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井,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本實用新型為修筑地下構筑物井身墻體的砌筑構件。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材料制造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建筑材料領域,地下構筑物檢查井等各種井的井身截面有矩形、方形、圓弧形狀等多種形狀,但目前普遍采用的井身截面形狀是圓弧形,即形成井身的內壁和外壁為圓柱體井身。井身最初是采用磚塊修砌,但這種磚塊修砌的井身存在著井體強度低、抗滲漏性差、需要粉刷、易脫皮、修砌時間長等缺陷,特別是操作人員在修砌和粉刷井身時存在著很大的安全問題,因而逐漸被圓弧形的預制砌塊所取代,預制砌塊一般由混凝土制作而成,多塊預制砌塊的配合安裝組成一層圓柱體井身,然后通過上下相鄰層的預制砌塊將井身修砌拼裝起來,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具有內外圓弧面的、整體為圓柱體的井身。在預制砌塊的加強連筋兩側具有預留孔,預留孔為可灌裝混凝土等的通孔,在修砌拼裝預制砌塊時,每當拼裝一定層數后,就需在預留孔內及各空隙處灌裝混凝土等,并通過機器對灌裝進預制砌塊預留孔內及各空隙處的混凝土等進行震動搗實形成密實的填充體,從而使預制砌塊拼裝成的井身墻體更加牢靠。現有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品種繁多。[0003]公開號為CN1431375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井壁墻體模塊以及采用該模塊構筑井壁墻體的方法”。該發明申請所述的模塊通過設置在所述模塊表面上的凹凸結構來實現所述模塊在砌筑過程中相互對齊和卡緊,并通過向在所述模塊上預留的孔、槽中澆注混凝土漿料和/或插入加強來將所述井壁墻體構筑成具有不同承載性能的整體,來提高所述井壁墻體的強度。[0004]公開號為CN101748846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井壁墻體模塊”。該發明申請的包括同軸圓弧形的前模板和后模板以及第一肋和第二肋,中部有通孔,兩端有半孔。模塊連接時,相鄰模塊端部的半孔形成拼接孔。通孔和拼接孔的兩個豎直側面之間的圓心夾角相等。通過優化模塊的尺度關系,使前模板和后模板突出第一肋和第二肋的部分不至于延長,避免模板斷裂和損傷現象。采用該模塊壓縫構筑墻體時,同一層上相鄰模塊端部的拼接孔與相鄰模塊中部的通孔形成形狀和尺寸均勻的澆注孔,澆入其中的混凝土在澆注孔內形成形狀和尺寸均勻的強度構件,使墻體強度均勻。[0005]公開號為CN19994361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井身預制砌塊”。該發明申請包括有圓弧形內筒壁和圓弧形外筒壁,圓弧形內筒壁和圓弧形外筒壁之間設置有加強連筋,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的內側和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內側均具有凹槽,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的內側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的內側均具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凸起,加強連筋的上端面低于圓弧形內筒壁的上表面,加強連筋的下端面低于圓弧形內筒壁的下表面。[0006]上述公開號為CN1431375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便捷的模塊,模塊輕便、便于搬運和安裝,后由該種模塊拼裝的井壁墻體牢固。上述公開號為 CN101748846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目的在于通過改進和優化井壁墻體模塊結構和尺3寸關系,提供避免在模板端部斷裂和操作的井壁墻體模塊,使采用該種模塊構筑井壁墻體時,澆注在墻體內部的混凝土或者灰漿能形成密實的填充體,使墻體強度均勻。公開號為 CN19994361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滲漏、強度高、具有足夠澆注空隙、修砌質量好、安裝操作方便的一種井身預制砌塊。[0007]上述公開的中國專利申請及現有的各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主旨是使預制砌塊的結構更加合理,從而使模塊既輕便、便于搬運和安裝,又能保證良好的強度, 一方面是模塊的拼裝端部等處不易斷裂,且預制砌塊整體強度好,另一方面預制砌塊構筑拼裝后的井身墻體的強度好,填充的混凝土等填充體緊實,不出現滲漏等。但是現有技術的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都還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其嚴重缺陷如下(1)結構不合理,在修砌拼裝預制砌塊時,每當拼裝一定層數后向預留孔內及各空隙處灌裝混凝土等,并通過機器對灌裝進預制砌塊預留孔內及各空隙處的混凝土等進行震動搗實時,都存在著嚴重的跑漿現象,跑漿造成現有的預制砌塊拼裝構筑的井身墻體內根本無法形成密實的填充體,內部出現空洞,填充均勻性差,使預制砌塊拼裝成的井身墻體的牢固強度和防滲漏能力無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在公開號為CN19994361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所述在混凝土澆注和進行震實的過程中不會從砌塊之間縫隙中跑漏出來,不會出現跑漿、漏漿現象,但該砌塊由于結構上為臺階式直角結構,且砌塊寬度減半, 因此在生產、運輸、施工過程中十分容易破損、缺角,破損、缺角后又無法修補,使預想達到的防跑漿功能大打折扣,而這一缺陷又無法用增大砌塊寬度的方式解決,因此該專利申請的結構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跑漿的問題。避免跑漿現象的發生一直是人們急需解決,但卻一直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2)由于跑漿嚴重,大量混凝土或灰漿等漿液的外泄,影響井身墻體的牢固強度以及出現滲漏。發明內容[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簡單、強度高、不滲漏、具有足夠澆注空隙、輕便、且能解決制作井身墻體過程中跑漿這一根本問題的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0009]實現上述目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砌塊為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左側表面、右側表面、內圓弧面和外圓弧面的圓弧形砌塊,圓弧形砌塊包括有同軸的圓弧形內筒壁和圓弧形外筒壁,還包括有設置在圓弧形內筒壁和圓弧形外筒壁之間并將二者連接起來的加強連筋,加強連筋左右兩側具有預留孔。所述圓弧形砌塊的上表面上開有上止水槽,下表面上開有下止水槽,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與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上的下止水槽相匹配,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與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上的下止水槽相匹配。[0010]進一步,所述上表面的上止水槽內嵌裝有與上止水槽相匹配的止水帶,止水帶上部露出上止水槽的上沿。[0011]進一步,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外側上沿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外沿為水平直面,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內側上沿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的中間側上沿為斜坡直面或者為中間水平直面和斜坡直面形成的組合面;且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三者均與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形狀。[0012]進一步,所述圓弧形砌塊的左側表面上具有凸起部,圓弧形砌塊的右側表面上具有與凸起部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圓柱形井身的凹陷部。[0013]進一步,所述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或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四者的表面寬度相等,且該表面寬度等于圓弧形砌塊的總厚度的 1/4 1/3。[0014]進一步,所述圓弧形砌塊的總厚度為180mm 250mm,圓弧形砌塊的總高度為150 mm 250mm,加強連筋最薄處的高度為圓弧形砌塊的總高度的1/2 2/3,加強連筋左右兩垂直面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為50mm 70mm。[0015]進一步,所述上表面的上止水槽的深度為IOmm 15mm,下表面的下止水槽的深度為IOmm 20mm,所述上止水槽和下止水槽的寬度相等,且寬度均為3 mm 5mm。[0016]更進一步,所述止水帶采用制作材料為塑料、鐵板或橡膠。[0017]更進一步,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四者的水平直面的直面寬度均相等,水平直面的直面寬度等于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表面寬度的1/2 1/3。[0018]更進一步,所述斜坡直面的坡角為小于20°。[001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具有很多好處(1)本實用新型在所述上表面上開有上止水槽,下表面上開有下止水槽,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與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上的下止水槽相匹配,即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與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上的下止水槽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二者具有相同的圓弧形、相同的槽寬和上下相應的相同位置。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與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上的下止水槽相匹配, 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上的上止水槽與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上的下止水槽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二者具有相同的圓弧形、相同的槽寬和上下相應的相同位置。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簡單,設計巧妙,通過圓弧形砌塊的上表面上開有的上止水槽和下表面上開有的下止水槽的設置,一改現有傳統砌塊的結構,做了突破性的改進創新,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拼裝構筑井身墻體時,在上止水槽內嵌裝與上止水槽相匹配的止水帶,止水帶上部露出上止水槽的上沿,露出上止水槽上沿的止水帶上部則嵌裝在上面相鄰層圓弧形砌塊的下表面的下止水槽內。本實用新型的這種結構具有超強止漿功能,有效防止跑漿現象的發生。在修砌拼裝預制砌塊時,當通過機器對灌裝進預制砌塊預留孔內及各空隙處的混凝土等進行震動搗實時,不會出現跑漿現象,因此拼裝的井身墻體內形成密實的填充體,內部不會出現空洞等缺陷,填充體均勻統一,使預制砌塊拼裝成的井身墻體的牢固強度高,防滲漏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本實用新型用這一合理簡單、但十分巧妙的結構解決了人們急需解決,但卻一直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本實用新型強度高,不滲漏,具有足夠澆注空隙,輕便,且解決了制作井身墻體過程中跑漿這一根本問題。[0020](2)由于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跑漿問題,避免了混凝土或灰漿等漿液的外泄現象,因此修砌好的井身墻體的牢固強度高,不會出現滲水現象。[0021](3)本實用新型上止水槽和下止槽的設置還具有定位的作用,使得本實用新型拼裝使用時通過上止水槽和下止槽定位即可用止水帶迅速安裝上面相鄰層圓弧形砌塊。本實用新型定位效果好,定位準確,安裝快捷方便,使相鄰層圓弧形砌塊之間固定的牢固度也進一步得以加強。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0023]圖2為件10止水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24]圖3為安裝件10止水帶的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0025]圖4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0026]圖5為圖4第一種結構的A-A剖視圖;[0027]圖6為第一種結構的本實用新型井身預制砌塊上下相鄰兩塊砌塊安裝的剖面視圖;[0028]圖7為圖4第二種結構的A-A剖視圖;[0029]圖8為第二種結構的本實用新型井身預制砌塊上下相鄰兩塊砌塊安裝的剖面視圖;[0030]圖9本實用新型井身預制砌塊左右相鄰多塊砌塊安裝的俯視結構示意圖。[0031]圖中1、圓弧形砌塊,1-1、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2、下表面,1-2-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2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3、左側表面,1-4、右側表面,1-5、內圓弧面,1-6、外圓弧面,2、圓弧形內筒壁,3、圓弧形外筒壁, 4、加強連筋,5、預留孔,6、凸起部,7、凹陷部,8、上止水槽,9、下止水槽,10、止水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32]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33]實施例一[0034]如圖1至圖6及圖9所示,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砌塊為具有上表面 1-1、下表面1-2、左側表面1-3、右側表面1-4、內圓弧面1-5和外圓弧面1_6的圓弧形砌塊 1。圓弧形砌塊1包括有同軸的圓弧形內筒壁2和圓弧形外筒壁3,還包括有設置在圓弧形內筒壁2和圓弧形外筒壁3之間并將二者連接起來的加強連筋4,加強連筋4左右兩側具有預留孔5。所述圓弧形砌塊的上表面1-1上開有上止水槽8,下表面1-2上開有下止水槽9。 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上的上止水槽8與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上的下止水槽9 相匹配,即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上的上止水槽8與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上的下止水槽9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二者具有相同的圓弧形、相同的槽寬和上下相應的相同位置。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與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上的下止水槽9相匹配,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與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上的下止水槽9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二者具有相同的圓弧形、相同的槽寬和上下相應的相同位置。[0035]所述上表面1-1的上止水槽8內嵌裝有與上止水槽8相匹配的止水帶10,止水帶 10上部露出上止水槽8的上沿。所述止水帶10采用制作材料為鐵板。[0036]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外側上沿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 1-1-2的外沿為水平直面a面,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內側上沿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的中間側上沿為斜坡直面c面;且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三者均與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 具有相同的表面形狀。其中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 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水平直面a面的直面寬度 N2均相等,水平直面a面的直面寬度N2等于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表面寬度M的1/2。 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M值均相等,N2值也均相等。而且其中所述斜坡直面的坡角α為6°。即斜坡直面c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坡角α,坡角α為6°。[0037]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左側表面1-3上具有凸起部6,圓弧形砌塊1的右側表面1-4 上具有與凸起部6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圓柱形井身的凹陷部7。[0038]所述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或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表面寬度M相等,且該表面寬度M等于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的1/3。[0039]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為180mm,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為150 mm,加強連筋4最薄處的高度H3為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的2/3,加強連筋4左右兩垂直面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P為50mm。[0040]所述上表面1-1的上止水槽8的深度Hl為10mm,下表面1_2的下止水槽9的深度 H2為10mm,所述上止水槽8和下止水槽9的寬度附相等,且寬度附均為3 mm。所述止水帶10的厚度為2 mm。[0041]所述圓弧形砌塊1材料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0042]實施例二[0043]如圖1至圖4及圖7至圖9所示,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0044]所述止水帶10采用制作材料為橡膠。[0045]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內側上沿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 1-1-2的中間側上沿為中間水平直面b面和斜坡直面c面形成的組合面;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水平直面a面的直面寬度N2均相等,水平直面a面的直面寬度N2等于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表面寬度M的1/3。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M值均相等,N2值也均相等,且N2均等于1/3 M。而且其中所述斜坡直面的坡角α為18°。即斜坡直面c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坡角α,坡角α為18°。[0046]所述表面寬度M等于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的1/4。[0047]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為250mm,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為250 mm,加強連筋4最薄處的高度H3為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的1/2,加強連筋4左右兩垂直面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P為70mm。[0048]所述上表面1-1的上止水槽8的深度Hl為15mm,下表面1_2的下止水槽9的深度 H2為20mm,所述上止水槽8和下止水槽9的寬度附相等,且寬度附均為5 mm。所述止水帶10的厚度為3. 5 mm。[0049]實施例三[0050]如圖1至圖6及圖9所示,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0051]所述止水帶10采用制作材料為塑料。[0052]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水平直面a面的直面寬度N2均相等,水平直面a面的直面寬度N2等于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表面寬度M的5/12。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M值均相等,N2值也均相等,且N2均等于5/12 M。而且其中所述斜坡直面的坡角α為12°。即斜坡直面c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坡角α,坡角α為12°。[0053]所述表面寬度M等于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的7/Μ。[0054]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為220mm,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為200 mm,加強連筋4最薄處的高度H3為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的7/12,加強連筋4左右兩垂直面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P為60mm。[0055]所述上表面1-1的上止水槽8的深度Hl為12mm,下表面1_2的下止水槽9的深度 H2為15mm,所述上止水槽8和下止水槽9的寬度附相等,且寬度附均為4 mm。所述止水帶10的厚度為2. 8 mm。[0056]本實用新型所述止水帶10優選塑料、鐵板或橡膠材料制作。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水平直面的直面寬度均相等,水平直面的直面寬度等于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表面寬度的1/2 1/3為優選。而且其中所述斜坡直面的坡角α優選為小于 20°。所述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 1-2-1或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表面寬度M相等,且該表面寬度M等于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的1/4 1/3為優選。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L優選180mm 250mm, 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優選150mm 250 mm,加強連筋4最薄處的高度H3優選為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H的1/2 2/3,加強連筋4左右兩垂直面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優選為 50mm 70_。所述上表面1_1的上止水槽8的深度Hl優選10_ 15_,下表面1_2的下止水槽9的深度H2優選IOmm 20mm,所述上止水槽8和下止水槽9的寬度附均優選3 mm 5mm。所述止水帶10的厚度小于上止水槽8、下止水槽9的寬度Ni,止水帶10的厚度優選為2 mm 3. 5mm。本實用新型斜坡直面的坡角α的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拼裝后上下相鄰層圓弧形砌塊1之間形成的填充空隙在止水帶10內側處為兩坡面圍成的填充空隙,這樣便于機器震動搗實混凝土等漿液,使在這一處關鍵的填充空隙處震動搗實混凝土等漿液的效果非常好。防止出現跑漿、漏漿等現象,增加井身墻體的牢固強度,使本實用新型達到更加理想的最佳狀態。[0057]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參見圖7,0點為井身墻體的圓心。每塊圓弧形砌塊1的左側表面1-3上具有的凸起部6與側面相鄰一塊圓弧形砌塊1右側表面1-4上的凹陷部7互相匹配插接形成一層圓柱形井身墻體,每層圓柱形井身墻體依靠上止水槽8和下止水槽9處的止水帶10進行上下相鄰層的連接,形成整體井身墻體。安裝時,相鄰層的接縫錯開,使本實用新型修砌拼裝的圓柱形井身的縱向接縫全部交錯開,各層之間不易發生錯動、脹開和滲漏。[0058]本實用新型設置規格為拼裝圓柱體井身墻體的內徑為Φ700πιπι (即圓弧形內筒壁2的半徑為R350mm)、Φ900ι πι (即圓弧形內筒壁2的半徑為R450mm)、Φ 1100mm (即圓弧形內筒壁2的半徑為R550mm)、Φ 1300mm (即圓弧形內筒壁2的半徑為R650mm)、Φ 1500mm (即圓弧形內筒壁2的半徑為R750mm),拼裝成上述五種規格的井身墻體相對應使用的預制砌塊塊數分別為7塊、9塊、11塊、13塊、15塊(即由本實用新型7塊圓弧形砌塊1拼裝成內徑為Φ 700mm的井身墻體,由本實用新型9塊圓弧形砌塊1拼裝成內徑為Φ900πιπι的井身墻體,由本實用新型11塊圓弧形砌塊1拼裝成內徑為Φ 1100mm的井身墻體,由本實用新型 13塊圓弧形砌塊1拼裝成內徑為Φ 1300mm的井身墻體,由本實用新型15塊圓弧形砌塊1 拼裝成內徑為Φ 1500mm的井身墻體)。[0059]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砌塊為具有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側表面(1 -3 )、右側表面(1 -4 )、內圓弧面(1 -5 )和外圓弧面(1 -6 )的圓弧形砌塊(1),圓弧形砌塊(1)包括有同軸的圓弧形內筒壁(2)和圓弧形外筒壁(3),還包括有設置在圓弧形內筒壁 (2)和圓弧形外筒壁(3)之間并將二者連接起來的加強連筋(4),加強連筋(4)左右兩側具有預留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上表面(1-1)上開有上止水槽(8),下表面(1-2)上開有下止水槽(9),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上的上止水槽(8)與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上的下止水槽(9)相匹配,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 (8)與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上的下止水槽(9)相匹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 (1-1)的上止水槽(8)內嵌裝有與上止水槽(8)相匹配的止水帶(10),止水帶(10)上部露出上止水槽(8)的上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外側上沿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的外沿為水平直面,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內側上沿至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的中間側上沿為斜坡直面或者為中間水平直面和斜坡直面形成的組合面;且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 (1-2-2)三者均與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具有相同的表面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左側表面(1-3)上具有凸起部(6),圓弧形砌塊(1)的右側表面(1-4)上具有與凸起部(6)互相匹配插接形成圓柱形井身的凹陷部(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 )、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或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表面寬度相等,且該表面寬度等于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的1/4 1/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總厚度為180mm 250mm,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為150 mm 250mm,加強連筋(4)最薄處的高度為圓弧形砌塊(1)的總高度的1/2 2/3,加強連筋(4)左右兩垂直面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為50mm 7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 (1-1)的上止水槽(8)的深度為IOmm 15_,下表面(1-2)的下止水槽(9)的深度為IOmm 20mm,所述上止水槽(8)和下止水槽(9)的寬度相等,且寬度均為3 mm 5mm。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帶 (10)采用制作材料為塑料、鐵板或橡膠。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和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四者的水平直面的直面寬度均相等,水平直面的直面寬度等于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表面寬度的1/2 1/3。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直面的坡角為小于2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井,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拼裝井身墻體的預制砌塊。本實用新型圓弧形砌塊(1)包括有同軸的圓弧形內筒壁(2)和圓弧形外筒壁(3),還包括有加強連筋(4),加強連筋(4)左右兩側具有預留孔(5)。所述圓弧形砌塊(1)的上表面(1-1)上開有上止水槽(8),下表面(1-2)上開有下止水槽(9),圓弧形內筒壁上表面(1-1-1)上的上止水槽(8)與圓弧形內筒壁下表面(1-2-1)上的下止水槽(9)相匹配,圓弧形外筒壁上表面(1-1-2)上的上止水槽(8)與圓弧形外筒壁下表面(1-2-2)上的下止水槽(9)相匹配。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簡單,強度高,且能解決制作井身墻體過程中跑漿問題。
文檔編號E02D29/12GK202324307SQ20112048222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9日
發明者蔣云 申請人:蔣云