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屬于圍海造陸模袋充填淤泥修筑圍堤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對灘涂土地資源的不斷開發,灘涂圍墾從最初為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圩田圍墾”的簡單開發和利用方式,已發展成為含圍堤修筑、圍墾區地基加固及土地改良工程于一體,為主要滿足生態、旅游、港口和城鎮化建設等工業化功能需求的土地資源綜合 開發與利用模式。其中,筑堤工程是保障灘涂圍墾順利實施的首要環節,是灘涂土地資源岸線防護的重要屏障,也是決定灘涂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傳統的圍堤工程建設大多使用拋石或者海砂作為填筑材料,近年來,沿海地區山石和海砂資源日趨緊缺,因此研究將吹填或疏浚淤泥作為主要筑堤材料的淤泥筑堤技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由于吹填淤泥的含水率和孔隙比極高,固結速率慢,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其工程性質極差,淤泥充入模袋后主要從袋體四周側面排水,排水速度慢,袋中土體不易固結,一層袋體充填后需經過較長時間才能鋪設下一層模袋,影響圍堤的施工進度。為加快模袋內淤泥的排水速度,縮短固結時間,充填淤泥前在模袋內預先放置排水管路(如軟式透水管、排水板等),袋體內土體中的水可通過排水管路加速排出袋體。工程中,模袋一般為廠家預加工而成,長約30米,直徑2米左右,頂部有袖口,四周縫制密閉,排水管路一般為軟體,需在施工現場穿入模袋內,如何將排水管路穿入模袋成為施工中遇到的一個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以保證排水管路能最快速的穿入模袋。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桿、兩只滾輪和三通管,兩滾輪間由輪軸連接,所述輪軸穿于所述三通管的其中兩個端口,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與所述連接桿相連。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前述的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所述三通管與所述輪軸之間設有軸套,減少三通管與輪軸之間的摩擦,提高牽引裝置的靈活性。前述的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為了滿足不同長度模袋穿管的需要,所述連接桿由多段鋼管經直通連接而成。進一步的,前述的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所述滾輪兩側均設有擋片。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滾輪能減小阻力、方便推送、保護模袋上下袋體都不會受損;連接桿的鋼管能隨意接長,滿足不同長度模袋穿管的需要;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保證排水管路以最快的速度穿入模袋,縮短了工期、節約工程造價。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結構如圖I所示,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包括連接桿I、兩只滾輪2和三通管3,兩滾輪2間由輪軸4連接,輪軸4穿于三通管2的其中兩個端口,三通管2的第三端口與連接桿I相連。本實施例中,三通管2與輪軸4之間設有軸套;連接桿I由多段鋼管經直通連接而 成,滾輪2兩側均設有擋片。本實用新型裝置使用方法如下將滾輪通過輪軸連接,三通穿在輪軸上,鋼管通過螺紋方式連接在三通上,根據模袋的長度,用直通將鋼管接到所需長度,人工抓住鋼管推送滾輪進入模袋內,一直將滾輪推送到模袋的另一端,將排水管路綁扣在滾輪上,再將鋼管拉回來,直到滾輪和排水管路拉到模袋這一端,解開滾輪上的排水管路,排水管路則留在模袋內。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桿、兩只滾輪和三通管,兩滾輪間由輪軸連接,所述輪軸穿于所述三通管的其中兩個端口,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與所述連接桿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與所述輪軸之間設有軸套。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由多段鋼管經直通連接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兩側均設有擋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淤泥筑堤充填模袋排水管路牽引裝置,屬于圍海造陸模袋充填淤泥修筑圍堤技術領域。包括連接桿、滾輪和三通管,至少兩只所述滾輪由輪軸連接,所述滾輪之間的輪軸穿于所述三通管的其中兩個端口,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與所述連接桿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滾輪能減小阻力、方便推送、保護模袋上下袋體都不會受損;連接桿的鋼管能隨意接長,滿足不同長度模袋穿管的需要;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保證排水管路以最快的速度穿入模袋,縮短了工期、節約工程造價。
文檔編號E02D3/10GK202430705SQ201120472359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關云飛, 劉方元, 吳月龍, 孫菲菲, 水君, 王海鵬, 秦恩磊, 袁永生 申請人:江蘇南水土建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