化,而過煤預熱通道3931中被加熱預熱的低變質煙煤會產少量的水汽,水汽向上進入加煤倉31中,再從加煤倉31四周的水汽排出孔321中排出;另外在中間調節煤倉33中也可能會存在少量的水汽散出,在中間調節煤倉33的爐體91壁上亦開設有調節煤倉水汽出孔331用于排放中間調節煤倉33中的少量水汽。如圖6、圖7、圖8、
圖10所示預熱外層3933采用耐火導熱材料,預熱內層3932采用導熱蓄熱性能較佳的碳化硅材制成,過煤預熱通道3931位于預熱內層3932中,這樣預熱外層3933采用耐火材料利于通過廢氣室394的高溫熱廢氣向預熱內層3932傳遞熱量,預熱內層3932采用導熱蓄熱性能較佳的碳化硅材料制成可以將從預熱外層3933傳來的熱量進行蓄熱儲存,以此達到對過煤預熱通道3931中的低變質煙煤進行均勻預熱。如圖6、
圖10所示,另外,在廢氣室391的頂部設置上觀察孔3912,在廢氣室391的底部設置下觀察孔3913以便于技術人員觀察廢氣室391、煤熱解爐9下部的工作情況。本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3的工作原理是(I)、將熱廢氣脫水裝置I的煤倉14中的脫水后的低變質煙煤通過現有的輸送機15 (封閉皮帶輸送機或斗提輸送機)加入到加煤裝置3的加煤倉31中;(2)、將燃燒后的熱廢氣從熱廢氣進入通道3911進入,通過廢氣預熱通道392進入廢氣聚集環道395中,會對兩預熱室394之間的預熱裝置39的外層進行熱傳遞,從而對落入過煤預熱通道3931中的低變質煙煤加熱預熱,加熱預熱的低變質煙煤散發出的水汽向上進入加煤倉31中,再從加煤倉31四周的水汽排出孔321中排出,同時對低變質煙煤加熱預熱、水汽蒸發又能對從廢氣室391中排出燃燒后的熱廢氣進行降溫,最后從廢氣聚集環道395的廢氣主出口 3951排出;(3)、第(2)中經加熱預熱的低變質煙煤作為入爐煤,通過中間倉調節煤倉33和下料道34進入煤熱解爐9的炭化室61中進行高溫熱解炭化;第(2)中從廢氣主出口 3951排出熱廢氣通過相應的熱廢氣連接管道17與熱廢氣脫水裝置I的熱廢氣進入通道131相通,給熱廢氣脫水裝置I的提供工作的所需的熱廢氣。其中更優化一步,第(2)中從廢氣主出口 3951排出熱廢氣先通過現有的管式換熱器4換熱后降溫再通過相應的熱廢氣連接管道17與熱廢氣脫水裝置I的熱廢氣進入通道131相通,給熱廢氣脫水裝置I的提供工作的所需的熱廢氣。
權利要求1.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設置在低變質煙煤的煤熱解爐頂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爐體、加煤倉、水汽排出裝置、預熱裝置;所述的爐體的上部內部形成加煤倉;所述的水汽排出裝置包括水汽排出孔、水汽孔串通管道、水汽收集管道、冷凝水聚集管道,所述的水汽排出孔設置在加煤倉的四周的爐體壁上,水汽孔串通管道在縱向將水汽排出孔成列串接在一起,水汽收集管道設置在水汽孔串通管道的上部,將數列的水汽孔串通管道上部匯集在一起利于水汽排放,冷凝水聚集管道設置在水汽孔串通管道的下部,將數列的水汽孔串通管道下部匯集在一起利于冷凝水排放;所述的預熱裝置設于加煤倉下方,預熱裝置包括爐體、廢氣室、至少一條以上廢氣預熱通道、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器,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室、廢氣聚集環道,所述的爐體處分為內、中、外三層墻體,內層墻體形成廢氣室,廢氣室的底部設有熱廢氣進入通道,中層墻體與外層墻體之間形成廢氣聚集環道,在廢氣聚集環道上設有廢氣主出口,廢氣預熱通道穿過內、中層墻體將廢氣室與廢氣聚集環道連通,并將內層墻體與中層墻體之間分隔成若干個預熱室,所述的預熱器分別置于兩個相鄰預熱室中,預熱器中間形成過煤預熱通道,過煤預熱通道上部與加煤倉底部相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廢氣預熱通道的入口位于廢氣室的底部與預熱室的底部連通,而廢氣預熱通道的出口位于預熱室的上部與置于該處廢氣聚集環道相通。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爐體外形呈圓形,爐體上部形成的是圓形加煤倉,水汽排出裝置的水汽排出孔設置在加煤倉的環形四周的爐體壁上,水汽收集管道和冷凝水聚集管道亦成相應的環形管道。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熱器的過煤預熱通道下部的爐體上設有中間調節煤倉,過煤預熱通道下部與中間調節煤倉相通,中間調節煤倉通過下料煤道與煤熱解爐的炭化室相通。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熱器包括預熱外層、預熱內層、預熱外層采用耐火導熱材料,預熱內層采用導熱蓄熱性能較佳的碳化硅材制成,過煤預熱通道位于預熱內層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低變質煙煤的加煤裝置,設置在低變質煙煤的煤熱解爐頂部,包括爐體、加煤倉、水汽排出裝置、預熱裝置;所述的爐體的上部內部形成加煤倉;所述的水汽排出裝置包括水汽排出孔、水汽孔串通管道、水汽收集管道、冷凝水聚集管;所述的預熱裝置設于加煤倉下方,預熱裝置包括爐體、廢氣室、至少一條以上廢氣預熱通道、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器,至少一個以上預熱室、廢氣聚集環道。本實用新型的預熱裝置能夠利用低變質煙煤自身高溫熱解燃燒后的熱廢氣對即將進入高溫煤熱解爐炭化前的低變質煙煤進入預熱干燥,同時水汽排出裝置又能夠排放低變質煙煤預熱過程中產生的水汽。
文檔編號C10B57/10GK202808706SQ2012204954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王新民, 王鵬 申請人: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