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一體化油道的缸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帶一體化油道的缸體。
背景技術:
缸體內部的潤滑油道一直是影響發動機整體性能的關鍵部位。整體油道的設計質量直接關系到潤滑油供給路線的暢通和發動機各摩擦運動副的潤滑。流動的潤滑油不僅可以消除摩擦運動副表面產生的磨屑以及其它外來雜質,更重要的是可以冷卻摩擦運動副表面,從而降低發動機的額外功率損耗,減輕摩擦運動副的摩擦強度,從而實現提高燃油經濟性和延長發動機壽命的目的。目前國內大部分缸體在內部潤滑油道的設計上,主要還是考慮單向串聯的模式。即潤滑油從油底殼通過較長的內部油路到機油濾清系統和冷卻系統,然后通過缸體的主油道進入到缸蓋潤滑油道,最后回到缸體進行潤滑,最終返回到油底殼中。雖然當前的模式可以滿足發動機的潤滑冷卻要求,但是存在如下弊端。1、潤滑油路長,延程阻力大,壓力損失大:缸體上的潤滑油在經過機油泵加壓之后先是通過缸體的主油道送達缸蓋的潤滑部位,然后經過缸蓋潤滑油道之后回到缸體的潤滑部位,整體的潤滑油路較長,內部油道的壓力損失較大。2、缸體核心傳動潤滑不同步:由于采取單向潤滑思路,所有的潤滑均是根據油路的流向進行潤滑。而缸體上的核心傳動副——曲軸傳動機構和凸輪軸傳動機構的潤滑是分開的,導致潤滑不同步。3、整體可靠性較差:機油的濾清系統和冷卻系統采用外部獨立機構,必須通過外部油管和油路才能實現過濾和冷卻的功能。增加了獨立的油路和油管之后,其間的密封和密閉都存在泄露隱患。4、加工難度加大和成本高:由于采用單向流動模式,所有的油道必須實現單向貫通,加工路徑復雜,因而加工的成本也相應較高。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一體化油道的缸體,以實現提高發動機性能,降低發動機能耗及成本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缸體的前后分布有前端面和后端面,缸體的兩側分布有油冷機側面和凸輪軸側面,其特征在于:缸體的前端面上分布有機油泵安裝孔,機油泵安裝孔內有出油孔;缸體底面上分布有輸油孔,輸油孔靠近前端面和油冷機側面;出油孔和輸油孔與機油泵安裝孔的機油腔相通,出油孔在機油腔的高壓側,輸油孔在機油腔的低壓側;油冷機側面上分布有油冷機安裝平面,油冷機安裝平面上分布有油冷機側油道;缸體的前端面、后端面上分布有主油道,主油道靠近油冷機側面,油冷機側油道與主油道垂直相通;缸體的頂面分布有向缸蓋輸送潤滑油的上油道,上油道與主油道垂直相通;缸體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布有貫通的副油道,副油道靠近凸輪軸側面;在曲軸孔和凸輪軸孔之間有貫通兩孔的同步油道;缸體的凸輪軸側面分布有供油道和凸輪軸側油道;主油道和副油道通過上油道和凸輪軸側油道實現側向垂直貫通;主油道的兩端采用堵頭封堵,副油道的兩端采用堵頭封堵。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采用主、副油道結構,延程阻力小,壓力損失小;潤滑油經過機油泵加壓之后通過主油道進行分流,分別進入缸體和缸蓋的潤滑油道,相當于缸體潤滑油道和缸蓋潤滑油道是并聯結構。2、缸體核心傳動潤滑可實現同步:由于采取并聯同步潤滑思路,使缸體和缸蓋的潤滑均縮短了潤滑路徑,特別是缸體上的核心傳動副——曲軸傳動機構和凸輪軸傳動機構的潤滑采用同步油道進行潤滑。3、整體可靠性較好:機油的濾清系統和冷卻系統采用集成式機構,直接在缸體的油冷機側面鑄上油冷機安裝面,減少了附件安裝,提高了整體的可靠性。4、加工難度小和成本低:由于采用雙流動模式,所有的油道之間的絕對距離縮短,加工路徑簡單,因而加工的成本也較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端面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底面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后端面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油冷機面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頂面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凸輪軸側面視圖。圖7是圖4的K-K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所不,缸體的如后分布有如端面I和后端面2,缸體的兩側分布有油冷機側面5和凸輪軸側面6,缸體的前端面I上分布有機油泵安裝孔7,機油泵安裝孔7內有出油孔8 ;缸體底面3上分布有輸油孔9,輸油孔9靠近前端面I和油冷機側面5 ;出油孔8和輸油孔9與機油泵安裝孔7的機油腔相通,出油孔8在機油腔的高壓側,輸油孔9在機油腔的低壓側;油冷機側面5上分布有油冷機安裝平面10,油冷機安裝平面10上分布有油冷機側油道11 ;缸體的前端面1、后端面2上分布有主油道12,主油道12靠近油冷機側面5,油冷機側油道11與主油道12垂直相通;缸體的頂面4分布有向缸蓋輸送潤滑油的上油道13,上油道13與主油道12垂直相通;缸體的前端面I和后端面2上分布有貫通的副油道14,副油道14靠近凸輪軸側面6 ;在曲軸孔15和凸輪軸孔16之間有貫通兩孔的同步油道17 ;缸體的凸輪軸側面6分布有供油道18和凸輪軸側油道19 ;主油道12和副油道14通過上油道13和凸輪軸側油道19實現側向垂直貫通;供油道18與同步油道17相交處到曲軸孔15和凸輪軸孔16的距離相等;主油道12的兩端采用堵頭封堵,副油道14的兩端采用堵頭封堵。工作時,貯存在油底殼內的潤滑油通過安裝在機油泵安裝孔7中的機油泵的齒輪運轉在輸油孔9處形成負壓,機油從油底殼被吸上來,從出油孔8送到整個機油冷卻器內;在經過了冷卻和濾清之后,機油從油冷機側面5上的油冷機安裝平面10上的油冷機側油道11進入主油道12 ;進入主油道12之后,潤滑油開始分流,一部分通過上油道13進入缸蓋,一部分通過凸輪軸側油道19進入副油道14 ;進入副油道14中的潤滑油通過供油道18進入同步油道17,分別對曲軸孔15和凸輪軸孔16進行潤滑。
權利要求1.一種帶一體化油道的缸體,缸體的前后分布有前端面(I)和后端面(2),缸體的兩側分布有油冷機側面(5)和凸輪軸側面(6),其特征在于:缸體的前端面(I)上分布有機油泵安裝孔(7),機油泵安裝孔(7)內有出油孔(8);缸體底面(3)上分布有輸油孔(9),輸油孔(9)靠近前端面(I)和油冷機側面(5);出油孔(8)和輸油孔(9)與機油泵安裝孔(7)的機油腔相通,出油孔(8)在機油腔的高壓側,輸油孔(9)在機油腔的低壓側;油冷機側面(5)上分布有油冷機安裝平面(10),油冷機安裝平面(10)上分布有油冷機側油道(11);缸體的前端面(I)、后端面(2)上分布有主油道(12),主油道(12)靠近油冷機側面(5),油冷機側油道(11)與主油道(12)垂直相通;缸體的頂面(4)分布有向缸蓋輸送潤滑油的上油道(13),上油道(13)與主油道(12)垂直相通;缸體的前端面(I)和后端面(2)上分布有貫通的副油道(14),副油道(14)靠近凸輪軸側面(6);在曲軸孔(15)和凸輪軸孔(16)之間有貫通兩孔的同步油道(17);缸體的凸輪軸側面(6)分布有供油道(18)和凸輪軸側油道(19);主油道(12)和副油道(14)通過上油道(13)和凸輪軸側油道(19)實現側向垂直貫通;主油道(12)的兩端采用堵頭封堵,副油道(14)的兩端采用堵頭封堵。
專利摘要一種帶一體化油道的缸體,用于發動機制造。缸體前端面分布有帶出油孔的機油泵安裝孔;缸體底面分布有輸油孔;出油孔和輸油孔與機油泵安裝孔的機油腔相通;油冷機側面上分布有油冷機安裝平面,油冷機安裝平面上分布有油冷機側油道;缸體前端面、后端面上分布有主油道;缸體的頂面分布有向缸蓋輸送潤滑油的上油道,上油道與主油道垂直相通;缸體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分布有貫通的副油道;在曲軸孔和凸輪軸孔之間有貫通兩孔的同步油道;缸體凸輪軸側面分布有供油道和凸輪軸側油道;主油道和副油道通過上油道和凸輪軸側油道實現側向垂直貫通。本實用新型延程阻力及壓力損失小,缸體核心傳動潤滑可實現同步,整體可靠性高,加工難度小、成本低。
文檔編號F02F1/20GK202946254SQ20122040918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明者徐江濤, 柯小松, 劉飛 申請人:北京長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