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限定氣缸中心距的干式多缸柴油機機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內燃機領域,涉及一種限定氣缸中心距的干式多缸柴油機機體。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廣泛使用的多缸柴油機大多采用比較容易鑄造的濕式機體。這種機體的剛度較差。由于柴油機的氣缸體剛度對柴油機性能影響很大,所以采用濕式機體使得柴油機的性能受到一定的影響。由于濕式機體的氣缸套是裝配到機體上的,而氣缸套本身需要一定的厚度,氣缸套外圓與機體相鄰兩缸之間的隔壁也需要留出足夠的過水通道,這就使在相同的缸心距情況下其氣缸孔的內徑尺寸受到限制。一般來說,缸徑越大,氣缸套壁厚越厚,過水通道也希望加寬,在缸心距不變的前提下,如果想增大缸徑,只有減薄機體相鄰兩缸之間的隔壁來實現。而減薄隔壁,就會使機體的剛性變差,容易引起工作時氣缸套的變形,造成柴油機工作可靠性變壞。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限定氣缸中心距的干式多缸柴油機機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限定氣缸中心距的干式多缸柴油機機體,由機體和薄壁氣缸套組成,其特征在于限定機體相鄰兩氣缸中心距為127±0.5mm,可進一步擴大柴油機的氣缸直徑以增大柴油機的排量,從而進一步提高柴油機的功率,同時也提高了機體的剛度,改善了柴油機的性能。為了解決耐磨問題和不同氣缸直徑的選擇需要,在機體的氣缸孔內可以鑲裝3種薄壁氣缸套。第一種氣缸套內徑為Φ105±0.2mm、外徑為Φ110±0.2mm;第二種氣缸套內徑為Φ108±0.2mm、外徑為Φ113±0.2mm;第三種氣缸套內徑為Φ110±0.2mm、外徑為Φ114±0.2mm。
由于機體剛度得到提高,從而減少了氣缸套的變形,改善了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套之間的密封性,使氣缸內的氣體,特別是燃燒后的氣體下竄到曲軸箱內的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油底殼的機油溫度也得到較好的控制,使得柴油機的潤滑條件得到改善。由于下竄氣體的減少,活塞、活塞環、氣缸套的受熱磨損問題也得到改善。
圖1為現有技術中濕式機體局部結構剖示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限定氣缸中心距的干式多缸柴油機機體,由機體和薄壁氣缸套組成。限定相鄰兩氣缸的中心距為127±0.5mm,為了解決耐磨問題和不同氣缸直徑的選擇需要,機體內可鑲裝3種不同尺寸的薄壁氣缸套。第一種氣缸套內徑為Φ105±0.2mm、外徑為Φ110±0.2mm;第二種氣缸套內徑為Φ108±0.2mm、外徑為Φ113±0.2mm;第三種氣缸套內徑為Φ110±0.2mm、外徑為Φ114±0.2mm。
現有技術中,濕式氣缸套2壓入濕式機體1中,橡膠密封圈3密封冷卻水。本實用新型,限定氣缸中心距的干式多缸柴油機機體4的氣缸孔經機加工后,將薄壁氣缸套5鑲入干式機體4中。
權利要求1.一種限定氣缸中心距的干式多缸柴油機機體,由機體和薄壁氣缸套組成,其特征在于限定機體相鄰兩氣缸中心距為127±0.5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機體,其特征在于氣缸孔內可以鑲裝3種薄壁氣缸套,第一種氣缸套內徑為Φ105±0.2mm、外徑為Φ110±0.2mm;第二種氣缸套內徑為Φ108±0.2mm、外徑為Φ113±0.2mm;第三種氣缸套內徑為Φ110±0.2mm、外徑為Φ114±0.2mm。
專利摘要將氣缸中心距限定為127±0.5mm的多缸柴油機在氣缸體外形尺寸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把氣缸套與機體鑄成一體來提高機體的剛度,同時在該機體的氣缸孔內鑲裝薄壁氣缸套以解決耐磨問題。從而也防止了氣缸套變形,改善了柴油機的性能;同時由于把氣缸套與機體鑄成一體,使在缸心距相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進一步擴大氣缸的內徑尺寸以增大柴油機的排量來提高柴油機功率。
文檔編號F02F1/02GK2528944SQ0122174
公開日2003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22日
發明者李希斌, 程峰, 周萬春, 黃新芳, 董偉, 俞榮江, 張庚乾, 郝曉偉 申請人:一拖(洛陽)柴油機有限公司, 洛陽拖拉機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